分享

胡兴军:孔雀河烽燧群遗址的考古成果

 老沈阅览 2023-06-10 发布于广东

“学习强国”深圳6月9日电 8日下午,2023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文化遗产保护分论坛“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 守护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单元在广东深圳举行,中宣部文艺局局长刘汉俊主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胡兴军对国家长城文化公园中孔雀河烽燧群遗址考古成果进行介绍。

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位于新疆巴州尉犁县境内,地处罗布泊荒漠无人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孔雀河烽燧群中的一座。2019年至2021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连续三年对该烽燧遗址进行考古发掘,这也是国内首次对唐代烽燧遗址进行的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第一次系统了解了一座唐代烽燧遗址的全貌。此项考古发掘工作取得了重大收获,先后入选2019年“考古中国”重大研究项目、2020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和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在很多人的观念中,长城可能仅仅是一道墙体,但它其实是一种以连续性的高墙为主体,并与城池、关隘、壕堑、烽燧等设施共同组成的综合性军事防御工程体系。烽燧作为前沿的预警设施,是长城防御工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新疆境内遍布天山南北的烽燧遗址,也是中国长城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万里长城向西的延续,是家国天下的边陲记忆。它们在维护丝绸之路交通畅达、保障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等方面,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以克亚克库都克烽燧为代表的孔雀河烽燧群遗址也被纳入国家长城文化公园建设之中。

考古发掘表明,烽燧修筑于孔雀河北岸一处大型红柳沙堆上,是唐代安西四镇之一焉耆镇下属军事机构“沙堆烽”的故址,同时也是其上级管理机构游弈所的驻地,是唐代中央政权根据西域军事形势变化,为防备吐蕃经青海吐谷浑道进入塔里木盆地偷袭,而在“楼兰路”沿途修筑的军事预警设施。始筑于公元692年王孝杰收复安西四镇后不久,在公元790年吐蕃攻占北庭前后废弃,沿用了近100年时间。三年考古发掘共清理烽燧、房屋、土埂、踏步、水塘、木栅栏、灰堆等遗迹12处,出土包括纸文书、木简在内的各类遗物1500余件(组),诸多内容为首次发现,填补了多项历史文献空白。

沙堆烽考古成果揭秘了边塞烽堠系统运行的诸多细节,活化了唐代戍边生活的全景,是唐代中央政权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有效管辖和治理边疆的生动缩影,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等方面,具有深远意义。(“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记者贾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