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制作衣服有关系。甲骨文字典说字——作

 赵文耕 2023-06-10 发布于山西


【甲骨文字典,作】

今天我们学习甲骨文字典上第887到888页的这个字。这个字今天把它隶定为作,左右结构,还有另外一个字是左中右结构的——做,这个是后起字,专门表有动词含义的时候用做代替

我们今天主要说作字的来历,这个字今天当然有很多的用法,也有很多的场景都在用到这个字,比如说作业,制作,作坊,一鼓作气等等很多用法。


【甲骨文字典,作,解释】

那么这些用法它的本义是什么呢?它跟甲骨文的写法又有什么样的内在联系呢?

我们现在来解读一下,当然也不一定是我的理解,因为我主要参考的是甲骨文字典,所以很多时候,我们都是知识的搬运工,很多时候我们用的都是前人研究出来既定的一些结果,我们只是拿来使用一下,所以这其实也不是我的,我主要是从甲骨文字典上查看的参考的,我只负责给大家解读一下。

我们现在看一看作这个字甲骨文写法的含义:甲骨文的写法像作衣之初僅成领襟之形,或又作不同的其它的几个写法。而且这几个写法就特别像我后来发的甲骨文的依的那个字的写法的部分内容,而且在它的衣襟这个位置有一些刻符,它表达的是缝纫之线迹,以夸张之线迹置未成之衣上。则作衣之意更为显然,或又从攴做其它的写法,这个攴就像以手持针形,以手持针缝线于未成衣之上,则作衣之意,一望可知。所以甲骨文以作衣会意为作,甲骨文不同作的写法实际上就是作这个字的本源。后来增加人旁为作。说文解字中说:作,起也,从人从乍,为引申义。


【衣,甲骨文写法】

这里说的很清楚,作的本义就是在作衣服之初之形,就是说已经有了衣服大概的样子了,但是衣肩这个位置还没完成。

说起作这个字,很容易让大家想起另外一个甲骨文,就是初这个字的甲骨文写法,从衣从刀左边是衣的甲骨文,右边是一把刀,这个其实也说的作衣之初之形,就是开始的时候先用刀裁剪,还没到作这个阶段,而作是已裁完布料,而且已经开始用针线缝的阶段了,从这个甲骨文所指比较的话,作的含义比初已经出具了衣服的雏形了。


【初,甲骨文字典】

我希望大家能够从我刚才说的这些当中捕捉到一个非常明确的信息,就是我们的祖先对于衣服制作的过程。自古至今,咱们中国人对于服装,对于布料的制作,对于养蚕,纺织,在整个历史当中我们都是非常非常的先进,也处于世界领先。也就是说咱们国家对于衣服的制作非常早,在很早就掌握了制衣这门技术了,不光是掌握了制衣的这门技术,也是世界上所有的民族当中最早掌握纺织技术,也是最早掌握了养蚕技术。

而且跟养蚕相关的还有些神话故事,大家都知道皇帝的妃子有一个叫嫘祖,据说嫘祖是整个中华民族最早的掌握养蚕技术的一个人,所以在中国的坛庙文化当中,有一个叫先蚕坛。在北京的朋友们可能听说过坛庙文化,在坛庙文化当中就有专门供奉嫘祖的一个坛,就是刚才我说的这个先蚕坛,就在北海里边,其实到了北京之后很多人都去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先农坛,其实还有这个重要的先蚕坛,而且是纪念嫘祖的,嫘祖是咱们中国神话故事当中最早掌握养蚕技术和纺织技术。


【作,演变】

咱们甲骨文中有很多记录了这个养蚕相关的一些过程的字,比如说这个蚕的幼虫,后来叫做蜀,蜀那个字就是蚕的幼虫,有可能最开始的时候四川这个地方是养蚕的发源地,而且大家也都知道,中国的丝织品当中有特别重要的一个内容叫做蜀绣,蜀绣肯定跟养蚕也有一定相关的一些历史,所以这里想跟大家补充这个,就是要让大家知道这个古文字和中国这个大历史之间的关系,其实通过最近时间的一些听课学习,我希望朋友们可以明确的感受到,甲骨文背后其实反映的是整个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反映的是整个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甚至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之源,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之本。


【蜀,甲骨文字典】

所以想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一定要突破三教九流,一定要追本溯源,回归到文明之初,而这个之初就是道生一的过程。因为甲骨文的出现,就突破了从零到有的突破,原来没有文字,甲骨文出现之后就有了文字,那么从零到有这个过程是非常值得我们去研究的,这里面包含了我们祖先相当大的一部分的智慧。所以在研究或者说是学习甲骨文的过程中,真的有非常多的时候,让我无不感慨,无不佩服我们的祖先。无不为我们身为华人,身为中国人,身为华夏子孙而感到自豪,所以真心希望朋友们,都过来学习甲骨文。

这是对于初的甲骨文的一个解释,这是它的本义,就是这衣服已经初具规模了,就是有了作甲骨文之后肯定就已经变成衣服了,所以作这个本义是做衣服。作衣就是做衣服这个是本义,那它引申义是什么呢?说文解字中说,起也。就是完成快完成的样子了,从未完成到完成的时候这就叫做起,你看看那些建筑都是建起来的。


【衣的甲骨文含义】

所以我觉得说文解字中的起这个义和作的本义之间其实有非常深的内在联系的。当然其他的词当中也包含了这个联系,也包含这层含义,比如说作坊,作坊有可能开始的时候最早指的是做衣服的地方,那么后来就指所有的这些手工艺他们加工的这些地方就叫做作坊,就是原材料进去,然后成品出来,就是在作坊里完成的,这层含义也是跟本义之间有直接联系的,所以当我们搞清楚一个字的本义的时候,对于我们了解它的引申义就势如破竹了,或者顺理成章了。

再补充一下作和那个左中右结构的做区别,其实这些所有的区别或这个字的分化也好,都是后期的,连小篆的时候都没有左中右结构做字,这个字是非常后才出现的,就是人为的一种需要,完全人为的一种规定,就说要把这个字或者是细分一下它的应用场合,细分一下它的应用场景,于是呢,就出来了左中右结构的这个字,那么分出来之后,用法都是基于习惯,很多时候都是可以互通的,可以互相借用的,但是在有些场所还是不换的好,比如说做作业,那第一个做就是偏动词性质的,第二个字作就是左右结构的偏名词性质的,还有《诗经》中有一句话叫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那个作也是左右结构的,虽然它是动词性质,但是如果你要写成日出而做,把它写成左中右结构,那个肯定是不对的。因为那会没有这个字,所以很多都是一些习惯用法,或者人为的一些规定,我们遵守它就行了,没有特别的严格的区分,但是你要是在有的时候把它互换一下,真看着有点儿别扭。既然出来了,我们按照规定走就行了,里边没有太多的含义。

还有做作就是装的意思,就是不真实的,做作的人。

文字整理:淑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