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烟云变幻残垣外,眼底青山意不平 ‖ 遵义海龙屯

 浣花山房 2023-06-10 发布于福建

视频链接:游海龙屯

海龙屯三首

万壑阴晴纵复横,八荒疆土竟谁争。

烟云变幻残垣外,眼底青山意不平。

群山故垒出云深,七百年间迹尚寻。

知有兵戈埋巨壑,风来隐约起龙吟。

雄关犹锁碧崚嶒,万仞云山拼一登。

三十六梯都踏破,异代兴亡各层层。

董香诗酒大会第三天,组织到贵州省首个世界文化遗产、国家文物保护单位——遵义海龙屯游玩。
海龙屯,位于遵义市汇川区高坪镇海龙屯村,在遵义市老城西北约28米的龙岩山巅,又称海龙囤、龙岩囤、龙岩屯,是一处宋明时期的土司城堡遗址。屯上最高海拔1354米,相对高差300~400米左右。
景区入口已建成一处旅游小镇,流水清澈,花木葱茏,仿佛宁静的世外桃源,若非触目可见的碉楼堡垒状建筑和景区解说,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一处风云变幻的统治中心、军事要塞。
唐朝时,以当今遵义为中心的播州广大地区被南诏国彝人占领,公元876年,朝廷派杨端前来平乱。事平后命杨端世袭播州,建立了持续七百余年、共29代的杨氏土司政权。

政权初建,为"设险以守其国"、并作"保固之根本",于州治西北15公里之龙岩山建龙岩囤,平时练兵,战时作行政、军事中心。南宋末年,为防元兵来犯,扩建加固,增修"养马城""养鸡城"等形成体系,又与附近的"娄山关"、"鼎山城"形成纵深防御系统,一时与渝州钓鱼城并称姊妹城。明朝时又重修。

明朝末年,杨氏29代土司、骠骑将军、播州宣慰使杨应龙与川渝地方发生矛盾,后激化为军事冲突、演化为叛乱。1600年,国力衰竭的明朝廷最后倾全力调8省之24万军队分8路发动"平播之役",在明军100多天的围攻下,海龙屯城堡最终湮灭在战火之中。

1982年,海龙屯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海龙屯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7月4日,海龙屯在第39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而今,矗立在山麓的世界文化遗产石碑,文字与雕塑详细备述,可为此地历史钩沉。
海龙屯土司遗址是宋、元、明时期西南播州杨氏土司文化的重要遗存。屯上建有九关,屯前六关:铜柱关、铁柱关、飞虎关、飞龙关、朝天关、飞凤关;屯后三关:万安关、二道关、头道关。

铜柱关与铁柱关分别位于海龙屯东面山腰南北侧,互为犄角之势,是进入海龙屯的第一道关口。下临溪谷,扼住上山之道,为登屯北大门,关外设有吊桥。

现存南侧城墙裸露大部份为明代时间建筑,2014年4月,对铜柱关进行维修时进行了发掘清理,发现明城墙内还有宋城墙,现存在南侧中段展示了一小部分宋代时期城墙,有力证实了史书记载,达到了证史的作用。

飞虎关是海龙屯的第二层险关。始建于南宋,明代加固重建。用青石与石灰糯米浆错缝砌筑而成,前半部分为单通道石砌半圆拱顶石结构城门,后部系开凿自然山石而成,关内踏步及其墙壁,均在山体上直接开凿而成。是从屯东进入屯顶大城的第一关。
飞虎关前就是令人闻风丧胆的天梯,古称"三十六步",长55米,坡度45度,两侧护墙连接飞虎关。整个天梯建在陡峭的山梁上,是上下必经的必经通道。如此陡峭而跨度极大的台阶,我们赤手空拳攀爬其上甚觉精疲力竭,就很好理解当年身披铠甲的大明士兵为何最终也没能攻下飞虎关了,这确实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关隘。

飞虎关内的龙虎大道,系在悬崖上开凿出来的一条登屯通道,是连接飞龙关和飞虎关之间的重要军事通道。大道外临悬崖,上筑有女墙,内侧凿有排水沟。既凿通了道路,又取得了筑墙和关隘所需石材,可谓一举两得。

飞龙关,始建于南宋,明代加固重建。用青石与石灰糯米浆错缝砌筑而成,三个券拱相套,一面临渊。关为三开间,顶上有三座大拱,两道月亮门,前后都有巨大的城门。"飞龙关"几个大字是杨应龙亲笔题写。



朝天关位于屯上缓坡沟谷地带,前临深沟,筑两级转角露台,向下连接瞭望四角亭,向上连接飞凤关,为单通道半圆形拱券顶石结构建筑,关顶建筑建有城楼。石城墙高达14米,为进屯的咽喉要冲,从未被毁完的残壁石门可看出,这座阶梯式瓮城是封闭的独立城堡,应为屯前军事指挥中心。

飞凤关始建于南宋,明代加固重建。城门为单通道半圆形拱券顶石结构建筑,关顶建城楼,是屯东最后一道关隘,也是一座比较特殊的关隘,是一组宏大建筑群。

飞凤关、朝天关和飞龙关三关连成一体,高低相属,互成犄角之势,构成前沿军事体系。关内两侧有对称的踏步上下,顶上有高大的城门楼。它的特殊之处在于是一个带有院落的关口,关楼两翼有墙,有两进院落,正前开门二道。这道关口民间称之为"五凤楼"。飞凤关是海龙屯的正大门。关内保存的几块碑刻,也证明了其作为海龙屯正大门的重要地位。

飞凤关踞海龙屯制高点,关后两千米处平坦的屯顶坡地是新王宫地基遗址。新王宫是土司在战争时期的政治中心,具有衙署的功能,同时兼具休闲、憩息、生活等功能,有殿宇、宫室、厅堂、亭、阁、池、仓库、营房等,总面积达2万余平方米。
现保存的殿宇石基台宏大坚固,最大的面阔50米,石柱基础直径达0.5米,主要建筑室内陆平铺40厘米见方,天井以石板铺砌;两侧有石墙围合,长504米,其所围合的"新王宫"面积达1.8万平方米,建筑格局大体可分中、西、东三路;大堂、二堂为五开间,与土司"从三品"的身份相符。

海潮寺是遗址上唯一尚存建筑,是遵义兵备道傅光宅为超度大批战死者的亡魂,以佛镇山,于1601年在平播战争烧毁的废墟上所建。现存建筑为民国时期重建,建筑样式为"一口井",即由上殿、下殿、左右厢房四面围合,中有天井。

海龙囤遗址是贵州境内仅见的一处大型军事建筑与宫殿建筑合二为一的遗址,也是当今中国乃至亚洲保存完好的中世纪城堡遗址。 今日来游,雄关仍在,残垣断壁犹存,七百余年的历史则早已烟消云散,青山寂寂,令人平生感慨。

往期回顾:

舍却崇深都不管,偏从平地筑雄关 ‖ 遵义古城

播州清夜荐芳酝,灯火倾城共一醺 ‖ 遵义诗酒雅集

黔中行

避暑贵州:天空之城梵净山

避暑贵州:荔波小七孔,奇山异水天下秀

避暑贵州:举世闻名黄果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