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紫雨轩文海追踪:《羊狮幕风景区夫妻峰故事的由来(一) 》(218#)

 天山一剑图书馆 2023-06-10 发布于福建

下图:羊狮幕夫妻峰



本美篇内,所有羊狮幕风景图片均来自网络

2023~6~9日10:19~10:51分制作美篇



羊狮幕风景区

夫妻峰故事的由来(一)

曾建开/文

       今天(指2015年6月26日)我家的晚饭比以往吃得早些,6时13分我出了门,10分钟后我到了我父母家。我陪我父母聊了一会天之后,便去了县新华书店。在书店,我发现书架上放了一套新到的《游遍江西丛书》,这套书是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在今年1月出版发行的,由王晓峰主编。王晓峰以前曾任井冈山市委书记,2009年12月调任江西省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游遍江西丛书》整套共10册,采取由本省各地市分别成册的办法组编,自然,各地市的旅游局局长便成为这套丛书的编委会成员。在这套丛书中,我们萍乡分册的书名叫《萍乡——云中草原》。于是我拿起这册书开始翻阅。当我翻阅到书中的“夫妻峰”条目时,发现它下面印有下列文字:

       “羊狮幕景区有一对石笋双峰,又叫夫妻峰。它源于一个神话传说,说是有一对恋人殉情而变成这双石峰。话说在槽岭这里有个青年叫石仔 ,一位姑娘叫小翠,两人相亲相爱。小翠家里是财主,父母不准女儿嫁给穷小子石仔,并千方百计进行阻挠。一天,石仔和小翠相约来到山岩上,手拉手含泪说:“今世我俩不能成为夫妻,就来世再做夫妻吧。”于是双双跳下了深渊。后来,深渊中长出了这两座石笋峰,两峰晨昏厮守,相依相伴,常年在仙风缭绕、云雾变幻之中伫立着,显得格外美丽。当地百姓称之为夫妻峰,高一点的山峰是石仔,矮一点的是小翠。”

       其实,它这个解说是张冠李戴了,这应该是羊狮幕景点“石笋双峰”的故事,但这个故事又经过了不知是何人的改造。对于这个故事,最有发言权的应该是我,因为它最早就是出自我的笔下。




  事情发生在距今二十年前的1995年的五、六月间。一日,区政协文史委主任姚茂初老师和他的助手杨海涛来到我的工作单位——万龙山乡人民政府,他们是为着在全区范围内搜集过去的民间传说故事来的。我早年在江西飞碟电器总厂工作时就认识海涛,那时他在今萍乡学院的前身——萍乡教育学院任教,而我小弟也在该校任物理教师,又都是芦溪人,所以他和我小弟走得很近。当时,江西飞碟电器总厂刚从万龙山搬迁到萍乡东郊的星子石,厂区距萍乡教育学院仅一公里远近,因此我常于傍晚下班后去看望我的小弟,这样一来二去,我与海涛就很熟络了。海涛到万龙山来了,他自然会想到要找我。他和姚老师向我说明来意后,我说:“我在本地工作生活这么长时间了,也听过许多民间传说,但却从未听到过与本地密切相关的传说故事呢。”姚老师对我说:“你们乡政府机关干部中还有人喜欢讲故事吗?” 我说:“喜欢说笑话段子的还有几个,但他们好像不会说什么民间传说故事。”海涛问我,本地老师里面有没有喜欢写故事小说的。我说,他们中间喜欢搓麻将的倒有不少,没听说谁写过小说故事,在这方面,我们万龙山的老师可就大大不如华云中学的老师了。

       对于民间故事我并不感到陌生。还是在我的孩提时期,我就常听我大姨妈讲许仙白娘子与法海斗法等故事。上初中时,也读过几册《民间故事》杂志。1981年春我出差第一次路过杭州时,就在杭州买过一册《西湖民间故事》,后来此书被人借去阅读,未再归还。

       吃午饭时,姚老师对我说:“曾乡长,我在你们这里人面不熟,找不到其他人来帮我们区政协做搜集民间传说的工作,要不,就只有请你吃一把苦,帮我们到下面去了解一下有没有谁知道一些与万龙山相关的民间故事,区里准备将全区的民间故事收集起来,选一些故事情节比较好的、思想性比较健康的传说故事编成一册书,以便保存本区的农耕文化时代的故事。到时不要弄得别的乡镇都有故事,唯独缺了万龙山的呀!”我说:“这是一件有意义的文化事业,我们当然应该给予支持。我平时下乡,倒是可以顺便去访一访有没有本地的传说故事,如果有本地民间故事的话,不论好歹,都要搞两三篇给你们。”其实,当时我在万龙山乡政府分管的是工业与交通工作,并非文化这一块工作。




  此后,我先后找了我家原先的邻居贺伏林(今源南学校贺正明老师的父亲)、万龙山垦殖场老干部彭家砚(原万龙山钨矿矿长)、乡政府办公室主任刘福生(原万龙山门球厂厂长,他平时喜欢讲笑话故事)、副乡长刘焕生(原万龙山谭家坊茶场场长)等人,还有一些村干部,向他们打听是否听说过本地的民间传说。打听的结果,却是让我非常失望。后来姚老师又来电话催问此事,我只好如实反映。

       后来我一转念,我们万龙山有这么多的好风景,怎么能没有它们的故事呢?还是只有我自己动笔来创作好了,既然找不到现成的传说故事,那就不如先由我来说,写成故事后再传给读者,变传说为“说传”,也就是先说再传。说干就干,我仔细想了想,根据我以前去过的本地风景点或本区范围内其它风景区,拟了四个风土故事的题目,它们是:《武功绿英茶》《石笋双峰》《金锭石》和《诗卦》。其中,武功绿英茶是省级名茶,是我们万龙山谭家坊茶场出产的一个优质茶种。“石笋双峰”在我乡槽下村的羊狮幕,是一处很壮观的风景,必须有个说法才行。金锭石在我乡鲫鱼背峰尖上,一名“船形石”,处于峰背小路的正中,多年前我与聂自立、彭家砚等人从发云界矿区(今改名为华云界)出发往羊狮幕时,曾经从那经过。而《诗卦》,则准备写位于我区南坑乡境内的明月湖的故事。创作故事与搜集整理民间故事相比较,两者有很大的不同:搜集整理民间故事,搜集整理者主要是需完整记录故事讲述人所讲的内容,然后再加以文字上的润色,并不需要搜集者再去另行添加什么内容;而创作出一个新故事,则完全要靠作者本身的想象力来“白手起家”,用我们本地常用的骂人话来说,叫做“无神画影”,用当代商业行话来说,就叫做“空手套白狼”。虽然我平时喜欢听别人讲故事,实际上我却还从未整理过民间故事,更别说由自己独立构思创作出一个故事了。为此,我在工作之余不时就会想一想如何来构思故事的事情。




  根据我以前读过或听到过的民间故事,我感觉常见的种类从内容上来说大体有:爱情类、发财类、科举考试类、破案类、对诗类等。从故事形式上,则可分为神秘类、智慧类、巧遇类、名人类、地名类等。这些民间故事,主要反映出了我国农耕文化时代下层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或寄寓着惩恶扬善的道德观、因果报应的思想。因此,如果我要独立创作民间故事的话,也就必须与以往那些民间传说故事在思想道德价值取向上和表现形式上保持大体一致,否则,写出来的故事就不像是民间故事了。这,也可以说是我创作民间故事的指导思想,不过我在当时并没有考虑得像现在表述的这样清晰,但也确实深入思考过这些问题。

       经过一个多月时间的反复酝酿,我头脑中的这几个故事的轮廓,便由最初的浑浑沌沌渐渐地走向明晰。

       对于《武功绿英茶》这个故事,我准备将它写成一个名人故事,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想通过编造名人的一段故事来展现武功绿英茶的魅力,即采取“间接发力”的方式。万龙山的深山丛林中有一处叫做大王庙的地方,那里不但风景美丽,而且早先有一个简单而久远的传闻,说大王庙生长有一株奇特的茶,因其所处特殊的地理环境,用它的茶叶泡茶喝有异香扑鼻,在明朝至正年间被选作贡茶贡入宫庭,且明确每年须贡五斤四两(以每斤十六两的老秤计算)入宫,据说萍乡县志上有过记载。另外,我知道武功山腰有一处石壁,当地人称它为“挂榜石”,据说旧时科举乡试中被皇上录取赐为进士的人从那石壁旁经过时,石壁上就会显示这人的姓名,“挂榜石”因此而得名。另外就是我小时候听到过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讨米要饭睡觉时,他的体形曾显示“天”“子”二字的传说。我将上面这三种元素通过重新构思,将它们有机地揉合在一起,通过朱元璋造反前云游到武功山下一寺中,与该寺的一位老和尚品评名茶、次日他路经挂榜石时石壁上显现出“武功绿英”的茶名他才恍然大悟这样一个离奇情节,来推介“武功绿英茶”这个品牌。




  其实到那时止,我虽曾去过一次羊狮幕,但因当时是武装基干民兵携枪集体执行任务而不是去游玩,所以并未见到过那里的石笋及夫妻峰。然而,“石笋双峰”的照片是见过的,那是1982年前后,为国产故事片《秘密小道》拍摄的前期选景工作中,我们本地摄影爱好者欧阳兆中(现为我县摄影协会主席)在羊狮幕拍到的黑白照片。我对创作故事《石笋双峰》的基本构思,是准备将它写成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并加上神话色彩。因此,我设想大山中有一对以造纸为生的中年夫妇,他们生有一位漂亮的女儿叫小翠,同时设想这大山内常出没一对以采药为生的父子俩,儿子叫石仔,因大山深处人烟稀少,这父子俩就常在小翠家借宿,这就给小翠与石仔这对年轻人以较多的接触机会,使他们有擦出爱情火花的可能。如果小翠与石仔的恋爱、结婚,顺顺当当没一些波折,那就会与小翠的父母的婚姻一样那么平淡无奇,虽然小翠父母的婚姻也称得上是美满幸福与平和,然而却缺少一份能让读者感受得到的震撼、一份感人的情节。而且,必须要将小翠与石仔的恋爱故事与羊狮幕的石笋奇景形成紧密的联系,这其间如果没有一个奇特的感人故事,根本就无法在两者之间形成一种必然的联系。于是在我的构思设计中,一个反面人物应运而生,他就是山外的一个无赖:王白。设计这个人物是专门用来搅局的,使小翠与石仔的恋爱故事产生波澜,使故事主人公的爱情经历跌宕起伏,结局惨烈,一步步将故事情节推向高潮,并最终使这个爱情故事产生感天动地的情感效应。这个故事写成发表后,也确实收到了预期效果。

       在这个故事的原稿中,本来对王白这个人物的取名还有所交待:王白的父亲希望儿子长大后能象唐代大诗人李白那样才华盖世,所以给他取名为王白。另外我还写到,因为王白长大后仗着家里财大气粗而在乡里充王充霸为非作歹,乡亲们痛恨王白的恶行,于是在背地里称他为“王霸”。因为在我们芦溪尤其是在万龙山、宣风、新泉、麻田等乡镇的方言中,“白”与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怕”是同一读音,而“霸”字与“怕”字声调相同且读音相近。上面这些说明性的文字在正式发表时被姚老师删去了,因为他觉得文中这种解释与主题故事情节关系不大,只是一些枝节问题,完全可以在故事中给以忽略。我认为姚老师的这一意见是正确的,如果将这些说明性文字也写进本故事中,会显得行文有些累赘、拖沓。




  对于《诗卦》这个故事,我在设计时是将它作为一个神秘文化故事来处理的。我将对明月湖的命名以及湖址地貌的变迁作为这个故事的构思切入点。这个故事除了明月湖这名称是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之外,其余人物与事件情节全都是虚构出来的。我对它的设计是:首先将“明月湖”这个名称隐蔽在一首诗中,然后将这诗的首发权交给一个500年前的算卦人,然后由明月湖所在地的一位先人从那个算卦人那里获得这首“卦诗”,然而这位先人并不知这首诗有何奥妙。围绕这首卦诗内藏奥妙的破解,设计出一系列离奇的情节展开故事的叙述,最后得到卦诗中隐藏的一句预言:“明月湖中好坐船”。这样,就对一个本无传奇故事的风景点赋予它一定的人文意义。

       1995年8月9日,我这天的日记全文为:“与俊生、政春到芦溪税务局、区财政局、区农行办事。午饭后到姚茂初家谈民间故事问题。区审计局晚餐。”。实际那天我是去送《石笋双峰》、《武功绿英茶》、《诗卦》三篇故事稿。此日记中下午除到姚老师家外没记载其它事情,可见那天下午我在姚家呆的时间不短。那时,姚老师的家就在老区政府大院的后面机关干部宿舍,与政府大院仅隔着一条小巷,他家的后墙就正是小巷的南侧。当我将这三篇故事交给姚茂初老师时,姚老师看了一遍后便对我说:“你写的这几篇故事蛮好,故事就是要个撒(个撒:萍乡方言中意为“这样”)写,语言要简练,把故事的基本情节写到位就可以了,不要写得罗里罗嗦。有些人写的故事交到我这里来之后要作蛮多修改,我看得就头痛,你写的这些故事,我只要稍微捞整下几就可以了。”(捞整下几:萍乡方言中意为花一点点时间完善一下。整,这里读作zhan,现代汉语普通话第三声。下几:萍乡方言中表示所需时间很少的意思。如“等下几”即等一会儿)

      《金锭石》这个故事是后来才写的,我的设想是将它写成一个农民因孝顺母亲而意外发财的神话故事。故事中融入了吕洞宾、曹国舅、铁拐李等八仙人物元素。三年后的1998年5月4日,我将我当天写成的《金锭石》一文交给了姚老师。这故事有点长,初稿便有近三千字,这也是它未被收入《武功山传说》一书的原因。直到2007年,我将它改写成一篇五千字左右的风土小说,发表在《濂溪诗文》总第三期上。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