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文雨】高考生物最后一课之考前警示篇(必修1 分子与细胞)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23-06-10 发布于甘肃

【考前警示篇1】分子与细胞易错点  制卷人:杨文雨

易错点1: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判断

1.阿胶原产于山东,主要由驴皮熬制而成,已有两千多年的应用历史,与人参、鹿茸一起被誉为“中药三宝”,具有一定的滋补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阿胶为人体提供的主要营养物质可能是必需氨基酸

B.驴皮细胞的脂肪含量较低,其主要储能物质是葡萄糖

C.“中药三宝”具有滋补作用的原因是含有对人体有益的ZnFeK等微量元素

D.食用驴皮熬成的阿胶能减少人体对糖类的摄入,因为阿胶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素

【提醒】

Image

易错点2:对细胞中的主要有机物合成场所和主要功能认识不清

2.在真核细胞内质网和细胞核中主要合成的物质分别是( A )

  A.脂质、RNA  B.氨基酸、蛋白质

  CRNADNA  DDNA、蛋白质

【提醒】真核细胞中DNARNA主要在细胞核合成,少数也会在线粒体、叶绿体合成;蛋白质在核糖体合成,有的要通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糖类是光合作用主要产物,主要在叶绿体合成,但有些多糖结构要在高尔基体合成;脂质主要由内质网合成。对异养型生物而言,许多小分子有机物,如氨基酸、葡萄糖等都是从外界直接吸收。

易错点3:细胞内有机物的检测与鉴定混淆

3.在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检测实验中,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等对实验成败起关键性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甘蔗汁富含糖类且近于白色,可作为检测还原糖的实验材料

  B.花生子叶切片经苏丹染液染色后,需用清水冲洗去除浮色

  C.使用双缩脲试剂检测经高温处理的淀粉酶仍会出现紫色反应

  DNaOH溶液为斐林试剂与葡萄糖的显色反应创造碱性条件

【提醒】

1.斐林试剂由甲液(质量浓度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0.05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还原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使用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需50~65℃水浴加热。

2.双缩脲试剂由A液(质量浓度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0.01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蛋白质,使用时要先加A液后再加入B液。蛋白质和多肽均可以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检测,产生紫色反应,而氨基酸不能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染液鉴定,呈橘黄色。

4.台盼蓝使死细胞染成蓝色。

5.淀粉可以用碘液检测产生蓝色,淀粉水解产生的麦芽糖、葡萄糖属于还原糖。

6.线粒体的染色: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7.酒精检测: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8CO2检测: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9.染色体(质)染色:易被碱性染料(如甲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染成深色。

10.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淀粉、脂肪和蛋白质

1)实验原理:

生物组织中葡萄糖、果糖、麦芽糖是还原糖,蔗糖为非还原糖。斐林试剂只能鉴定还原糖。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溶液变化过程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淀粉属于多糖,遇碘变蓝色。

脂肪以油滴微粒存在于细胞质基质。脂肪可被苏丹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染成红色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蛋白质含有很多肽键,在碱性NaOH溶液中能与双缩脲试剂中的Cu2+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2)常考考点提示:

常见还原性糖与非还原性糖有哪些?

  单糖、除蔗糖外二糖都是还原性糖;

  淀粉、蔗糖、糖原、纤维素都是非还原性糖。

还原性糖植物组织取材条件?

  含还原糖较多、颜色为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等。

还原性糖中加入斐林试剂后,溶液颜色变化的顺序为?

  浅蓝色、棕色、砖红色。

花生种子切片为何要薄?

  只有很薄的切片才能透光,而用于显微镜的观察。

转动细准焦螺旋时,若花生切片的细胞总有一部分清晰,另一部分模糊,其原因一般是什么?切片的厚薄不均匀。

脂肪鉴定中乙醇作用?洗去浮色。

双缩脲试剂AB两液是否混合后用?先加A液目的?怎样通过对比看颜色变化?

  不能混合;先加A液的目的是使溶液呈碱性;先留出一些大豆组织样液做对比。

易错点4:对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变化与代谢活性关系认识不清

4.植物生长发育需不断从环境吸收水。下列错误的是( C )

  A.根系吸收水有利于植物保持固有姿态

  B.结合水是植物细胞结构重要组分

  C.细胞的有氧呼吸过程不消耗水但能产生水

  D.自由水和结合水比值的改变会影响细胞的代谢活动

【提醒】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一部分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为结合水;绝大部分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流动,为自由水,参与细胞中各种代谢活动。

易错点5:不会正确使用对照实验验证无机盐的功能

5.某地区经常出现苹果小叶病,有人认为是土壤中缺锌引起的,有人认为是土壤中缺镁引起的。现有如下材料,请你完成下列实验,证实上面的猜测哪个正确。

1)材料用具:30株长势相同的苹果幼苗、蒸馏水、含有植物必需元素的各化合物。

2)实验原理:任何必需元素在植物体都有一定作用,一旦缺乏就会表现相应症状。根据全素培养液和相应缺锌、缺镁培养液对苹果生长发育的比较,判断小叶病病因。

3)方法步骤:首先配制全素培养液、相应的缺锌培养液和   培养液,分别放入三个培养缸并编号为ABC30株长势相同幼苗分成三等份,分别培养在上述三种培养液中。放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苹果幼苗的生长发育状况。

4)结果预测和分析:

  缸内的苹果幼苗正常生长。

B缸内苹果幼苗表现出小叶病,而C缸没有,则说明    ;若C缸内苹果幼苗表现出小叶病,而B缸没有,则说明     ;若BC两缸内幼苗都表现为小叶病,则说明         ;若BC两缸内幼苗都不表现小叶病,则说明         

5)若实验证明苹果小叶病是由缺锌引起的,从科学研究的严谨角度出发,还应增加的实验步骤是:              。增加步骤后的实验结果是                  

【答案】3)缺镁

4A苹果小叶病由缺锌引起 苹果小叶病由缺镁引起

苹果小叶病与缺锌和缺镁都有关 苹果小叶病与缺锌和缺镁都无关

5)在缺锌培养液B中加一定量含锌无机盐

一段时间后小叶病消失,幼苗正常生长

【提醒】验证无机盐生理功能的方法:

Image

1)实验应保证实验材料统一性,即材料种类、生长状况等相同。

2)实验组加入X目的是二次对照,使实验组形成前后对照,增强实验结果说服力。

易错点6:对病毒特殊性理解不到位

6.对丙型肝炎病毒(单股正链RNA病毒)研究有突出贡献科学家获得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下列正确的是( C )

  A.在RNA聚合酶的催化下,病毒直接复制其RNA

  B.在琼脂糖固体培养基上进行病毒培养,用于研究

  CRNA病毒容易发生突变,疫苗的研发较困难

  DRNA病毒寄生在活细胞内,离开细胞就死亡

易错点7:蛋白质的相关计算方法不熟悉

7.图甲是某蛋白质的肽链结构示意图(其中的数字为氨基酸序号,虚线表示二硫键),图乙是该肽链的部分放大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Image

  A.图乙所示结构中发生了脱水缩合反应的有①⑧

  B.该蛋白质至少含有2个游离的羧基和2个游离的氨基

  C.该蛋白质中至少含有个128个氧原子

  D.形成该蛋白质的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2220

【提醒】

1.“氨基酸脱水缩合”相关计算公式:假设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由n个氨基酸分别形成一条肽链或m条肽链时,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和多肽相对分子质量计算。

Image

注意:如肽链上出现二硫键(-SS-)时,多肽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还要减去脱去的氢原子数,每形成一个二硫键,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减少2若为环状肽链,可将公式中肽链数视为0,再进行相关计算。

2.多肽中原子数的有关计算公式

每个肽键含一个氧原子,每条肽链至少含有一个游离羧基(含有2个氧原子),因此蛋白质中至少含有氧原子数=肽键数+2×肽链数。

每个肽键含有一个氮原子,每条肽链至少含有一个游离氨基(含有1个氮原子),因此蛋白质中至少含有氮原子数=肽键数+肽链数。

易错点8:对真核细胞中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认识不清

820全国I真核细胞的膜结构具有重要功能。请参照表中内容完成下表。

Image

【答案】1细胞膜2参与信息传递3对蛋白质加工修饰4脂质和蛋白质5光合作用光反应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提醒】

1.生物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还有少量的糖类。脂质中磷脂最丰富,功能越复杂的生物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2.细胞膜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控制物质进出;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3.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易错点9:对细胞器的成分、结构和功能理解不到位

9.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根据细胞代谢需要,线粒体可在细胞质基质中移动和增殖

  B.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所含核酸的种类相同

  C.人体未分化细胞中内质网发达,而胰腺外分泌细胞则较少

  D.高尔基体与分泌蛋白合成、加工、包装和膜泡运输紧密相关

【提醒】

Image

易错点10:对渗透作用中水分子的流动方向判定不清;对“物质的量浓度”或“质量浓度”的大小比较理解不准确。

10.如图是渗透作用达到平衡时的实验装置图。实验开始时漏斗内外液面相平,漏斗内溶液S10.3g/mL的蔗糖溶液,烧杯中的溶液S20.1g/mL的蔗糖溶液(半透膜只能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B )

Image

  A.渗透作用达到平衡时S1溶液和S2溶液浓度并不相等

  B.若实验开始时将S1溶液和S2溶液互换,则渗透作用达到平衡时∆h会不变

  C.若实验起始时将一定量的水加入到烧杯中,则渗透作用达到平衡时∆h会变大

  D.若实验起始时漏斗内S1溶液换成0.3g/mL葡萄糖溶液,则渗透平衡时∆h会更大

【提醒】

一、掌握“渗透作用”作用的发生-系统的水分流动:

Image

1.若S1溶液浓度大于S2,则单位时间内由S2→S1的水分子数多于S1→S2,外观上表现为S1液面上升。

2.若S1溶液浓度小于S2,则情况相反,外观上表现为S1液面下降。

3.若S1浓度=S2浓度,水分子由S1→S2和由S2→S1的数量相等。

二、特别注意

1.渗透系统适用于比较溶质不能透过半透膜的溶液浓度的大小。若溶质分子能通过半透膜,则先是浓度高的一侧液面升高,随后另一侧液面上升,最后达到渗透平衡。

2.达到渗透平衡后,只要存在液面差∆hS1溶液浓度仍大于S2

3.两溶液间水双向运动,我们只是观测出由水分子双向运动的差所导致的液面改变。

4.溶液浓度指物质的量浓度而非质量浓度,如10%葡萄糖溶液和10%蔗糖溶液的质量浓度相同,但物质的量浓度是10%蔗糖溶液小于10%葡萄糖溶液(蔗糖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葡萄糖),故水分子由蔗糖溶液向葡萄糖溶液移动。

易错点11:不能准确辨析物质出入细胞方式;不能理清不同因素对物质跨膜运输影响。

11.如图1~4为表示物质浓度或氧气浓度与物质跨膜运输速度间关系的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Image Image

  A.如某物质跨膜运输速度可用图13表示,则其不应为葡萄糖

  B.如某物质跨膜运输速度可用图23表示,则其可能是葡萄糖

  C.限制图中AC两点运输速度的主要因素不同,BD两点的限制因素有共同点

  D.将图24曲线补充完整,曲线的起点应从坐标系的原点开始

【提醒】

1.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比较

Image

2.物质浓度差对物质运输速率的影响(主要影响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Image

自由扩散:浓度差越大,物质运输速率越大;

协助扩散:浓度差达到一定程度后运输速率不再继续增大的原因是受载体数量的限制。

3.氧气浓度及呼吸作用强度对物质运输速率影响(主要影响主动运输和胞吞、胞吐)

Image

1)由于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因此其运输速率与氧气浓度及呼吸作用强度无关;

2)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可为主动运输供能,因此,氧气浓度为0时,可由无氧呼吸为其提供能量,故图B曲线的起点不在原点;

3)若是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图A也可表示某物质主动运输速率与氧气浓度关系。

4.温度对物质跨膜运输的影响

Image

易错点12:对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的基本原理不清楚。

12.耐盐碱水稻是指能在盐浓度0.3%以上的盐碱地生长的水稻品种。现有普通水稻和耐盐碱水稻若干,由于标签损坏无法辨认类型,某生物兴趣小组使用0.3g·mL-1KNO3溶液分别处理两组水稻细胞,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Image

  A组水稻原生质体的体积增加,说明组水稻为耐盐碱水稻

  B组水稻的曲线不能无限上升仅受限于细胞壁的伸缩性

  CA→B段,I组水稻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减弱

  DB→C段是由于I组细胞主动吸收K+NO3-

【提醒】

1.质壁分离:

1)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2)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细胞壁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

3)表现: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细胞液最好有颜色,易于观察。液泡由大变小,细胞液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

2.质壁分离复原:当质壁分离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1)只有活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若外界溶液浓度过高,能发生质壁分离但不能质壁分离复原,因为溶液浓度过高使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若细胞失水时间太长,质壁分离后不能复原。

2)在不同溶液中质壁分离后的细胞能不能自动复原,要看溶液中的溶质能否透过质膜和液泡膜被细胞选择性吸收。若用尿素、乙二醇、KNO3NaCl做实验,会先发生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因这些物质均可被细胞吸收,使细胞液浓度增大而吸水。

3.溶液浓度与渗透压大小关系:溶液渗透压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吸引力越大;反过来,溶液微粒越少,即溶液浓度越低,对水的吸引力越小。

易错点13:对ATP的结构功能理解不到位

13ATP是细胞中的能量通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ATP中的能量均来自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

  BATPADP循环使得细胞储存了大量的ATP

  CATP水解形成ADP时释放能量和磷酸基团

  DATP分子中的2个高能磷酸键不易断裂水解

易错题点14:对酶的本质、特性和作用机理理解不到位

14.为研究酶作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的活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

  A.反应小室应保持在适宜水温的托盘中

  B.加入各组反应小室中含有酶的滤纸片的大小和数量应一致

  C.将H2O2加到反应小室中的滤纸片上后需迅速加入pH缓冲液

  D.比较各组量筒收集气体量判断过氧化氢酶作用适宜pH范围

易错点15:对有关光合作用的实验要点掌握不清

15.图为某次光合作用色素纸层析实验结果,样品分别为新鲜菠菜叶和蓝藻经液氮冷冻研磨后的乙醇提取液。下列正确的是( D )

Image

  A.研磨加CaCO3过量会破坏叶绿素

  B.层析液可采用生理盐水或磷酸盐溶液

  C.在敞开烧杯中层析时需通风操作

  D.实验验证了该种蓝藻没有叶绿素b

易错点16: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场所、过程、产物识记不清;对利用呼吸反应式进行相关计算掌握不熟练。

16.甲、乙、丙三图都表示细胞呼吸强度与氧气浓度的关系(呼吸底物为葡萄糖)。

Image  Image

1)图甲所示细胞的呼吸方式最可能是     ,如果呼吸强度不能用CO2的释放量表示,原因是              

2)图乙中B点释放的CO2来自     ,当氧气浓度达到M点以后,CO2释放量不再继续增加的内因         

3)图丙中YZZX41,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占总消耗量的   ,图中无氧呼吸强度降为0时,其对应的氧气浓度为  (填图中字母)。

4)图丙中细胞呼吸对有机物中能量的利用率最低的点对应的氧气浓度是  

【答案】1)无氧呼吸 该生物无氧呼吸不产生CO2

2)无氧呼吸 呼吸酶数量有限31/13 I40

【提醒】

一、细胞呼吸方式的判断

Image

注:以上关系是以葡萄糖为底物的细胞呼吸,若CO2<O2则可能存在脂质氧化分解。

二、利用“数量关系”进行细胞呼吸的相关计算(以葡萄糖为呼吸底物)

1.明确以下几个等量关系

1CO2释放总量=有氧呼吸释放CO2+无氧呼吸释放CO2量。

2O2吸收量=有氧呼吸释放的CO2量。

3)酒精产生量=无氧呼吸释放的CO2量。

2.有氧呼吸和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各物质间的关系比

1)有氧呼吸中葡萄糖O2CO2=166

2)无氧呼吸中葡萄糖CO2酒精=122或葡萄糖乳酸=12

3)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产生的CO2摩尔数之比为13

4)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有氧呼吸消耗的O2摩尔数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CO2摩尔数之和的比为34

易错点17:液滴移动法探究细胞呼吸方式或速率时对不同条件下液滴移动所代表的含义不清楚;不能正确设置实验对照组等。

17.呼吸熵(RQ=释放二氧化碳体积/消耗的氧气体积)可表示生物用于有氧呼吸的能源物质的不同。测定发芽种子呼吸熵的装置如图。实验开始前,着色液滴均停留在初始位置,然后关闭活塞,在25°C下经20min读出刻度管中着色液滴移动距离,设装置1和装置2的着色液滴分别向左移动xmmymm。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Image

  A.若测得x=50mmy=50mm,则该发芽种子的呼吸熵是2

  B.若发芽种子仅进行有氧呼吸,且呼吸熵小于1,则分解的有机物中可能有脂肪

  C.若呼吸底物为葡萄糖,装置1液滴右移、装置2液滴左移

  D.为保证数据的科学性,可增加放入灭活发芽种子的装置,其它条件不变

【提醒】

一、液滴移动法判断细胞呼吸方式

1.原理:植物呼吸作用吸收O2释放CO2CO2NaOH溶液吸收,使容器内气体压强减小,刻度管内的红墨水滴左移。单位时间内红墨水滴左移的体积即表示呼吸速率。

2.结果分析:

1)若甲红墨水滴左移,乙红墨水滴不动,则只进行有氧呼吸。

2)若甲红墨水滴不动,乙红墨水滴右移,则只进行无氧呼吸。

3)若甲红墨水滴左移,乙红墨水滴右移,则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3.装置:

Image

4.物理误差的校正:设置丙装置,除将装置中生物材料换为杀死的等量同种生物材料外,其余均与乙装置相同。

二、液滴移动法测定细胞呼吸速率

1.装置:

Image

2.指标:细胞呼吸速率常用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或O2吸收量表示

3.原理:组织细胞呼吸吸收O2,释放CO2CO2NaOH溶液吸收,使容器内气体压强减小,刻度管内的液滴左移。单位时间内液滴左移的体积即表示细胞呼吸速率。

4.物理误差的校正:

1)如果实验材料是绿色植物,整个装置应遮光处理,否则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干扰细胞呼吸速率的测定。

2)如果实验材料是种子,为防止微生物呼吸对实验结果干扰,应对装置灭菌处理、所测种子消毒处理。

3)为防止气压、温度等物理因素所引起的误差,应设置对照实验,将所测的生物材料灭活(如将种子煮熟),其他条件均不变。

【提醒】脂肪氢多氧少,等质量脂肪与葡萄糖相比,氧化分解时耗氧量高,而产生CO2量少。因此脂肪有氧呼吸时,产生CO2量小于消耗O2量,有色液滴移动明显。

易错点18:对光合作用的过程、原理理解不到位

18.人工光合作用系统可利用太阳能合成糖类,相关装置及过程如下图所示,其中甲、乙表示物质,模块3中的反应过程与叶绿体基质内糖类的合成过程相同。

Image

1)该系统中执行相当于叶绿体中光反应功能的模块是    ,模块3中的甲可与CO2结合,甲为  

2)若正常运转中气泵突然停转则短时间乙将 (增加或减少)。若气泵停转时间较长,模块2能量转换效率会改变,原因是  

3)在与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相等情况下,该系统糖类积累量   (高于、低于或等于)植物,原因是         

4)干旱条件植物光合速率降低主要原因是         。人工光合作用系统由于对环境中水依赖程度较低,在沙漠等缺水地区有广阔应用前景。

【答案】1模块1和模块2 五碳化合物(或:C5

2减少 模块3为模块2提供ADPPiNADP+不足

3高于 人工光合作用系统没有呼吸作用消耗糖类(或:植物呼吸作用消耗糖类)

4叶片气孔开放程度降低,CO2吸收量减少

【提醒】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和暗反应的比较:

Image

易错点19:对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环境因素骤变引起ATPNADPHC3C5等含量变化的分析不准确。

19.正常生长的小球藻,由自然光照改为绿光下继续培养,短时间内小球藻细胞的叶绿体内会发生的变化是( D )

  AH2O在光下分解速率不变  B.卡尔文循环增强

  CADP/ATP的比值下降    DC3/C5的比值上升

【提醒】

1.通过光合作用过程从物质生成和消耗两个方面分析。如光照强度不变,CO2供应减少,短时间内C3C5NADPHATP含量变化:

Image

1)由于光照强度不变,CO2供应减少,减弱,暂时不变:

C3合成减少,消耗量暂时不变,C3含量减少;

C5消耗减少,合成量暂时不变,C5含量增加;

2随后减弱,暂时不变:NADPHATP含量增加。

2.短时间各物质变化模型

1甲为C3,乙为C5NADPHATP、(CH2O)合成量。

2甲为C5NADPHATP、(CH2O)合成量,乙为C3

3甲为C5NADPHATP,乙为C3、(CH2O)合成量。

4甲为C3、(CH2O)合成量,乙为C5NADPHATP

Image

易错点20:对有关光合和呼吸的曲线类图解不会识别和理解

20.将某植物叶片分离得到的叶绿体分别置于含不同蔗糖浓度的反应介质溶液,测量其光合速率,结果如图。图中光合速率用单位时间内单位叶绿素含量消耗的二氧化碳量表示。下列正确的是( A )

Image

  A.测得的该植物叶片的光合速率小于该叶片分离得到的叶绿体的光合速率

  B.若分离的叶绿体中存在一定比例的破碎叶绿体,测得的光合速率与无破碎叶绿体的相比,光合速率偏大

  C.若该植物较长时间处于遮阴环境,叶片内蔗糖浓度与光合速率关系与图中BC段对应的关系相似

  D.若该植物处于开花期,人为摘除花朵,叶片内蔗糖浓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与图中AB段对应的关系相似

【提醒】

1.植物的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和真正光合速率

Image

1)呼吸速率(黑暗条件):单位时间内一定量组织的CO2释放量或O2吸收量。

2)净光合速率(光照条件):单位时间内一定量组织的CO2吸收量或O2释放量。

3)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4)曲线解读:

A点:只呼吸不光合,植物释放CO2,吸收O2

AB段: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植物释放CO2,吸收O2

B点: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植物表观上不与外界发生气体交换。

B点之后: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植物吸收CO2,释放O2

2.自然环境及密闭容器中CO2含量变化分析

1)自然环境中一昼夜植物光合作用曲线及分析

Image Image

Image

易错点21:对有丝分裂图像所处时期判断不准确;对有丝分裂各时期特征识记不清;对有丝分裂中相关曲线分析不到位。

21.如图甲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乙表示处于细胞有丝分裂某个时期的细胞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Image

  A.图甲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细胞分裂

  B.图甲DE段包含有丝分裂末期,染色体平均分到两个子细胞中

  C.图乙中细胞处于图甲中的BC

  D.图乙中细胞含8条染色体、8DNA分子、16条染色单体

【提醒】

1.动植物细胞细胞增殖过程的比较。

Image

2.进行有丝分裂细胞的细胞周期中DNA、染色体、染色单体、每条染色体上DNA的数目变化曲线分析。

Image

易错点22:对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操作过程不熟悉;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不准确。

22.某同学在“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临时装片”活动中,观察到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如下图所示。下列正确的是( C )

Image

  A.甲所处时期最明显的变化是在细胞质中出现纺锤体

  B.乙所处时期染色体的着丝粒与一极发出的纺锤丝相连

  C.甲、乙,丙中染色体的行为均有利于核遗传物质均分

  D.丁所处时期细胞中核膜核仁解体,染色体变回染色质

【提醒】

1.装片制作过程

Image

2.观察时注意事项

1)分生区细胞中,间期的细胞最多,因为在细胞周期中,间期所占时间最长。

2)显微镜下不能观察到细胞能从前期到末期变化过程,因为在解离时就已将细胞杀死,所观察的细胞都是停留在某一时期的死细胞。

3)若观察洋葱根尖时不能看到染色体,其原因可能是:没有找到分生区细胞;没有找到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染液过稀或染色时间过短等

易错点23:对分化、癌变、衰老特点、原因理解不到位

23.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A.细胞凋亡不需新合成蛋白质

  B.清除细胞过多自由基利于延缓衰老

  C.紫外线损伤DNA是皮肤癌诱因之一

  D.已分化动物体细跑核具全能性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