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藏象(二)

 新用户8168ftZw 2023-06-10 发布于山东
图片

接3月11日。

  三是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

  古代哲学的精气学说对中医学脏腑精气理论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精为宇宙万物本原的思想,对中医学建立以精为脏腑形体官窍生成之源的理论,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气无形而运行不息的概念,促使中医学产生了各脏腑之气不断运动以推动和调控其生理功能,维持各腑之间协调的理论。

  阴阳学说渗透到中医学中,用以说明人体的部位、功能等多个方面。在藏象学说中,分脏腑为阴阳,且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五行学说对中医学最重要的影响在于它促进了五行藏象体系的建立。它将复杂的人体组织结构划分为五个功能系统,每个系统都以五脏为核心,联系六腑、五官、九窍、五体、五志,体现了人体整体功能的统一、形神的统一。

图片

四是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

  通过临床疗效来探索和反证脏腑的生理病理,使藏象理论不断得到完善。例如,食用动物肝脏可治夜盲,多次重复的经验则产生了'以脏补脏'的原则,并佐证了'肝开窍于目'的理论;根据'血气者,人之神'的原理,用养血安神的方法,能治疗心悸、失眠等心神不宁之证,从而佐证了'心主神志'等。
  藏象理论主要特点则是以五脏为中心的系统整体观,主要体现在如下两方面:
  一是以脏腑分阴阳,一阴一阳相为表里,脏与腑是一个整体。如心与小肠、肺与大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及心包与三焦,构成表里关系。其主要依据是:经络循行路线的阴阳相对和相互络属;相表里之一脏一腑间在生理功能上的紧密联系。
  二是五脏与形体诸窍联结成一个整体。藏象整体观认为,五脏各有外候,与形体诸窍之间各有特定的联系。如心,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开窍于舌;肺,肾,其华在发,其充在骨,开窍于耳及二阴。等等。
  总之,藏象是古代医家在长期生活、医疗实践中,以古代解剖知识为基础,认识了内脏的某些功能,在此基础上,运用察外知内、取象比类、整体观察等方法,观察到内在脏腑反映于外的各种征象,经过概括、抽象、推理,逐步归纳出来的理论体系。

图片

二、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


  脏腑分为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三类。    五脏,即心、肺、脾、肝、肾(在经络学中,心包亦作为脏,故又称“六脏”)

  六腑,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奇恒之腑,即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中医学以生理功能特点的不同作为区分脏与腑的主要依据。五脏共同的生理特点是化生和贮藏精气,六腑共同的生理特点是受盛和传化水谷。如《素问·五藏别论》说:'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简明扼要地概括了五脏与六腑各自的生理特点,阐明了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所谓'满而不实''实而不满',是强调五脏的精气宜保持充满,但必须流通布散而不应呆滞;六腑内应有水谷食物,但必须不断传导变化,以保持虚实更替、永不塞满的状态。唐·王冰注云:“精气为满,水谷为实。五脏但藏精气,故满而不实;六腑则不藏精气,但受水谷,故实而不能满也。”

  奇恒之腑在形态上中空有腔,与六腑相似,在功能上贮藏精气与五脏相同,既不同于五脏,又不同于六腑,故称之。如《素问·五藏别论》说:“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府。”

  五脏六腑的生理特点对临床辨证论治有重要指导意义。一般来说,病理上“藏病多虚”、“腑病多实”;治疗上“五藏宜补”、“六腑宜泻”。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