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宇|枣山、枣林庄、大槐树和二重甲

 tcfzhf的图书馆 2023-06-10 发布于陕西
    谈到我老家村子名字的由来,对村子的由来,我最后设想了为曹魏屯田制度演变而来的观点。后来,克己复礼先生提出我们村子与明代移民屯田是不是有一定关系的观点。我在文中也提到,我们村中田姓居民是明代才定居下来的,因此村子与明代的移民的确应该有一定的联系。但我也提到,我们村子早在我们迁移之前就已经存在,那时不叫田土屯,而叫刘土屯,因此,我还是坚持我们村子的“土屯”的由来早于明代移民屯田的。但在此仍然要感谢克己复礼先生,村子早于明代移民屯田,并不是说我们村子跟移民屯田没有丝毫联系,相反,我们村中的田姓居民,就是应该在移民屯田中迁徙到“土屯”的。至于详细情况,我将来有机会一定要详细的考证。
   关于诸如我们村为移民村来到项城的说法,其实在项城地域内是广泛存在的。关于此点,有着诸多的传说故事流传下来。
   据说我们项城的很大一批人是从山西大槐树村移民过来的。提起大槐树村移民,在历史上那可是赫赫有名的,大槐树的移民,不仅仅是在河南项城,在全国各地也多有相关传说,故而我在此处不做详细的论述和讲解(大家可以参考一系列的历史论文,我在中国期刊网上搜索达到110多篇,再次不再累述),乡亲们都认为我们是从山西洪洞大槐树村迁移过来的,因此对大槐树有着深刻的记忆和印象。并且,对于大槐树的移民,我们项城也有一系列的纪念活动。
​     传说中的项城人是从山西洪洞大槐树的一个叫枣林庄的地方迁移过来到项城的,枣林庄是否至今还在?我无从考证,希望老家为山西洪洞的同事或者对大移民有一定考证经验的人能够指说一二。但乡亲们都认为枣林庄就是项城移民的老家,为了纪念从枣林庄移民的迁徙,项城人至今还流传着一种很浓厚的纪念礼物。那就是每年过年的时候,项城的人家每家每户都要做枣山,所谓枣山,就是类似于陕西合阳、韩城一代所做的花馍相似,就是将发酵的卖面擀成圆片,用到从中间切开,把切开的两个半园相对,用筷子从中间一夹,一朵四瓣面花就出来了然后在每个瓣上插个红枣,成为了一个枣花馍,将枣花馍挤成山形,用一大块面擀成面片作为托子拖起来,就成为了枣山。枣山层层叠叠,再饰以面花,精巧着有做成各种各样的图形,红枣白面,红白相间,非常好看。蒸枣山一般是在腊月二十以后全家蒸过年吃的馍的时候在最后一锅笼的时候才蒸的,蒸过年馍一般邀请村子里几个妇女来帮忙的,于是做枣山也就大家集思广益,做出来的枣山过年的时候摆放在客厅后墙的正中间,上面放上压岁钱(美名其曰给老天爷的压岁钱),两边各为一个红蜡台,后面上为老天爷像,中堂挂画,在烛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甚为漂亮。

     关于枣山的故事,乡亲们传说我们是从山西洪洞枣林庄搬迁过来的,搬迁后的乡亲们仍思念着家乡的亲人。每到年首岁尾,就在宗庙里祭奠祖先,积淀时就塑起泥山,后来人越来越多,宗庙里容不下就各回各家祭祀,后来在蒸年馍时,有人用面做成了山模型,上面插上红枣,以表示对家乡的思念。大家见了,便纷纷效仿,就形成了蒸枣山的习惯。

   关于枣山,家乡还有一个故事,讲的是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的时候,袁世凯当时权势倾天,人们纷纷讨好他,因为讨好他就会有官做。有一个项城老乡找他,他就给了人家一个官做,于是人们纷纷跟他套近乎拉老乡,学说项城话,“会说项城话,便把大刀挎”,后来说项城话找袁世凯套老乡要官做的人越来越多,袁世凯也感觉到不对头,就想出来一个主意,让大家说家乡的风俗。家乡风俗:过年的时候,外甥都要去舅舅家拜年的时候,要把舅舅家的枣山搬回家一个的。于是袁世凯就问过年外甥去舅家拜年,回去拿的什么东西?各人的回答不同,不了解项城风俗的人回答的五花八门,什么元宝、金山、银山、牛、羊、猪的都有,只有一个真正的项城人回答的是枣山。于是袁世凯将不是项城人冒充项城老乡的人个个痛打一顿后赶出家门,只给了真正项城老乡官做。挨了打被赶出来的冒牌老乡出来后还不明白究竟项城的外甥去舅家拿的什么东西。从这里看出当时袁世凯政府腐败的同时,家乡项城的特色和袁世凯的家乡情缘吧。

   关于老家的乡亲从山西迁徙过来的传说还有一个,那就是二重甲的传说。据说从枣林庄迁过来的人的脚趾甲的小拇趾的趾甲都是两半的,而当地原始居民的则不是的。奶奶说我们村的刘姓居民的小拇趾就是整块的,而我们田姓就是两半,两半的趾甲被称为二重甲。我曾经仔细的端详过自己的趾甲,的确有两半的现象。后来来到陕西,听老谢师兄说他们榆林人的脚趾甲也有二重甲的现象,说二重甲的都是匈奴人的后裔,如果是那样的话,那我们这一批从山西洪洞迁徙到项城的人是不是可能也是匈奴人的后裔呢?如果是,那就是可能我们为匈奴人的后裔在山西洪洞定居下来,然后才迁移到河南项城的吧。关于此点,我想不是不有可能的,因为洪洞为山西中北部,历史上本来就为少数民族分布的广泛区域,民族的融合,确是完全有可能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