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半导体器件中材料、工艺结构、模型之间的关系

 闰木 2023-06-10 发布于四川
半导体发展至今,无论是从材料,结构,加工技术模型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多的改进,半导体器件的尺寸在不断缩小,集成度也在不断提升。工艺制程从90nm、65nm、45nm、32nm、22nm、14nm、10nm、到现在的7nm,5nm, 3nm。随着集成度的要求,器件尺寸在变小,相应的也会出现各种问题,如短沟道效应(DIBL、迁移率退化等)、栅极漏电增大、栅控能力下降等诸多问题,于是大家不断从材料、结构、工艺这三个方面寻找方法,为下一代的工艺制程提供方案。每次材料、工艺结构的改变,对器件模型来讲都是一次挑战,器件模型开发工程师们需要开发新的模型来表征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下的器件特性。

Image

图1:材料、结构、工艺示意图

材料方面:

第一代半导体是“元素半导体”。20世纪50年代以来,以硅(Si)、锗(Ge)为代的第一代半导体材料的出现,取代了笨重的电子管,让以集成电路为核心的微电子工业的发展和整个IT产业的飞跃。
然而由于硅材料的带隙较窄、电子迁移率和击穿电场较低等原因,硅材料在光电子领域和高频高功率器件方面的应用受到诸多限制。因此,以砷化镓(GaAs)为代表的第二代半导体材料开始崭露头角,使半导体材料的应用进入光电子领域,尤其是在红外激光器和高亮度的红光二极管方面,应用于毫米波器件、卫星通讯、移动通讯和GPS导航等领域。
在第二代半导体材料的基础上,人们希望半导体元器件具备耐高压、耐高温、大功率、抗辐射、导电性能更强、工作速度更快、工作损耗更低特性,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也正是基于这些特性而诞生。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以碳化硅、氮化镓等为代表,因其具备高击穿电场、高热导率、高电子饱和速率及抗辐射能力等优异性能,适用于制作高温、高频、抗辐射及大功率器件,可大幅提升能源转换效率,降低系统成本。

工艺结构方面:

为了延续传统平面型晶体管制造技术的寿命,弥补关键尺寸缩小给传统平面型晶体管带来的负面效应,业界研究出了很多能够改善传统平面型晶体管性能的技术。下面就业界常用的技术做一些介绍:

应变硅技术:晶体管尺寸变小带来了垂直电场引起的迁移率劣化。有许多方法来增强晶体管的性能和移动性。如图1(应变硅技术)所示,应变硅技术就是使用各种手段,物理地拉伸或压缩硅晶体,进而增加载流子(电子/空穴)迁移率并增强晶体管的性能。

HKMG技术:SiO2电介质的厚度应与其通道长度成正比,如果氧化物厚度随尺寸进一步降低,栅极泄漏将增加到不可接受的水平。因此选择具有高介电常数(K)的介电材料,以增加氧化物电容,成不错的解决方案。HKMG是以 High-K 绝缘层替代传统的 SiO2氧化层,并以金属材料栅极替换旧有的硅材料栅极的一项技术,这项技术主要有助于晶体管开关速度的提升,并可减小栅极的漏电流。

SOI(绝缘体上硅)技术:与传统MOS结构相比,SOI MOS结构(图1 SOI技术,PDSOI, FDSOI)的主要区别在于:SOI器件具有掩埋氧化层(BOX层),其将基体与衬底隔离。掩埋氧化层的基本思想是减少寄生结电容。寄生电容越小,晶体管工作越快。胡正明教授及其团队于2000年提出了UTB-SOI(FD SOI)。由于有BOX层,不存在远离栅极的泄漏路径,这会导致更低的功耗。因此特别适合移动和消费级多媒体应用。缺点:PDSOI的浮体电压导致阈值电压不稳定;隔离导致自热问题。

FinFET技术:随着设备尺寸的缩小,在较低的技术节点,例如22nm,短沟道效应开始变得更明显,降低了器件的性能。为了克服这个问题,胡正明教授及其团队于1999年提出了FinFET的概念。FinFET是三维结构(图1 结构: FinFET),也可称为三栅晶体管。FinFET可以在Si或SOI晶片上实现。该FinFET结构由衬底上的硅体薄(垂直)翅片组成。因为它的Si体类似于鱼的后鳍,因此也称鳍式晶体管。

GAA(Gate-All-Around)纳米技术:Gate-All-Around就是环绕栅极(图1 结构:GAAFET, MBCFET),相比于现在的FinFET Tri-Gate三栅极设计,将重新设计晶体管底层结构,克服当前技术的物理、性能极限,增强栅极控制,性能大大提升。三星的GAA技术叫做MBCFET(多桥通道场效应管)。这项技术的特点是实现了栅极对沟道的四面包裹,源极和漏极不再和基底接触,而是利用线状(可以理解为棍状)或者平板状、片状等多个源极和漏极横向垂直于栅极分布后,实现MOSFET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模型方面:

每一次材料或者工艺结构的改变,对器件模型来讲,都面临着新的挑战。从最开始的Schichman-Hodges(Level 1模型,非常简单,不包括载流子迁移率退化、载流子饱和效应,常用于不需要详细模拟模型的情况下模拟大型数字电路。再到Grove-Frohman(Level 2)模型,它是基于几何图形的分析模型,包括了短沟道,窄沟道效应,迁移率退化,载流子饱和等效应。器件模型也在随工艺结构的改进而改进。值得一提的是BSIM Group 全称是Berkeley Short-channel IGFET Model Group,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胡正明领导的一个小组。他们发展出了一系列精确的MOSFET Spice Model,即BSIM,现如今已经成为了工业界的一个标准。MOSFET模型在仿真器中提供了一系列Level号,以Synopsys为例,它提供了Level 6 IDS: MOSFET模型或BSIM模型之一(Level 13、28、39、47、49(BSIM3V3、53、54(BSIM4、57、59、60、70(BSIMOI4.0))。
所以在您建模或者仿真的时候就需要选择合适的MOSFET模型版本,以达到最佳的模型拟合效果和仿真结果。图2列出了工业界常用的器件分类和所对应的模型。

Image

图2:工业界常用的器件模型

参考文献:

  1.  一文看懂半导体材料发展历程 - 知乎 (zhihu.com)

  2. 半导体工艺:Bulk Si,SOI,FinFET,GAA等工艺_bulk iso mos管_Chipei Kung的博客-CSDN博客

  3. hspice_mosmod.pdf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