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非”常精彩,“遗”韵无穷!

 寻梦向天歌 2023-06-10 发布于甘肃
图片
图片
历史是文化的载体
文化是历史的血脉
从某种意义上说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的底蕴所在
今天是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今年的主题是
“文物保护利用与文化自信自强
图片

陇南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呢?

来!来!来!

小陇带你了解一下

图片

陇南,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极为深厚,文化特色鲜明,有以秦早期文化、《西狭颂》为代表的历史文化,以哈达铺红军长征、两当兵变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西和乞巧节、文县白马池哥昼、武都高山戏为代表的民俗文化在这里交汇积淀,相映成辉,呈现出独具魅力的地域特色。这些自然和文化历史资源铸就了底蕴厚重的陇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非遗分类中的十大类项目名录在这里都有传承,而且在全省占有重要地位。

图片

目前

列入县(区)级、市级、省级
和国家级非遗名录的项目有867个
其中国家级5个、省级43个、市级267个
成功申报市级以上传承人279名
其中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2人
省级代表性传承人45人
图片
陇南还建成了包括市非遗中心在内的
集收藏、研究、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
非遗展场所45个
建成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2个
省级非遗工坊8个
市级非遗工坊10个
非遗系统性保护传承体系已经形成
而且正在得到合理开发利用
实现了非遗活态传承
促进了可持续发展

图片

跟小陇一起去欣赏部分
世代相传非遗技艺
去了解那些生生不息
历久弥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吧

↓↓↓

/ 文县傩舞-白马“池哥昼” /

“池哥昼”是遗存于白马藏族生活中的一种原始古朴的群体祭祀舞蹈,也是白马藏族最负盛名的面具舞蹈。白马人用独具特色的音乐、舞蹈、服饰与乐器,传递着他们千百年来的喜怒哀乐。

文县傩舞池哥昼产生于甘肃省最南端的陇南市文县铁楼乡,在白马人的语言里,“池哥”意思是山神,“昼”是舞蹈。“池哥昼”作为一种传统舞蹈,有古朴而独特的特点。“池哥昼”是山寨群体性活动,有固定的表演形式,以舞蹈贯穿始终,充满了神秘的宗教气氛和浓郁的娱乐色彩,是集“舞、歌、乐”为一体的民间传统艺术。

200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图片
图片

/ 西和“乞巧节” /

西和乞巧民俗活动是秦文化的遗留,已有千余年的传承历史,是一种集信仰崇拜、生活期盼、民间传说、诗词歌赋、音乐歌舞、才艺展示和工艺美术为一体的综合性民间民俗活动。

西和乞巧民俗源于秦人的女性崇拜和祭祀活动,与天文星宿现象和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息息相关,西和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使乞巧风俗得以源远流长,经久不衰。乞巧民俗与中华民族七夕文化同源同时,传承历史久远、唱词语言淳朴、歌舞展示精美、情感蕴含真挚、程式保留完整、参与人数众多,持续时间长久,在全国绝无仅有,被专家、学者誉为中国古代乞巧风俗的“活化石”。

200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图片

图片

/  武都高山戏 /

武都高山戏发源于陇南市武都区鱼龙镇。历史上,每逢灾年或庙会,人们便聚集到一起,请来“师公拜神祭祀,祈福禳灾。久之,这种以娱神为目的的师公赞神活动逐渐演变为自娱、娱人的民间娱乐活动把式舞。

明初鱼龙镇人为纪念大将李文忠而形成了唱戏的习俗,把式舞亦在此情势下从田间地头、房前屋后的随意演唱升华为在舞台上演故事的戏剧性表演,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最终形成了高山戏,是融“出灯”“过关”“圆庄”演故事等演出程式为一体的独特剧种。1959年以前武都的鱼龙、隆兴等地人叫它“演故事”“走过场”“社火戏”等。1959年10月,定名为“高山戏”。高山戏在武都流传数百年,是当地古老历史的见证,也是当地人民的精神食粮。

200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图片

图片

/   两当号子 /

两当号子主要流行于嘉陵江以南深山林区的站儿巷、云屏、泰山、广金等乡镇。自清末白莲教起义以来,大量两湖两广人逃亡到地处嘉陵江流域的两当,这些外来的“棚民”在此长期定居,凭借山大沟深水险林密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环境,把外省各地的民歌和当地的守山号子、山歌、以及民间曲牌结合起来,创造出了号子这种民间音乐艺术。

两当号子曲调高亢、节奏自由、风格粗犷、演唱方式别致、发声技巧独特,具有浓郁的山野风味。通过集体演唱直接完美的表达劳动情绪和思想感情,表现力极为丰富。

2020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图片

/   西和麻纸制作 /

造纸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地处长江流域西汉水上游的西和麻纸产业,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制作工艺世代相传,是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发明和创造的一种民间工艺。西和麻纸主要产自西和县高山乡朱刘河村。

西和麻纸的原料是纯天然的构树皮,绿色环保。做工保留了原始完整的皮纸制作流程。西和麻纸属于纯天然、纯手工制作。其特点;纸色古朴,纹脉细腻;纸质柔和,耐磨抗损;适用于传统书画装裱、又因适宜于创作仿古书画,被誉为“西和宣纸”。

2020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图片
每一种非遗,曾经也是流行
经过时间的淬炼和一代代的传承
才成为了经典
文县玉垒花灯戏
武都木雕
礼县井盐制作
……
陇南众多非遗文化
不仅需要我们的关注
更需要我们去传承和发扬光大
一起为陇南优秀传统文化打call!
图片


监制:竹   翠 责编:张美乐

编辑:陈番番 校审:尚敏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