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滕王阁序》为什么不算千古名篇?通篇废话,只为了说自己穷

 仁和堂老军医 2023-06-10 发布于广东

古往今来很多人选千古名篇,但选来选去,只有《古文观止》给《滕王阁序》留了一席之地。实则此文可取之处不多。

我讲过很多千古名篇,但始终不讲《滕王阁序》——只在散文通讲是以其为例说过几句。当然了,上学时还是把它背了下来,至今仍然可以背下来。

我想,这也许是此文在现在名气很大的原因,年轻时不懂,但为了应付背背了事,觉得很厉害,于是很多人吹捧以为绝唱。

文章图片1

文征明《滕王阁序》

单从技术层面来说,文的水准当然是过得去,但读起来实在不入味。

对,不入味是《滕王阁序》最大的毛病。这跟《西游记》里动不动加的描写山水、打斗场面的诗词歌赋一个样,只求个好听好玩,非要读出个味道来,就没味道了。

网上的推崇者,其推崇的原因,盖有二,一是写得工整,读起来气势足;二是能造成语——王勃留成语的能力,跟韩愈有一比。

但《滕王阁序》的味道比韩愈可差远了。

《古文观止》之所以选《滕王阁序》,大概是吴楚材等觉得此文有“气”。并非“文气”,而是少年之气。

因王勃作此文时,尚是少年,少年人追求绮靡,好炫人耳目,乃其天性。我少年之时,无病呻吟起来也很肉麻。尤其写文章的人,越年轻越爱显摆。人同此理,概不能外。

少年人当然也有少年人的“气”。所以,王勃此文也带着这种气。

而气与心境殊不相配,所以,并非文气。

文章图片2

但奇怪的是,王勃在历史上竟然很反对绮靡文风,这当然是后来的事,也说明他其实后来也不满意自己的《滕王阁序》。

这就是说此文废话太多的原因。

譬如开篇——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似乎问题不大,古代散文,凡序、记,甚至赋之开篇,基本通用此法,也就是直说其事,类似我们说的记叙或者叙述。

对比一下:

譬如《赤壁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某年某月某时,苏轼与朋友去赤壁自驾(船)游。

譬如《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7,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庆历四年春天,因为什么,这个滕子京找我给他写“记”。

也就是一句话,直叙而交代清楚。交代不清楚,那就失败了。就是废话、啰嗦。

但范仲淹、苏轼传达的信息既真实简洁,又内容丰富。

即便是汉赋,开篇也是很简单的赋——也就是直叙其事——绝不会弄得很复杂,这是固定格式,否则就是失败。

譬如司马相如《子虚赋》——

楚使子虚使于齐,王悉发车骑,与使者出田。

瞧,这与史书写法简直没有区别,简单、直接。

而王勃的开篇,叙是叙了,但丝毫不直。

文章图片3

直叙其事,就是莫要形容,莫要夸张,别乱用手法。否则是比兴,而非赋。这是《诗》定好的调子。诗文相同,古体、近体诗都是如此,文也是如此。

比如,“集于灌木,其鸣喈喈(读ji)”——《诗经》,这就是赋,说鸟儿在矮树丛里叫。

后来的诗文都承接这一点,唐诗里到处是赋,比如“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文里的例子上面举过了。

赋不形容,也不夸张,就直说事情。若有别的,全都变了,“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因为它的用意是托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所以是兴。

再看王勃,就明白了。

不就是说现在的洪都府城就是汉之豫章郡城么,我因路过此地,年纪轻轻,赶上吃席。

这就够了呀。

搞什么襟三江、控蛮荆、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呢?

当然,我们理解王勃,因为这是官场吃席,所以他在说官场话,在奉承,在拍马屁,只不过拍得天花乱坠、花里胡哨而已。

而官场的开场话,就是废话。

文章图片4

第二段——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这一大堆奉承话之后,才到时间。

我们对比苏东坡,“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一句话,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交代的清清楚楚。

王勃一堆废话之后,才说了时间在九月。

值得夸赞的地方,只有一点,我经常以此为例。

那就是对于字词的把握特别精准,我们能以此看到古文与现代文之间的区别。

比如,“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临”,那就是站在了高处,才能临,下面是长洲,如果你站在湘江边上的高楼最顶上,往下面看橘子洲,就可以用“临”字。

站得高,当然能“得天人之旧馆”,山丘顶上还有楼阁。

文章图片5

当然了,上山他也写了,“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坐的是豪车,慢慢往山上开。官场组团旅游,如此而已。

另外一个字是“穷”。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穷,古语古文里面,穷,并非没钱的意思。而是困顿、尽、极端、不得志等意。“穷一生之力”,就是用尽平生力气做一件事。“万里无穷”,就是一眼望不到尽头。

一般说仕途不顺,那就是穷,路走到尽头了,这辈子如果只能当个科长,再也不能升官,甚至还被开除,那就是穷。

这种无路可走或在尽头的状态,古人常用“穷”。

譬如《涉江》:“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譬如《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譬如《桃花源记》:“复前行,欲穷其林。”

因为字的本义,这个字跟“厄运”的“厄”,差不多。

厄,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人在矮崖下面,只能蜷曲身体,所以困厄。“厂”象山崖,里面的就是曲折身子的人。

穷,就是人在洞穴,只能躬着身子。

所以,困厄、穷困,常常连用。

这种状态的人生,当然都是穷穷不得志的了。

什么才是我们现在说的没钱的意思呢?

贫,就是没钱。

本来“贝”不多,还得“分”出去。那可不是没钱吗?

所以,贫富相对。没听说过穷富。

比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序文里说:

“余家,耕植不足以自给”——我家里没钱,种地不能养活自己。

“家叔以余苦,遂见用于小邑”——叔看不下去了,推荐我考了个公务员。

陶渊明把贫穷二字的区别说得最明白不过了。把自己没钱也说透了。

文章图片6

王勃此文用了三次“穷”,一次实写道路,穷岛屿之萦回,就是沿着弯弯曲曲的岛屿走到尽头。另两次是“穷且益坚”、“岂效穷途之哭”,那就是官场之路走到了尽头,但内心不动摇,也不悲戚。就像高考考不上北大,复读十年,那也叫穷且益坚。

第二段还有一个字可以说说,“即冈峦之体势”里的“即”,靠近的意思。我们现在常用的是“即然”,那就是接近完成状态,将要发生;既然,既,就是完成,既然是已经完成的。相当于英语里的未来完成时和过去完成时。所以,汉语还有一个词,“即将”。

“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那就是宫殿都是依靠着山丘岛屿的山势而建,很贴切。

除此之外,第二段莫得可说。

第三段写景,倒是可以一看,因为终于不夸张奉承了——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但实际上也是奉承。

因为他写这些话,无非就是夸洪都府的官治理当地很有政绩。这未必是真的,跟范仲淹夸滕子京一年而让当地“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一个道理,片汤话。

第四段,全程废话。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这样说吧,你去参加一个朋友的婚礼,吃席。那些人你都不认识。

但你把这些人从头到尾在朋友圈里夸一遍。这真话的成分有多少?

恐怕不多吧。

诚然,古人做官,以文人为主,所以,说这酒席,这场面有睢园、邺水的气概,尚可以裂解。但如果说跟这些人相处很高兴,“极娱游于暇日”,那可未必。

其实王勃是伤心的。而且这伤心没人理,那么多人,他都夸了,但没人理会他。

所以说,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谁鸟你啊,没路走(没官当)?自己折腾去吧。夸我也不会给你个官当。因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所以,这一段的最后两句是真心话。

但这真心话格调也不高。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他想当官,但偏偏官路不通,不知何年何月才有机会。

文章图片7

第五段,就是发牢骚和自我安慰。

嗐,怕啥呢?古往今来,伤心的岂止我一个?冯唐不是到老才转运么?李广一辈子也没干成事啊(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汉文帝英明圣主,贾谊大才照样无事可干。汉章帝朝政清明,梁鸿写一首歌儿都得逃亡。

比起他们,我王勃还好。

人生啊,要知道自己的命运,要见机而展抱负。人生不过如此,不愁。

最后几句,倒是有点意思。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再老再穷,心不能老不能穷。困顿之时,要心态好。庄子说的那条在干旱车辙里的鱼,不是心态也不错么。

我王勃当官之路虽然不畅,但希望还是有的,报国之心还是有的,我才不学阮籍那样,觉得人生无味、仕途无望,就跑出去哭了。

这气概我们倒不能嘲讽。

人生都有自己的路,那时候的读书人,出路也只有当官。所以,王勃的理想我们得认。

客观地说,全文唯有这一段,才有点味道。

最后两段——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

无非就是唱高调,再奉承,小总结。

那你说他说了个啥?通篇废话,无非就想说自己“穷”,但穷得有志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