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尚书金忠近60岁无子嗣,朱棣要为他纳妾,对方颤抖道:饶了我吧

 四季视野 2023-06-10 发布于北京
一次,朱棣宴请兵部尚书金忠喝酒,他发现,金忠快60岁竟未有子女,下令要为他纳妾。金忠听到后,颤抖道:“不劳皇上费心了。”拒绝了朱棣,但金忠60岁时,竟有了一个大胖小子!
朱棣在酒席上,和金忠聊着兵事,喝了几杯酒后,他留意到金忠头发已经变成白色。
他想起金忠一直跟在自己身边出生入死。一晃眼,金忠快60岁了,但是,他并没有子女。
朱棣考虑到金忠这个年纪,家里只有夫妻二人,万一,身体出点毛病,一个人怎么照顾得来。
朱棣思考再三后,决定为金忠纳妾,希望他能有个孩子在身边。这样的话,也有个照应。
可是,金忠听到后,却不乐意。他知道朱棣是为自己好,但自己的夫人年纪也大,再娶个妾,怕是伤了夫人的心。
朱棣的好意被金忠拒绝,然而,金忠满60岁的时候,他却有了自己的孩子。
难道金忠拒绝朱棣,是因为他早已有心仪的妾室?

得到朱棣赏识,成为他的心腹

当时,金忠家道中落,他只得到处寻找谋生办法。机缘巧合下,他在北平燕王府朱棣府中谋到了一份职业。
金忠为了解决眼前温饱,甘愿在里面做一个卫兵。
久而久之,金忠开始不满足眼前的职位。毕竟,他自幼就博览群书,不想浪费自己已有的本事。
他靠着自己的才华,慢慢努力,之后被提升为长史文书。金忠得到这个职位后,一直恪尽职守。
他的努力,被朱棣身边的谋臣姚广孝看见。
经打听后,姚广孝发现金忠有着非凡的才华。加上,朱允炆在位的时候,大力削藩。
燕王明白朱允炆很快就会对付自己,眼看着,侄子都敢欺负到叔叔头上。
谋臣姚广孝建议朱棣先发制人,还向他推荐了金忠。在金忠和姚广孝的帮助下,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

《明史》中写道,“金忠少时读书,擅长《易》。且精通占卜之术。”
开战后,金忠凭借着自己的智慧,把学过的知识,灵活地运用。
他带着士兵连打14场,没有失败过一次。
朱棣听到金忠连胜的消息,高兴不已,把一些重要的兵事都托付给金忠。
历经4年后,朱棣及他的精兵部队攻进南京,成功从朱允炆手中夺走皇权。
不久,朱棣就在南京登基称帝。他做了皇上后,并没有忘记和自己一起出生入死的手下。
金忠在战场的表现,朱棣都看在眼里。为了留住人才,朱棣把金忠封为工部右侍郎,被派到北平辅佐世子朱高炽。
朱棣看到他在北平把事情处理得井然有序,思虑许久,又把他召回南京,并把他任命为兵部尚书。
不仅如此,朱棣有一些重大的国事决策,他都会与金忠商量,听取他的意见。
按理说,皇上有要事,不应该是和身边亲信的宰相商量,为何要找兵部尚书呢?
一是,朱棣知晓金忠在战场的表现,有谋略之才;二是,金忠出生贤门望族,受家庭影响,从小博览史籍,见识不凡。

朱棣还未做皇上的时候,久经沙场。如今,做了皇上,看到金忠,许是想起自己之前在战场的情景,不免惺惺相惜。
况且,金忠懂得用兵作战的方法,靖难之役的时候,很多关键问题,他都有参与决策,还取得不错的成绩。
如此一来,朱棣和金忠互相交流,也可以学习他的用兵技巧,何乐不为。

支持太子,差点被朱棣贬

虽然朱棣成了皇上,但还有一件大事,他未解决,那就是要不要立朱高炽为太子。
《明史》记载,朱高炽“体肥重,且足疾”。
朱高炽肥得像个胖子,而且他腿脚也不利索。
这样的身材,让朱棣觉得他完全没有半分像自己,他想立次子朱高煦。
因为,朱棣在次子朱高煦身上能看到年轻时自己的影子。每次,朱棣在战场上遇到危难,朱高煦都能及时站出来转败为胜。
这件事,被金忠知道后,他劝朱棣立朱高炽为太子。

金忠曾和朱高炽一起共事,清楚他做事厚道,而且,朱高炽在外界的口碑也好。
可是,朝中大臣都力挺朱高煦为太子。正当,朱棣拿不定主意的时候,身边的太监提醒他,为何不问问内阁的意见。
首辅解缙知道后,说出了自己的立场,皇长子仁厚孝顺,得民心,他当接班人,自然是众望所归。
《皇明祖训》:“居嫡长者,必正储位。”
按照流传下来的制度,必须是要立嫡长子。为了夜长梦多,不让两兄弟手足相残,解缙还劝朱棣早日下决心。

在金忠和内阁的劝说下,朱棣终于决定封朱高炽为太子,而次子朱高煦则为汉王。
金忠以为朱高炽做了太子,日后就可以安稳地生活。谁知,他差点因为太子的事,被朱棣贬官。
朱棣北征蒙古的时候,让汉王朱高煦跟随,把金忠、杨士奇、黄淮等人留下,一起辅佐太子监国。
后来,朱棣北征结束后,朱高煦称自己有事,先行回京。朱高煦本就对太子之位虎视眈眈,回京后,他就到处散播,太子想让皇上战死疆场。
朱棣回到京城,听到那些谣言,他大怒,太子竟敢盼望自己死。他下令以太子迎驾迟缓为由,对他进行怒斥,还把东宫官属全部抓进大牢。
当时辅佐太子的大臣,也被抓入狱中。
金忠跪着磕头,向朱棣道:“太子忠孝,从未说过皇上的坏话,而且,汉王有意争夺太子位置。”

朱棣听到后,脸色大变,他知道金忠与太子交情深,事到如今,还为太子辩解。他怒火燃烧,想把金忠贬官。
金忠看到朱棣脸色铁青,但还是接着把话说完,他劝朱棣不要听信一面之词,让兄弟互相伤害,扰乱国家安危,他还用自己的脑袋担保太子绝无二心。
朱棣听完后,如梦初醒,连忙拉起跪在地上的金忠。多亏他的一番话,朱棣才明白,这一切,都是汉王在背后搞鬼。
但是,朱棣为了不让他们两兄弟之间矛盾升级,没有对汉王进行责罚。

晚年无子,朱棣为他亲自纳妾

经过太子那件事,朱棣觉得是金忠帮助了自己,否则,就会引起一场大乱。
为了让金忠安心在自己身边做事,朱棣还特意邀请金忠喝酒。金忠得知朱棣亲自请自己喝酒,不知是为何事,但他也不敢拒绝。
毕竟,皇上请喝酒,若是不去,那就是不给面子,掉脑袋,那可是分分钟的事情。
金忠在酒席上,一直向皇上汇报军中工作。朱棣听了,频繁点头,对金忠的工作能力表示认可。
许久后,两人都喝了些酒。朱棣看了一眼金忠,发现他已经两鬓斑白。
他想起金忠在自己是燕王的时候,就一直跟在自己身边。如今,自己成了皇上,金忠依旧是自己的得力助手。
但是,朱棣叹了一口气,道:“爱卿跟在朕身边多年,膝下一直无儿女,朕为你担忧啊。择日不如撞日,朕现在就为你说一门亲事。”

金忠闻言,瞬间酒醒几分。他颤抖着回复:“这些小事,不劳烦皇上操心了。况且,这么多年来,家里全是靠夫人在打理,突然娶个年轻貌美的妾室,会伤了夫人的心。”
怕朱棣被反驳后觉得没面子,金忠思索了一下,提起自己还有个侄子。
他希望朱棣可以开豁侄子的军匠籍,让他回京,把他过继到自己门下即可。
朱棣听到后,觉得这是小事。
而且,军籍之事本就属于兵部管,但金忠没有利用手中权力私自调动,而是通过正规渠道调回侄子,这让朱棣对他更是信任。
虽然金忠婉拒了,还提出自己有侄子可帮衬,不过,朱棣认为还是不可,侄子身上始终没有流着金忠的血脉。于是,他自作主张,命身边的太监拿来笔墨,写了一封函书,命令金忠再娶。
如果,金忠不接受,那就是抗旨,必然受到处罚。

无奈之下,金忠只好领旨,娶了赵氏。
金忠看到自己年纪已老,经不起折腾,就简单地举行了婚事。婚后不久,赵氏为金家生了一个大胖小子。
在金忠60岁的时候,他终于有了自己的儿子。
许是,金忠年老,还经历了男欢女爱之事,身体吃不消。
老来得子,虽甚是高兴,只可惜,他没能看到儿子长大成人,就去世了。
但是,他在离开之前,为金家留了后代,金忠也算没有带着遗憾走。

写在最后

金忠的后代,还曾说:“金家与朱棣很有缘分,若没有朱棣的执着,金忠也许不会有后代。”
想来也是,金忠一直为朱棣效力。
他与朱棣经历靖难之役,事后还亲自辅佐太子。他差点因太子之事,被朱棣贬官,但他老来得子,也是多亏此事。
正是金忠的一番话,让朱棣恍然大悟,明白儿子们若是相争可能会有的危害。
也是那次后,朱棣用自己的权力下令要金忠纳妾。彼时,金忠离世之前,才留下自己的后代。
历来的皇上,对于身边的亲信,希望他们善于进谏,但也不想他们功高盖主。以至于,他们很多都没能获得好的结局。
但朱棣用人不疑,善于采纳意见。所以,金忠深得朱棣器重。
而金忠也懂得为臣的分寸,他的晚年自然也是过得很顺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