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793:《雪洞》修行在方寸之间

 五月华语 2023-06-10 发布于河南

内容简介  · · · · · ·

《雪洞:喜马拉雅山上的悟道历程》内容简介:一位二十多岁的英国年轻女孩,在海拔一万三千二百尺的喜马拉雅山上的一个雪洞中独自一人修行了十二年,一次次面临生死的考验。她最终抵达了人类的身心极限,完成了这项不寻常的闭关修行。她为什么要这样做?是什么样的力量促使她这样做,她在洞中是怎样生活的,她究竟屋悟到了什么?她要告诉世人什么?丹津·巴默出生及成长于伦敦,十八岁皈依为佛教徒,二十岁到印度,二十一岁出家,出家后,她在喜马拉雅山修行长达二十年之久。近年来,她奔波世界各地弘法。

《雪洞:喜马拉雅山上的悟道历程》由英国著名记者维琪·麦肯基执笔,平实而生动的记载了丹津·巴默的悟道历程。作为一本个人传记,《雪洞:喜马拉雅山上的悟道历程》充满吸引力。作为一次漫长的修行心路历程,《雪洞:喜马拉雅山上的悟道历程》往往令读者再三陷入深层的心灵思索。

她的故事在西方世界早已成为一种传奇。《雪洞:喜马拉雅山上的悟道历程》首次将这个关于信仰的传奇故事介绍给中国读者。

能读到这本书,非常偶然。当时,是年末。樊登读书的积分可以直接兑换成书,这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我已经兑换了几本比较贵重的平时不舍得买的书,但是,积分还有,虽然不多。这时,我看到了这本书,当时好像需要298分。虽然之前我没有听说过这本书,但是看到简介就被吸引。

这本书非常容易读,没有任何高深的理论,只是在讲述一个人--丹津巴默的修行故事。我原来打算把它完整录在喜马拉雅的,但是,那样太慢,中间又有些插曲,直到上个月才读完。

读这本书让我非常安静。这是一本佛教徒修行的书,尽管里面真正的禅宗理论并不多。但是,丹津 巴默本身的行为方式就带有一种安静。她最初遵守了自己的内心,选择到东方来修行。后来,当遇到不同声音的时候,她坚持自己的选择。在雪洞中的12年,是最安静的。四周白雪皑皑,洞内寒冷湿潮,没有暖气,连床都没有,她只有一个垫子在上面打坐。冥思是她绝大部分做的事情,然而,她却没有感觉到一点无聊,更没有感到寂寞。这是一种无人企及的安静。当她走出雪洞进入社会之后,面对很多的诱惑,她依然坚守着自己的安静。这就是最好的示范和榜样,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安静非常美好。

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力量。其实,安静本身就是一种力量,一种强大的力量。这种力量源于她内心的富足,源于她对信仰的坚守,源于她内心的坚毅。她解决了很多人的心理问题。一个人最强大的力量从来都不是外界的,那只是外在的一个辅助,真正强大的力量来自内心,来自自己对自己心的唤醒。“佛教的道路就是觉醒之路,我们应该将自己唤醒。”只有当我们把自己唤醒了,才会发现自己的潜能是无限的。

这本书让我更坚定了人生的方向。丹津 巴默重返社会之后,接受了很多讲座邀请,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给大家讲解佛教,改变了很多人对西方女人的认识,也改变了人们对佛教的认识。随着她身份和力量的被宣传,她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感也增强了。她要建造一座供比丘尼学习的寺庙,而她是没有钱的,于是,她开始周游世界去募捐。在这个过程中,她遇到了一些没有想到的困难,但是,她始终是温和的。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她找到了一种平衡。尽管她的眼睛经过与世俗打交道已经不如雪洞中清澈明亮,但是,她内心对证悟之道的追寻始终没有停下。

除了生死,一切都是小事儿。

这是一本给人安静、给人力量、启迪人生的好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