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海上自卫队驱护舰发展史(1)——初代:火炮时代的租借 自制

 兰州家长 2023-06-10 发布于甘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战败,日本帝国海军被勒令解散。按照1946年颁布的《日本国宪法》,日本将放弃武力,成为一个和平国家,但不久爆发的朝鲜战争的爆发,却使得日本很快又重新武装起来。

1952年4月26日,一个被称为海上警备队的特殊机关在日本海上保安厅中成立。这个机关的主要任务就是接收并使用从美国借贷的舰艇。而这个机关在不到3个月后的8月1日从海上保安厅分离出来,被称为保安厅警备队。同年11月12日,美国与日本签署了船艇借贷协定,同意向日本出借18艘1450吨塔科马级护卫舰和50艘(后追加3艘)300吨级登陆支援艇(LSSL),日本分别称为楠级警备船以及百合级警备艇,这些舰艇是日本战后最早的水上战斗舰艇。

楠级护卫舰/塔科马级护卫舰:

塔科马级护卫舰是美国海军在参考了由英国皇家海军转让的阿什维尔级后推出的国产版本,与阿什维尔相同,塔科马级也大量采用民船标准和现成设备以减少成本并缩短建造工时。美国海军于1943年3月以巡逻炮舰的名义(Patrol Gunboat)向国内各家船厂订购了100艘塔科马(PG.111-PG.210),同年4月,该级舰被重新分类为护卫舰。

至战争结束时,100艘塔科马级订单实际完成了96艘,另外4艘建造计划被取消(PF.95-PF98)。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塔科马级护卫舰除了美军自用外还被大量援助给了英国和苏联。根据租借法案,英国共获得了两批21艘(英军编号K.500-K.507,K.584-K.596),毛熊则获得28艘(EK.1-EK.28)。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人从毛熊返还回来的塔科马中抽出了几艘交给了南朝鲜海军,剩下的十八艘则全部租给了初创的日本海上自卫队。日本人将这批爸爸赐予的三手船重新命名为楠级护卫舰(PF.281-PF.298),它们作为日本国产护卫舰服役前海自的主要战力一直服役到六十年代中期,在七十年代初全部退役。

舰长:92.63米

舰宽:11.43米

排水量:标准排水量1430吨,满载排水量2415吨

武器:三座单装50倍径3英寸舰炮、两座双联装40毫米博福斯高射炮、9座单装20毫米厄利孔、两条反潜深弹滑放轨、8座反潜深弹投掷器及一座24联装刺猬炮

航速:20.3节

舰员:190人

服役:楠号(PF-281),楢号(PF-282),㭴号(PF-283),枞号(PF-284),杉号(PF-285),松号(PF-286),榆号(PF-287),榧号(PF-288),梅号(PF-289),樱号(PF-290),桐号(PF-291),黄杨号(PF-292),枫号(PF-293),山毛榉号(PF-294),榉号(PF-295),枥号(PF-296),椎号(PF-297),槙号(PF-298

文章图片1

楠级护卫舰

文章图片2

楠级护卫舰

文章图片3

楠级护卫舰

楠级排水量为1450吨,仅装备3门76毫米舰炮、4门40毫米舰炮、9门20毫米火炮和8座深水炸弹投放器,火炮威力也小也没有鱼雷,只能算是近海巡逻反潜炮艇。根据美日舰艇租借协定,1954年2月,日本海自总算得到了2艘美国格拉夫斯级驱逐舰,命名为朝风和旗风号。

格拉夫斯级驱逐舰:

1937年,美国海军计划建造新一批24艘驱逐舰,这就是本森级。1938年,本森级在国会得到了8艘的财政预算,这8艘舰美国海军交给了伯利恒与吉布斯分别进行设计。最终由伯利恒设计的6艘舰交由伯利恒船厂和其他3家海军造船厂建造,吉布斯设计的2艘(格拉夫斯号和尼布莱克号)交给了巴斯钢铁公司造船厂建造,并都在1938年开工。从这里可以看出,格拉夫斯级的1、2号舰原本是属于本森级的。

后来由于格拉夫斯号和尼布莱克号的动力系统更接近利佛摩级,就把这2艘从本森级划归到利佛摩级,再加上格拉夫斯的编号更早,随之级别也更改成了格拉夫斯级。格拉夫斯级起初被称作利佛摩级。1939-1940年间,海军为了平衡承包商之间的利益,将16艘驱逐舰交给海军造船厂和一些民间造船厂承建,首舰是利佛摩号。

格拉夫斯级除了动力系统差异之外,船体结构、船体尺寸、武器配置与本森级完全一样。从1940年开始,该级舰的建造数量也与本森级一起获得了追加,追加数量为48艘,全部在1942-1943年间服役。第二批次的武器配置也对防空进行了加强,方案同本森级一样,这里就不再敷叙。1945年也有16艘舰拆除了鱼雷发射管,被改装成防空舰。

本森-格拉夫斯级战后大多数得到了保留,但在50年代并没进行现代化改装,随后一直勉强服役到60年代,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退役拆除。同弗莱彻级一样,美国在50年代将一部分该级舰进行了现代化改装后,支援给了盟友,例如意大利、日本等等。

美国交付给日本的是“火力阉割版”,拆除了2门127毫米炮和鱼雷发射管,虽然火力大大减弱,赶不上二战期间日本海军的任何一型驱逐舰,可在当时依然算得上是海自最强大的武备。

舰长: 106.15米

舰宽: 11.00 米

排水量:标准排水量:1630吨,满载排水量:2395吨

航速:37.4节(69公里/小时)

航程:6500海里,12节(12000公里,22公里/小时)

武器:5门127毫米主炮;6挺12.7毫米机枪;10个533毫米鱼雷发射管;2条深水炸弹装运轨道

舰员:16名军官,260名士兵

服役: 朝风号、旗风号

文章图片4

格拉夫斯级驱逐舰

文章图片5

朝风号驱逐舰

1954年7月1日,日本颁布了防卫厅设置法与自卫队法,因此,保安厅警备队也随之改名为防卫厅海上自卫队。因此,日本将成立海上自卫队前身的海上警备队的那一天,作为日本海上自卫队的成立日。虽然这支海上力量是以全面依存美军的状态开始的,但仅到1956年4月日本自己便建成了战后较早的水面作战舰艇春风号驱逐舰。

春风级警备舰(驱逐舰)/甲型警备船(28DD):

这艘1600吨的驱逐舰以战前的白露型驱逐舰为原型,并参考了美国的艾伦·萨姆纳级驱逐舰,外观上明显兼具日美两国舰艇之风。当时能够得到的武器装备都是老式的,许多电子设备的舾装也没有事先进行充分考虑,并且在设计过程中增加了司令部设备和乘员人数,因而造成舰内空间不足。同时,由于需要解决主机的散热问题( 通风能力不足),结果导致机组性能恶化。从编号DD可以看出,春风级实际上就是驱逐舰,甲级警备船只是海自自欺欺人的说法罢了。

两艘该级舰均在1958年度实施了特别改装,改造了许多装备。“春风”号于1973年12月配备在第1潜艇队群,从事潜艇的支援任务,并在1981年改为勤务舰( ASU)。“雪风”号于1973年配备在试验队,1981年改为勤务舰,以后也-直担负各种装备品的试验任务。两舰均在1985年3月退役。

舰长: 109米

舰宽: 10.5 米

排水量:标准排水量:1700吨,满载排水量:2300吨

航速:30节

航程:6500海里,12节(12000公里,22公里/小时)

武器:127毫米单装炮3门,40毫米4联装机关炮2座,“刺猬弹”发射器2座,深弹发射器{K炮} 8座,深弹投放轨2条

舰员:240名

服役: 春风号(DD-101)、雪风号(DD-102)

文章图片6

春风级警备舰

文章图片7

春风级警备舰

曙级护卫舰/乙型警备船(28DE):

在海自的第一批自造军舰计划中除了春风级,还有3艘乙型警备船。乙型借鉴了旧日本海军丁型驱逐舰和美国巴克利级护航驱逐舰的技术,舰长89.5米,宽8.7米,吃水3.15米,排水量较小只有1060吨。由于巴克利级采用的是柴油机动力,因此海自将这3艘舰分别采用蒸汽轮机和柴油机,来比较动力系统的优劣。

该舰的武备入役时已经十分落伍。仅两座MK22单管76毫米手动舰炮,两座双联装MK1型40毫米博福斯机关炮。该舰配备MK51射击指挥仪。反潜武器方面带有与坎农级类似的MK10刺猬弹发射器1座,K炮(深弹发射器)8座与2条深弹滑轨。“曙”号安装了当时日本刚刚完成仿制的OPS-2对空警戒雷达、OPS-3对海搜索雷达。不过这些型号均比起其美国原型略微“近视”。“曙”号还在出厂时装有美国提供的QHBa对潜搜索声纳与QDA攻击声纳。

其中的“曙”号,建于 1954 年 12 月并在 1956 年 5 月成军,是唯一一艘安装传统蒸汽轮机动力的舰艇,也是日本战后第一批自行研制生产的战舰。“曙”号在后来的日子里为海上自卫队服役了 20 余年,直到 1976 年才退出现役。

舰长:92米

舰宽:8.7 米

排水量:标准排水量:1060吨,满载排水量:1300吨

航速:28节

航程:4300海里/16节

武器:76毫米单装炮2门,40毫米双联装机关炮2门,“刺猬弹'发射器1座,深弹发射器(K炮)8座,深弹投放轨2条。

舰员:190名

服役: 曙号(DE-201)、雷号(DE-202)、电号(DE-203)

文章图片8

曙级护卫舰

文章图片9

曙级护卫舰

在美国扶持下,日本从春风级全面使用引进的美式舰炮、雷达,到曙级开始配备国产54式舰炮和OPS雷达(54式舰炮仿制的是美式MK33型3英寸舰炮,OPS雷达仿制于美式SPS雷达),虽然这些装备还仅仅处于初级仿制阶段,但同旧日本海军相比还是有了巨大的技术进步。海自也由此定下了以防空和反潜为主的发展基调,开始走上重建之路。

初代朝日级驱逐舰/坎农级护航驱逐舰:

1955年6月,海上自卫队又从美国租借了朝日号和初日号两艘驱逐舰。“朝日”级是继“朝风”级之后从美国租借的第2级驱逐舰,有“朝日”、“初日”2艘。“朝日”级是美国“坎农”级护航驱逐舰,二战中曾被大批量建造。该舰在外形上有明显的舷弧,甲板很平坦;主机为柴油机,速度比较迟缓。基于量产考虑,“朝日”级与美军同期建造的“坎农”级在建造标准方面有很多共通的地方。“朝日”级标准排水量1240吨,最大航速20节,在日本海上自卫队中充当训练舰的角色,1975年退役,后返还美国。

更有意思的是,第一代朝日舰归还美国后,美国于1978年12月23日又将军舰移交菲律宾。1979年该舰被拖至韩国进行大修和现代化改装,1980年2月27日该舰在菲律宾再次服役。

舰长:93.27米

舰宽:11.13 米

排水量:1240吨(标准),1620吨(满载)

航速:21节

航程:10800海里(12节)

武器:3座单管76mm/50倍径 Mk22舰炮,双联装40mm Mk1高射炮,8座20mm Mk4高射炮,1座Mk10多管反潜火箭发射器,8座Mk6深水炸弹投放器,2座Mk9深水炸弹投放导轨。

舰员:15名军官,201名士兵

服役: 朝日号(DE-262)、初日号(DE-263)

文章图片10

初代朝日级驱逐舰

文章图片11

菲律宾胡马邦号

有明及驱逐舰/弗莱彻级驱逐舰:

1959年,日本又从美国租借了“有明”级驱逐舰,有“有明”、“夕暮”2 艘,此时也是日本国产护卫舰相继服 役的时候。“有明”级是美国“弗莱 彻”级驱逐舰,1944年服役,战后被 封存,后来解除封存,并实施了改造, 增设了用于海军实习的相关设施。此 后,该舰还进行了一系列现代化改造, 更换了桅杆,更新了雷达,扩建了作 战信息中心(CC),还装备了当时最先进的MK108型反潜火箭发射架在1970年进行的特殊改造中,“有明”号加装了还处于研发阶段的T-101型声呐,该型声呐的安装需要对舰首进行改造,这使改造工作的难度和规模都增加不少,改造过程中还拆除了舰首的127毫米舰炮。改造之后,“有明”号的标准排水量变为2050吨,最大航速35节。2艘舰均于1974年退役后返回美国。

舰长:114.8米

舰宽:12 米

排水量:2100吨(标准),3050吨(满载)

航速:37节

航程:4800海里/15节

武器:主炮 五座单管127mm高平两用炮;鱼雷 五联装533mm发射管1-2具;防空武器 双联40mm博福斯机关炮3座,单管20mm厄利孔机关炮7-10座、

舰员:353人

服役: 有明号(DD-183)、夕暮号(DD-184)

文章图片12

有明级驱逐舰

绫波级甲型警备舰/驱逐舰(30DD):

在建造春风级的同时,海自又开始制定新的驱逐舰建造计划,规划中将建造两种类型,负责反潜护卫作战的反潜型(DDK)与强调对空作战的防空型(DDA)。其中反潜型就是绫波级。

该级舰共计建造了7艘,分别是1955年度4艘、1957年度1艘、1958年度两艘。该级舰在设计时部分参考了“春风”级,但采用了此前从未有过的船型。为了扩大舰内空间,该级舰采用了长船艏楼型,结果同时还提高了适航性、耐波性、恢复性能(为了提高恢复性能采用了内倾式)。早期的舰桥结构采用了铝合金材料,后期的3艘舰则使用了钢材。为防御近距离火炮攻击,该级舰的轮机舱和弹药库水线上的外壳使用了高强度钢。

在舾装方面,该级舰在主要战斗舱室实施了制冷措施,此外还调整了通风量等,强化了相关改进措施。该级舰首次设置了甲板冲洗装置,轮机舱能够进行密闭循环通风。7艘舰发动机的主锅炉和蒸汽轮机的生产厂家及结构均不相同,这种做法意义深远。在武器装备方面,76毫米双联装速射炮是新式装备,而该级舰的主要任务虽然是反潜,但其反潜武器却是老式装备。

据说这样做是因为预测到将来要进行相关改装。通过在服役期间进行的改装,该级舰装备了变深声呐、声呐和短程鱼雷发射管等,并且不同的舰装备的情况也不同。

舰长:109米

舰宽:10.7 米

排水量:1700吨(标准),2250吨(满载)

航速:32节

航程:6000海里/18节

武器:76毫米双联装炮3座,533毫米4联装鱼雷发射管1座,短程鱼雷发射装置2座;旋转式“刺猬弹”发射器2座,深弹发射器( Y炮) 2座,深弹投放轨2条

舰员:230人

服役: 绫波号(DD-103)、矶波号(DD-104)、浦波号(DD-105)、敷波号(DD-106)、高波号(DD-110)、大波号(DD-111)、卷波号(DD-112)

文章图片13

绫波级甲型警备舰

文章图片14

绫波级甲型警备舰

初代村雨级驱逐舰(30DD):

村雨级驱逐舰是日本海上自卫队第一代防空/多用途驱逐舰(Anti-Air / All-Purpose Destroyer, DDA),初期称为“警备舰”,后改为“护卫舰”,在设计上使用与绫波级驱逐舰类似的基本设计,但武器则有大幅度调整。

与同时期海自建造的绫波级反潜驱逐舰(DDK)相较,村雨级以水面攻击、防空为主要任务,首舰交由三菱重工业长崎造船所承造,次舰石川岛重工业东京工场承造,末舰交由浦贺船坞厂建造,于1957年-1959年陆续建造完工服役。

与绫波级相较,村雨级由于装备的火炮数量增加,满载排水量放大到将近2900吨级,人员编制也因为武装强化而扩大,这也使得舰内较绫波级更为拥挤(村雨级扩大的舰体容积主要用于容纳增加的火炮与弹药,而非人员空间)。村雨级使用蒸汽涡轮推进,不过总功率(30000马力)不如强调高速追击潜艇的绫波级,最大航速降为30节。

村雨级的武器繁多,武装重量占据排水量高达18%;由于过度武装,舰上的起居空间与物资储存空间都受到压缩,导致适居性与洋上持续作业能力下降。由于这些问题,最后一艘村雨级春雨号(DD-109)延迟一年编列预算,稍微修改了设计,改善人员起居空间与若干人体工学设计,并针对舰体构型进行小幅修改,例如上层建筑、桅杆、烟囱的造型予以简化,以利于非常时期的大量生产作业。在日后改良时,本级舰陆续加装海上受油装置,此外并加装日本国产的68式舰炮火控系统,这是日本海自采用的第一种自动化火控仪。

舰长:108米

舰宽:11 米

排水量:1838吨(标准),2890吨(满载)

航速:30节

航程:6000海里/18节

武器:3×Mk-39单管127mm 54倍径舰炮;2×57式双联装76mm 50倍径舰炮;1×54式反潜刺猬炮;2×MK-2 短鱼雷发射器;1×55式反潜深弹发射器;2×54式深水炸弹投放轨

舰员:270人

服役: 村雨号(DDA-107)、夏雨号(DDA-108)、春雨号(DDA-109)

文章图片15

初代村雨级驱逐舰

文章图片16

初代村雨级驱逐舰

五十铃级护卫舰:

为了全面替换美国租借给日本的二战型护航舰艇,日本海自在1959至1961年陆续编列建造四艘五十铃级护航护卫舰。值得一提的是,海自第一代护航护卫舰曙号与两艘雷级都采用二战时代日本护卫舰的天文地理名;而从五十铃级开始,海自护航护卫舰就改用河川名。

五十铃级的舰型比雷级放大,满载排水量增加为1700吨。五十铃级采用平甲板构型,舰首干舷加高以增强抗浪性能。此外,舰上全面使用空调系统,改善人员起居环境。

五十铃级采用柴油主机为动力,四艘同级舰分别使用厂牌与形式不同的主机,前两舰(DE-211、212)使用两具柴油机,后两艘(DE-213、214)则使用四具柴油机,总功率则都是16000马力。相较于先前的雷级,五十铃级的轮机设计经过改良,以减少传至舰体的震动。

该级4艘舰后来均进行了以反潜武器为主的改装。“五十铃”号于1988年改为勤务舰,“北上“号、“大井”号于1990年改为勤务舰,最上号于1987年改为训练舰。

舰长:94米

舰宽:10.4 米

排水量:1490吨(标准),1700吨(满载)

航速:32节

航程:

武器:Mk.33 双联装76mm高平两用炮×2;深水炸弹Y炮和深水炸弹投放导轨各×1;Mk.108 324mm和375mm反潜刺猬炮各×1;65式533mm四联装鱼雷发射管×1;Mk.32鱼雷发射器×2;Mk.44三联装鱼雷发射器×2

舰员:183人

服役: 五十铃号(DE-211)、最上号(DE-212)、北上号(DE-213)、大并号(DE-214)

文章图片17

五十铃级护卫舰

文章图片18

五十铃级护卫舰

1959年次代秋月级驱逐舰:

在建造绫波级驱逐舰的同时,1957年海自从美国购买装备,建造了秋月号和照月号两艘驱逐舰。秋月级被日本定位为兼具反舰、防空、反潜机能的通用驱逐舰,亦为海自历史上第一艘舰队领导/指挥驱逐舰(DDC),同时兼具对空驱逐舰(DDA)和反潜驱逐舰(DDA)的能力,并且还需作为舰队旗舰。因此舰体尺寸比前级春风级驱逐舰进一步放大,以配备更齐全的武装。1961年9月1日起,秋月级二号舰照月号(DDC-162)开始担任日本海自的旗舰,自此秋月级成为日本海自第一代旗舰,自卫舰队司令部直接设在舰上。

秋月级采用不少当时美国针对二战型舰艇进行的舰队重整与现代化(FRAM)计划的技术 。秋月级的电子设备在服役生涯中多次更新,在1967到1968年以后,舰上配备OPS-1对空搜索雷达、OPS-15平面搜索雷达、MK-10敌我识别系统、SQS-20声纳以及OQA-1可变深度声纳;火控方面,秋月级采用MK-34与MK-57火炮系统来导控127mm与76mm火炮,日后秋月号以MK-63取代MK-34。武装方面,秋月级采用三门比春风级更新型的Mk-39 五英寸(127mm) 54倍径主炮,其配置与春风级类似,一门位于舰首而两门纵列于舰尾。

防空方面,秋月级以两座57式双联装三英寸(76mm)舰炮(美国MK-33的日本版)来取代春风级的40mm舰炮,分别位于舰艏五英寸舰炮后方以及二号烟囱后方。由于秋月级火炮众多,为了减轻重量,只有舰艏的76mm舰炮设置炮塔壳,二号烟囱后方的就采取敞开式设计。此外,秋月级在舰体中部一号烟囱后方设置一座55式四联装533mm反舰鱼雷发射管,这是春风级所欠缺的装备。反潜方面,秋月级在舰首76mm炮位与舰桥之间设置一座当时美国最新型的Mk.108 Alpha反潜火箭发射管,不过分别在1976、77年拆除,换成一座瑞典博福斯授权日本生产的71式四联装375mm反潜臼炮。

从1961年9月1日起,秋月级二号舰照月号(DD0162)就担任日本海自的旗舰,这是海自的第一代旗舰,自卫舰队司令部直接设在舰上;从1963年3月起,自卫舰队司令部就转移到横须贺陆地上, 不过照月号仍继续作为护卫舰队旗舰,作为护卫舰队司令与其幕僚的座舰。1963年12月,照月号将旗舰工作转给姊妹舰秋月号,而照月号则转任第一护卫队群旗舰,到1971年又成为当时新成立的第四护卫队群的旗舰。在1963年3月30日 凌晨3时45分,照月号在浦贺水道与货船贺茂春丸发生碰撞意外,右舷后部受损,并造成5名人员死亡。秋月号在担任海自旗舰时,经常参与海上自卫队的训练远航。秋月号担任海上自卫队旗舰直到1985年3月27日才卸任,交棒给丛云号(DD-118)反潜驱逐舰。

舰长:118米

舰宽:12 米

排水量:2388吨(标准),2890吨(满载)

航速:32节

航程:

武器:3×Mk-39单管127mm 54倍径舰炮;2×57式双联装76mm 50倍径舰炮;1×Mk.108 Alpha反潜火箭发射器;1×71式四联装375mm反潜臼炮;2×54式刺猬炮;2×MK-2短鱼雷发射管;2×54式深水炸弹发射轨;2×55式深弹发射器;1×55式四联装533mm反舰鱼雷发射管

舰员:330人

服役: 秋月号(DDC-161)、照月号(DDC-162)

文章图片19

1959年次代秋月级驱逐舰

文章图片20

1959年次代秋月级驱逐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