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祖宗业,永怀河洛间。”提起洛阳,你脑海中出现了什么词汇?是华夏之源、丝路起点,还是千年帝都、牡丹花城...... 洛阳冠以的美名不胜枚举,但是你知道它竟是东方的“博物馆之都”吗?这次小探君就带你到洛阳最值得一去的博物馆畅游一番。 ![]()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找到最精华的博物馆,每个博物馆的特点是什么?镇馆之宝又是啥?怎么预约怎么玩?看了这篇攻略,你就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玩转博物馆之都啦! ![]() 洛阳市区主要博物馆分布图(来自十六番APP) ![]() ![]() 这次的博物馆之旅,建议分3天完成,第一天重点游览市区附近、交通便利的洛阳博物馆、天子驾六博物馆、应天门遗址博物馆;第二天重点参观洛阳古墓博物馆、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第三天推荐去看看独具特色的千唐志斋博物馆,时间充裕的话,可以去不远的汉函谷关遗址转转。 ![]() ![]() 行程规划路线图 位于洛阳市的洛阳博物馆、天子驾六博物馆和应天门遗址博物馆,都是洛阳最具有代表性的博物馆,交通非常便利,紧邻地铁1号线和2号线,值得花上一天时间深度游览。这三个博物馆看下来,洛阳五千年的历史几乎算是尽收眼底。 洛阳博物馆 洛阳博物馆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也是洛阳唯一一座综合性历史博物馆。在这里,你能纵览历史、“触摸”古迹,感受时间变幻与沧海桑田。 ![]() ![]() 洛阳博物馆展览面积1.7万平方米,展厅分为2层,有大型基本陈列“河洛文明”和“珍宝展”、“汉唐陶俑展”、“唐三彩展”、“宫廷文物展”、“石刻艺术展”、“书画展”六大专题展馆,馆藏文物20315件,其中珍贵文物5406件。 ![]() 常设展馆一览 ![]() 洛阳博物馆1层展厅平面图 左侧临时展厅正在举办“武则天和她的时代”特展 1至3号厅都是“河洛文明”展厅 东侧是石刻馆 进入博物馆1层,是洛阳博物馆最重要的大型历史文物展览——河洛文明,三个各具特色的大型展厅,共6000平米,展出文物3000余件。历史跨度从史前时期、夏商周,一直到隋唐、五代,全面展示了洛阳13朝古都的历史脉络。 ![]() ![]() ![]() 河洛文明展馆 1层东侧常设古代石刻展,分陵墓石刻、宗教石刻、建筑及其它石刻三个单元,展出了从东汉、北魏,至唐宋明清的石刻造像。 ![]() ![]() 石刻展厅 博物馆2层是珍宝馆、宫廷文物馆、唐三彩、书画馆等展馆。最值得细细观看的就是珍宝馆,这些珍若拱璧的艺术品,凝聚着古老东方的创造性和审美意识,承载着丰富多姿的历史记忆,每一件都是国之瑰宝。 ![]() 洛阳博物馆2层展厅平面图 2层正中是珍宝馆,值得细细观赏 还有唐三彩馆、宫廷文物馆、牡丹花展、书画展厅 ![]() 书画馆 ![]() ![]() 珍宝馆 洛阳博物馆的五大镇馆之宝:曹魏白玉杯、黑釉三彩马、夏代乳钉纹铜爵、东汉石辟邪、金丝楠木塔。 二里头出土的乳钉纹铜爵,是迄今我国发现最早的青铜器。乳钉纹铜爵制作精美,前有长流、后有尖尾,宛若一位轻盈舒展、迎风而立的窈窕淑女,周身散发着俊巧清逸的气息,被称为“华夏第一爵”。藏于珍宝馆。 ![]() 乳钉纹铜爵 时代:夏代 尺寸:高22.5厘米 出土时间地点:1975年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 曹魏白玉杯,选用最好的和田美玉琢制而成,无任何雕刻与纹饰,通体平滑、造型朴素,历经千年毫无残缺,体现了三国时期的最高级的艺术观和审美。藏于珍宝馆。 ![]() 白玉杯 时代:曹魏 尺寸:高11.5厘米 出土时间地点:1956年洛阳市涧西区曹魏正始八年墓出土 石辟邪是一块用完整青石雕刻而成的辟邪神兽,高近2米,长近3米,重约8吨,是中原地区体型最大的一件。青灰色的石质细密坚硬,雕刻精美生动,堪称同类石刻中的经典代表。 藏于石刻馆。 ![]() 石辟邪 时代:东汉 尺寸:高190厘米、长297厘米、 宽90厘米 出土时间地点:1992年12月孟津油坊村出土 黑釉马是唐三彩中极为罕见的一种,是文献中“龙种神驹,四蹄踏雪”的艺术再现。目前国内仅有两件黑釉三彩马,一件在洛阳博物馆,一件在国家博物馆。藏于珍宝馆。 ![]() 黑釉三彩马 时代:唐 尺寸:高73、长84厘米 出土时间地点:1972年河南省洛阳关林出土 这件清代的金丝楠木佛塔并非出自洛阳本土,它原供奉于北京紫禁城慈宁宫大佛堂,后转到洛阳博物馆保存。塔高约6米,重约4吨,八面三级重檐,周身有304个佛龛,每个龛中供奉一尊鎏金菩萨。佛塔通体材质为非常珍贵罕有的金丝楠木,采用榫卯工艺制作,是佛教艺术中的珍品。藏于宫廷文物馆。 ![]() 清代金丝楠木塔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常设展馆,洛阳博物馆临展、特展也都是“重量级”的,4.4-8.20期间,在一层临展厅进行的“曌——武则天和她的时代”特展就非常值得一看。在“洛阳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即可预约,票价60元,开放时间9:00-19:30。 ![]() ![]() 武则天和她的时代特展海报及展厅 洛阳博物馆前的观光塔也非常有特色,是仿照武周时的“天枢”而建。八棱柱高39米,观光塔顶部雕塑4条站立的龙高9.5米,龙托起的“火珠”直径3.9米,龙和“火珠”均为铜制品。 ![]() 洛博外景及天枢观光塔 天子驾六博物馆 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是一座以原址保护展示的东周时期大型车马坑为主体,辅展以东周王城概况、王陵考古新发现及部分东周时期珍贵文物的“王城、王陵、王器”专题博物馆。 博物馆是“天子驾六”大型车马陪葬坑原地原址修建的遗址型博物馆。车马坑规模大,车子类型多,摆放整齐,气势宏伟,是当今世界独一无二的“驾六”遗存。 ![]() ![]() ![]() 天子驾六博物馆采用下沉式设计 天子驾六博物馆采用下沉式设计,占地1700多平方米,分两个展区。第一展区以展品为主,分为洛阳地区五大都城与当代洛阳相互位置关系的图版、东周王城概况、王陵的探索与发现、珍贵的东周文物四大板块。 ![]() ![]() 玉器 ![]() 青铜鼎 第二展区是“天子驾六”车马坑,2002年7月考古发掘出了车马坑18座,东周墓葬397座,其中在规模最大的车马坑内一辆马车前,发现了对称摆放着的6匹马的骨骸,这“驾六马”的“天子之乘”以直观清晰的形式,向世人印证了古文献中“天子驾六”的记述。 虽然过了近3000年,车辕、车身的构件及马的骨骼仍清晰可见。“天子驾六”保存之完好、规模之宏大,在世界上独一无二。 ![]() 展厅全貌 ![]() ![]() 天子驾六车马坑 ![]() 车马具图解 应天门遗址博物馆 ![]() 隋唐洛阳城交通图 应天门遗址博物馆,是隋唐洛阳城(应天门、明堂天堂、九洲池)综合景区的一部分,以仿唐式建筑群为依托,馆内集应天门遗址展示、文物展示、文化科普于一体,是了解隋唐历史的好去处。 ![]() ![]() 应天门是隋唐洛阳城宫城的正南门,始建于隋,先后历经隋、唐、五代、北宋四个时期,沿用523年之久。应天门见证了隋炀帝杨广入主东都、唐高宗诏释百济扶余王、女皇登基称帝的王朝盛世。 应天门遗址是目前国内发现等级最高的城门楼遗址,也是隋唐两京考古发掘出的第一座宫阙遗址。重建的应天门高50.3米,中央6层,两侧阙楼4层,总面积约3万平方米。 ![]() 应天门博物馆 ![]() 展厅序厅内长达50米的巨型壁画《应天长歌》贯穿了530年的隋唐历史 ![]() 博物馆内景 每周六、日晚8点,应天门遗址博物馆外还会上映免费的3D激光投影秀,通过“应天门建筑+激光投影+立体声+灯光”的表现手法,将音乐、影片、建筑、历史融为一体,打造一场关于洛阳千年历史变迁的视听盛宴。 ![]() ![]() 应天门灯光秀 ![]() ![]() 行程规划路线图 第二天的行程非常重要,虽然只有两个博物馆,但是每一个都是“重量级”。两个博物馆之间相距32公里,可以自驾,或者采用地铁+公交的出行方式。 洛阳古墓博物馆 洛阳古墓博物馆(也称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是世界上第一座古墓葬类专题博物馆,也是国内唯——座集帝陵、古墓葬及其附属文物、石刻和古代壁画为一体的大型墓葬类博物馆。 精挑细选的25座古墓搬迁复原到博物馆里,连盗洞都一比一还原,非常值得一看。 ![]() ![]() 洛阳古墓博物馆占地21567平方米,分为地上、地下两部分,大部分展陈在地下区域,按照展陈内容分为“葬制大观——洛阳历代古墓集萃”、“砖画青史——馆藏宋金雕砖展”和“洛阳北魏帝王陵”三部分。 ![]() 洛阳古墓博物馆外景 ![]() 古墓博物馆地上导览图 ![]() 葬制大观展厅,头顶是根据北魏元乂墓墓顶的星象图设计的“北魏星空” 从葬制大观展厅乘坐电梯进入下沉景观庭院,来到序厅,可以看到“此岸彼岸——古代墓葬文化展”,利用图片、文物、模型、多媒体,向我们展示古代墓葬的产生、发展和演变,解读不同时期墓葬中建筑、壁画、雕塑、器物、装饰、铭文背后的意义。 ![]() 此岸彼岸展厅 ![]() 展厅内景 走进地下展厅,一幅“地下世界”的宏伟画卷徐徐展开。地下展馆分为“河洛遗冢——洛阳典型墓葬陈列”、“地府千秋——河南古墓壁画大观”、“砖画青史——馆藏宋金雕砖展”几部分,可以依次仔细参观。 ![]() 古墓博物馆地下展馆导览图 河洛遗冢展厅,将九个朝代25座古代墓葬,按照时代顺序分为青阳古冢、荆棘铜驼、烟云邙岭和古墓丹青四个篇章,营造沉浸式感官体验。 ![]() 河洛遗冢展厅 ![]() 河洛遗冢-新莽壁画墓 ![]() 河洛遗冢-西晋墓 ![]() 河洛遗冢-东汉永康元年家庭合葬墓 地府千秋展厅,展出了从两汉到民国的18组65幅共185平方米的古代壁画。 ![]() 地府千秋展厅 ![]() 展厅内景 ![]() 洛阳浅井头西汉壁画墓天界图 ![]() 孟津新庄五代墓画门吏图 砖画青史展厅是地下区域最后一个展厅,展出了106块宋金砖雕,分为“永为供养”、“大善至孝”、“美好祈愿”三大类别。 ![]() 展厅内景 ![]() 砖画 离开地下展区,穿过荷塘、树林,便来到馆区西侧的“洛阳北魏帝王陵”,这里集中展示了北魏洛阳时期帝陵的陵寝制度以及景陵背后精彩的北魏故事。 ![]() 馆内的园林景观 ![]() 景陵外景 ![]() 景陵内景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二里头遗址为夏王朝中晚期都城,享有“最早的中国”之称。夏都遗址博物馆依托二里头遗址而建,汇集了二里头遗址自1959年发现以来考古发掘研究成果的精华。 ![]() ![]()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占地面积246亩,总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基本陈列展厅包括“第一王朝”、“赫赫夏都”和“世纪探索”三部分,系统展示了夏代历史、二里头遗址考古成果、夏文化探索历程等等。 ![]() 博物馆导览图 ![]() ![]() ![]() 展馆内景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共有馆藏文物2000余件,主要为青铜器、陶器、玉器、绿松石器、骨角牙器等。镇馆之宝包括白陶斗笠形器、骨猴、绿松石龙形器、网格纹青铜鼎等等。 ![]() 白陶斗笠形器 时代:二里头文化 用途:装饰品 ![]() 网格纹青铜鼎 时代:二里头文化 ![]() 骨猴 时代:二里头文化 用途:装饰品 ![]() 绿松石龙形器 时代:二里头文化 除了传统的展览之外,博物馆还设置了数字馆。位于二楼的数字馆,主题为“'最早中国’探寻之旅”。内设“最早中国”、“赫赫夏都”、“敬天法地”、“王室巧作”、“探秘未知”五大篇章,以数字和多媒体技术,全面复原展示了以二里头遗址为核心的二里头文化整体面貌。 ![]() ![]() 数字馆内景 ![]() 喜欢书法艺术和研究墓志的人,千万不要错过这个略显小众的博物馆——千唐志斋博物馆。这里是我国唯一的墓志铭博物馆,墓志收藏规模集全国墓志收藏之大成。因为收藏品主要以唐代石碑为主,被史学界称为“石刻唐书”。 ![]() 千唐志斋博物馆距离洛阳市有55公里,建议自驾车前往。 千唐志斋博物馆 ![]() ![]() 墓志是记载死者生平事迹、配偶子嗣、卒葬时地以及追悼赞颂死者之辞的一种方形石板,因随葬墓穴中,所以叫墓志铭。墓志始于东汉晚年,盛于北魏隋唐。 千唐志斋博物馆收藏了历代墓志石刻2000余方,其中唐志1724方,占我国迄今发掘唐志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这些唐代墓志,跨越数百年历史,记载了数千人的生平,有达官显贵、名家圣手,也有宫娥才女、布衣平民。 ![]() ![]() ![]() ![]() 博物馆内景 墓志记载着形形色色人物的社会活动,也留存着不同时期、风格各异的书法作品,为研究唐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提供了珍贵的文献资料,具有证明历史、补充历史的重要价值。 ![]() 千唐志斋的百年石屋,刻有“谁非过客”“花是主人” 走进千唐志斋,可以感受大唐近三百年的文治武功、书法艺术。这里也收藏了很多出自名家手笔的墓志珍品。 ![]() 《大唐故泗州司马叔苗善物墓志铭并序》 ![]() 《武氏墓志》 ![]() 《道教尊师张乘运墓志》 在千唐志斋,当你从历史的幽径中走出,似乎可以直面生死,用平和的心态观看过往,体会人生如白驹过隙,数百年弹指一挥间。 除了珍贵丰富的墓志,千唐志斋博物馆里还藏着一个北魏末年的石窟——西沃石窟。这个1984年在新安县北边的西沃村发现的黄河中下游岸边唯一的北魏石窟,1998年迁移至千唐志斋博物馆。 ![]() ![]() ![]() 放置在千唐志斋东院的北魏末年所造西沃石窟 离开千唐志斋,为期三天的“东方博物馆之都”旅程告一段落,这场酣畅淋漓的历史之旅,您还满意吗? ![]() ![]() 13朝古都的辉煌过往,给洛阳留下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现有世界文化遗产3项、6处,国保单位51处。洛阳市国有、非国有博物馆馆藏文物近48万件(套),这为洛阳的博物馆事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 洛阳市区主要博物馆分布图(来自十六番APP) 2023年5月最新更新的洛阳全市博物馆信息显示,各类博物馆达到102个。 为了更顺利地完成这趟博物馆之旅,小探君给你送上干货满满的tip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