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恩师陈振博先生大字书法作品及 絮语 四则

 mengk4fz0yyf5h 2023-06-10 发布于天津
文章图片1

书法功底

唐人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有云:“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齐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工画者多善书”。又元人赵孟頫《秀石疏林图卷》诗曰:“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使欲证书画同源者,多援引此语。今之名家亦皆言书乃画之根也。然以余观之,时下画坛书法过关者,乃寥寥三五人而已。

愚以为,书非单为根基,乃画之统领也。君视齐吴潘黄之笔可知矣。画欲造极,书必至高。所谓以书入画者,唯真书家方可得之。不明其里,未曾躬践者,徒虚论也。

又有画界诸名家炒其书法,以彰其能,实污秽之物,不知耻也。

今理论家作评,动辄即言“某某得传统之精髓”者。然如无传统之基本修养,焉能得其精髓耶?余甚疑之。

文章图片2

读书有大用

客问:“今之画家有无文化皆可获名收利,读书无用矣。汝复何言?”余笑曰:“不然,读书可获大利也。君不见范曾、吴悦石之事乎?使画人皆读书,范必不易挥斥称霸;如吴不读书,焉得疾负盛名,群中鹤立哉?”客不语。

文章图片3

区间论

“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此白石翁语也,画人尽知。常有名家论释,皆有不逮处。余常思之,偶有通会,颇感其妙。中国画之笔墨物象,乃自然与心源统一结合之表现,以摄“神”为旨要。代有贤者,继承发展,总结概括,故有画谱生焉。后人之学,专事临摹亦可有成,而始于写生从不临摹者,必不就也。今人多作花样以标榜独创者,小儿之戏,江湖之术耳。人云:“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者,然以何为高耶?寸耶?尺耶?丈耶?标准焉在?可度量乎?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张璪),古今大家,必有独立之笔墨物象,以呈个性之特点。然心象者,乃介于具象与抽象之间,即“似与不似”也。“之间”者,余谓之“区间”也。故画家之笔墨物象,以能最接抽象而易识、神完且气足者为高妙。于“似与不似”之“区间”内提炼至极致,如弓满而不折,水盈而不溢也。近代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诸公巅峰之作,皆近抽象,是为造极。西人梵高等皆然。有评逸少《兰亭》为“美之极致,丑之边缘”者,盖合矣。弘一法师尝言,艺术之最高境界,即以完全之精神状态进乎宗教之属。信矣。明理而践,必当受用。

文章图片4
文章图片5
文章图片6

白石秘方

偶开广播,有苦禅先生之子李燕谈白石老人之节目,余细听。李燕云白石翁作画之白粉,乃是中药一味,研磨制成,永不变色,为独家之秘。言及于此,李燕诡而不宣,恐外人知也。余欲求之,无果。今闲读齐翁札记,忽有自载,云:“卢干石一名鹭羽,南北皆购于药店。佳者成片,压细和以轻胶,永不变。”余查中药典,今已无“卢干石”之名。余曾用“炉甘石”之剂,色有纯白微朱之分,溶于水胶,极细腻,色经日晒而不变。余稍用之,颇称心。未知齐老人所指可是此物耶?闲者可试,或知者以告余。此等小趣,何以蔽藏?假余得之,必布传也。思之可发一笑。

文章图片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