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没有这样的感受: 我把事情都交代清楚了呀, 我的故事也很完整呀, 逻辑也很严谨, 可是,为什么我的文章就是不能吸引读者的共鸣,就是没有传播力呢? 其实,很多时候,这不是因为我们的写作功底不行,更不是我们的运气不好,而是我们的文章缺少了一样打动人心的东西——情感。 01 以理服人不如以情动人 老话说得好: “欲晓之以理,须先动之以情。” 枯燥平淡的道理入耳却未必能入心。 但一次心灵上的共鸣和触动却可以让读者回味无穷。 比如:我们写成年人的崩溃。 写压力大,不能只写车贷沉,房贷重,我们可以写,凌晨两点的街头痛哭,医院楼梯间的崩溃难抑。 写内心的荒凉和孤独,不能只写活得太累、太苦,可以写陌生人的一丝善意让你泪流如雨,可以写心里很苦的人,只需要一颗糖就能够填满。 我们的文字不仅仅只是记述,更重要的是要有情感的表达,激情的释放,情绪的推波助澜。 我们的文字要戳进读者的心里, 或是让读者在我们的文字里看见自己的影子; 或是写出了读者深藏于心却难以表达的情感; 或是感动了读者。 我们人都是情绪化的动物。 把握住了情绪,我们就抓住了读者的心。 02 没有无用的经历 只有没表达的情感 有人说,我的人生波澜不惊,怎么能写出惊心动魄的经历? 说实话,生活里哪有那么多传奇经历,哪有那么多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 多的是普普通通的生活,平平淡淡的日子以及那些不时出现的小意外、小确幸。 重要的是,我们千万不要轻视这些细微的小事。 正是这些细微的小事让我们的生活有了更多的乐趣。 比如,上班路上看见了一件好笑的事情; 在单位里收到了上司的一句夸奖; 不开心时,闺蜜送来的小蛋糕; 买到了一件特别喜欢的裙子; 收到了孩子的表白。 这些普普通通,甚至不值一提的事情,可以改变我们一整天的好心情。 所以,你看人生没有无用的经历。 我们生活里的每一件小事都是值得写得。 但想要把这些小事变成打动人心的文字,我们一定要学会加上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比如办公桌上的绿植突然开了花,你可以说: 一直沉默的绿植突然开出一朵绚丽的小花,就好像在我阴霾的内心突然撕开了一道光。 事情+感受,才能把读者带入到你的内心,才能让读者的脑海里有画面,才能让读者去想象这是一种怎样的感受,才会真正的理解你,被你感动。 03 故事最能打动人心 日本作家山口拓朗说: “人的情感很难被冷冰冰的”客观事实'(道理、数据等)所打动,但令人吃惊的是,只要我们在文章中加入一些故事性的内容,就能很容易打动阅读的人。” 很多人习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故事。 殊不知读者更喜欢的是像过山车一样情节起伏跌宕的故事。 比如,你写一个赴约没有迟到的故事。 你可以写,我原本以为自己要迟到了,结果多亏了出租车司机高超的驾驶技术,我不但没有迟到,还早到了几分钟。 原本以为——多亏了——不但——还 这四个词语中,可以让读者们清晰地感受到作者情绪的两次起伏。 再比如我们写考试失误。 我们可以写,我确信自己考不出前三名。 可是成绩榜出来时,我是第四名,我的前面有三个人。 确信自己考不出前三和我是第四名,巨大的反差可以让读者明显地感受到作者情绪的落差,期望和失望的前后对比。 仔细品味,我们会发现不管我们写什么,都离不开情感的变化。 我们只有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只有让读者从我们的文字中感受到情感的变化,我们的文字才能有吸引力,才能有力量。 情感看起来绵柔,但却有千钧之力。 有没有情感,是“会写作”和“不会写作”最大的差别,也是你能不能成功的关键。 千言万语敌不过打动人心的一句话。 用好了情感,我们的文章就成功了一大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