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职场上,让大家都喜欢的人,身上往往具备这个特点“傻”

 新工具 2023-06-10 发布于四川

行走职场,做到让大家都喜欢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原因就在于成年人的世界,大家都太“聪明”了,都会理性的权衡利弊,然后做出自以为正确的选择。

可总是有这么一群人,看似傻乎乎的,却十分招人喜欢,不仅同事愿意与他相处,领导也十分欣赏。无论他们是真傻,还是装傻,都可以归为“大智若愚”。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曾经有一个小乞丐很傻,总是能成功避开那个更多的钱,比如,你给他一张一百的,一张一块的,他总会选择一块钱。

有好心人告诉他,一百元可以买更多的东西,可小乞丐却很认真的说:“如果我选择了一百元,就不会有那么多人,让我做出选择了。”

到底是这位小乞丐傻呢,还是那些怀揣着好奇心的人傻呢?自以为聪明的选择,就是对的吗?

人性就是如此总会下意识的在不如自己的人身上去寻找所谓优越感与存在感。也正因如此,人们与看似“傻”的人相处才不会感觉到有压力,毕竟人们内心都存在既“慕强”又“畏上”的心理。

“大智若愚”的人往往都有以下表现,看似“傻”的行为,往往能获得大多数人的好感。

01.哪怕看不到希望,依然会认真、执着、上进

想必大家都听过“愚公移山”的故事,愚公的行为感动了天帝,命大力神的两个儿子把太行山、王屋山背走。

同理,职场上看不到希望时,还在认真、执着、上进的去做这件事,难道不会被别人看到吗?或许这件事本身不一定会有收获,但这种品质会被有心人看到。

当然也会“好心人”劝说,这样做毫无意义;也有“聪明人”觉得这种行为愚蠢,可现实是做任何一件事,都会有结果,不一定在这件事,或许是“种瓜得豆”,这件事没有希望,但这种靠谱的品质很容易被上级赏识。

因为上级安排给他们做这件事,不管未来结果如何,他们都会认真执行,做到了让领导放心,自然会获得更多的机会。换个角度想,哪怕是平级之间,与这样的人合作是否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呢?

一个人最大的财富,不是你有多大的权,也不是你有多少的钱,而是给人一种靠谱的感觉。

02.看似不懂人情世故,实则知世故而不世故

记得一个节目,主持人问王思聪:“你买那么多车干什么?”王思聪不答反问道:“你买那么多衣服干什么?”

主持人回答:“我穿啊。”王思聪也是直接回答:“我开啊。”在大多数人看来这种回答是懂人情世故还是不懂呢?同样的行为方式,不同人的表现出来,效果就截然不同。那么人情世故重要吗?

有些人因为太聪明,看得懂眉眼高低,做出自以为对的选择,实则“人情是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有些人知世故而不世故,虽然明明知道这个世界的讽刺与黑暗,依然愿意用阳光的心态去面对。认为该获得那就争,不必在意别人的脸色,你高兴也好,不高兴也罢,我一贯如此。

“你说我傻也好,笑我蠢也罢,这就是我的风格。”能一如既往如此的人,往往显得更真诚,想要就争取,不想要就放弃,看似没那么多弯弯绕,其实自己心里跟明镜一样。与这类人相处,虽然有时会让自己尴尬,却打心眼里感觉轻松。

03.看似丢面子的事情,实则是自信的表现

曾经发生过一件记忆犹新的事情,主管A经常为难下属B,甚至经常当众让B丢面子,可B根本不介意这种事情,明明是让他难堪的事情,他还是会认真去做。

有人跟B说,那样做真的很丢面子,也有人笑他傻,可感觉他浑然不知一样,完全没有半点波动。主管A觉得折了B的面子,抬高了自己,因为B是他曾经的竞争对手。

同事B依然和从前一样,时间久了,别人反而觉得主管A格局小,小肚鸡肠、嫉贤妒能。反而同事B认真做事的态度,赢得了领导、同事的认可。

就像大学生从来不介意小学生嘲笑他没文化,会介意硕士、博士嘲笑他没文化,所谓的丢面子,不过是当时处境的一种心理状态,并非客观事实。

大家思想段位不同,对待事情的态度也存在极大的差异。在同事B的眼中,他的对手根本不是主管A,而是更高的位置,至于丢面子,根本不存在,大家本就不在一个层次上,何谈丢面子呢?

成年人根本不介意小朋友笑话他,因为那只是他们无知的表现,自信的表现并不会因为对方举动而感觉丢面子,反而那些试图以折别人面子来抬高自己的人,才是把面子、里子都丢干净了。

04.看似从来不争不抢,实则获得远比失去多

职场就是名利场,看似大家都在争名夺利,那些“大智若愚”的人,从来不争不抢,看似他们“傻”,不懂得为自己争取,实则他们获得更多。

经常听到人们说:“赚多少钱,做多少事。”这个道理看似没错,却忽略了溢出的部分。

有些人多做了,也不为自己争取利益,恰巧符合管理者的需求。他们看似“傻”,实则是聪明的表现,因为这样可以做更多的事,有更多机会提升自己,当溢出那一部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候,就具有了不可替代性,或者是让自己变得值钱,有了更多的选择权。

这个时代迭代如此之快,谁敢保证一份工作干一辈子,当自己积累足够的时候,走到哪里都不愁饭吃,因为溢出的那部分积累足够多了。

05.感性经常大于理性,充分尊重内心感受

人之所以有温度,是因为有感情,不能因为职场这个环境,就失去了做人的温度。对于一些人来讲,感性是“傻”的表现,理性是“精”的象征。

可事实上,感情没什么不好,尊重客观事实看似很重要,但更要尊重内心的感受。否则哪怕成功了却成为了自己最讨厌的人,也无法感觉到幸福,反而失去了本我。

况且现实中,真正成功的人总是少数,别到最后成为了自己讨厌的样子,还没成功。那些看似感性“傻”的行为,反而情绪、内心获得了自由,未尝不是另一种成功的角度。

随性又无畏,不被现实所困,听从内心的想法,流露自己最真实的情感,往往比看似理性的行为更令人羡慕。

有时只是这个环境没有温度,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是冷冰冰,尊重内心的感受,作为职场人来讲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状态。

写在最后

行走职场,一些看似“蠢笨”的行为,并非真的“傻”,而是真正智慧的表现。聪明固然是优点,但别被小聪明影响了大智慧。有句话说得好“将军有剑不斩苍蝇,猛虎赶路不追小兔。”真正精明的人往往看得更远,那些只看到眼前的人,才会在他人面前显得“聪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