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骨传导耳机戴不惯?索尼给你新选择,Sony Float Run非入耳开放式耳机,可全天候听歌的运动耳机

 笔点酷玩 2023-06-10 发布于辽宁

跑友们,你还在纠结真无线和骨传导耳机到底选哪个更舒服的时候,索尼早就开出了大招。


同样是不入耳的体验,骨传导震脑袋,空气传导易漏音,咱们能否把这些缺点都压一压,换个思路解决问题?索尼是这样想的,也这样做了——今年推出的Sony Float Run,就是一款支持全天候舒适佩戴,音质也很棒的非入耳开放式运动耳机。


这已经不是Sony第一次对开放式TWS动刀了。大伙应该还记得去年的LinkBuds吧?在那之前,还有一款试水之作Xperis Ear Duo,都是开放式,但阶段不同,体验也相异,我戴了2个礼拜Float Run之后,感觉这次索尼大招成了。


我用过很多款骨传导耳机,最难忍受的就是震头,而且一旦你吃个东西,人的咀嚼动作会牵动头部骨骼肌肉组织,造成骨传导贴头的振膜偏移,本来音质就一般,这下还忽上忽下地动起来了。

而Float Run解决了这个痛点。虽然,它仍会留有开放式耳机普遍漏音的遗憾。

这次我们就来看看索尼是怎么成功地越过这个坎儿的。


开箱略谈,但要说一嘴这个环保包装,从纸盒到内衬,几无塑料,践行环保。


耳机盒里面常见的塑料缓存/保护材料完全消失了。


常规的SONY说明+保修,配件除一根USB-A to C配线外,还送了一个收纳袋。


很圆润也很软韧的脖圈,黑底色,白喇叭,“撞”出醒目感,附近2处信仰LOGO,简单利落,可惜只有这一种配色。


咋一看造型很像骨传导,但它与骨传导对应的位置并不是音源安置之处,而且下图这种“骨传导佩戴形式”,刚好和Float Run的戴法上下颠倒,上图才是正确的佩戴时状态。


目前许多骨传导耳机的充电方式都吃触点磁吸式,老实说我特别反感这种方式,一是磁吸不牢,容易接触不良,以为充上了实际上并没有;二是不通用,丢线或忘带,就无法回血。索尼避开了这一槽点,用的是C口+防水塞的方式,这样即使没有官配线,随手找个A to C就能充。


很明显,两侧的挂耳棒还兼作电池容纳仓和操控键位安置处。传动的三键式,按键保持了一定间距,且有凸起,加强了盲操的便捷性(电源/多功能键是条形凸起,加号键有圆点凸起,减号键无凸起)。


实际佩戴时,耳挂部分会在上部和偏后的位置形成一个耳朵的受力点,所以亲肤材质的硅胶就很重要。这样还可以保证一定的稳固性,出汗也不怕。


由于这两只耳挂与耳朵接触面积增大,实际上挂耳的负担感也减轻许多,整机净重33克,虽然没像一些骨传导耳机通过“夹头”的力度来维持稳固度,也能保证较为稳定的无感佩戴。


下图是2只喇叭的特写。可以看出Sony Float Run的腔体不小,透音孔洞比较密集,并做出了指向调整。发声单元16mm,中低音更为浑厚,声场感受优于入耳式,在我手头的运动耳机中处于中上水准。佩戴时可以朝向耳孔,但并不接触人体,避免了听诊器效应,也不会像骨传导那样震得脑袋酥麻,每次跑步时放个动感BGM刚刚好。


戴好后,它的位置与耳孔也就1cm左右的距离,可以尽量让声波传入耳朵之前少一些能量耗散。既可以保证音质听感,也不会堵住耳朵,听歌的同时可以听清周遭人语和环境音。也正因此,有人说这类耳机算是“音箱挂耳”,我觉得还蛮形象的。


上图是USB-C充电口的位置,与三键同在右侧。注意用完要将塞子盖严,才能保证IPX4等级的防水。充满电后,我每天听歌待机大概3~5小时左右,第三天才有低电量提醒(补充:每次开机都会播报满电、50%、低电量等,中文语音好评),与官标10小时续航吻合。


再聊一嘴骨传导耳机的缺憾:我手头在用的3套骨传导都有与靠背坐姿冲突的时候,因为它们多多少少都有“脖圈”向后支出略多的状态,一旦你想倚靠或躺倒在办公椅靠背上,脖圈容易被头枕挤压,导致耳机整体的佩戴状态走形。

索尼这款耳机就不存在这个弊端,戴好之后,它的脖圈可以温和地靠搭在脖颈处,不但不与椅子靠背、头枕冲突,而且抬头、低头也不会引起耳机状态的偏移,人体工学这块儿拿捏得挺到位。

就我这两周听歌、通勤待机的综合体验来看,这款耳机的确可以实现全天候使用,无论是工作还是休息状态,与手头的活动不冲突,音质也不错。当然,最契合的场景还是健身 or 室外跑步。如果你对骨传导爱恨交织,不如试试这类开放式耳机。我是笔点酷玩,新鲜好物点评,深度数码评测,关注我不迷糊,我们下期再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