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离休后本可安享清闲,但咋就呆不住,总想发辉——夕阳余热 || 作者 冯琯

 天南地北会宁人 2023-06-11 发布于上海

离休后本可安享清闲,但咋就呆不住,总想发辉——夕阳余热

作者  ‖  冯琯

作者冯琯,字莹庵,又名一平;男,汉族;生于1922年2月,甘肃省会宁县桃花山乡教场社人;毕业于兰州师范学校、西北人民革命大学。解放前在宁县、会宁县中学任教,期间接受进步思想,组织领导师生开展罢教罢课等学生运动;194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中共会宁地区地下党支部书记。解放后历任陕甘宁边区定西分区文教科科长、会宁县人民政府县长、甘肃省第一、第二届人大代表、定西专署文教卫生局副局长、靖会电灌工程靖远民兵团副团长、定西地区医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定西地区教育局局长、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顾问、甘肃省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等职。1987年离休。冯琯老先生早年投身革命,一生热爱党的教育事业,曾先后三次主持定西地区的教育行政管理工作,与教育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为陇中教育的兴盛、发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卓有成效的贡献,被人们誊为“陇中教育的奠基人”。2005年4月14日(农历3月6日21时)逝世于老家会宁县会师镇北教场。享寿84岁。


1987年上半年,甘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聘请我去巡视高等自学考试工作,和我同去的有省教育厅督导室的张兆坤等4人,由我负责。我们到白银市后,和市上商量以白银市为重点,大专考场设在白银公司一中,进行集中考试,中专考试在各县分设考区。平川区集中在靖远县考场,因为上次平川考场出了问题,故市上一定叫我们去检查一下靖远县的考试工作,考场设在靖远二中,因时间紧,我们只有在二中活动。白银考点设有汉语言文学、英语、工业企业管理、新闻、财务会计等12个专业考场,参加考试的共1310人,3400人次。中等专业有师范、农学、护士等5个专业616人,1272人次,考试比较严肃认真,在4天的时间里,从开始到结束没有发生大的问题。在此之前,1986年10月底,我在会宁县曾参加过一次高等自学考试巡视工作,共2天时间,完成任务后,我向自学高考办写了总结汇报。

1987年9月中旬,我受甘肃省政协之邀,去白银市参加联合考察组,省政协派12人,由省政协副主席朱宣人和副秘书长万代明负责,市政协共派13人由政协主席孟召柱负责,省市政协共25人共同组成综合考察组。考察的主题为“强化城市整体功能、带动农村脱贫致富。”即探索发挥白银市中心城市整体功能、辐射带动三县两区脱贫致富的问题。

白银是甘肃中部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基地和甘肃重要的能源基地,是一个正在兴起的中等工业城市。早在50年代初,国家把白银列为大型有色金属工业基地,1958年设立地级市,1963年撤销了市级建制。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经省上决定并报国务院批准,于1985年8月1日恢复成立了地级建制,辖会宁、靖远、景泰3县和白银、平川2区,有71个乡、4个镇,总人口1313000人,其中市区人口32万,有汉、回、满、藏、东乡等22个民族,总面积为21100平方公里,光会宁县就有567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左右。

白银不仅具有一定的经济发展基础,而且潜力很大,是一块有待于进一步开发的“宝地”。地下矿产资源丰富,有铜、铝、锌、铅、金、银等。其中靖远平川的煤炭储藏丰富,质地优良。另据省政协科技组副组长严济南老专家称:“会宁县也有煤炭储藏,其原因是南有华亭煤矿,北有平川宝积煤矿,会宁就在这个地带的中间”。我看这个判断不无道理。 

白银市各县区农、林、牧、副等各具特色。海拔在1275—3321米之间,属于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4℃~16℃,平均降雨量为180—450毫米之间,年蒸发量达1500~1600毫米,年日照时数2635—2805小时,无霜期为185天。境内山川交替,自然资源丰富,黄河流经214公里,有大力发展水利灌溉的条件,还可建成粮食、蔬菜、瓜果、渔业、畜牧、林业等基地。公路、铁路纵横,交通便利。白银确实是一块宝地。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自然条件的限制,尚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成为今后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一是自然条件差,农业生态脆弱,三县两区均属中部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只有180—450毫米,许多干旱山区仍无法摆脱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二是条块分割,中央大企业和省、市、区工农业经济互相协调,互相帮助,相互辅益发挥得很不够,城市基本功能还未完全形成。据我的观察和认识,白银的潜力还是很大的,今后应“发挥优势,弥补不足,农工并举,全面发展”。因此我认为:

一、充分发挥有色金属矿藏和煤炭等资源优势。白银市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除正在开采的铜、锌、铝、金、银等金属矿外,煤炭储量有11亿吨。石灰石、石膏、沸石、砂金等多种矿藏的储量也非常可观,适合办厂。在这里中央和省属的大、中型企业就有21家,市上及市以下的企业有49家,共计70家。靖远平川等地煤炭储量丰富,且分布面广。市上应给会宁、景泰等地的乡镇、社队划分一些国家花不来开采的余煤剩矿和各大中型企业的边角废料,帮助乡镇办好企业,以解决劳动力剩余的问题。

二、充分发挥教育基础雄厚的优势。会宁、靖远、平川区原在定西地区时,就是教育办得好的地方,他们从抓学风、教风、校风入手,教师认真教,学生刻苦学,故教学质量高,每年高考升学率都名列前茅。会、靖划归白银时,景泰县、白银区的教育质量还比较差,但由于互相学习、不断竞争,尤其是最近几年,白银、景泰的教育也赶上来了,故白银市的教育在全省都是办得好的,高考在全省都是名列前茅的。如1990年全省大专录取线为433分,白银433分以上的学生有许多还未被兰州师专录取。定西、兰州市420多分的学生却能取上,由此可见,白银市各县区的教育基础都很好,全市有小学1746所,在校学生184000多人,普通中学125所,在校学生97000多人。有职业高中2所,技工学校5所,中专2所,在校学生共2000多人,今后应通过建立中专学校和大专院校来完善其教育体系。为了培养师资力量,当前急需建立一所教育学院和为工农业培养人才的中专或大专,以发挥教育的优势,培养各种人才,为当地工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服务。

三、充分利用和发挥黄河经流的优势。白银市所辖三县两区属甘肃中部干旱缺雨的地区,农作物仍受干旱的威胁和限制,但黄河水却白白流淌,且为中下游时常造成黄患,故解放前老百姓从实践中得出“黄河百害,唯富一套。”这说明解放前黄河在中上游不但不能利用,反而成为水患,只有到宁夏的河套一带,黄河出了峡谷才能利用它来浇地。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变黄患为黄利,修建了综合利用的发电站及水利灌溉工程,如龙羊峡、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青铜峡等大的水电工程。光在甘肃境内就有3座水电厂,即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在白银市辖区从皋兰流经靖远、景泰等地流程长214公里,这是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70年代以后,已修建了许多水利设施,如靖会电力提灌工程、景电一二期提灌工程、靖远刘川提灌工程、靖远兴堡子川提灌工程等,解决了几十万亩土地的灌溉和几十万人畜的饮水问题。现在白银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已建成万亩以上高扬程电灌工程12处,万亩以上自流灌溉区8处,千亩至万亩的电灌、机灌、自流灌区51处,兴修水库20座,有效灌溉面积已达88.6万亩,保灌面积78.3万亩,今后还应抓住这一有利条件,继续发展水浇地,造福于后代。还应在黄河沿岸及低洼地方,修塘筑坝,发展养鱼业,以促进水产业的发展。   
四、逐步健全城市功能,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的领导作用。白银市是个新建的城市,市内各大企业建厂早,各项设施较为齐全,市政府一建立,就提供了用电、用水、住房等方面的便利条件。但各大企业都是各自搞的,市上和企业之间互相依存较少,有些公事市上得靠企业,有许多公事还得受大企业的制约。为了加强地方政府的权威和领导作用,今后应该收回管理权,统一管理。

五、重视农业和加强对农村工作的领导。白银市除白银区、平川区为工矿企业区外,大部分为农业区,有四分之三的农业人口,应该工农业并举,加强对农村的建设和对农业的领导,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应同样对待,不能厚此薄彼,尤其在干部的使用提拔上,地企干部应一视同仁,不能有亲疏之别。还应充分发挥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的互利互惠以及互助互补作用。

我一生的大部分时间是搞教育工作,80年代后期,我还被当选为省上及兰州师专的学会及协会主席。1981年冬,省里召开省教育学会会员代表大会,补选我为理事。1984年秋在敦煌召开换届会上,我被选为常务理事和副理事长。1986年省教育学会又推选我为理事,当时省教育学会的理事长是李秉德。省学会是联系和协调各专业学会之间的关系以及研究教育理论、教育科研等工作的,省及全国的两个学会均系搞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是学术性的群众组织,也可作为教育行政部门的参谋和咨询机构。

1988年夏,省上酝酿成立离退休教育工作者协会,主要由原省教育厅老厅长、顾问邓品珊同志主持。邓是个实干的人,他富有事业心和责任感,退居二线后还编写了好几本书、办了许多事。如《甘肃教育名人录》、《甘肃教育年鉴》以及《甘肃教育志》等,他出面组织这一工作,大家都信任,相信一定会搞好。他召集参加协会的主要是各大专院校和各地州市搞教育时间长且在全省教育战线上有声望的老专家、学者和在各大专院校当过领导的离退休人员。本着中央提出的“五有”方针,以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为主来搞活动。协会成立后的全称为“甘肃省离退休教育工作者协会”,由理事代表会产生常务理事和正、副理事长,并设有名誉会长和顾问等,当时选出的名誉理事长是王秉祥,顾问是辛安亭、李秉德,理事长王松山,副理事长为邓品珊、于忠正、韩丰、陆润林、刘竹溪、任雄士、李大诚、汪都及我,常务理事则由18人组成。

这个协会虽系群众性组织,但它不同于各学术性的群众组织。因为它涉及到许多政府部门要办的事,应该成为半官方性的组织。它是把离退休的教职工和教育行政干部组织起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维护离退休教职工的合法权益的,因而这个组织很重要,也很有必要,它是行政领导部门与广大离退休人员联系的纽带和桥梁,可以将上级的方针政策及会议精神传达给广大离退休人员,又将离退休人员的情况、意见和要求反映到上边去。协会成立后,有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活动经费无法解决。按规定离休人员每年可享受各种活动费用500元,而退休人员连一块钱也没有。经大家反映,省上也给退休人员每年245元的活动费。协会当时决定要离退休人员组织起来,为社会做点贡献,如学校可以办学习班、搞咨询等工作。因为有许多人身体还健康,应当找点工作来做,总比闲着无事要好。另外辛苦了一辈子,离退休下来没人管,好象失去了组织,所以更需要把他们组织起来,互相学习,经常联系,及时了解和解决离退休人员中存在的问题。

1988年4月,省上酝酿成立省教协时,兰州师专由于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也成立了离退休教育工作者协会,同时还成立了老年体协,这些组织我都参加了。师专教协发展了28名离退休人员为骨干会员,选出9名理事,校方推荐我为理事长,李佩忠为副理事长,蒋制心为秘书长。学校组织部还派脱产干部1人,临时工1人成立活动室。学校出钱订了《老年报》、《甘肃日报》等10多种报纸,还订了《中国老年》等杂志10多种,并备有麻将、象棋、牛九、扑克牌等许多娱乐工具。1990年上半年,协会成员参加了学校举行的歌咏比赛,唱了两首歌,即“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社会主义好”,学校给我们奖了一面锦旗。后来学校又举办运动会,我们作为老年组参加了运动会,其运动项目有立定跳远、绕杆跑等,我们得了团体及个人奖。协会还在活动室开展了象棋和牛九牌的记分比赛,并举办了老年书画展览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协会成立后也为离退休教师办了许多好事。例如:学校工会每年给教职工搞一些福利,如大米、清油等,并规定退休人员没有,因此退休的教职工意见很大,并说:“我们辛苦工作了一辈子,现在还不如一个临时工。”这些虽系小事,但也伤害了一部分人的感情,故我们离退休教协将情况反映到省上。后来省上决定给退休人员每年每人拨24元钱的活动费,学校也研究决定除省上拨的24元外,从福利费中挤出24元,共48元,工会再想办法给退休教职工补贴一些,这件事到最后处理的皆大欢喜。

总之,我这一生是历经坎坷,但无论何时何地,多么艰难,我坚信自己所走的道路是对的,现在我步入古稀之年,回想自己的一生,无愧于党无愧于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如果有来生,我还要走这条路。

作于2002年
大家都在看

这个秘密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