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钦陵:盛唐名将“收割机”,败薛仁贵擒王孝杰,裴行俭不敢战!

 茂林之家 2023-06-11 发布于湖南

强汉盛唐,在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两个王朝面前,外族将领难称名将,但有一人除外,他就是有盛唐名将“收割机”之称的吐蕃宰相——论钦陵。

论钦陵,全名噶尔·钦陵赞卓,吐蕃著名政治家、军事家禄东赞之子。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年)松赞干布逝世,十三岁的芒松芒赞继赞普位,大相禄东赞摄理政务。

文章图片1

27年后,禄东赞去世,由钦陵掌握吐蕃朝政。吐蕃语称宰相为论,钦陵实为吐蕃宰相,故史称为论钦陵。至699年,论钦陵兵溃自杀,禄东赞父子掌吐蕃朝政长达七十年之久。

据敦煌文献记载,钦陵不仅善于作战,而且能言善辩,极有远见。当年唐军统师王孝杰曾致书吐蕃,信中引经据典,极尽“文采锦绣”之能事,比如:“吐蕃之军旅如虎成群,如牦牛列队,所计之数吾亦相当。谚云:量颅缝帽,量足缝靴……”将吐蕃比喻成岩石,将大唐比喻成霹雳:“天降霹雳,轰击岩石,岩石再大岂能相比?”

文章图片2

论钦陵文采竟丝毫不让,妙语叠出:“小鸟虽众,为一鹰隼之食;游鱼虽多,为一水獭之物。……松树生长百年,一斧足以伐倒;江河纵然宽阔,一庹之革舟即可渡……”将唐军比喻成蝇群,吐蕃伐之,犹如镰刀割草:“唐之军旅实如湖上之蝇群,为数虽多,与山头云烟相似,于人无足轻重也。吾之军丁岂不是犹如镰刀割刈众草乎?”

文章图片3

论钦陵的言辞竟让文武双全的王孝杰词穷,他复信言道:“沙场争雄是否如君之言辞一样犀利?”说不过你,那就疆场见吧!

事实证明,论钦陵的军事天赋比他的言辞还要犀利百倍。高宗、武周时代的名将,几乎都沦为钦陵的手下败将,包括“三箭定天山”的薛仁贵。

大非川之战

唐高宗咸亨元年(670年),吐蕃突袭吐谷浑,陷安西数镇及白州等18州,夺取吐谷浑全部领地,并将大唐册封的河源郡王诺曷钵及其夫人弘化公主逐出吐谷浑。

文章图片4

高宗闻之大怒,即以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左卫将军郭待封、右卫员外大将军阿史那道真为副总管,以救援吐谷浑为由,领兵10万攻击吐蕃。

当年在高丽单枪匹马、斩将夺旗的白袍小将,现如今早已是大唐的首席名将,三箭定天山,擒九姓铁勒,降伏高句丽,第一次挂帅出征的薛仁贵正是斗志昂扬,身体与智慧都臻巅峰的时刻。可惜他遇上了论钦陵。

文章图片5

是年八月,薛仁贵进抵青海湖南面的大非川,他以乌海险远,大军辅重不便前行,命郭待封树栅栏保护辎重,屯兵两万于大非岭,自己则亲率主力,倍道去乌海,意图给吐蕃以奇袭。

但是,钦陵亲早有准备,他亲自从安西移部青海,统所部四十万驻扎于大非川西南,以逸待劳。薛仁贵率军进到河口,遇到一支蕃军,大败之,乘胜进占乌海城。

文章图片6

然而此时的郭待封闻薛军已有捷,遂不听将令,提前率所部、辎重向乌海而进,欲图争功。

这一切早已被论钦陵尽收眼底,他采用避实就虚之计,率二十万蕃军中途袭击郭待封的辎重队,郭待封大败而走,两万唐军几乎全军覆没,粮草辎重也全部丢失。

文章图片7

薛仁贵闻警,率部急退大非川,论钦陵旋即杀来。薛仁贵无险可守,被吐蕃打得大败。不久,眼看粮食就要吃完,薛仁贵无奈,多次组建“敢死队”突围,但都被论钦陵打了回来,狼狈不堪。

薛仁贵无法,只好派人去跟钦陵议和,送给对方许多金银。起初,论钦陵不同意,但此时吐蕃内部不稳,论钦陵担心时间一久后院起火,便答应了薛仁贵,史载薛仁贵“与钦陵约和而还”,实际上是惨败而归,十万唐军回到长安的十不存一。

文章图片8

大非川之战惨败的原因似乎很简单:郭待封违抗将令,擅自率军前行,导致辎重、粮草尽失,进而使整个战役失败。但是,更多的人认为,即便郭待封屯兵大非岭,薛仁贵进驻乌海城,在高原上以10万唐军对抗40万吐蕃军,胜算也不会太大。

因为大非川决战时,薛仁贵手中还有八万多兵马,却不能全身而退,只能说论钦陵太厉害,极盛时期的吐蕃不易对付。

高宗李治貌似也认可这一观点,对于此败的罪魁郭待封,他只是免官除名了事,而对于薛仁贵,差点被他处死,最后考虑到薛军功显赫,才网开一面,将其贬为庶民,流放外地。

文章图片9

大非川之战虽然简短,但意义十分重大。它不但是唐建国以来对外作战最大的一次失败,直接导致了安西四镇与吐谷浑故地的丢失,“王师败绩,遂灭吐谷浑而尽有其地。”还使大唐失去了西北边境防御的战略有利位置,声威大跌。

自此,吐蕃兵团,由关中到剑南,屡次入寇,甚至进袭长安,成为唐的心腹大患。大非川之败的危害一直延续了百年有余。

承风岭之战

高宗仪凤元年(676年)三月,吐蕃进犯今甘肃、青海等地,掠数千口而还;仪凤二年五月,吐蕃又进犯今四川南坪一带,俘镇守将杜孝升。

唐蕃本就是宿敌,大非川之战后,吐蕃又屡次犯边,杀我边将,虏我百姓,大唐稍微恢复元气后,于678年,令宰相刘仁轨出镇洮河军,准备对吐蕃大举反攻。

文章图片10

然而刘仁轨却深知论钦陵不易对付,于是建议与自己一向不和的中书令李敬玄代替自己出镇洮河道,李敬玄也知道这是刘仁轨有意陷害,所以以不熟悉军队事物为由,万般推辞,但高宗却说:“仁轨需要朕,朕亦亲自前往,你怎么能够推辞呢?”

最终推辞不过的李敬玄于678年,率18万唐军,并刘审礼、王孝杰等数位名将出征高原,七月,唐军在龙支击败了入侵都州的吐蕃军,遣使告捷。

九月,李敬玄率部继续西进,抵达青海湖畔,论钦陵亲率20万蕃兵迎战。李敬玄派右卫大将军刘审礼、副总管王孝杰继续深入,结果被论钦陵以疑兵之计包围。万分危急之下,李敬玄竟以吐蕃兵多,按兵不救。最终唐军前锋部队全军覆没,刘审礼、王孝杰被俘。

文章图片11

李敬玄闻败,又“狼狈却走”,屯兵于廓州西南的承风岭,意图凭泥沟列阵自保,论钦陵追至,占据高岗,形成居高临下之势,唐寨岌岌可危。

多亏左领军员外将黑齿常之率500敢死队深夜袭营,李敬玄才趁机逃回都州,但兵力损失大半。

承风岭之战,论钦陵先是诱敌深入,后以疑兵之计使李敬玄分兵,最终使18万唐军惨败,刘审礼、王孝杰被俘,李敬玄溃逃。史载:“李敬玄将兵十八万与吐蕃将论钦陵战于青海之上,兵败。”

战后,黑齿常之升为左武卫将军,李敬玄“贬授衡州刺史”,刘审礼伤重死于吐蕃,而王孝杰则因赤都松赞见他长得像自己的父亲,得以免死归唐,算是为后来大唐击败吐蕃留下了一员大将。

文章图片12

裴行俭不敢战

承风岭战败后,高宗常担忧吐蕃会再次进犯,因此多次召集大臣商议对策。此时正应了那句话,文官请和,武将言战,文臣皆以为应和亲罢兵,与百姓休养生息;武官则认为应予敌于痛击,以纾边患。

高宗正犹豫不决之时,身兼文武两职的礼部尚书兼右卫大将军裴行俭出班跪倒,言论钦陵文武兼资,不可轻衅边事,应以防御为主,并提出了防御吐蕃的三种策略,高宗深以为然。

文章图片13

调露元年(679年),吐蕃赞普驾崩,年仅8岁的器弩悉弄继位,论钦陵遣使入朝告丧,高宗认为这是彻底打败吐蕃、使吐蕃臣服的良机,于是一面派人入蕃吊唁,一面命裴行俭乘机进讨。但裴行俭认为“钦陵为政,大臣辑睦,未可图也。”有论钦陵在,永远不是进攻吐蕃的时机。高宗这才罢兵休战。

文章图片14

素罗汗山之战

终高宗一朝始终拿论钦陵没有任何办法。到了武周时,唐军才稍微改观。特别是王孝杰收复安西四镇之役,唐军总算扬眉吐气了一把。不过此战,论钦陵因为已经成年的赞普器弩悉弄对掌权的噶尔氏家族不满,后方暗流涌动,没有出战。

695年,器弩悉弄趁论钦陵之弟勃论赞刃在西域战败之机下令诛杀了他。论钦陵急需军功稳定家族地位。

于是,696年,论钦陵率其弟赞婆取道临洮,进攻河西,武则天以王孝杰为肃边道行军大总管,娄师德为副总管,率军7万迎战。

文章图片15

同年三月,唐蕃两军在素罗汗山交战,论钦陵挥兵掩杀,前阻后截,王孝杰再一次被论钦陵压着吊打,唐军阵亡数万。随后,论钦陵又乘胜兵逼凉州,凉州都督许钦明仓促应战被俘,武周朝野震动。

战后,王孝杰被削职为民,娄师德贬为原州司马,论钦陵要求武周罢免安西四镇驻兵,并瓜分十姓突厥之地。郭元振说服武则天拒绝割地。

死于离间

论钦陵已经成为大唐无法迈过的一重高山。于是中原政权只能再次祭出最擅长的离间之计。

武则天虽然没有答应割地,但几乎同意了论钦陵提出的其他所有要求,赔款进献珠宝,并遣使郭元振与吐蕃和解。在此过程中,武则天采用郭元振之计,视吐蕃赞普于无物,直接与论钦陵接触,与当年陈平计除范增一样,郭元振极尽奉承论钦陵,贬低赞普之能事。

文章图片16

这件事使器弩悉弄对论钦陵的猜忌越来越重。

699年二月,器弩悉弄与大臣论岩合谋,乘论钦陵外出,借口打猎,勒兵杀了他的亲党2000余人,并发使者召论钦陵、赞婆入京。

论钦陵知道入京只是死路一条,于是举兵对抗,但未及开战,手下便四散溃逃,论钦陵势穷自杀,左右殉而死者百余人。其弟赞婆率千余人,其子论弓仁率吐谷浑七千帐降唐。

文章图片17

论钦陵一死,吐蕃再难保持强势。700年,洪源谷之战爆发。唐休璟对麾下说:“自论钦陵死后,赞婆归降,吐蕃大将麹莽布支人马虽精,但不通军事。”于是披甲先登,六战皆捷,大破吐蕃。由此可见论钦陵对吐蕃军事以及唐军心理的影响。

汇总论钦陵一生战绩,大非川之战败薛仁贵,灭十万唐军;承风岭之战擒王孝杰,溃李敬玄,18万唐军战死过半;素罗汗山之战,吊打王孝杰,7万唐军阵亡数万;裴行俭两次因为论钦陵不敢应战。

论钦陵无愧于盛唐名将“收割机”之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