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6年胡继成探望病重的黄克诚,黄拉着他感慨:你那个连牺牲的壮烈

 舒溪河畔 2023-06-11 发布于安徽

原创 大侠路仲远 漫步史书 2023-06-09 17:53 发表于山西

收录于合集

#黄克诚6
#胡继成1
#大胡庄战斗1
#英雄3
#中国近代史255

据原成都区军副司令员、开国少将胡继成回忆,1986年,黄克诚病重住院,他作为老部下到医院探望。

图片图|胡继成

当着胡继成的面,黄克诚聊起了40多年前的一桩往事。

“新四军第3师在苏北抗战时期全连牺牲的有两个连队,一个是第7旅19团4连,一个就是你所带的第8旅24团2连,这样壮烈牺牲的事迹在全军都是少有的。”

黄克诚口中提到全连牺牲的两个连队中,如果单说番号,可能不熟悉军史的人都不知道说的是那支部队,实际上第7旅19团4连,即是大名鼎鼎的刘老庄英雄连。而第8旅24团2连则是指大胡庄连。

相比之下,人们更熟悉刘老庄英雄连。

1943年春,日军出动大规模兵力,准备发动对淮海根据地的扫荡,3月16日,日伪军1000余人兵分11路大举进攻淮海区党委机关所在地六和塘,为了掩护机关转移,新四军第三师第7旅19团4连与敌血战三次,直至转移至刘老庄,从3月18日晨一直激战至黄昏,最终寡不敌众全连牺牲。

事后,新四军重建了4连,并命名为刘老庄连,淮海根据地百姓感念这一支英雄的连队,特别选送了82名优秀青年补充该连。

时至今日,刘老庄英雄连仍然在解放军战斗序列中。

只是同样都是全连壮烈牺牲,也同属于是新四军第三师,大胡庄连却显得有些默默无闻。

2016年,胡继成将军百岁高龄之际,接受了记者采访,他回忆了大胡庄连战斗牺牲的经过(胡继成将军2016年5月15日在四川成都总医院逝世,享年101岁)。

图片图|1983年,三师部分老干部与黄克诚交流

1941年1月,皖南事变以后,1月20日,中央下令重建了新四军军部,任命陈毅为新四军代理军长,刘少奇任政委。重新整编以后的新四军下辖七个师一个旅,其中以原八路军第五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黄克诚任师长兼政委。

当时,胡继成任新四军第三师8旅24团团长。

从1941年年初开始,日军就调动大规模兵力,发动对苏北、苏中地区大规模的扫荡,企图围歼中共中央华中局、新四军军部以及其主力,当时黄克诚指挥第三师在苏北与在苏中的第一师配合向日伪军发动反击。

按照作战计划,第三师8旅向苏北苏家嘴一带集结,奉令拔出日伪军在凤谷村、西青沟的据点,当时胡继成所在的24团接到的任务是警戒。

胡继成在接到任务后,立即调兵遣将,并派出一营2连赶往师部驻地以西游动警戒。

根据胡继成的回忆,一营2连有三个排,全连97人,其中15人留守,剩余的82人全部参加了后来的大胡庄战斗。

2连是一支老部队,部队中红军骨干很多,其中连长晋志云具备丰富的战斗经验,因连指导员被派往抗大学习,为加强部队指挥,胡继成还特别下令,调一营副营长巩殿坤到2连去。

另外,该连全连配备有两挺轻机枪,每人一支老套筒的步枪,一把刺刀,四枚手榴弹。

图片

因为2连执行的是游动警戒任务,胡继成在巩殿坤下连队之前,还嘱咐:

“局势不稳,敌情、社情复杂,你们游动警戒一定不要在一个地方久驻。过一两天就要转移一下,在一个地方最多不要超过3天……”

日伪军当时在苏北的势力很大,特别是在大规模的扫荡下,到处都是伪军设立的据点,为了避免被日伪军侦查到我军的行踪,因此特意要求各个部队行踪不能太固定。

1941年4月23日,晋志云、巩殿坤率领2连出发。

尽管在战前各个部队都已经小心谨慎行动,但仍然还是泄露了行踪。

当天晚上,2连抵达了北距黄河畔茭陵集镇约1华里的大胡庄。

大胡庄是一个不大的村子,分为大庄圩、小西场圩子两个部分,2连刚到大胡庄时,在大庄圩居住了两天,晋志云、巩殿坤勘察地势地形后发现,大庄圩居住的人口较多,不利于警戒和处置突发状况,因此决定将全连聚集到小西场圩子。

小西场圩子较小,东西约80米、南北约200米,只有9户人家,14间屋子。其中8间是茅草屋,5间是瓦房。

根据勘察的结果,晋志云、巩殿坤率领2连住在圩子北面的5户人家之中。

图片图|黄克诚

新四军的到来让这个本来就不大的村子热闹起来,一下子多了将近100口人,村子里自然不能和平时一样。

周围的老百姓一听说是打鬼子的新四军来了,一个个就像是见了久别的亲人,纷纷拆下自家的门板来给战士们当床,并铺上软和的铺草,老百姓家自己生活尚且困难,却将节省下来为数不多的细粮让给战士们吃。

深受老乡恩情的战士们也很受感动,一个个帮助老百姓家里劈柴、担水,忙的不亦乐乎。

不过,也因为这个原因,2连驻扎大胡庄的事儿引起了日伪军的注意。

据淮安区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征集到的日军《日军第五十四联队史》记载称,2连驻扎大胡庄的消息是被侵华日军第17师团第54联队的密探侦查得知。

尽管驻扎大胡庄的仅仅只是新四军一个连,但日军第五十四联队联队长冲静夫还是决定,亲自率领联队对大胡庄进行扫荡。

参加大胡庄扫荡的日军,计有驻涟水日军1个中队、伪警备大队,驻淮阴日军2个中队、1个步兵炮分队(两门平射炮,又叫步兵炮)、1—2个重机枪分队(4—8挺重机枪),加上联队部的指挥、参谋、警卫、通讯人员,日伪军总数达八九百人,还携带了毒气弹、燃烧弹。

4月26日凌晨4时许,2连在大胡庄吃完早饭,决定转移,就在此事,大胡庄外围突然传来枪声。

枪声是哨兵开枪示警,可见敌人已经扑到了村子外围。

“敌人来了!敌人来了!”

图片

哨兵冲进了连部,报告了情况以后,晋志云、巩殿坤立即下令,全连进入工事。大西场圩子的阵地,是2连战士们在前一天利用村子里的旱沟构筑的简易工事。

巩殿坤一手持大刀、一手持驳壳枪,向进入阵地的战士们喊:

“同志们,敌人送上门来了,狠狠地打!”

激烈的枪声、手榴弹的爆炸声传来,尽管日军占有绝对优势,但几个小时过去,日军没能突破2连的阵地。

也许有人会问,明明知道敌众我寡,2连的战士们为什么不突围呢?

其实就在战斗开始前,就有不少人提出了突围的想法,不过晋志云和巩殿坤在商量以后一致认定:

“2连是作为警戒部队,担负着保护大部队安全的重任,在敌情未明的情况下,不能撤退。”

而且2连当时也考虑到,距离大胡庄不远处就是24团团部所在地,二营就驻扎在在3—4公里外的龚营村,如果听到枪响以后,大部队一定会来增援,将来犯之敌击退。

日伪军八九百人向大胡庄发起进攻,一开始原打算是偷袭,但见到村子里的新四军有了防备以后,改成了强攻。

2连的装备本来就不如敌人,在日军强攻之下,利用旱沟构筑的简易工事一下子就被敌人的掷弹筒、迫击炮给炸塌了,部分战士们受伤,不得已的情况下,战士们只能退到村子里面,利用村子里各户人家的房屋、院落来抵挡。

图片

不仅如此,战士们还把每户之间的院墙,屋子都打通,便与联络沟通的同时,也能够采取较为机动灵活的战术,阻截、迟滞敌人的进攻。

整整一个上午,日伪军持续不断的向小胡庄发动进攻,但每次都被2连打退,日伪军的尸体在庄子外面躺了上百具,不过2连的战士也伤亡过半,面对优势敌人的进攻,战士们的弹药也所剩无几。

巩殿坤、晋志云商量后,决定把剩余的子弹全部都集中到机枪手身上,命令全连上刺刀,与敌肉搏战。

在小胡庄外面的日伪军也知道碰上了硬茬子,因此短暂的沉寂了片刻。

日军指挥官冲静夫也有些恼怒,他率领八九百人的兵力,进攻一个不到百人的小村子,打了一个上午也没打下来,反而还伤亡了几百人,他把驻涟水日军中队的头头乡原等狠狠的骂了一顿,然后重新制定了方案。

恼羞成怒的冲静夫决定释放毒气弹。

一阵爆炸后,小西场圩子顿时弥漫在一片毒雾中,不少战士因来不及准备被毒气弹毒倒,巩殿坤见状,立即下令让战士们把毛巾沾湿了堵在口鼻处。

等到毒气散开以后,日军再次发动冲锋,巩殿坤手持大刀,高喊道:

“同志们,报效祖国的时候到了,杀!”

图片图|大胡庄战斗遗址发掘烈士骸骨时找到的子弹头

大胡庄内杀声一片,战士们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激战过程中,战士们刺刀也弯了、大刀也卷了,就手持枪托、铁锹、石块,在战士们的拼死血战下,敌人这一次进攻也被打退,但2连指战员伤亡更大了。

进攻被打退后,冲静夫更加恼怒,下令释放燃烧弹,整个圩子顿时陷入一片火海。

大火在北面烧起来以后,借住风势开始向南卷去,战士们只能被迫向南转移,但凶残的敌人重机枪封锁了院落之间的通道,将仅剩的2连指战员逼入死角。

退无可退之下,2连战士们迎着敌人的面冲了上去。

一番血战,战士们大多牺牲,机枪手牺牲了,重伤的炊事班长扛起机枪,向敌人射出了最后一梭子子弹……

连长晋志云身负重伤后,与炊事班长一起拆毁了手中的武器,拉响了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重伤的一营副营长巩殿坤看见敌人冲进了庄子,趁敌人不注意,抱着一名敌人滚进了火海之中……

打到最后,还能活动的战士大多数与敌人同归于尽。

大胡庄内渐渐没有了声音,日伪军大部队冲进了庄子,挨家挨户的搜索,他们将还有气息的新四军战士挨个补刀,并将那些抱着敌人同归于尽的战士砍手剁足施以报复。

图片图|大胡庄战斗遗址发掘现场

还有不少重伤的新四军战士,被日伪军生俘,关在村子里一户人家。

日伪军对他们挨个审问,并表示:

“如果投降就可以免死。”

面对恐吓,战士们怡然不惧,恼羞成怒的敌人们将他们捆起来活活烧死了。

多年以后,胡继成回忆起这件往事,仍然有些心痛。

事实上,如果能够更早听到枪声,团部很快就会派出援兵,2连不至于陷入苦战。

据胡继成将军回忆:

“那天风沙很大,团部驻地正处在风头上,以致枪声听不到,大火望不见。直到一个村干部找到团部,报告了情况,首长才知道2连遭到日、伪军偷袭的事。团首长当即率2营和警卫连跑步赶到大胡庄。当鬼子发现我军分两路向其包围和攻击时,丢下一批尸体,仓皇向涟水城逃窜。”

图片图|1941 年,在苏北粉碎日、伪大“扫荡”后,新四军三师师长黄克诚与部分领导干部合影

胡继成也是后来才了解到,原来每年的4月份是黄河故道沙尘暴高发的季节,2连在大胡庄血战时,不凑巧的赶上了沙尘暴爆发,因为处在下风口,上风口的团部根本就没听到大胡庄传来的枪声,也没看到庄子里的大火。

大胡庄战斗的惨烈也给了胡继成一个教训,事后他专门下了一道命令:

“以后宿营绝不可以在下风口的方向。”

当时,24团接到报告时,已经临近中午,团长胡继成立马召集2营与警卫连300余人前往大胡庄增援。

在大胡庄东首,24团与敌人展开交手,增援的战斗十分激烈,双方伤亡都很大,激战中,6连长以及警卫连连长等30余人不幸牺牲,日军指挥官冲静夫见势不妙,选择撤离,当晚六时许,在驻涟水日伪军的接应下,慢慢地退到了涟水。

整个战斗期间,淮安县地方武装也投入增援战斗中,因遭到敌重兵阻拦,未能抵达。

当天,24团干部与地方工作人员配合打扫战场,发现2连除了一名被毒气熏晕的战士刘本成还有气息外,全部壮烈牺牲。

战士们的遗体大多数都已经不完整。连长晋志云的遗体干脆就找不到,2营副营长巩殿坤全身被烧焦,无法辨认面目,只剩下一只穿着鞋的脚,这才依稀认出来。

图片图|新四军三师八旅部分团以上领导人在苏北盐阜地区反“扫荡”誓师大会上

打扫完战场后,战士们满怀着悲痛,将烈士安葬在大胡庄村子北面的坟地里。

2连以全体牺牲为代价,打死打伤敌150余人,其中还包括两名日伪军小队长。

大胡庄战斗从其整个过程来看,是足以与刘老庄战斗比肩的,可因为所处时期的不同,加上宣传方面的属于,导致了后来人对这场战斗多不知情。

战斗中唯一的幸存者刘本成,解放后在河南安阳某设备厂当厂长。

刘本成曾写过回忆录,提到过大胡庄战斗,对于当时许多细节,老人还印象深刻:

“机枪手牺牲了,炊事班长端起机枪向敌人扫射;子弹打光了,有的上起刺刀与敌人展开肉搏,有的和敌人抱在一起往火里滚,有的用棍棒、铁锹与敌人搏斗。到了上午11时左右,2连伤亡惨重,连排干部全部牺牲。”

图片图|大胡庄战斗烈士纪念碑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黄克诚复出工作后,也始终记得大胡庄战斗牺牲的烈士们,他深感当年因自己宣传不到位的缘故,使得烈士事迹不为人所知,决心为这场战斗正名。

黄克诚找了原新四军第三师政治部干事朱鸿,要他以见证人的身份来做这件事,不仅如此,在会见江苏省委领导时,黄克诚也谈到了大胡庄战斗的情况,并再三敦促他们:

“要为牺牲的烈士建设墓地。”

因为年事已高,黄克诚还特意找到了原新四军第三师8旅旅长吴信泉,并嘱咐他统一负责相关文字材料的把关、审核及宣传口径。

1986年,淮安县地方为大胡庄牺牲的烈士建造了烈士陵园,亲自题写了碑文:

“大胡庄战斗八十二烈士永垂不朽”

不过,还有一件遗憾的事儿时,烈士的遗体一开始始终没找到。

图片图|胡继成

当年苏北地区反扫荡斗争的形势异常严峻,因此在下葬时,这部分战士的遗体只是被草草掩埋在村北的墓地中,因担心日伪军报复,没有留下标记。时隔多年,许多亲身经历过这场战事的老人因为年龄原因,也无法完全详述掩埋烈士的具体位置。而且当地的土制含沙含水较多,挖好的探沟经常是每隔一会儿的功夫就渗满了水,根本无从探查。

一直到2012年6月2日,人们才找到了当年牺牲在大胡庄烈士的遗骸。

根据整理的结果,现场一共发现了63具完整的遗骸,其中还有三个小孩儿的,剩下的绝大多数都是零散的,有的只有头、有的只有肢体躯干,这些遗骸身上绝大多数都有枪伤,部分骸骨上还嵌有子弹,其中有一具骸骨双手紧紧地捂着胸口,胸骨发绿,也验证了当年日军在大胡庄战斗中,使用了毒气弹。

从挖掘的遗骨也不难看出,实际上这场战斗中,还有不少原来大胡庄的村民无辜牺牲,因为战斗打的很仓促,新四军指战员也根本来不及组织群众撤离。

光是根据考证并能证实的就有:胡其南一家大小4口死亡、4人受伤;朱三家老两口死亡,女儿小凤腿部重伤;住小圩子南头40来岁的胡锡凡因瓦斯中毒当场死亡,还有一个青年农民在撤离时被日军误当成新四军混入人群而枪杀。

大胡庄战斗82名抗日烈士遗骸全部移入烈士陵园。

图片

随着陆续对大胡庄战斗展开深入研究,许多细节也都被挖掘出来,虽然不少回忆中,因当事人年龄大了,各自都有偏差,但不能否认的是,在几十年前的一天,有一支新四军的连队,在此地浴血奋战过,并且全部壮烈牺牲。

他们不应该被遗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