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失蜡法仿品-古钱币市场的灾难

 昵称33555554 2023-06-11 发布于江苏

昨天,小编在文章高仿嘉庆-造假者是下了真功夫的中提到了如今大部分高仿古钱币都是用失蜡法铸造的,不同于传统的翻砂法和范铸法。

失蜡法在古代最初是应用于青铜器物的一种精密铸造方法,其一大特点就是能让金属完整而忠实地还原蜡模的样貌。

将失蜡法用到古钱币的铸造中,就出现了如今的一个钱币学概念-同模伤。

图片

失蜡法铸造的一批嘉庆源

用失蜡法铸造的钱币,由于能高精度还原蜡模的样子,导致生产出的每一枚在局部微小的细节上都如出一辙,就像电脑中的“复制粘贴”一样精准。

正因如此,失蜡法铸造的仿品能高度还原真品状态,辩识难度也较高。

图片
图片
失蜡法铸造的钱币,同模伤如同复制粘贴一样

而在传统的翻砂铸造环节中,由于砂形、人工操作等环节的限制,翻铸出来的钱币不会每一枚在细节上都高度相似。

即使存在有同模现象,同模伤的位置、形状、大小、数量等要素都与失蜡法有明显区别,不会像失蜡法那样拥有“海量遗传细节”。

咱们再用一个例子来理解下。

图片
这是小编最近在网上​看到的截图,是评过级的一枚“母坯”,乍一看似乎没有什么问题,像是当年从钱树上敲下来未做处理的一枚雕母直翻的坯子。

但实际上这是一枚用失蜡法制成的高仿母坯!
图片
这是它“复制粘贴”出来的兄弟,细节上高度重合。

不仅仅是钱体表面的各种气孔、铸缺、流铜等细节都高度一致,连外缘的大片浇筑口、铜渣子都几乎完全相同。

试想,如果是用翻砂法铸造,能达到这种“双胞胎”效果吗?

外缘的浇筑口应是工匠随机发力敲断的,断口的形状、大小、横截面绝不会相同,如果是翻砂之后形成的,那么就不会是如今的画面了。

可能还会有泉友怀疑这两枚是否是同一枚钱。

让我们再放大对比一下细节。

图片
图片
显然,其中一枚在“光”字上有铸纹/铸裂,而另一枚并没有,这便能看出二者并非同一枚钱。

小编推测有铸纹的那枚可能是在铜液浇铸的时候由于受力不均或者温差改变等原因造成的。

故而小编认为,在如今的古钱币市场中,只要见到两三处以上细节高度重合,就像复制粘贴一样的同模伤时,此钱便可判定为假,这是铸造工艺决定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