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洛可可艺术】洛可可建筑有什么特点?

 襄子的箱子 2023-06-11 发布于上海
成为襄子特别读者
点击上方「襄子的箱子」→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

每一个历史的转身

都在风中徘徊了很久、很久

这是【西方大通史】第 451 篇文章

启蒙时期】第 131 篇文章

在整个艺术史领域,虽然洛可可只持续了短短三十年,但其就像是划过夜空的流星一样,短暂且绚丽。

实际上,洛可可建筑与巴洛克建筑并无多少本质性区别,都是外表华丽,色彩艳丽。相比于巴洛克风格,洛可可风格更多是在装饰上,在音乐界亦是如此,比如巴赫的音乐中就有许多洛可可的影子——装饰音。

在这一时期,建筑主体变得没那么重要,装饰在这里反客为主,成了艺术的主体。在当时的欧洲社会,传统的贵族社会逐渐崩塌,他们受不了古典主义的严肃理性和巴洛克的喧嚣放肆,那种庄严且具有浓厚宗教意味的巴洛克已经让他们感到厌烦了,另外,充满了阳刚之气与理性主义秩序的古典主义也同样被他们摒弃,他们追求华美和闲适,认为建筑可以在细节上多做功夫,以满足贵族老派的风流与潇洒,洛可可便应运而出。简单来讲,洛可可建筑体现了法国即将走到尽头的贵族空虚且苍白的享乐生活。而且,洛可可风是由那帮法国的时髦女人们带动起来的,比如蓬巴杜夫人和玛丽·安托玛内特王后。

洛可可也是欧洲艺术中贵族理想最后一次富有创造力的完美表现。尽管它看上去繁琐且令人眼花缭乱,但极具富有生命力。有意思的是,法国和意大利都声称自己才是洛可可的创造者。但从历史的发展与那些艺术家的创作所在地来说,法国都要比意大利重要。

与巴洛克明显不同的一点在于,巴洛克中还有较为浓重的宗教色彩,但洛可可则是世俗化的。如果说巴洛克建筑是为宗教服务的,那么洛可可便在尽力摆脱这种束缚。洛可可最美的建筑都是在私人府邸上面,而且着重是在其室内装潢。

巴黎的苏比斯府邸虽然在外观上依旧延续了古典主义风格,但其内部椭圆形的客厅是洛可可最典型的代表。洛可可继续在巴洛克曲线美的风格上更近了一步,苏比斯府邸内部所有的空间都被柔和的带有圆形特征的曲线主宰着,壁面由轻巧的木镶板构成,环墙面嵌入的最大的拱门和明亮的窗镜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 苏比斯府邸

位于巴伐利亚的威斯朝圣大教堂虽然是一座宗教建筑,但其内部充斥着柔美的洛可可装饰。

▲ 威斯朝圣大教堂

▲ 维斯朝圣教堂内部

位于宁芬堡宫大花园南侧小树林中的阿马林堡看上去非常粉嫩,其中央是一间镜厅,千变万化舒卷纠缠的草叶从墙面不断向天花延伸,构成一幅动人画卷,将洛可可风格的柔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另外,该建筑内其他各个房间装饰也都极为精美。

▲ 具有洛可可风格的阿马林堡外观

▲ 阿马林堡镜厅

▲ 阿马林堡厨房,瓷砖装饰具有浓郁的中国风情

在这一时期,欧洲各国的君主也都在为自己兴建宫殿,这种风气的开端便是路易十四修建的凡尔赛宫。自他之后,其他地方的君主都争相效仿。比如彼得一世在圣彼得堡郊外修建的夏宫、玛丽亚·特蕾西亚在维也纳修建的美泉宫、腓特烈大帝在波茨坦修建的无忧宫,以及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修建的海伦希姆湖宫。这些建筑都是那个时期巴洛克与洛可可艺术的杰出代表。

▲ 凡尔赛内部(巴洛克建筑里面的洛可可装饰)

▲ 凡尔赛内饰

▲ 无忧宫近景

▲ 无忧宫入口大厅的《墨丘利》雕塑

在家具的设计上,洛可可风也有着一席之地。托马斯·齐彭代尔被誉为“欧洲家具之父”,是英国杰出的家具设计和制作艺术家。1754年,他出版了《家具指南》,这部著作不仅震动了整个英国,其影响甚至蔓延到了西班牙、德国与美国等地。

▲ 托马斯·齐彭代尔

在洛可可时期,整个欧洲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探索欲与好奇,尤其是对古老的文明古国中国。齐彭代尔在明朝家具的基础上,为英国皇宫设计了一套宫廷家具,顿时引起了轩然大波。明式家具自此之后在欧洲享有崇高的声誉。

▲ 齐彭代尔的“中国椅子”

除了吸收中国元素之外,齐彭代尔在接受中国艺术时,也没有忘记欧洲的传统风格,比如除了中国椅子,他还设计了法国椅子和哥特椅子。

▲ 齐彭代尔的“哥特式椅子”

▲ 齐彭代尔的“法国椅子”

▲ 齐彭代尔设计的部分家具

在家具中,座椅成了贵族们青睐的东西,因为这成了贵族与平民之间最大的区分,也是贵族们身份的代表。如果说用一句话来概括那时候的法国风气,莱斯利·皮娜或许说的是最为恰当的,她说:“法国社会建立在金钱的挥霍基础上,时尚由那些正在花钱的人来决定。”

雕花精美,具有异国风情的中国风椅子便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成了贵族们的标牌。

相信很多朋友也看出来了,洛可可风的室内装饰看上去简直让人眼花缭乱,有很多雕花,这也是洛可可风格的一大特点,跟简约一点关系都没有。现在的我们看惯了很多简约的椅子和家具,再回头看,会有一种穿越的感觉。洛可可持续的时间非常短,但其在室内装饰上的影响力却蔓延了很久,一直到20世纪包豪斯的出现,简约风与现代风才逐步代替了看似累赘的洛可可。

在洛可可时期,由于技术的发展,天花板不再是像以前那样固定不动的了,而是可以先拿下来,在上面涂涂画画之后咋吊上去。这种技术的革新让人们可以在天花板上玩出很多新花样。如果天花板不能拿下来,那么人们就只能那个梯子站上去,抬着头去设计,这大大限制了更多创作的可能。

想当年,米开朗基罗就是如此画西斯廷天顶画的,以至于画好之后得了颈椎病。有的时候想想,若是米开朗基罗生活的时代就有这技术,他也不必大费周章,冒着脖子转不过来的风险去作画了。

-系列回顾-

▲ 【文明之初】

▲ 【光荣希腊】

▲ 【伟大罗马】

▲ 【基督世界】

▲ 【征战十字】

▲ 【黎明曙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