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天上战场前,告别父亲可能无法尽孝了,秦基伟:你这小仗算什么

 一更历史 2023-06-11 发布于广东

1986年的一天,时任解放军第二十七军79师235团的团长秦天突然回到家中。再过不久,他就要率领235团奔赴祖国西南边陲的老山前线,执行作战任务。

临行之前,秦天想着回家探望一下父亲,再说上几句话,让他老人家不要为自己担心。

但当秦天看到正坐在沙发上翻看报纸的父亲时,联想到此去生死未卜,他噙着泪花说道:“爸,我马上就要开赴老山前线,可能无法尽孝……”

谁知父亲秦基伟却冷冰冰地回了一句:“你们这个小仗算什么?能和我们过去的战争比吗?”

秦天的父亲正是开国中将,后来被授予上将军衔的秦基伟。

1914年11月,秦基伟生于湖北黄安一个农民家庭,家境虽不富裕,却温饱不愁。有道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8岁时,秦基伟的父母双双因病去世。两年后,相依为命的哥哥也同样离开人世。

连番遭遇打击的秦基伟最终选择投身革命,于1929年正式加入红军。

1931年,秦基伟担任红四军手枪营二连连长,后来跟随大部队参加了数次鄂豫皖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于1934年踏上二万五千里的长征之路。

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秦基伟被党中央任命为八路军第129师游击支队司令员,前往山西组织民众进行抗日运动。

1940年6月,秦基伟率八路军第129师11旅参加了百团大战。

解放战争时期,秦基伟率领部队渡过黄河,进入豫西地区与国民党军展开鏖战,他连战连捷,解放了15座国民党统治下的城市。

后来跟随大部队解放河南全省,又参加了淮海战役围歼国民党黄维十二军团的战斗。

新中国成立后,紧随而来的就是抗美援朝战争,秦基伟三次主动请缨前往朝鲜战斗。党中央最终任命秦基伟担任志愿军第十五军军长,第二批入朝参战。

1952年9月至10月,朝鲜战事持续焦灼,敌我双方谁都想先占据主动权,好为正在进行的谈判增加更多筹码,位于五圣山南端的上甘岭成为双方的争夺点。

1952年10月14日,6万多名“联合国军”朝着志愿军把守的上甘岭阵地发起猛攻,当时负责这一阵地的防务正是秦基伟率领的志愿军第十五军。

在上甘岭战役中,十五军死守高地,共击退敌人900余次进攻,击毙击伤25,000余名敌军,志愿军自身伤亡达到11,000余人。

后来回忆这场战争时,秦老将军感慨地说道:“上甘岭是我一生中最为残酷的战役。”

回国后,毛泽东主席在自己的住所中南海菊香书屋接见秦基伟,夸奖他打的好,打的顽强,甚至创造了一个世界纪录!

1955年,新中国第一次授衔仪式时,秦基伟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66年,秦基伟与许多老同志一样受到错误对待,他前往湖南常德一家农场进行劳动锻炼,直到1973年才恢复工作,被任命为军区司令员。

1988年,秦基伟被授予上将军衔,担任国防部部长。1997年2月初,秦基伟上将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俗话说得好:虎父无犬子,秦基伟育有两子一女,分别是秦卫江、秦天、秦畹江

老将军对于儿女的教育是严厉的,他常常讲一句话:“我们从来不怕掉底子,不行就要拼命学习。”

以此来告诫孩子们:现在条件好了,一定要刻苦努力学习,长大成人后成为国之栋梁,在各行各业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秦基伟将军的两个儿子秦卫江、秦天,还是我军唯一的双中将亲兄弟!

虽然父亲是秦基伟,但秦天没有享受到任何的优待,一切都是从基层干起。

1986年,秦天接到上级通知,身为团长的他即将率领235团奔赴老山前线。

临别之际,秦天回到家中与父亲秦基伟打了声招呼,说自己马上要奔赴老山前线,担心自己此行一去不复返,无法尽孝。

这本是一幕父慈子孝的场景,却被秦基伟回了一句:“你们这个小仗算什么?

根据秦天、秦卫江兄弟俩日后对于父亲秦基伟说的这番话的揣测,不难发现,当时的老将军并非故意对儿子说了这句风凉话。

身为我军的常胜将军之一,秦基伟深知自己的儿子将要率兵开赴前线,此时秦天却有些犹豫,甚至将大部分的精力都用于儿女情长,以及与自己告别这些小事上。

认为儿子秦天犯了“兵家大忌”,那就是在出发前犹犹豫豫,行妇人之仁。万一把这股风气带到一线作战部队,后果将不堪设想。

秦基伟将军于是就以自己参加的战役作为例子,用一句无伤大雅的玩笑话把儿子给怼了,让他的态度稍微端正一些,也打消了秦天心中的顾虑。

到达前线后,秦天立即率领部队投入作战。235团分配的阵地地形极其特殊,在周围的高山瞰制下,像个锅底。全团阵地大多与敌方犬牙交错,敌我距离最近的哨位只有4米,形成紧贴阵地作战。

在这种地形下作战,对于初出茅庐的团长秦天和235团的全体指战员来说难度不小。思考再三后,秦天决定把部队拉到山后集结,拐过一个山口就进入了战场。

山口这个地方能避免与敌人短兵相接,可敌人的远程火力可以打到,还是十分危险。

当时,秦天和政委知道官兵们心里多多少少都会有点忐忑,因为穿过这个山口就相当于和后方的和平生活完全告别,立即投入紧张且艰巨的作战中。

于是,身为团长的秦天做了个决定:他先抵达山口这个地方送部队上阵地。

当235团的战士们拐进山口,看见秦天和政委站在那儿的时候,大家一下子心里就有底了,士气高涨,队伍中充满了勇敢无畏的激情,取胜只是时间早晚问题。

近几年,秦氏兄弟谈到自己的父亲时说过这么一番话:“父亲在他们的心目中既是一位慈父,又是一位良师,教给我们太多。他从来不教我们耍权术,因为自己也不懂,但是他教我们怎么做人,如何带兵、团结同志。这些方面,父亲讲得太多了,而且都是宝贵经验。”

新中国成立后,秦氏一门三将军,秦基伟、秦天、秦卫江父子三人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红色家风与爱国爱民从来不是一句空谈。

也只有真正的实干者,才能得到党和国家的重用与全国各族人民的钦佩与爱戴。

参考文献:

[1]玛雅.专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秦天少将 新时期中国军队的使命与担当[J].雷锋,2015(02):25-30.
DOI:10.19564/j.cnki.leifeng.2015.02.006.

[2]韩纪民.名震中外的战将秦基伟[J].党史博采(上),2020(01):50-54.


END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爆款账号【一更历史】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点个“在看”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