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这一别,山一程,水一程。'纸短情长,道不尽太多涟漪’,到南区传艺楼录段抖音吧,告诉全世界:你曾在这个风采照人的校园里,风风火火地走过,又将风尘仆仆地踏上新的旅程。多年后,当你在茫茫人海中想起记忆中这片湖光山色,如潮水般涌起的思绪会像一首歌:'突然好想你,你会在哪里,过得快乐或委屈?突然好想你,突然锋利的回忆,突然模糊的眼睛。’再见了,我的2018届,母校永远为你打call!” 大概从华中科大十多年前的“根叔”开始,不管是大学校长,还是更基层的中小学领导,大家都喜欢在毕业典礼的致辞中加入各种热词、潮语,以求讲话“引人入胜”“深入人心”,拿深圳大学的校长李清泉曾经在毕业典礼上的这段发言来说,一会儿是“C位”“佛系”“小确幸”“打CALL”等网络热词,一会儿又引用毛不易、五月天等歌手的走红歌词,看上去很美的背后,一定是“用心良苦”“煞费苦心”! “你总说毕业遥遥无期,可转眼就各奔东西。”既然几年时光匆匆而逝,那毕业以后的流金岁月,作为过来人的师长,应该有一些什么样的告诫和叮嘱呢?需不需要将“哥的犀利”、“姐的狂放”、“让子弹飞”、“童鞋们”、“有木有”、“泪牛满面”、“给力”、“神马”、“浮云”、“伤不起”作为毕业典礼标准化的措辞呢?需不需要在毕业典礼上为了讨得学生的欢笑,拉近师生间的情感距离就秒变段子手呢? 戴建业老师在一篇题为《校长,别在毕业典礼上发嗲,肉麻!》的文章中,这样谈及自己的感受——
戴教授认为——
是啊,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如果是校长和学生席地而坐,大家畅谈人生,来一些潮语,讲一点段子,只可能让学子们感觉“和蔼可亲”,从而更便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但是,毕业典礼是什么场合,毕业典礼上的致辞应该是什么样的风格,校长们或者他们手下的笔杆子们不应该思量思量吗? 如果真要说潮语,那可以学一学西南交通大学2校长徐飞。2019届本科生毕业典礼暨授位仪式上,徐校长对学生们提出的五点希望,就是用当时最潮的5“G”一词来概括的:Goal(放飞梦想)、Grasp(只争朝夕)、Growth(久久为功)、Globe(兼收并蓄)、Get ready(有备无患)。徐校长寄希望于西南交大的学子——
如果一定要讲段子,是不是可以学一学奥斯卡影帝汤姆·汉克斯,他今年受邀参加了哈佛大学的第372届毕业典礼,并发表了毕业演讲。 在演讲中,针对美国社会矛盾丛生、假新闻泛滥的现象,在影视作品中不止一次扮演超级英雄的汤姆·汉克斯勉励哈佛学子们,要成为捍卫真理、捍卫美国理想的“超级英雄”,并抵制为了一己私利而扭曲真相的人。 在演讲的尾声,关于被哈佛授予艺术荣誉博士学位一事,汤姆·汉克斯拿自己没有完成大学学业的事,开起了玩笑。 他笑称,像他这样缺乏学术成就的人,竟能在一群顶尖学子与最有成就科学家的面前发表演讲,这不公平,但希望大家不要太过纠结。 汤姆·汉克斯讲——
先是严肃地阐明演讲主题,最后用自我调侃缓和气氛,汤姆·汉克斯这番演讲,是不是可以影响许多的哈佛学子“很努力地演过”呢? 如果演讲中为了让青年学子产生共鸣,于是这里一段歌词,那里一段歌词,那为什么不像汕头大学那样,组织毕业生们在隆重的毕业大礼上,大家一同高歌《大学问》呢?这样的千人合唱的场景,和令人动容动心的歌唱,不是更能激励学子们“活出生命的光彩/才无愧于春秋”,从而用不懈的进取和奋斗书写处属于自己的《光阴的故事》吗——
戴建业教授认为,毕业典礼无论东西中外,校长们、嘉宾们的致辞纵使千差万别,内容不同,风格各异,但其主旨基本都应该是献身学术,其风格基本都应该很庄重典雅,都应该具有一种精神高度和思想深度。 针对正处在人生的转折点上,即将从社会“拿”和“吸收”、转变为向社会“给”和“奉献”,从依赖家庭和老师、转变为独立思考、判断和选择的毕业生,许多中外大学的校长、嘉宾,讲述更多的,都是学子们将要肩负的学术重任、公民责任,督促学子们独立、奋进和奉献……在他们通篇的演说辞中几乎看不到一句“哥的犀利”、“姐的狂放”这类轻佻的字眼,见不到他们中的哪一位借助“让子弹飞”、“童鞋们”、“有木有”、“泪牛满面”这类网络“潮语”来赚得毕业生的泪水和掌声,就像这些大学校长不会穿着运动鞋和牛仔裤参加毕业典礼一样。 总之,戴建业教授文章的意思,归结起来就是拒绝大话、空话的同时,也拒绝“媚俗”,拒绝在大型典礼致辞中,给学子们“渗透”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但愿戴教授的这一段话,能够被更多的校长们看见,从而“我来,我看,我践行”——
|
|
来自: 昵称30214245 > 《毕业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