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戴建业:各位校长,别在毕业致辞中“扮小”“装嫩”了!

 昵称30214245 2023-06-11 发布于湖北

明朝即长路,惜取此时心

不负少年志,未来终可期

感恩遇见 感念成长 感谢那几年

无论何时 请永远保留着

你们的青春印记

下一程的精彩已然开启

祝毕业快乐,前程似锦!

——网文

“同学们:这一别,山一程,水一程。'纸短情长,道不尽太多涟漪’,到南区传艺楼录段抖音吧,告诉全世界:你曾在这个风采照人的校园里,风风火火地走过,又将风尘仆仆地踏上新的旅程。多年后,当你在茫茫人海中想起记忆中这片湖光山色,如潮水般涌起的思绪会像一首歌:'突然好想你,你会在哪里,过得快乐或委屈?突然好想你,突然锋利的回忆,突然模糊的眼睛。’再见了,我的2018届,母校永远为你打call!”

大概从华中科大十多年前的“根叔”开始,不管是大学校长,还是更基层的中小学领导,大家都喜欢在毕业典礼的致辞中加入各种热词、潮语,以求讲话“引人入胜”“深入人心”,拿深圳大学的校长李清泉曾经在毕业典礼上的这段发言来说,一会儿是“C位”“佛系”“小确幸”“打CALL”等网络热词,一会儿又引用毛不易、五月天等歌手的走红歌词,看上去很美的背后,一定是“用心良苦”“煞费苦心”!

“你总说毕业遥遥无期,可转眼就各奔东西。”既然几年时光匆匆而逝,那毕业以后的流金岁月,作为过来人的师长,应该有一些什么样的告诫和叮嘱呢?需不需要将“哥的犀利”、“姐的狂放”、“让子弹飞”、“童鞋们”、“有木有”、“泪牛满面”、“给力”、“神马”、“浮云”、“伤不起”作为毕业典礼标准化的措辞呢?需不需要在毕业典礼上为了讨得学生的欢笑,拉近师生间的情感距离就秒变段子手呢?

戴建业老师在一篇题为《校长,别在毕业典礼上发嗲,肉麻!》的文章中,这样谈及自己的感受——

“从清华校长顾秉林到普通大学的校长们,在毕业典礼上都竞相用“潮语”,竞相“扮小”“装嫩”,竞相与毕业生套近乎、拉感情,好像谁能挤出毕业生的眼泪谁就有本事,谁能赢得更多掌声谁就是好校长。套用萧统《文选序》的话说,“踵其事而增其俗,变其本而加其厉”。”

戴教授认为——

“古人说“一之为甚,岂可再乎”?稍懂点古代文学的人就明白,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身份,不同的文体,不同的对象,要使用不同的语言语调,在毕业典礼上发嗲,既浅薄又俗气,校长降格,听众肉麻。”

是啊,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如果是校长和学生席地而坐,大家畅谈人生,来一些潮语,讲一点段子,只可能让学子们感觉“和蔼可亲”,从而更便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但是,毕业典礼是什么场合,毕业典礼上的致辞应该是什么样的风格,校长们或者他们手下的笔杆子们不应该思量思量吗?

如果真要说潮语,那可以学一学西南交通大学2校长徐飞。2019届本科生毕业典礼暨授位仪式上,徐校长对学生们提出的五点希望,就是用当时最潮的5“G”一词来概括的:Goal(放飞梦想)、Grasp(只争朝夕)、Growth(久久为功)、Globe(兼收并蓄)、Get ready(有备无患)。徐校长寄希望于西南交大的学子——

“请及时开启你们的5G人生,一路凯歌前行,不断超越自我,实现各种突破。”

如果一定要讲段子,是不是可以学一学奥斯卡影帝汤姆·汉克斯,他今年受邀参加了哈佛大学的第372届毕业典礼,并发表了毕业演讲。

在演讲中,针对美国社会矛盾丛生、假新闻泛滥的现象,在影视作品中不止一次扮演超级英雄的汤姆·汉克斯勉励哈佛学子们,要成为捍卫真理、捍卫美国理想的“超级英雄”,并抵制为了一己私利而扭曲真相的人。

在演讲的尾声,关于被哈佛授予艺术荣誉博士学位一事,汤姆·汉克斯拿自己没有完成大学学业的事,开起了玩笑。

他笑称,像他这样缺乏学术成就的人,竟能在一群顶尖学子与最有成就科学家的面前发表演讲,这不公平,但希望大家不要太过纠结。

汤姆·汉克斯讲——

“我虽没有认真念过书,也没去上什么课,甚至没踏进过图书馆,但为了跟今年的哈佛毕业生、教职员及杰出校友说话,我可是很努力地演过。”

先是严肃地阐明演讲主题,最后用自我调侃缓和气氛,汤姆·汉克斯这番演讲,是不是可以影响许多的哈佛学子“很努力地演过”呢?

如果演讲中为了让青年学子产生共鸣,于是这里一段歌词,那里一段歌词,那为什么不像汕头大学那样,组织毕业生们在隆重的毕业大礼上,大家一同高歌《大学问》呢?这样的千人合唱的场景,和令人动容动心的歌唱,不是更能激励学子们“活出生命的光彩/才无愧于春秋”,从而用不懈的进取和奋斗书写处属于自己的《光阴的故事》吗——

“内心的天空 也要懂得探究

知道什么是海市蜃楼

人海的感受 也要去进修

知识跟世界细水长流

智慧用思考照明宇宙

我们懂得学问没尽头

学会怎么做事 再学做人的操守

我们懂得学习的理由

吸收是为了奉献 才能承先启后

生命不止坚毅与奋斗

有梦想才是 有意义的追求

成功不止付出与拥有

有承担才是 最高的成就

知识跟世界细水长流

智慧用思考照明宇宙

我们懂得学问没尽头

学会怎么自救 再学做人的操守

我们懂得学习的理由

力量要用来分享 才能承先启后

我们懂得学问没尽头

学会终身学习 才没辜负一番造就

我们懂得学习的理由

活出生命的光彩 才无愧于春秋”

戴建业教授认为,毕业典礼无论东西中外,校长们、嘉宾们的致辞纵使千差万别,内容不同,风格各异,但其主旨基本都应该是献身学术,其风格基本都应该很庄重典雅,都应该具有一种精神高度和思想深度。

针对正处在人生的转折点上,即将从社会“拿”和“吸收”、转变为向社会“给”和“奉献”,从依赖家庭和老师、转变为独立思考、判断和选择的毕业生,许多中外大学的校长、嘉宾,讲述更多的,都是学子们将要肩负的学术重任、公民责任,督促学子们独立、奋进和奉献……在他们通篇的演说辞中几乎看不到一句“哥的犀利”、“姐的狂放”这类轻佻的字眼,见不到他们中的哪一位借助“让子弹飞”、“童鞋们”、“有木有”、“泪牛满面”这类网络“潮语”来赚得毕业生的泪水和掌声,就像这些大学校长不会穿着运动鞋和牛仔裤参加毕业典礼一样。

总之,戴建业教授文章的意思,归结起来就是拒绝大话、空话的同时,也拒绝“媚俗”,拒绝在大型典礼致辞中,给学子们“渗透”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但愿戴教授的这一段话,能够被更多的校长们看见,从而“我来,我看,我践行”——

“什么人都可以媚俗,但一个大学校长不能媚俗,因为一个国家的顶尖学府,代表这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和精神高度,引领这个国家的发展方向和价值取向。每一个民族都有俗文化和雅文化,雅俗之间最好取得某种平衡。不过,只有雅文化才代表这个民族的文明水准,象牙塔里那些发明创造才代表这个民族的智力水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