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地理赏析 汶水之地,四川汶川
2023-06-11 | 阅:  转:  |  分享 
  
地理赏析 | 汶水之地,四川汶川?++汶川的概述汶川(因县西汶水为名。旧时“汶”和“岷”通用,故长江上游的支流岷江,亦写作汶江),是四川中北
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下辖县,位于岷江上游。汶川县总面积为4084平方千米,常住人口为8.2971万(“七人普”数据),县政府驻威
州镇。2022年,汶川县的地区生产总值(GDP)是85.41亿元。?注意,1953年,撤茂县专区建立四川省藏族自治区。1955年,
更名为阿坝藏族自治州。1987年,更名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关于“阿坝”一名的来源,说法不一,藏族群众及宗教界普遍认为阿坝名字始于
唐代(吐蕃)。当时,吐蕃王将阿里人迁到此处居住,故多自称“阿里娃”(后简称“阿娃”),并以此作为地名,汉译作“阿坝”。?++汶川的
历史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以蜀郡北部冉駹(两个少数民族,亦指其国名。駹,音同忙)地设置汶山郡绵虒(“虎有角曰虒,行水中,
地有此兽矣”,故名。虒,音同斯)县,绵虒为郡、县治地(今汶川姜维城)。西晋咸宁六年(280年),以汶山郡隶益州,改绵虒县为汶山县(
北周始名汶川县)。?注意,《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自筰以东北,君长以什数,冉(又作冄)駹最大” ,张守节正义引《括地志》载:“
蜀西徼外羌,茂州 、冄州,本冄、駹国地也。”汉·桓宽《盐铁论·结和》:“先帝兴义兵以诛暴强,东灭朝鲜,西定冉駹。”《中国文化史词典
》解释云:冉駹,以游牧为生,产牦牛,出名马……?++汶川的自然汶川县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北部为高山,南部为中低山),邛崃(音同穷
来)山(岷江和大渡河的分水岭,也是四川盆地和川西高原的天然地理及农业分界)主峰四姑娘山(海拔6250米)即在汶川和小金两县的边境。
汶川县地质构造复杂,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但是,该地地层发育完整,岩浆岩分布广,矿产资源丰富。?汶川属于亚热带季风
气候(夏半年受东南气流和西南气流双重影响),随地势的上升,气候垂直分异显著,故有“十里不同天”之说(即该地区海拔高低不同,且地处纬
度较低,自然带垂直分异明显,生物多样性复杂)。汶川全县光、热、水分布不均,年均温为12.9℃,年降水量1190.9毫米(由于降水季
节分配不均,不少地区冬干明显,常有春旱、伏旱发生)。?++汶川的人文汶川素有“川西锁钥”之称,是四川经济西进的快速通道,如成南高速
公路(即上海至四川成都的沪蓉高速的成都至南充段)经此,交通便利。工业上,汶川有机械、电力、采矿(金、银、铜、煤等)、化工、轻工、水
泥等。汶川的农产有玉米、小麦、青稞、马铃薯等,养殖业以三江黄牛、大耳羊、汶川铜羊、土鸡等为主。?汶川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其中尤以卧
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大熊猫及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最为知名。其中,汶川的土特产有“汶川三宝”(甜樱桃、脆李子、香杏子)、三
江腊肉、羌绣(羌族刺绣)等,另有洋芋糍粑、酸菜面块、绵虒豆腐等特产美食,盛誉颇大。
献花(0)
+1
(本文系ldtsg1957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