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超400万人次!第十九届文博会顺利闭幕

 源源不断 2023-06-11 发布于宁夏

Image

6月11号,第十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落下帷幕。

本届文博会采取线下为主、线上同步的办展方式,主会场设在了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共6个展馆,总展览面积达12万平方米。

来自全国31个省份及港澳台地区,50个国家和地区、超300家海外展商参展,带来一场“文化盛宴”。

文化产品超过12万件 

参与总人数达400万

本届文博会共展出文化产品超过12万件4000多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在现场进行展示与交易,主会场、分会场、各相关活动点参与总人数达400万

不少观众意犹未尽,不少人许下了来年的约定,期待下届展会再聚。

“非常充实,非常期待下一次的展览我们一定会再来”,“文博会是我们文创类的盛世,所以就一定要来看一下,可以让年轻人了解到前沿文化类的科技产品”……

Image

在本届文博会上,大批优秀文化产品首展、首发、首秀,同时,文博会交易功能持续增强,举办了文博会文化产业招商大会,文博会消费季等活动。

其中,合作签约项目涉及投资总额34.2亿元,签约规模再创新高。

在展示文化产业发展成果的同时,文博会也为国内外客商提供了交流合作、共谋发展的机会。

据悉,参展企业中,龙头文化企业占比达到70%以上,新评选的第十五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全部参展,60%以上的文化产品和项目首次亮相文博会

Image

一带一路展区参展商马里说,“文博会的平台是个很好的平台,大家都能在平台上能展示自己国家的特点,我已经决定了,明年尽量要想办法再来的。”

老挝参展商Yap Chew Soon告诉记者:“我现在有很多创作想法了,所以我希望回去以后,把新的作品用漫画画出来,明年文博会的时候再带给大家。”

Image

“通过这次文博会的收获,我产生了灵感,回去创作一些更好更多的作品带到下一届文博会来展示给广大的观众。”同是参展商的孙有国说。

作为政府参展代表的江西寻乌三二五村驻村第一书记张哲瑜表示,“我们会研发更多的特色农产品,和我们本身的客家文化结合起来,植入到我们的产品当中,明年再来参展。”

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推动中华文化传承发展

唐三彩、内画、宣笔制作技艺...在文博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区,共有30家参展单位24个非遗项目参展

各地政府展团都拿出“压箱底”的宝藏展品,从北国风光到南海之滨,从非遗传承到国潮风起,连绵呈现“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优秀中华文化。

Image

例如,四川带来了以九寨沟、峨眉山、大熊猫、大遗址等为代表的文旅精品和以成都创意设计周为代表的文创精品,以及自贡彩灯、青神竹编、芦山根雕等四川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宁夏展区,观众能通过VR技术体验乘坐羊皮筏子横渡黄河的独特情怀。在甘肃展区的“我在敦煌画壁画”融媒体数字创意互动体验区,观众可体验“一站式看遍”千年敦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唐三彩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高水旺将酒具、茶具等生活用品与唐三彩创新性结合,在文博会上备受瞩目。

他说:“光做传统的受众面太窄,创新的东西也有很多人喜欢,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有创新,才能更好地发展和传承。”

Image

第19届文博会推广大使小一姐姐认为:“对于非遗传承人来说,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一个展示平台,文博会不仅仅是产业交流,也是非遗创作者、文化产业者,大家共同交流学习和进步的平台。”

Image

作为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如今文博会已成为引领中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平台和扩大文化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打造永不落幕的“数字文博会”。据介绍,云上文博会平台按照展馆展区分类展示文化产品和项目,利用全景拍摄技术模拟线下展示场景,将线下展览内容在云上平台进行同步展示,并强化网上交易功能。

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思表示:“本届文博会展会规模、观众数量、国际化程度等不断攀升,全面展示新时代文化产业发展的最新成果,不仅助力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也为文化强国建设注入强劲动力,充分彰显了'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的引领作用。”

记者 / 钟鹏超 古伟波 王瑜 杨名 李响 关大军 周一义 兰薇

编辑 / 兰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