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董宇辉热情讲诗仙李白

 阅写荟赵老师 2023-06-12 发布于上海

讲书课堂

在东方甄选四川专场,董老师讲书环节依旧精彩纷呈。印象最深的是讲李白、杜甫和苏轼。

今天给大家分享【李白】文字版。

李白

我要讲一会李白啊。关于李白出生地是哪,大家不用再纠结了,学术有不同的说法,不同时期人们的这个学术学界的结论可能都不一样。甚至有一天在说李白。在其他地方,我们也不争论,但是大家现在的共识是,李白小时候在现在的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生活过,后来到十几岁离开蜀地。大家后来会发现,在这里成长的人都有一份性格中天生的豁达与乐观。我觉得这种豁达与乐观就是旁边这一汪岷江水涌向成都平原,灌溉千万亩的土地,沃野千里,然后物产丰富。人从小就不缺吃船,所以就有那份豁达,他不用担心。

李白骨子里的浪漫是中国人深陷在基因里的,你可能不会有信仰,你也可能不会有历史知识,你可能不懂天文地理,但你一定能够说出几句李白的诗,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你想象这是一个富二代,对吧?你儿时不至于呼作白萝卜,人呼作白玉盘。

离开这个蜀地之后,他第一次去拜会渝州刺史李邕,那个时候没有等来发展的机会,人家只觉得他年少轻狂,所以他写了一个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别看不起我,对吧?三四十岁,依然这个一事无成,但是他每天在坚持自己的理想。一个人直到经历了多少次失败,才会向生活认输。李白给的答案是,永远不会认输。

Never surrender,never give up 。

永不屈服,永不放弃。

就凭这份少年之气,我觉得镜头前的每个朋友和镜头前所有家长的孩子都应该去读这本书。

我们也特别熟悉,就是他后来虽然娶了这个宰相的孙女,但是也没有迎来自己仕途的大发展,他始终在被这个家人的奚落中,然后找不到自己的信心。有一天奉召入京,于是他写了这个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一个极其具有才华的人,在那个时代就应该被得到赏识,就应该有发展机会,就应该飞荒腾达,就应该为天下苍生去服务,去做贡献,去贡献自己的智慧。他觉得自己迎来了自己的时代,就像一个浑身充满戾气的一个将士,觉得自己要百步穿杨,要百发百中,要驰骋沙场,结果到到了长安给唐玄宗每天上写歌词,你想一想那个时候的流行,那个时代的流行金曲,全部都是词:李白,曲:李龟年。就是这种感觉。你能高兴吗?

你想一想,他是要达则兼济天下的,对吧?他是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结果你让我每天写歌词儿,坚持了几年,真的坚持不下去的。你想他为什么会挑让高力士给他脱靴呢?就是心里蔑视你们这些权贵,就是看不上你们这些人,就是觉得你们没有才华,还站着那样的位置,却没有为天下苍生做出该做的东西,所以他在那一段时间长安里,他可能是不快乐的。

我们都知道他写过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那是在西安的兴庆宫。然后,所以他最后离开了这个长安,离开了那个梦寐以求的地方,离开了他从小就渴望的地方,离开他为之奋斗了那么多年的地方。

你知道当一个人和自己的理想擦肩而过手,他是多么难过的吗?所以当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时候,他去了这个洛阳。我们也知道在洛阳他第一次见到了他的小粉丝小迷弟杜甫,他在洛阳人群中,大家想一想那个特别热闹的画面里头,所有当时有才华,然后有社会影响力的一群大 v 在一块互相聊天,吹牛喝酒。杜甫就像一个谦卑的孩子,像现在谦虚的年轻人一样站在旁边,然后听着一群大佬在聊天。那是他们的第一次相见,一个比另一个大十几岁,但从此中国文坛上两个特别闪耀的星星终于碰撞在了一起。他们俩的相识直到现在仍然被人们所津津乐道。

当然我们也知道李白后来在那里不快乐,他也写下了《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所以说,如果你要记住李白,你当然首先记住的他是他的浪漫,但是你最后记住的仍然是他的少年之气,没有得到机会,后来流落各地,然后跟着永王李璘去造反,差点把头都砍了,结果迎来天下大赦。然后大家于是就记住了下一个,叫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他觉得人生又要迎来新的机会。

在最后安史之乱要被平叛的前一年, 61 岁的李白, 60 岁的李白穿上浑身的铠甲,但这现在周岁,算是 60 岁。想要上阵杀敌。一个 60 岁的老人,在那个时代,以当时的医疗条件和生活条件,而且他常年饮酒,大家能想到他的健康状况,但这个时候他仍然有一个少年一般的心。你身边如果有一个四五十岁的男人,整天跟你聊理想,你会看得起他吗?会吗?就你身边如果有个五六十岁的人,每天还如少年一般给你讲他的理想,你会看得起他吗?你会骂他疯的,你会觉得他傻子,你会觉得这脑子不正常,不好意思,少年真的可以在 60 岁的时候还换上一身戎装,然后准备赶赴沙场,然后杀敌报效祖国,那一年他 60 岁。

当然他走了没多远,就生病了,抵达金陵,就是现在南京,又从南京最后到了安徽,最后彻底死在了安徽的当涂县。

为什么他要去安徽,因为那里当年有他的偶像谢脁,谢脁当年在那里任过职,所以大家知道他写的那个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揽 一作:览;明月 一作:日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消愁 一作:销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中间小谢又轻发,就是小,就是那个谢脁。所以他不是傻,他不是脑子有问题,他不是大条,他不是说浪漫得不接地气,他经历了那么多次的挫折,他与理想擦肩而过的人,可能是会用一生去悔恨的。但这个人没有,只有年轻的将士才会悔恨过去。真正充满了理想和热血的人,是会在深夜里收拾好精神,整理好心情,等到第二天黎明再次冲入沙场,李白啊得看。

结束语

董老师的文学功底是在阅读大量书籍之后沉淀的结果,有句话说得好:

读一本书,好比往怀里揣一个铜子, 

一个一个地攒,看起来无足轻重。 

等到需要的那一天,你就是那个腰缠万贯的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