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展中医需要一代新人

 昵称31830743 2023-06-12 发布于江西

【明师传习录·江中暑期答疑系列之十四】

【按:2018年8月25日上午,江西中医药大学特聘教授庞鹤鸣先生来到江中图书馆报告厅,为正在进行暑期集训的研究生和摇篮班学员做了一场主旨讲座——《三层物质理论概述及其应用》。当天晚上,庞教授为同学们答疑,回答了大家学习与练功方面的诸多疑问。现场还有一些其他中医药高校的学生。章文春院长主持了讲座和答疑课。我陪同老师前往江中,全程聆听了老师的授课。时隔近五年之后,我静心整理老师的这次答疑录音,再次体会到老师对青年学子们的爱心。本文为这次暑期答疑系列的第十四篇】

图:2019年4月,庞老师在北京麋鹿苑

学生(男):庞老师您好,问一个临床正在面临的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网上诊病治病越来越多了。这个时候我们用针灸的话可能不是特别方便。如果用悬针的话,我给家人治还好,熟悉的人还好,一般人接受程度都不高。用中药的话……

老师:你说用什么?

学生:悬针。所以说这个时候用中药可能会更有优势一些。但是我们知道中药是以偏纠偏,但是中药不同的剂量、不同的药材的品质,如果偏起来问题会越来越复杂。不像针灸那么好掌握。希望您可以讲一下在中药这一块我们的科学研究的方向,我们要努力的方向。您以后是不是会出版一本《中药心法浅谈》(注:庞老师曾于2017年5月出版专著《针灸心法浅谈》)?(众笑)

老师:这些任务呢,应该是将来由你们完成。要发展中医就必须有新一代的人。现在呢,我要把更多的力量,用于把三层物质理论从基本理论到应用理论,把它完善起来。这个任务很大。

你说到现在的网上诊断治疗,都是新发展的医学手段。你说到悬针……你是北中医(注: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吧?

学生:是。

老师:李耀民老师教你们悬针的吧?

学生:是。

老师:李耀民老师,你们跟他学的话呢,多实践,不要着急想让大家一下子都接受得了。只要我们做起来,有了好的成绩,有了好的口碑,就有更多的人来接受它。要通过我们的努力来达到这个目标。

我们这个新的东西——悬针过去没有啊。这就是新的东西。过去只有皮针,有半刺。《灵枢经》里边有豹文刺,它跟那个悬针是不一样的。你们练这个悬针,可以去多做实践。很多的病,包括重病大病,不要怕,努力去做。但是我们也要跟病人讲清楚这些道理,千万不要大包大揽——说没问题,能解决得了!对疗效我们一定要讲得更客观一点,说话要留有余地。

学生(男)谢谢老师!再补充一个问题。我以后想从事急诊这个方向,就是中医治疗急病重病这一块。您有什么建议吗?

老师:急病重病指什么而言呢?

学生:在急诊中经常出现的一些紧急的病症,比方说脑出血之类的疾病,很危险,抢救的黄金时间很短。还有心脏骤停之类的。

老师:中医急诊,在全国范围内可能就是山西灵石县的李可老师。他原先是在县医院急诊室当主任。那时候,除了个别的病人之外,他都是用中医处理。李可老师前几年已经去世了。他是从赤脚医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步成就起来的。我看了他的医案。他治了很多的疑难大症!他就是用中医搞的呀。但是从全国来讲,这么做的我还没有发现第二个。将来希望你们把这个搞起来。

努力!我想,应该是一代比一代强!

学生:谢谢庞老师!

【今日箴言·博学审问慎思明辨】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中庸》

白话文大意:

广泛而通达地学习,审慎而深入地询问,谨慎而周密地思考,明晰而透彻地分析和判别,坚定而踏实地践行。要么不学,学就要学会,只要没学会,就绝不放弃。要么不问,问了就问个明白,否则绝不放弃。要么不思考,思考就要思考出个所以然来,否则就绝不放弃。要么不去辨析,辨析了就一定要辨析明白透彻,否则就绝不放弃。聪明人可能学一下就会,自己就学一百下;聪明人十次能学会的,自己就学一千次。只要用这种决心和毅力追求大道,哪怕是愚蠢的人,也终将变得聪明;哪怕是柔弱乃至懦弱的人,也会逐步变得坚强有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