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中华文学•评论】蓝帆/四川/旁观侧悟见精神——曾令琪先生近访

 曾令琪西南文学 2023-06-12 发布于四川

大中华文学·评论展台



——微刊总第2099——

           

  作家简介
  蓝 帆,四川传媒学院教授、中国传媒大学 、中国作家协会、中国诗歌学会、中国报告文学、中国散文学会等会员、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普通话一级甲等);中国文化促进会语文艺术委员会、当代文艺工作者委员会指导专家、华语诗歌春晚朗诵艺术顾问;2022年1月12日,受邀为夏威夷作家与朗诵者艺术团艺术总监。
  诸多省市广播电视台播音员主持人、诗歌创作与朗诵指导专家;四川文艺传播促进会文艺研究院副院长、女散文创作中心副主任、人人文学副总编、《名家典藏》副总编、CCTY全球爱华诗歌春晚艺术顾问、华语诗歌春晚艺术顾问……近百次获得海内外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征文评奖特等奖、金奖、一等奖、当代诗歌诗集奖、百年新诗创作最具活力奖等等。已出版个人诗集等六部;作品发表于《人民文学》《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

  



    旁  观  侧  悟  见  精  神 
    ——曾令琪先生近访  

近日,收到曾令琪、周晓霞新著《贾平凹散文解读》电子版,为此,我与作者之一的曾令琪先生进行了关于散文的对话。《大中华文学》杂志总编曾令琪在新著中坦陈了对散文的认识与人文情感,我索性以此新著作付梓为契机,针对散文写作感受呈现交流,即访谈为本,内容如下:

 帆:曾总编,你的创作成果是多元丰富的,优秀作品不胜枚举,无论单篇抑或成书,都可喜可贺。你的广义散文即包括骈体赋一而再成书,可见你对散文写作的轻车熟路与主观偏爱。请说说你对散文题材选择的认知。

曾令琪:好的。首先,我想用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的一番话表达我这一思考。贾平凹先生说:

“现在的好多散文,我看都写幼年的事情、个人的事情,什么老师啊、家乡啊,写花花草草的很多。我的看法是,一部分这样的作品是可以的,但大部分人都写那些,就不行了。长此以往,散文大家也就会越读越少了。”他所表达的意思也就是说,关注人生、关注社会的少了一些,写自己的花花草草、个人“小我”情感的多了一点儿。

贾平凹先生还强调,作为一个散文作家,你净写童年啊、亲人啊那些东西,恐怕还是不行的,得有些民族的、社会的甚至是人类的担当。这种观点我不但钦佩,而且身体力行。

 是啊!一篇优秀散文不仅仅需要具有精当词汇,优美的风情表达,有趣的题材贯穿,而且还要开阔的气韵,宽广的涵盖。你觉得怎样才能如愿呈现散文写作题材的开阔?

曾令琪:我受益于刚刚完成的《贾平凹散文解读》一书,所以对散文题材的思考是由衷的,我无疑心领神会于贾平凹先生的论述;这就让我表达起来更加顺理成章,得心应手。

诚如贾平凹先生所言:我在《文学是光明磊落的隐私》一文中,曾经说过:“我们当下的社会状态正面临着数百年来从未有过的巨变时代,这时代变幻莫测,有人一夜暴富,有人经历金融危机跌入谷底,一切都有可能发生。人们在巨变中挣扎,所以变得浮躁起来。”

同时,他还在《走向大散文》一文中特别强调,要弘扬散文的清正之气,写大境界,追求雄沉,追求博大感情。拓宽写作范围,让社会生活进来,让历史进来,继承古典散文大而化之的传统,吸收域外散文的哲理和思辨。发动和扩大写作队伍,视散文是一切文章,以不专写散文的人和不从事写作的人来写,以野莽生动力,来冲击散文的篱笆,影响其日渐靡弱之风。

 帆:由此可见,散文创作需要秉持一种意识,即要努力开拓题材范畴,作为有一定职务和社会影响力的作家,需要积极发现写作人才,引导他们创新表现写法,表现责任担当。

曾令琪:是的,散文是一种写实性的文体,它可以呈现作者创作意图;贾平凹先生曾这样说,散文创作的内容特点,如鲁迅先生所言,写作中很多时候都需要“杂取种种人”。写人是这样,写事也大致如此。

 帆:你曾经给贾平凹先生提过散文是否可以虚构的问题;散文这种文体,毕竟属于文学创作范畴的结晶,既然如此,无疑是可以具有一定的艺术加工即虚构的成分。你个人怎么看这个问题?

曾令琪:我认为散文应该允许有情节、细节的虚构;这也是贾平凹先生的观点。针对这个问题,他曾说,从辩证法的角度而言,天下的事情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真理”。

更有意思的是,我和周晓霞一道采访贾平凹先生时,周晓霞曾直接问过先生:您在1981年8月创作的《静虚村记》里,曾写道:“下雨了,村人在雨地里跑,我也在雨地跑,疯了一般,有两次滑倒在地,磕掉了一颗门牙。”写您绊断一颗牙齿。这个细节,不是真的吧?贾平凹先生曾笑着说,你看,我的牙齿还在不在嘛。由此可见,出于表达的需要,散文的细节有的时候是可以虚构一点点的。但贾平凹先生强调,散文啊,小说啊,主要是看你写出来的作品感情要真实;散文不一定就要完全拘泥于写生活中发生过的事情;小说家可以用散文的笔调去写小说,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能以小说笔法去写散文呢?散文中个别地方有一点儿虚构,并不影响散文整体表达的真实性。

贾平凹先生还强调,写散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情感要真挚,否则,就违背了散文的本真了。散文,必须保证情感的真挚。散文写作有无限的可能性,但真情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没有真正触动你的东西,没有你体会的东西,就不要写散文。在我看来,散文是“情感的艺术”,纯、痴的艺术,一切都不需要掩饰。对贾平凹先后这种阐述,我非常赞同。

 帆:一个成熟的作家随着写作经验的积累,于无声处悄然形成了鲜明的创作风格。你如何看待作家风格?

曾令琪:用贾平凹先生的话说,作家文学创作风格的形成,是个综合性问题,而且形成的过程比较长,也非常复杂;它与个人阅历、经历等因素相关;散文是一种对作家综合性素养要求很高的文体,作家素养深厚,对写作不无裨益。

 帆:文学作品之于人,有着特殊的功能,概括起来,可以用教育作用、认识作用、审美作用这样三点来表达。回望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无一不是呈现这些功能的;优秀的文学作品就是通过作品与读者的共鸣共情,形成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审美价值。与此同时,优秀的文学作品引人求索,催人奋进,陶冶情操;风化社会,泄导民情;而这一切,归根到底,是个大美的凝结。

曾令琪:说到文学的美,文学的社会文明教化功能,还真的是值得鼓与呼的。我们知道,孔夫子论诗有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大而化之,各种文学又无一不如此!这便是文学的美学价值;优秀的文学作品就是在真、善、美的浸润中呈现独树一帜的意识形态的。

这里又要说到贾平凹先生的作品之于我的影响与感悟,也涵盖其他名家的深刻阐述。

关于美,自古以来的文学作品,无不描绘着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的各种各样的美。瓦尔登湖的宁静之美,庐山、雁荡山的自然之美,《复活》的人性之美,《雾都孤儿》的社会之美,垓下之战的悲壮之美,独上西楼的惆怅之美,栏杆拍遍的激愤之美……

关于真,同样有名家论述:只要去读一读贾平凹先生的《辞宴书》,我们就什么都明白了!真正的真,就是说真话、做真事、传真意、表真情,而不是扭捏作态、矫情矫饰。正是因为这种真,贾平凹先生保持着一个读书人高贵的心灵,从不媚俗,从不委屈自己以迎合别人,活出了中国文人至情至性的“真”。不仅如此,他还将这种“真”,表现在他的众多作品中。他那近20个长篇小说,几十个中篇、短篇小说,几百种版本的小说、散文的集子,“真”的背后,是一种对国家、民族、亲人、朋友的大爱。我们去读他的《哭三毛》《再哭三毛》《哭伯娘》《写给母亲》《祭父》等一系列散文,对平凹先生作品中的“真”,将会有更真切的感受。

 帆:优秀的文学作品具备真与美,注定是立意构思行文整个过程饱含作者大善情怀的;而具备真与善的作品无疑是美的。说到文学作品的美学特征,我们还是可以从不同角度,把它拆解得更细的。

曾令琪:是这样。说到文学作品的美,我们以贾平凹先生的散文特点归纳其美学特征,结合名家评价和我们主观感受,可以归纳为五点美感:一是语言美。二是人情美。三是风俗美。四是细节美。五是哲思美。

高尔基曾经说过一个谜语:“它不是蜜,却能粘住一切。”谜底——这个能粘住一切的东西,其实就是语言。语言虽然不是甘霖,却可以滋润人们的心田;语言虽然不是鲜花,却可以带来生活的芬芳;语言虽然不是武器,却可以帮助我们“攻城略地”……

贾平凹散文诚如文学界大家们的评价:语言有自然、平易、质朴、清新、含蓄、简练、幽默、空灵等特点,由此而生发通俗美、俏皮美、精致美。

 帆:这段话呈现得非常好,这些特质的形成,恰恰是一位优秀作家成熟,独到,睿智,修为的综合表象;是贾平凹先生作品大气磅礴的气息荡漾。

曾令琪:著名作家、报告文学家徐迟先生曾如是说:“散文作家不仅要掌握华丽的文采,而且要善于控制它,不仅要掌握朴素的文章,还要善于发扬它。写得华丽并不容易,写得朴素更难;……越是大作家,越到成熟之时,越是写得朴素。”

 帆:作家要有开阔的意识与胸襟、驾驭文学体裁的才情与能力,所以,善于发现、开掘、提炼、谋篇、布局是至关重要的,这些能力的综合呈现,凝结成一种动力优势,而这种动力优势,决定了作品的境界与感染力;这也就是相同题材,不同作家可以写出截然不同作品的根本所在。

曾令琪:对此,我有同感。我通过大量、反复地阅读贾平凹先生的作品,使我的创作渐精。贾平凹先生始终在自己的散文创作中运用恰当的方法、技巧,直接描述,兼用白描手法,让作品质朴自然,情真意切,进而感人至深。恰恰如此,使我在对贾平凹先生散文的阅读欣赏中得到了潜移默化的借鉴,收获了美感享受,提升了创作的综合水准;这之于我是一件幸事!这件幸事始终在我心里散发愉悦与美感。

 帆:这种意识非常好。《荀子·劝学》有云:学不可以已……阅读,思考,交流,领悟,进而升华光大传播,这便是求知水到渠成的途径,益于社会的成果。我们以此共勉共益。

谢谢!

——————本刊架构——————

  

首席顾问:贾平凹、赵义山

主 管:四川省文联

主 办:四川省通俗文艺研究会

    四川省辞赋家联合会

指 导:广东省民营企业家联合会

    四川省文艺期刊联合会

协 办:

  中外散文诗学会四川分会

  四川省散文作家联谊会

  四川省文艺传播促进会女散文作家创作中心

  四川书生活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总 编:

  曾令琪

副总编:

  周晓霞、胥树东李顺治

总编助理:

  杨爱民

理事单位:

  广东彩格科技有限公司

  四川东柳醪糟有限责任公司

  成都市贵和高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理  事  长:

  胥树东、唐祥华、蒋大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