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65年毛泽东在井冈山见到老妇人,激动地抓住她的手:袁嫂子是我

 新用户40828904 2023-06-12 发布于福建

“毛主席要来探望咱们!”一声叫喊打破井冈山的平静。

乡亲们连忙收拾,告知左右,一群人浩浩荡荡前往毛主席居住的宾馆。

1965年5月,井冈山茨坪宾馆门口人头攒动,大家争先恐后地想要挤进门,现场热闹极了。

忽然,毛主席在人群中看到一个极其熟悉的身影。

他连忙快步走上前去,仔细看着对方的脸,然后紧紧握住她的手说:“袁嫂子,是我,你最近过得还好吗?多年不见,你身体怎么样?”

文章图片1

看着眼前的毛主席,那个妇人十分感动,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毛主席居然还记得她,想到这里,她早已泪流满面。

激动之下,她从怀里掏出一张旧照片,用手轻轻抚摸着,说:“选三啊,毛主席来看咱们了,你知道吗?”

这张旧照片勾起众人心底的回忆,嘈杂的现场顿时变得安静起来。

毛主席怔怔地看着照片,未察觉间,一滴泪水已从眼角滑落,一瞬间,往事从脑海中闪过。

草莽英雄

和毛主席谈话的老妇人名叫谢梅香,照片上的人是她的丈夫袁文才,也是曾和毛主席并肩战斗的英雄。

文章图片2

袁文才出身并不高贵,他来自江西宁冈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

从他1898年出生那一刻起,他的命运似乎就已注定,一辈子都要过着背朝黄土面朝天的日子,当一个本分的农民。

“人定胜天,我自己的命自己把握!”15岁的他,曾对着同龄玩伴这样说道。

就是这样刚强执拗的性格,使袁文才和当地的土豪劣绅谢冠南结下矛盾。

面对谢冠南三天五头来找茬的行为,袁文才从不低头,但他也明白,想要跳出深沟,不是与沟里的人进行斗争,而是要向着光明勇敢迈出泥泞。

所以在他23岁时,在家中挑灯夜读的他得到了回报,永新县禾川中学收他为新一批学生。

文章图片3

在这里他学到了很多在田间地头学不到的知识与理论,丰富了他的精神世界。

不久之后,袁文才遇见他的心上人,那是一个娇俏的女孩,一对着袁文才说话,脸颊就会变得红扑扑。

很快他们结婚了,在大喜之日,袁家的院子里高高挂着红灯笼,宾客满堂,其乐融融,而且劣绅谢冠南也没有来搞破坏,实在难得!

但让袁文才意想不到的是,新婚不久,谢冠南就带着大路人马杀进来。

这个劣绅平时作威作福,也没人敢拦着他,看着眼前的袁文才,谢冠南轻蔑一笑:“我没啥见面礼,你要么跪下来给我磕五个响头,要么后果自负!”

文章图片4

袁文才恨得咬紧牙齿,可是当时的他只是一个手无寸铁的书生罢了,又怎么可能反抗这股黑恶势力?

就在这时,袁文才的新婚妻子闯了进来,美丽的面容被谢冠南看到,他也不顾什么礼义廉耻,急忙走上前去,拉起女人的头发就往外去。

袁文才在后面拼命嘶吼,却被谢冠南的手下紧紧控制住,无能为力。

他只能眼睁睁看着谢冠南抢走他的老婆,烧掉他的房子,甚至连他的母亲也没有幸免,竟然被谢冠南用大棒活活打死。

无可奈何之下,袁文才离开家乡,加入“刀马队”。

刚进去的袁文才因为识得几个大字,颇有一股书生气质,被任命为“刀马队参谋长”。

文章图片5

随着“刀马队”队伍的壮大,许多能人志士也加入进来,其中就有袁文才未来的好友——王佐。

王佐开朗大方,极具义气,袁文才和他几乎是一见如故,一来二去下两人结拜为兄弟。

很快,两人便发现,“刀马队”土匪作风太强,大多数人有勇无谋,这样的组织不可能发展长久。

思索再三,王佐提出:“不如我们加入共产党去!”

成长之路

1926年,受国内大革命的影响,宁岗县也开始进行风风火火的革命,“刀马队”也从原来的土匪帮子,改编成宁冈县保卫团。

文章图片6

此时已经身为团长的袁文才,在参加一场又一场反抗后,认识到红军是一支为老百姓做主的军队,所以在11月,袁文才入了党。

好景不长,1927年大革命失败,在国民党的迫害下,红军被迫分离,四分五裂地散落在中国大地上。

为了保存实力抗击敌人,袁文才和王佐将部队合二为一,改编成赣西农民自卫军。

面对敌人的合攻包围,王佐和袁文才从未胆怯,他们靠着熟悉地形和本地军队的优势,多次成功阻击敌人,与对方灵活周旋。

与敌人相持一个月后,看到抓捕袁文才和王佐的计划难以实现,敌人终于撤退。

文章图片7

从此以后,宁岗、茅坪和附近井冈山一片成了袁文才与王佐的打下的“江山”。

就在王佐和袁文才守卫地盘的事情告一段落时,1927年9月9日,湘赣边界爆发一场秋收起义。

这支起义军原本计划占领醴陵、浏阳等地区,但终因寡不敌众,实力相差太大,最终失败。

这支由毛泽东带领的起义军,最终放弃攻占城市的原定目标,转向国民党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

但具体转移到哪里?最好的选择无疑是井冈山地带,但令人头疼的是,这一块地区已经被袁文才和王佐占领。

情急之下,毛泽东的一封信,翻山越岭来到井冈山王佐和袁文才兄弟手中。

文章图片8

“袁同志、王佐同志,我们是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是刚刚发动秋收起义的那支部队。眼下我们将要来到井冈山地区,并非来和你们抢地盘,而是想要一起合作。毕竟,团结就是力量。望二位理解与帮助。”

这封信被袁文才一看,立马犯了难。

他早已将井冈山视为自己的地盘,而且王佐也说过:“那支队伍里有很多人看不起咱,认为我们就是一群土匪,又有什么必要帮助他们呢?”

再三考虑之下,袁文才这样回信:“井冈山这边实在贫穷,连我们的部队都很难养活,更别提养活其他队伍,我们这里容纳不了那么多兵,请另寻他处吧!”

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收到这封回信,他不敢耽搁,立马在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对军队进行教育与改编,这就是著名的三湾改编。

文章图片9

在这次改编中,毛泽东确立一个原则:“在军队中实行民主制度,在政治上,官员和普通士兵一律平等。”

其实这个原则,也是告诉大家,即使是绿林也会出好汉,只要是为中国好,不论出身,大家都是平等的。

三湾改编的风声传到袁文才和王佐的耳朵里,看到红军如此有诚意,他们两人终于同意毛泽东带领红军来到井冈山。

到了井冈山,毛泽东联系到宁岗县委书记龙超清,在他的搭桥引路下,毛泽东见到袁文才。

说实话,一开始袁文才是抱着敌意来见毛泽东的,因为他明白自己的出身,红军队伍中有不少人对他抱有偏见。

文章图片10

与其让他人先来嘲讽、鄙视自己,袁文才觉得不如自己先搭建一个锋利、坚硬的保护壳。

但当他见到毛泽东之后,袁文才发现自己错了。

眼前的这个男人虽然穿着朴素,但是言语恳切,态度尊重,与人交谈时如沐春风。

在临别时,毛泽东赠给袁文才一百多支枪,感动之下,袁文才也回赠毛泽东1000块大洋,两人的革命友谊在此刻建立。

1927年10月27日,毛泽东所率领的工农革命军正式开进井冈山茨坪。

在这里走了一条和以往截然不同的道路,农村革命根据地拔地而起,“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在此刻开辟。

文章图片11

在毛泽东的苦心经营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见成效。

1928年4月,由陈毅和朱德所带领的部队也来到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力量更为壮大。

而除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外,还有赣南闽西,湘鄂赣、闽浙赣,鄂豫皖、洪湖湘赣西等地,建立起工农武装根据地。

革命的星星之火,已渐成燎原之势。

英雄蒙尘

在长久地相处中,袁文才和王佐被毛泽东个人魅力征服,在不到一年里,两人同意改编自己的部队。

文章图片12

这支由“刀马队”而起的部队,最终变为红4军第11师第32团,袁文才被任命为团长,王佐为副团长。

毛泽东,袁文才,王佐的友谊也很特殊,这三人以剑拔弩张、火药味满满的氛围开始,以称兄道弟,互相敬佩而结束。

虽然毛泽东要比袁文才和王佐大5岁,但因为那两人社会经验丰富,而且保留一股英雄义气作风。

所以毛泽东习惯称他们俩人为兄,袁文才的夫人,自然而然也成为“袁嫂子”。

随着革命队伍的不断壮大,他们也引起敌人的注意。

文章图片13

在与敌人不断纠缠中,袁文才展现出他卓越的军事能力,在黄洋界、新城、龙源口等地,他立下赫赫战功。

不久之后,袁文才便被选为湘赣边界工农政府主席、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委员、红4军军委委员。

但是树大招风,袁文才的卓越能力和平时大大咧咧的性格,虽然受到他人喜爱,但也有许多人看不惯他。

“他哪里有资格当主席?”这样的风言风语传进袁文才耳朵中,他只是一笑而过。

没有人能够完全理解自己,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能做得好,能够做出成绩,他人的言语并不重要。

文章图片14

袁文才身为一代大将,自然明白这个道理。

毛泽东也为他们俩提供不少帮助,在多次会议上,其他人对袁文才和王佐铺天盖地地指责,都是由毛泽东一个人默默承担。

他不厌其烦地向大家说明,袁文才与王佐在加入红军队伍之后,不仅一次立下战功,而且对红军帮助甚大,大家应该对这两兄弟多一些包容。

直到1929年1月,红四军主力受命离开井冈山,向着赣南方向出发,毛泽东正在行军路途中,突然听到身后传来一阵马蹄声。

原来是袁文才!

文章图片15

他来到毛泽东身边,上气不接下气地说:“我不要留在井冈山,你去到哪里就带着兄弟我吧,我会一直追随你!”

就这样,毛泽东带上袁文才一起出发,但出发没有几天,袁文才又想念起家里的老婆孩子。

毛泽东看到他常常六神无主,关切地问:“外出打仗不是件容易的事,别辜负家里的袁大嫂子,孩子们还等着你回去。”

袁文才听从毛主席的话,又一个人骑马赶回井冈山。

落日夕阳下,袁文才高高举起手臂,对着毛主席的方向喊:“下次再来井冈山,一定要给我写信!我们提前杀好鸡等你!”声音久久回荡在山谷中。

但令毛泽东和袁文才都意想不到的是,这次分别,竟成永别。

文章图片16

回到井冈山的袁文才依旧雄心勃勃,他亲自出马将罗克绍俘虏,罗克绍这人十分狡猾,袁文才与他交手不止一次,但从来没有抓住他。

如今既然抓到罗克绍,这位联防团团长手下的兵工厂自然要为他袁文才所有。

在得到罗克绍的口头承诺后,袁文才和王佐便将他放走了。

但是这样私自放走敌人的行为是十分危险的,在当时形势危急的情况下,两人的做法不能被人理解。

1930年2月23日,夜晚传来两声枪响,两位大将不幸离世。

文章图片17

对于谢梅香而言,这件事情对她打击很大,失去丈夫之后,母子六人的日子过得尤为艰难。

特别是要提防着朱昌偕的赶尽杀绝,以及国民党地方部队的追捕,母子六人走投无路之下,谢梅香将三个女儿寄往别家作为童养媳。

自己则带着儿子回到老家,路途遥远,山水重重,谢梅香回到老家时,他的小儿子已经在路上因为感染天花,不治身亡,此后谢梅香开始另一段人生。

转眼间新中国成立,开国大典时,袁文才和王佐的儿子受邀去往开国大典,这是国家对袁文才、王佐二人无声的致哀。

文章图片18

毛主席多年来从未忘记袁文才和王佐当年的付出,1950年,毛泽东在和江西省委书记陈正人谈话时,曾态度坚决地说过:

“杀掉袁文才、王佐二人,无疑是个巨大的错误,应该尽快为他们二人恢复名誉。”

1965年5月,毛泽东重返故地,来到井冈山,远远地便看见谢梅香,千言万语涌到嘴边,只化为一句:“袁嫂子,你身体还好吗?”

谢梅香看着眼前的毛主席,只觉得恍如隔世,曾经少年模样的主席如今也开始变老,为了新中国的诞生,这个人付出太多。

自从分别后,毛主席又发生过什么故事呢?

万般感慨之下,谢梅香从怀中掏出丈夫的照片,以往丈夫和毛主席并肩作战的日子又浮现在脑海中。

文章图片19

如今再见毛主席,她只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丈夫……

旧友往事闪现,毛主席看着泣不成声的谢梅香,心里也涌过一阵暖流,他的眼睛湿润了,毛主席轻声说:“谢同志,如今生活可还好?缺什么就和我说,想要去养老院我也帮你安排。”

谢梅香摇摇头,她回答道:“我不去其他地方,也不要什么东西,只求主席能答应我一件事。我想要去主席曾经住过的八角楼,在那里不仅有我们共同战斗的回忆,而且我也能为新中国作出自己的贡献。”

看着众人不解的眼神,谢梅香笑了,笑得十分灿烂,她收起丈夫的照片,大声地说:

“我是那个年代的人,后代的人还不了解前人奋斗的往事,我想去做一个讲解员,将革命的故事传承下去……”

文章图片20

此后,谢梅香被安排住进了毛泽东曾住过的茅坪村八角楼,她的儿子也进入政府工作,两个女儿从远方寻来,回到母亲的身边。

而她本人也奔走在群众中,将红色血脉延续下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