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僧奚林与《张黑女墓志》的渊源

 一言之美 2023-06-12 发布于北京
 

来源 | 书艺公社(ID:shufaorg)

作者 | 鲁清源


(一)
北魏《张黑女墓志》,原称《魏故南阳张府君墓志》,又名《张玄墓志》。志主张玄,字黑女(音为赫汝),清代因避康熙帝玄烨讳,通俗称《张黑女墓志》。墓志刻于北魏普泰元年(531)。原石久佚,仅存墓志拓本,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系海内孤本。该志书刻双绝,是煊赫墨林的魏碑极品,对后世书法影响巨大,倍受临池者推崇。
清道光五年(1825)正月,何绍基得此志拓本于济南历下书市,自此“宝置枕中,不一日离也。”朝夕观摩,心摹手追,颜其室曰“黑女室”,并赋诗抒怀:“肄书搜尽北朝碑,楷法源从隶法遗。棐几茗香供黑女,一生微尚几人知。(《东洲草堂诗钞》卷二十)”

《张黑女墓志》递藏有序,拓本首页鉴藏印中钤有“成榑”“奚林氏”二章,可谓印记宛然。释成榑,字奚林,后以字行。因精通佛、儒之学,工诗擅书,性耽金石,故而声名颇著。《张黑女墓志》是其重要藏品之一,也是该墓志的初藏者。
何绍基在《跋魏张黑女墓志拓本六则》(《东洲草堂文钞》卷九)之其六中写道:“自乙酉春得此帖于历下,今三十有四年,不知成榑为何人也。忽检得《山左诗钞·方外卷》,有'释成槫,字奚林,诸城人。诗有《卧象山分赋》三绝句。’始知其为诗僧,而诗钞误'榑’为'槫’也。又前载'成楚字荆庵,新城人。止载其一诗,即《赠奚林大师》云:'派衍南宗第一枝,无言得髓是吾师。偶然竖拂天花落,绝胜秋寮宴坐时。’《池北偶谈》亦载此诗,'南宗’作'灵山’,'秋寮’作'空生’。荆庵推重奚林如此,则奚林当在荆庵之前,诗钞编次误也。《池北偶谈》谓荆庵居灵岩,颇能小诗,选其'落花’'秋日’等句,然则奚林盖亦灵岩长老矣。王六真(王鲁珍)跋谓'师故工隶’,则奚林能诗又能隶书,其能宝是帖也固宜。余于丙辰(1856)秋游灵岩山,访李北海碑,遍问寺僧,无知者。后问朱时斋,乃得碑于鲁般洞回。计奚林与两王生耽诗道古,摩挲石墨,时将二百年矣。”
何绍基《东洲草堂文钞》卷九中关于《张黑女墓志》的跋文


何绍基在这段文字中谈到“不知成榑为何人也”。尔后,他从《山左诗钞·方外卷》中获知奚林是诸城人。诗钞中将'成榑’误记为'成槫’,并推测奚林是灵岩寺的长老。不惟此处,翁同龢《瓶庐诗稿》卷五《题徐颂阁尚书郙收旧拓乙瑛碑》(和尚藏本)一跋中亦云:“释成榑,字奚林,诸城人,能书工隶,见《山左诗钞》。”另有《益都先正诗丛钞》、民国夏敬观《学山诗话》,俱沿袭《山左诗钞》之讹。《益都先正诗丛钞》亦把“成榑”记作“成槫”。检阅《诸城县志》,奚林事迹无载。
当代已故著名学者、书画家洪丕谟先生在其所著《中国历代书法名作赏析》(1988年2月第1版,上海教育出版社)之《海内孤本〈张玄墓志〉》一文中说:“清初时,此志拓本归'成博’收藏。”一字之差,大相径庭。
《张黑女墓志》拓本后面首跋者王玙似(鲁珍)


其次是书学界中对跋者王玙似的生平所知不多,因此在对其生平介绍时,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谬误。如张彦生《善本碑帖录》(中华书局出版,1984年2月第1版)云:“此墓志拓本,道光乙酉何子贞得于山东济南历下书市。拓本有清初王玙、鲁珍跋,是给奚林和尚跋。”很显然,张彦生老先生误认为“王玙”和“鲁珍”是两个人。上海书画出版社所出《张玄墓志》(2000年8月第1版)简介中,署名为“一瓢”的著名书画家刘小晴先生亦沿袭了张彦生之说。诸如此类鲁鱼帝虎之错,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张黑女墓志》拓本后面次跋者王海(云泉)


《张黑女墓志》拓本后面首跋者王玙似(鲁珍),次跋者王海(云泉),皆为我青州前辈乡贤。诗僧奚林驻锡青州法庆寺二十馀年,与青州结缘深厚,情弥缱绻。今笔者不才,试将释成榑兼及两位跋者之生平境况做一较为详细的梳理,以期澄清错讹,并敬请方家斧正。

(二)
奚林其人,生平、事迹,地方志书无载。据笔者所知,叙其生平概况较为详细者当属清初山左著名文学家李焕章。李焕章(1614—1690),字象先,号织斋,青州府乐安县人,前明诸生。鼎革后,寓居青州法庆寺,礼佛之际,专致力于诗古文辞,著述闳富,洋洋洒洒近百万言,有《织斋文集》八卷行世。周亮工与顾炎武对其文章推崇有加,所著人物传记乃乡邦文献之珍本。
李焕章与奚林同住法庆寺十七年,谈禅论道,昕夕相共。李焕章曾言:“入世出世皆重知己,自余之汲古为文入世之,知余者栎园周公、友龙陈君。出世者为奚大师。”他曾撰有《法庆寺首座奚林榑禅师传》,文中对奚林的身世记述颇详:“师讳成榑,字奚林,别号隐西,临济三十四世法嗣也。姓蔡氏,顺天武清人。家河西务,旧朝指挥家也。性慧甚,幼业儒,乱后脱白立名。师南之历下,闻青州法庆辔和尚开法,徒参焉。”另据李焕章《与奚林师绝交书》所载:“某(李焕章)犹记己酉(1669)南来,萧然行脚,辔大和尚一见异之,三四年间自侍者而至首座。付以西来衣钵,永为佛子。”(《织斋文集》卷四)李焕章作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九月二十五日的《送别奚大师序》中曾言及:“奚大师来吾郡二十年矣”“余(奚林)亦过中年”,由此推断奚林驻锡法庆寺时,年龄当在三十岁左右,属明末遗民。
虑及李焕章与奚林关系之密切,李氏所记应最为准确可信。是故,奚林祖籍应为今天津市武清区。明亡后,他削发为僧,游历四方。于康熙八年(1669)来到青州法庆寺,潜心修持,深得大和尚灵辔器重。灵辔大和尚示其偈语曰:“平沉大地虚空碎,始信从前不汝欺。担子千斤须珍重,佛法更值晩秋时。”奚林自此成为灵辔的嗣法弟子,声名鹊起,法华大振。慕名前来学法者络绎不绝,“一时大众,侧塞阶下。”其师伯泰山普照寺住持释祖珍(元玉)禅师也十分看重于他,尝对人言:“吾弟(灵辔)座下有抖擞汉子,上掠隐光家私,下夺大鉴衣钵,超然独立不流转,盖实录也。”
奚林所在的法庆寺是清初山东四大禅寺之一,初名“大觉禅院”。顺治十六年(1659),禅门大师木陈道忞(1596—1674,字木陈,号山翁,广东茶阳人)奉诏入京,为顺治皇帝说法。奏对称旨,赐道忞紫衣,大觉禅院亦赐名为“法庆禅寺”。颁帑金五百两,广其门庑。寺内殿宇恢宏,佛光明烁,钟磬阵阵,古柏森森。“和尚于参禅之暇,扫虚堂,设屏障,布茵席,列鼎彝。竹影离离,茶烟拂拂。艺芸香,鼓蕉尾。展嘉陵之幅,敷鹅经之绢。诗拟李杜,字摹钟王。骚客徘徊,出入俯仰。(李焕章《法庆寺开山志》)”时著名文人周亮工、王渔洋、蒲松龄、方邵村等均于此驻足留连,赋诗称颂,浓郁的文化气息沛然其间。由此可见,青州法庆寺既是宣扬佛法之道场,亦为当时文人墨客雅集之胜地。
法庆寺旧影


法庆寺弘觉禅师及其传派天岸、灵辔等俱通悉佛法,并且在参禅之馀还涌现出了一批影响颇巨的诗僧。除奚林外,尚有释祖珍(元玉)、释元中(灵辔)、释成楚(荊庵)、释成朴(素林)、释成钦(冰关)等数人。他们于此把臂联句,此唱彼和。需澄清者,何绍基在《张黑女墓志跋文》中谈到的荆庵即释成楚(1655—1715),字硕林,俗姓冦,山东桓台人。是与奚林同时的僧人。
奚林著有《奚公语录》《岱游草》。《岱游草》又名《登岱草》,友人张侗(1634—1713,字石民,诸城名士)曾为之作序,评其诗曰:“清音越朗,若云璈发响。虽勺水拳石,一一解语。”今试举《访灵岩寺》一诗:“山花密密绕溪边,引杖随流过远天。历尽千峰方见寺,梵钟落落出烽烟。”小诗意境悠远,耐人寻味。然尔,该诗集早已散佚,甚为遗憾。据清代益都著名藏书家毕忠吉所撰《慎怡堂书目》载录,当年毕氏家族藏书楼中就曾存有此部诗集。今《国朝山左诗钞》《东武诗存》《益都先正诗丛钞》尚载有奚林诗作,虽寥寥数首,但亦能睹其风貌,尚可玩味。

(三)
李焕章《送别奚大师序》忆及:“余自顺治乙未(1655)来法庆,今三十有四年。历弘觉、偶庵、今和尚(灵辔),凡三世矣。其三十四年之中,与奚大师游处过半。当其时,杨君云峭(杨涵)、房君枢辅、王君鲁珍、春涛(王海)诸文君子。参大和尚之暇,翻经史,览诗赋,评骘古今为文者出入离合。更览书画古玩于奚大师之山房,如是者数年。”可见,奚林雅好翰墨,笃嗜古玩。蒲松龄契友张笃庆与奚林多有交往,曾写诗称赞于他:“黄衫莫漫烦萧翼,禊帖无须付辨才。几度山楼成笔塜,异时铁限锁莓苔。”(《赠奚林大师》四首,载张笃庆《崐崙山房集》)诗中显示出奚林擅于鉴定书画,书法造诣精湛,堪与佛门书家智永、怀素相媲美。
奚林书法,丁岱宗先生供图
释文:己卯春日,过静老斋中。伊老出所藏诸名公真蹟,如桂林丘壑,段段清异,倘有如兰亭故事。不知伊老果如僧物之解脱耶?世外弟榑。钤印:成榑、奚林氏


其碑帖文玩见之文献记载的有:
【1】何绍基《东洲草堂诗钞》卷二十二:
朱时斋、杨旭斋来看《石门颂》,因追述癸未、甲申旧游,话及蒋伯生,周通甫、杨徵和、张渌卿、朱季直及仲弟子毅皆成古人,悽然有作。《石门颂》者,藉书园(周永年)所藏旧拓,共四幅,流落散失。陈晋卿(陈介锡)得第四幅,留置吾斋。既而杨旭斋以首二幅来;李子青以第三幅来,遂成全璧。余于乙酉春得奚林和尚所藏《石门颂》及《张黑女铭》,忽忽已三十五年矣。
【2】翁同龢《瓶庐诗稿》卷五:
《题徐颂阁尚书郙收旧拓乙瑛碑》(奚林和尚藏本):释成榑,字奚林,诸城人,能书工隶,见《山左诗钞》。《池北偶谈》载荊庵赠奚林一诗,盖国初名僧也。此本鲁珍跋中“奚”下缺字,细审是“林”字,因拈出之。其一:奚公石墨填禅窟,蝯叟重将真面开(何子贞得《石门颂》《张黑女志》皆奚林旧物)。会见荡阴君表颂,走归竹影研斋来(据跋奚公尚有张迁碑、竹影研)。
【3】翁同龢《瓶庐诗稿》卷六:
《题明拓乙瑛碑残本》(戊戌之月廿有七日苦热,小极子恒姪孙以残本乙瑛碑见饷,漫题二诗)其一:尚书珍秘奚林本(徐颂阁得奚林和尚宋拓乙瑛),贾客徒誇鲽砚藏(鲽砚,沈仲复斋名也,今年见所収旧本)。自笑寒酸老居士,摩挱残墨抱馀香。
【4】张笃庆《崐崘山房集》:
《题奚大士未央瓦》:壁遗滈池祖龙死,烈烈炎精接天起。三月咸阳楚炬红,五柞阿房俱已矣。汉皇罢战归关中,诏营天阙烦文终。琱甍绣户清渭侧,未央壮丽何其雄,千年殿阁隨流水,碧瓦飘零栎阳市。尚馀片玉在人间,古色应同马肝紫。奚师奚师真好奇,携来玉匣辉琉璃。墨池笔塚号三绝,想当风雨蟠蛟螭。龙宾十二随瓢笠,一杖飞来云气集。诸师更向铜雀台,败瓦犹存好収拾。(师好藏书画,亦善书,所宝有未央瓦砚,而美须髯)
【5】张彦生《善本碑帖录》第一卷:
《汉鲁相乙瑛碑》,见明初拓二本。一为徐郙本,为清初奚林大师藏。周雪客(周在浚,周亮工长子)、叶讱菴(叶方蔼)为奚林跋释。奚林诸城人,近人有盛昱、王懿荣、翁同龢跋等……。
由以上文献记载中,都可略窥奚林文玩碑帖收藏的雪泥鸿爪。

(四)
奚林好游,每遇山水清嘉,芒鞋羁旅,徜徉忘返。寻古访碑,乐不知疲。交游亦广,且多为名士:青州杨涵、王鲁珍、王海、房枢辅;淄川高珩、张笃庆;诸城李澄中、王屋山、徐栩野、张氏四逸(侗、衍、佳、傃);乐安李焕章、陈友龙,刘秋生;泰山普照寺祖珍等,皆与其唱和往还,时相过从。
张侗曾撰有《奚公小传》(《其楼文集》卷一),全文如下:“
师,姓(蔡),名成榑,字奚林。初从笠上人弄翰墨,工诗。过青州遇辔大士,片语辄符,引为首座。一时大众,侧塞阶下。看佛子大士殁,避入武定,逾月归。取大士焚化之,获坚固子无算。曾以数粒寄予云:“此恒河沙也,粒粒皆含佛性,留贮其楼供养。”一日登岱,望见大海波涛,裂云长啸,题句天门上。于是,霁老人(霁轮禅师)奉旨修《五灯禅史》,闻之,迎入西山圣感寺。亲给笔札,议从事。师已潜曳茶条(古杖名),趁晚风,踏残月,看水江头去矣。晚来放鹤村,鲐背龙钟,老矣。予约略其生平为之传。师见之,笑曰:'彼何人?斯既不持戒,又不诵经。’有来问他,指出一峰。倘或沉吟,喝得耳聋。是所谓奚公也耶。留信宿,复曳茶条,取道武定公。”
《奚公小传》言及奚林学书师从“笠上人”。“笠上人”即杨涵(1628—1688),字水心,又字辅峭、云峭,号笠云、云门笠者。曾皈依灵辔门下参佛,法名成圆。益都人,岁贡生。书工草隶,喜作古木奇石,山水人物,尤擅墨竹。雨叶风枝,各尽其态。曾得到时任青州海防道佥事周亮工的嘉赏。其事迹载于乾隆《诸城县志》、咸丰《青州府志》、《乡园忆旧录》、《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等多种文献典籍之中。杨涵晚年移家诸城放鹤园,寄兴林泉,怡情书画。放鹤园乃诸城“张氏四逸”之私家花园。园内竹木蓊郁,花草葳蕤。清风逸韵,墨香满案。张氏兄弟于此延揽遗民宿儒、文人墨客,诗酒风流,座无虚日。诸城进士臧梦元所撰《文学白峰(张傃)先生传》云:“时白下洪去芜、武定李澹庵、云门王鲁珍、杨笠云诸先辈相继来诸,皆与先生为人外交,相见恨晚。后鲁珍移家鹤村,先生推衣解食三十年,无倦容,尤今人所难者。”奚林与杨涵亦师亦友,谈诗论文,相互切劘,过从甚密。杨涵《云笠诗稿》载有《同屋山、栩野、石民、珊子再游卧象怀奚上人》:

好山看得人将老,此日重过又不同。

乱石尽从千瀑改,高岩犹见一枝红。

君如徙倚愁难去,我欲图归惭未工。

怪是当年禅室在,只今深琐半岩中。

奚林亦曾为杨涵《云笠道人戏墨册》(现存济南市博物馆,据丁岱宗先生著《法庆寺编年》记录)作跋:“丁卯(1687)九月,与杨水心先生游石屋北山麓,坐苍皮怪石老柏树下,今数年矣。过稷门襄九法兄处,复见此景,如与水心在鹤亭话去时。山野亦白,发萧萧,可为一嘅。”
由此跋可知,在杨涵去世(1688)前一年(1687),二人还曾同游石屋山,畅叙友情。行文于此,需特别说明,《张黑女墓志》拓本之后为奚林作跋者惟有王玙似及王海。按常理推论,杨涵乃奚林学书之蒙师,又以书画大家盛名于时,奚林获此至宝,求杨涵作跋,本为顺理成章之事。故尔,笔者认为,奚林得此《张黑女墓志》拓本时,杨涵已作古,是故只能征跋于另外两位友人,即王玙似和王海。
其次,李焕章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己巳九月二十五日所作《送别奚大师序》,对探究奚林获取《张黑女墓志》的时间及与两位作跋者的关系亦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文中写道:“所后,枢辅(房枢辅)物故,云峭(杨涵)弃其先业,迁于东武之西山。鲁珍遭时不偶,丧慈母,殉内人童乌,女挐之夭,一时並至。遂如、燕如、赵如,三晋两河数岁不返。春涛(王海)其父官闽之宁德丞,迢遥万里,音问杳然。惟奚大师与余两人而已。大师每谓余曰:'先生老矣!余亦过中年。当谋一静室,焚香晏坐,消遣世虑。觅云峭、鲁珍、春涛消息,为之谋龙潭;谋福山;谋天齐渊之龙泉寺;谋牟山之灵峰寺,皆弗就。’今云峭客死石屋,鲁珍感愤入笼水(博山)深山,誓不再出。春涛值其父厌世,闭村中教童子,不尝至郡中……”这段文字流露出奚林对杨涵、王玙似、王海这三位挚友的深切惦念之情,同时也折射出奚林与他们三人的深厚情谊。
张侗撰《杨水心先生碣文》有言:“戊辰(1688)二月,先生病。其弟漪青与衍及犹子云侍晨夕。越十有二日,日未出,西风起庭树,栖鸦飞鸣,先生怡然逝矣。”由此可知,杨涵卒于康熙二十七年二月十二日。
综上所述,故笔者窃以为奚林获得《张黑女墓志》的时间当在杨涵去世(康熙二十七年二月十二日)之后。王玙似和王海的跋文极有可能就题于法庆寺内奚大师之山房。
俗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奚林虽为寺僧,但生性洒宕不羁,言谈举止或有违佛门规矩,致使法庆寺住持灵辔禅师与他颇有成见。期间,奚林的师伯泰山普照寺住持释祖珍曾写有《与榑侄奚林禅师》(《石堂集》卷三)一文劝告奚林和尚:
学者不愁无道德学问,惟愁无志气耳。若有时时不忘光耀祖宗门户念头,则道德自是从此而增,学问自是从此而长。暨出世入世、自利利人,一应经济等事,亦莫不从此称第一。入步在能以吾儒孝悌为立身根本,而方使人道之正、礼乐之存。老朽陈腐之言,固不足以入少年英杰之耳,由尔属吾至爱犹子,故特言之。其余琐屑之事,何当更一为挂唇齿?
据李焕章《与奚林师绝交书》(《织斋文集》卷四)所述,李焕章言奚林不念师恩,在外公然诽谤灵辔,“不意大师之败坏至此也。”“大师(奚林)於辔和尚不世之遇,二十年之恩,一旦背之,不有其师,何有其友?于臣为叛臣,于子为逆子,此某(李焕章)之绝望于大师也。”康熙二十八年(1689)九月十四日,奚林被灵辔逐出法庆寺。未几,其友人李之藻(字澹庵)将他迎入武定,上堂讲法,为此蒲松龄还曾撰有《为武定州知州请奚林和尚开堂启》一文。
此后,奚林孤装病蹇,藤杖芒鞋,飘然远去,不知所踪。《张黑女墓志》亦随其辗转于茫茫大千。

(五)
理清了奚林的生平概况后,我们顺便再看看《张黑女墓志》拓本后跋者王玙似王海的生平状况。
《张黑女墓志》拓本后首跋者王玙似,以行楷书跋:“此碑不知拓自何时,书家议论皆所不及。其体在八分、真书之间,真书之最古无过此者矣。然学此者必须晓其源委,若以后代笔运之,则有千里之谬。师(奚林)故工汉隶者,下笔自有水乳之合,但求脱去八分体势,斯为善变耳。”
王鲁珍跋文


王玙似,字鲁珍,又字六真,青州府益都县仁智乡王家砦(今临淄区金山镇王家寨)人,诸生。“为人长身虬须,似河朔间健儿,作事亦不中绳尺。”(安致远《青社遗闻》卷二)清初山左著名书画家。名载《山右诗钞》《画家知稀录》《清画家诗史》等书。其父王玉生,字稚昆。顺治间以岁贡官保宁知府,为政清廉,“冰蘖之声,冠绝一时。”王玙似还是清初著名诗人王渔洋的门生,王渔洋《带经堂集·蚕尾续文卷》卷七载有《王玙似传》(按:王渔洋《池北偶谈》卷二十三将《王玙似传》易名为《郑刺史祠》)王玙似早年曾与杨涵、李焕章、奚林一同皈依法庆寺灵辔禅师,参悟佛法。晚年亦寓居诸城放鹤园,与张氏四逸、李澄中、王沛恂、刘冀明、徐田等诸邑鸿儒名流诗酒相娱,书画酬答。其友人张侗写有《醉中赠王鲁珍》,诗云:“渔竿依旧付王孙,岁暮棲迟海上村。每以苦饥羞曼倩,谁能起舞让刘琨。烟波未稳难垂钓,雨雪飘愁懒闭门。兀坐有怀惟读史,唾壶击碎月黄昏。”
据乾隆巜诸城县志》卷四十四《侨寓》载:“王玙似,字鲁珍,亦益都人。诸生,善八分书,画学黄子久。至京师,谒同乡权贵,不得达,殴阍者而去,出居庸关,骋目塞上,画益奇。岁校吏,呼其名,故不应,除名。牌出,大笑曰足矣。晚年携小妻幼女,寓放鹤园,啸傲轻座客。大雪中,每携榼出游,至无所投宿。卒后,张衍归其櫬,于益都葬之。”
王玙似传世画作有《石屋山守岁图》《舜陵古柏图》《七桧图》《江城图》等。张侗跋《王子鲁珍画册》曰:“闻之画有三远,谓高远、深远、平远也。而平远为最,平远之外,尚有近远一路,出自西洋。建宝刹于毫末,转法轮于微尘。欧罗巴国人传为绝技,取其法而变化之,则鲁珍王子为最久。”由此跋可知,王鲁珍应是清初融中西绘画技法于一炉的画家。其时,拥有这种绘画理念的画家实属罕见!
奚林被逐出法庆寺后,王玙似绘《奚师去青图》,其款识曰:“书此之次日,闲坐弄笔砚。偶思渠立道上,忽成一画,遂添一僧其间,以为奚师去青图。伤会面之无期,悲云山之阻断,以为萍叶鸿踪之志,画之合法与否不计也。五龙弟王玙似及男弟子佛照顿首拜赠。”(丁岱宗《法庆寺编年》)
王玙似与清初著名书法家陈奕禧(1648—1709,字六谦,号香泉)苔岑相契,互为砥砺。陈奕禧曾为王鲁珍画卷作一长跋,此跋对了解王玙似生平行迹极富文献价值,玆释文如下:
益都王鲁珍秀才来安邑,叩其年伯盐使高梦说,因识余。余见其昂藏磊落,伟然丈夫也,遂与订交。后高公之情淡焉。余留居衙斋者二年馀。余既为小吏,鲁珍且沉沦子衿,潦草出游。两人不得志于时,抑塞之概,仿佛相同。鲁珍文学《史》《汉》,诗学杜,而极爱周栎园先生,又善汉隶,酷似《曹景完碑》。于是两人者情谊甚笃,花晨月夕,快饮狂吟,雪侯风天,霜谈痛哭,人目为痴呆,不惜也,性颇癖冷。邑厉坛有怪松,鲁珍爱之。尝岁朝早起,厌于应酬。忽不见,意其在松树下也。急遣寻,果块然独坐,闻声始返。
陈奕禧《题王鲁珍画卷跋文》(一),崔永胜供图


又自言不好色,迎春见鸣条岗伎人悦之,耽恋数月。虞舜陵在岗畔,古柏四十章,虬结盘拏,特异。遂玩学不辍,颇可观,而未精也。壬戌(1682)秋,余将转饷蜀道,鲁珍乃客余绛州宗寅,余至保宁,拜其尊人讳玉生公祠,国初以乡进士迁郡太守,即盐使高公同年也。天下清官第一,余刻传《益州于役记》。鲁珍自此往京师,还乡里,不复见矣。同曹孙徵伯与鲁珍亲党,每为余言,近时人更狂而画更佳,非洒然落笔,虽当路邀致数十金弗获,愈益贫。鲁珍友人唐序辛酉雋,鲁珍食饩,偃蹇如故。文衡当试,鲁珍倘佯馆前,牌出,临考不到,除名大笑去,终以不遇死。
陈奕禧《题王鲁珍画卷跋文》(二),崔永胜先生供图


徵伯恵余册轴二,小景构思笔墨精妙。每一展观,若逢旧友。丁亥(1707)二月黔归,捡所藏书画,开此卷俨然安邑坐对时,犹记与鲁珍散步赞府庭中。鲁珍徐言,先生风概飘飘,尽省曹郎也。何屈伏于此?余果分司农部,惜乎鲁珍言之应而不得见也。湖口开舟小孤山下记,阁笔泫然,香泉翁陈奕禧书。(笔者按,《张黑女墓志》拓本后面有崇恩所书此跋数语,文字内容与此文相较略有异处。)
陈奕禧《题王鲁珍画卷跋文》(三),崔永胜先生供图


《张黑女墓志》拓本次跋者王海,所书小楷不为妍媚之态,饶有钟王遗韵。其跋曰:“楷宗晋,晋以王帖如黄庭、娥碑,世知宗之。而不知本之茂漪(卫铄)夫人,未识夫人又本之谁。披此几为神移,支颐盈盈,凝睇矻矻。水仙花香隔幕扑鼻,神与古人遇矣。中庭月洁,殿角钟清,如世外逢异人夜坐。”

王海跋文

王海(生卒年不详),字春涛,号云泉,室名“南柯郡外庐 ”。益都诸生。“赋绝慧,垂髫时,即擅诗。”(李焕章《怅别亭百咏序》)著有诗集《藉砚草》《怅别亭百咏》等著述。王海亦工画,擅绘乔木,安致远《王春涛画桐见贻,作此奉酬》一诗中有“潇洒南柯郡外客,辛勤为余貌霜梧”之句。王海出身簪缨之家,一门风雅,学有渊源。
曾祖父王基,字启享,号对沧,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乙丑科进士,官至工部尚书,清慎自守,持正不阿。王基有孙三人:若之、荃可、蒨孟。王若之(1593—1645),字香叔,号湘客。承门荫授“南京前府都事,升户部员外郎,督天津饷。”甲申国变之后,以身殉国,被刑于南京西华门笪桥市。王若之博雅好古,所蓄金石书画甲于一时。工尺牍,好弹琴,善五言诗,著有《湘客文集》。其事迹载光绪《益都县图志》、王渔洋《池北偶谈》《居易录》,王培荀《乡园忆旧录》等书。
王荃可,字遇符,清顺治三年(1646)丙戌科二甲第五十六名进士。“生而聪颖,十岁能文,美风仪,善书法,真行草皆入晋唐之奥。诗原七子,秀瞻而归于大雅,人获片纸,藏之为荣。”(清康熙《益都县志·卷之九·忠义》)
王海之父王蒨孟,字青来,博诵经史,尤精于诗。康熙初年以恩贡授宁德县丞。康熙十一年(1672)应知县陈食花之邀同李焕章共同参与纂修康熙《益都县志》。李焕章曾为他撰有《王青来传》,叙其生平事迹,甚为详悉。
或许宝物显晦终有定数,诚如一代金石宗师陈介祺在跋中所云:“二公皆吾乡贤,自二公题后,此册在吾乡展转收藏已二百载。今乃为子贞所得,神物有知,当亦惓惓于故土耶!”翠墨沧桑,昭然其中。“空山佛屋谈碑处,方外风流二百年。”(何绍基《东洲草堂诗钞》卷二十《题所藏张黑女志》)其递藏过程中与青州法庆寺结下的这段翰墨因缘,不应湮灭于历史的邃道之中!

和万千书坛精英,一起探寻醉中国的书画印生活新方式! 原文不代表书艺公社观点、立场以及价值判断。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与书艺公社联系。

欢|迎|联|系
文章投稿,请联系: xshufa
活动报道,请联系: shiyu798
加入书艺公社社群,请联系: xshufa
商务、市场合作,请联系: shiyu798

浏览结束记得关注@书艺公社
及时收看更多有价值的好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