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身为开国大将却天生“反骨”,1955年授勋时,排名第三比陈赓高

 茂林之家 2023-06-12 发布于湖南

开国10位大将中,黄克诚位居第三,算不上名声显赫的他,排名甚至超越了战功、资历均超过他的陈赓。他究竟有何过人之处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黄克诚的故事吧。

黄克诚出生于湖南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25年加入共产党。最值得细说的应该是他的“反骨”。许多人都曾经戏称他后脑勺长有“反骨”,所以总愿意当“反派”,还经常在关键时刻唱“反调”。他的“反骨”从年轻时就有了。

1927年时,他刚入党两年。当时,因国民党的大力围剿,许多革命者想以暴动的形式来反抗。黄克诚却因意识到时机不合适,还没有足够的群众基础而反对。为此,他成了很多人眼里的“胆小鬼”。因为意见没有被接纳,这次事件死伤2000余名同志,他一直对此耿耿于怀,心痛不已。

文章图片1

1928年,他被任命为12师35团团长。经过思考后,他主动向陈毅提出了“反对”,他表示自己体弱、近视,不适合当团长。1930年他被撤销了升职任命,就因为他极力反对我军在条件不成熟时攻打武汉。

多年革命生涯,他因为“反骨”吃了许多苦头,曾多次被撤销职位、被批判,最严重的一次,由于反对“肃反”,他甚至差点被枪决。但,他却并未就此“消停”,后来仍继续坚持他的“反对”事业,他反“浮夸”、反“肃反”、反“搞小动作”……

连彭德怀都曾经私下同他说过:再这么提意见,要把他撵出红军。他却认为:不敢唱反调,还算什么共产党员。值得一提的是,他并非为“反对”而“反对”,经过历史的考验,证明他的“反对”大部分都是有道理的。

文章图片2

此外,他清正廉洁的作风也十分出名。解放后,他的岳父难敌暴利诱惑,仍想继续从事贩卖鸦片的生意。后被抓捕判处死刑。当时,侦办人员以为黄克诚会出面为自己的岳父说情。谁知,他只提出想让妻子和父亲见上了最后一面。这种绝不以权谋私的做法,足见他之清正。

除此之外,他的廉洁、俭朴也让人佩服。战争年代起,他就是一个精打细算的“管家”,因经年战争,苏北地区的生活十分困难。没有纺织厂再加上敌人的封锁,军衣缺乏一直是个大问题。

冥思苦想后,黄克诚想出了把双层帽箍改成单层以节省布料的办法,后来更把衣服裤子都改造了一遍。此举,大大减轻了苏北人民的负担。不仅是在军务上如此,他的个人生活亦十分节俭,直至去世前,他仍不愿意因私事多花党一分钱。

文章图片3

80多岁时,因多年征战,身体早已不堪重负,医生建议他冬天到南方疗养,他却以不想浪费国家的钱而拒绝。这是一个身处高位,却一直恪守初心,坚持信仰的英雄。

当然,他之所以能立于大将第三的位置,不仅仅因为他的性格和作风。还有一件事,足以令他彪炳千秋。抗战胜利后,党中央多位领导赴重庆与蒋介石会谈。此时,黄克诚越级发了一份报告给留守延安的刘少奇。

他提议我军可以趁此刻迅速抢占东北,报告不只说明了抢占东北的重要性、罗列出了抢占东北的战略方针并且主动请缨赴东北作战。当时刘少奇震惊于黄克诚超前的战略眼光。东北不仅是丰富的粮仓、还有充足的兵源。

文章图片4

抢占东北成功后,它更是成为了我军的后勤基地为我军后来迅速解放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举,再次证明了黄克诚看问题的前瞻性。

其实,说黄克诚名声不显只是相较于其余几位大将而已。他戴着眼镜,儒雅、沉稳的形象可能和许多战将的刚猛不同。

事实上,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他亦是在枪林弹雨间穿梭,更立下显赫战功。不过,最令人叹服的还是他的睿智及超前的战略眼光。陈毅就曾说:别看黄克诚是近视眼,但他看事情却是千里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