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食品Qs产品召回管理程序

 c857084163 2023-06-12 发布于浙江

【4】

合肥市食品召回规定  

合肥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不安全食品召回规定(试行)

   发布日期:2010-10-12   来源:合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浏览次数:39 

为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维护广大消费者利益,根据《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特制定本规定。 

为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维护广大消费者利益,根据《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特制定本规定。

一、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应当制定严重质量问题食品召回办法。

二、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生产的食品有严重质量问题并已出厂销售的,应予以召回。

三、严重质量问题是指企业生产的食品:

㈠强制性标准规定的微生物、重金属、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有毒有害物质等重点指标严重超标;

㈡丧失食品使用用途;

㈢存在其他违反法律规定的危害人身健康安全的质量问题。

四、企业发现其生产的食品存在严重质量安全问题的,应当积极采取措施,主动召回已出厂销售的有问题食品。

五、企业主动召回质量安全问题严重的食品,应当制定召回计划,并以书面形式向当地政府、质监部门报告。

六、各县局、分局,市局稽查所发现其源头监管责任区域内食品生产企业生产的食品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应当及时提出召回建议报市局食品办,市局食品办通知企业主动召回,企业不召回的责令其召回,拒不执行的,逐级上报省局,由省局公告召回。同时以书面形式向同级人民政府报告。

七、企业召回不安全食品时,应当通过发布社会公告或其他方式告知消费者,没有造成严重危害后果的,可不予公告。

八、企业召回不安全食品时,应按有关规定对消费者作适当的补偿,对召回的食品作必要的技术处理或予以销毁,同时报告当地政府、质监部门。

九、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3】产品召回的全套演练记录       

6)http://bbs.foodmate.net/thread-567766-1-1.html

5)CSA[中国验厂论坛]_产品召回系列文件(套装).rar 65.21kB,http://bbs.foodmate.net/thread-469408-1-1.html

1)http://bbs.foodmate.net/thread-166545-1-1.html

 2楼:大漠孤烟儿提供

2)http://bbs.foodmate.net/thread-302632-1-1.html

 wqalan提供:总局第98号令《食品召回管理规定》2007.8.27 .doc 

3)http://bbs.foodmate.net/thread-379576-1-1.html

  产品召回演练完全整理版10年度

4)http://bbs.foodmate.net/thread-314967-1-1.html

产品召回模拟演练报告.doc (25.5 KB) 

【2】产品召回管理程序

从食品汞超标事件谈企业召回/www.foodmate.net/news/guonei/2013/05/231223.html

不合格产品召回程序/bbs.foodmate.net/thread-650360-1-1.html

10)企业不良品的追溯和召回模拟演练/bbs.foodmate.net/thread-190216-1-1.html

9)DBJ440100T 42-2009 食品生产溯源系统管理要求(广州市地方技术规范)

http://bbs.foodmate.net/thread-362577-1-1.html

8) http://bbs.foodmate.net/thread-364043-1-1.html

食品召回管理制度

7) 产品召回程序

http://bbs.foodmate.net/thread-270077-1-1.html

1、目的

为了防止因操作体系不健全,给食品带来不安全隐患,时刻本着对产品完全负责的精神,保证本公司信誉,让有本公司标识的产品在任何时候从市场召回时,均能有效快速和全面的进入调查程序,使损失降低到最低点,巩固自身品牌和拓展市场,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的食品,达到顾客满意,特制定以下产品召回程序。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交付后的,可能发生食品危害产品的通知和召回的控制与管理。

3、职责

3.1销售部经理任产品召回小组组长,负责产品召回的全面工作。

3.2物控部经理任产品召回小组副组长,协助组长做好产品召回的全面工作及具体工作的实施安排。

3.3产品召回小组成员职责详见《产品召回小组成员》中职责。

4、工作程序

4.1启动产品召回程序

4.1.1在未经总经理同意并授权的情况下,任何部门均不得启动产品召回计划。如果产品的召回是由政府部门或顾客启动的,则需要立即将该情况报告给总经理。

4.2成立了由销售部经理为组长的产品召回小组,并明确了各组员的职责。

4.3由产品召回小组组长制定了一份产品召回联系表中包括:姓名、职务、联系电话、职责。

5、召回及不安全产品

5.1召回,是指食品按照规定程序,对由其生产原因造成的某一批次或类别的不安全食品,通过换货、退货、补充或修正消费说明等方式,及时消除或减少食品安全危害的活动。

不安全食品,是指有证据证明对人体健康已经或可能造成危害的食品,包括:

(一)已经诱发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或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甚至死亡的食品;

(二)可能引发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或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食品;

(三)含有对特定人群可能引发健康危害的成份而在食品标签和说明书上未予以标识,或标识不全、不明确的食品;

(四)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不安全食品。

5.1.1如果顾客反应某一类产品具有以上食品安全危害,公司则将该批次所有产品定为可疑产品。

5.1.2对于顾客的退货产品由召回小组组长召集召回小组成员会议,分析召回原因,确定召回的产品类别(名称、编号、生产日期等)及召回数量。

5.1.3可疑产品到公司后,由负责接收的召回小组成员根据发货记录确认产品与之是否相符。

5.2对于自查出的不合格且已发到客户手中的产品

5.2.1在发现不合格品的第一时间由负责销售业务的召回小组成员根据产品召回联系表通知客户,以防止不合格品的进一步扩散。

5.2.2向客户解释清楚召回原因,并与客户协商召回数量。

5.2.3同5.1.2.

5.3可疑产品到公司后,由质检部监督,成品仓库接收。接收后的产品用库存商品保管卡标明“不合格”,“待检”,“待处理”标识后放置在成品仓库不合格品(可疑产品)存放区,在未经公司及质检部的同意下不可出库放行。

6、处理召回产品的规程

6.1对产品进行重新分类,降级或废弃处理。

6.2查明退货原因,进行处理。

6.2.1由于原辅料、添加剂所造成的不合格品:由物控部通知供方,并在清除问题前停止其供应原料。

6.2.2由于包装物料造成的不合格品:由物控部通知供方,并限期整改, 整改末确认前,停止其供应包装。

6.2.3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所造成的不合格品,通知车间负责人,限期作出纠正措施,追查责任人。

7、必要时出现以下情况时应立即通知相关政府管理部门。

7.1必要时产品出现以下情况时应立即通知市质量监督部门。

7.1.1消费者投诉、食源性疾病事故、食品污染事故。

7.2通知的内容如下:

7.2.1召回的原因

7.2.2召回的类别:名称、编号和生产日期等。

7.2.3与召回有关的数量(被召回的食品当初在公司的拥有数量,在召回时产品的数量分布情况,被召回产品在公司的剩余量。)

7.2.4被召回产品的区域分布:按销售地点、城市、州,如果是出口的按出口国别列明批发商或零售商的名称和地址。

  BBS:是否考虑过现实情况下有几家企业真正召回过其问题产品?!我们国家是开始要求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可是如何实施?靠企业自觉、主动召回恐怕很难实现这个工作的初衷。哪家企业愿意大张旗鼓地说“我要召回某某产品了”?实际上我们需要的是监督缺陷产品能够被召回的措施!例如:召回强制执行名单、针对缺陷产品(企业)的限期整改警告名单等内容。期待着国家的召回制度不再停留在表面上,实实在在落实到食品安全保障制度中。

   产品召回:我厂于去年9月份左右曾经召回一批可能存在质量问题的豆浆。原因就在于,我厂留样产品中有部分有质量问题,建议召回,后来公司领导命令召回所有未销售产品,对买到那些已销售产品,如有客户投诉就给予10倍赔偿,并包赔一切损失。我当时很惊讶,也很高兴,虽然略有不足,但是对中国企业增加了一点信心!相比之下,我觉得这比一些所谓的大企业要好的很多。也可能是企业越大,容忍量越大吧。

   ISO22000:2005中程序要求是撤回,而ISO9001:2008中程序要求是召回,两者是不同的概念,还是有区别的。前者体现主动性,后者有被动的的意思。

6)应急响应 产品召回

http://bbs.foodmate.net/thread-53334-1-1.html

5)模拟回收程序 http://bbs.foodmate.net/thread-321897-1-1.html

   根据百胜要求写的模拟回收程序,简单了点,不过要求的都有了...

   1、目的:为了保证在真正需要回收的时候能够百分百的成功招回,需要每年进行模拟回收。

   2、时间/频率:在下班以后,通常8:00am-5:00pm以外的时间,每年一次。

   3、对象:产品的某种原料或与食品接触的包装材料所涉及到的产品进行模拟回收。

   4、要求:

   (1)能在两个小时内完成模拟回收,并能追溯到第一个外部客户。

   (2)进行联系人测试,以确定他们都了解各自在产品回收中的职责。

   (3)模拟回收总结,包括:

   ◢ 被追溯的原料、包装材料的名称

   ◢ 模拟回收开始和结束的时间

   ◢ 对回收过程中所涉及的产品的记录的评价

   ◢ 涉及产品的计算方式及数量

   ◢ 回收频率,应包括回收产品的数量

   ◢ 回收小组的总结

   ◢ 如果该回收真实发生,应通知的人员名单

   ◢ 对回收系统的改进建议

   5、回收失败:整个模拟回收过程超过4个小时,或回收的产品小于实际应回收产品的95%或多于105%,就是回收失败,应安排在60天内进行另一次模拟回收。

   6、模拟回收小组人员名单:

4、http://bbs.foodmate.net/thread-2480-38-1.html

标识和产品召回程序

1.目的

对产品进行标识,防止产品混淆、误用,并确保在需要时对产品质量的形成进行追溯。对产品售出后进行追踪,保证产品出现问题时能及时召回,并反馈到生产中。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原辅材料、半成品以及成品的标识和和销售、储存及流通过程中可追溯性管理。

3.职责

3.1仓库仓管员负责原辅材料和成品的标识和保护。

3.2生产车间负责半成品的标识和保护。

3.3品质部负责产品的定期追踪。

3.2办公室负责处理客户投诉,并负责对产生质量问题的产品组织召回。

4.工作程序

4.1标识的要求

4.1.4标识的目的是为使产品便于接收、贮存、生产、检验、出货,标识的区分采用颜色标签的方式进行区分合格品和不合格品;

4.1.2标识的内容可包括:生产厂商、品名、规格、数量、入库时间、出厂日期等,标识必须清晰、完整、正确无误,具有唯一性和可追溯性。

4.2进厂物资的标识

4.2.1仓库仓管员对经检验合格的原料在外包装袋或仓库卡上作供应商名称、进料日期等标识。

4.2.2仓管员对检验不合格而不能马上退货的原辅材料,应隔离存放并加上“不合格品”标识。

4.3工序产品的标识

4.3.1包装车间负责半成品的标识,标识内容包括品名、数量、生产日期等。

4.3.2包装车间在生产过程中,生产不同品名的产品时,应隔离存放并以标识区分,包装组要分开包装,以免混淆。

4.3.4发现的不合格品应存放在不合格品区,并在每班后处理。

4.4成品标识

4.4.1仓库仓管员负责对经检验合格的成品以仓库卡的形式进行标识,内容可包括:品名、规格、批号、生产日期等。

4.4.2不能当场处理的不合格成品,仓库仓管员应将其摆放在不合格品区。

4.5各车间在发现标识丢失、标识不清或未加标识的情况,责任车间要重新检查、验证、标识。

4.6可追溯性

4.6.1当发生以下任何一种情况时,执行可追溯性要求:

1)原材料紧急放行时;

2)原材料、零配件、半成品让步接收时;

3)顾客要求时。

4.6.2可追溯性要求

1)当生产急需,经过生产部经理批准的紧急放行,应由QC员作好相应的标识及批量等记录以备必要时进行追溯。

2)原材料、零配件、半成品让步接收时,分别由仓管员及相应的QC员作好标识及相应的记录。

3)当顾客有追溯要求时,按合同规定总经理批示追溯要求,进行对照产品标准相应的标识记录。

4.7产品质量追踪

4.1.1质检部通过保留样品,对售出、储存的产品进行质量复查;

4.1.2追踪方法主要对应样品、产品标识、生产日期等,确保产品在保质期内的质量得到有效的跟踪;

4.1.3当发生客户投诉时,办公室应及时反馈到生产部和品质部,并做好相关记录;

4.8产品的召回

4.8.1当产品在销售、储存、顾客投诉及追踪过程中发现质量问题时,厂长应同质检部门及时沟通,并及时通知仓库,仓管应及时对不合格品进行隔离和标识;

4.8.2对已出售的产品,由人事行政部通知相关客户并及时召回。

4.8.3质检部应对不合格品分析产生原因,并采取纠正措施,确保以后不在发生类似情况。

4.2.4不合格品对消费者可能发生或已发生的危害应由厂长作出妥善处理。

4.2.5办公室应进行一次产品召回演习,并做好相关召回演习记录。

2、可追溯性和撤回是标准中两个相互关联的条款,他们的关系:

http://space.foodmate.net/?uid-26117-action-viewspace-itemid-31490

1,可追溯性是撤回的基础,如果没有批次性标识和记录上的层层相扣,那么撤回就无法有效地确定范围,也就无从开展了。

2,撤回是可追溯性的目的之一,可追溯的两个目的,一是为了在问题发生时探究发生的原因,另一个目的就是为了有效地撤回。

   但是可追溯与撤回这两个条款的内容又是有差别的。

1,侧重点不同:可追溯性侧重的是供应链的完整性,从原料到交付全过程信息传递的完整;而撤回则强调的是控制不合格(不在组织控制之下的不合格)的能力,强调的是“及时、准确和控制”

2,内容不同,可追溯性说明了活动的两个部分,一是产品的批次标识;二是产品的记录;而“撤回”则强调的是一系列活动的掌控,从启动,到发布,到回收,到处置。

   在审核活动中,对两个条款的审核内容也是不同的。

   曾经有学员问我,按照抽取某一批次的产品,要求受审核方提供相关的生产记录,这样的方式,是不是就是对“撤回”条款的审核。但其实,这是对可追溯性的通用的审核方法;也可以从某批次的原料,追踪原料的使用情况。

而对于撤回的审核,则是关注“一系列活动”的符合性和有效性。最关键的是回收范围确定的合理性。不论是真实还是模拟回收,都需要有一定的原因,这个原因决定了回收范围。回收有无成效,很大程度上载考验回收范围的确定合理性。另外,回收启动,回收产品处置,也是在审核中应该给与关注的。

审核时,已经很习惯,企业没有真实回收,而是提供一年一度模拟回收的相关记录。久而久之,难免要习惯了。可是,如果企业某一年度没有进行模拟回收,也没有真实回收,可以开不符合项吗?回答是不可以,除非企业在“回收程序”中有规定,每年进行一次模拟回收。

   那么,如果企业没有文件化的规定,是不是可以做一次模拟回收,就一劳永逸了?其实,也不然。判断的关键是,企业是否有必要验证“回收程序”的有效性。

   企业什么时候需要验证撤回方案的有效性呢?

   1,产品分销方式发生变化。

譬如,饮料的销售模式,比如由原来的大卖场模式,变为大卖场加酒店销售模式,那么新的销售渠道的信息掌控是否准确呢?

   2,产品追溯方式发生变化

譬如,以前的编码系统发生了变化,或者新增条形码来代替追溯性。在这些变化的情况下,产品撤回,是不是还可以像以前那样顺畅呢?

1、07产品召回管理程序

http://bbs.foodmate.net/thread-259718-1-1.html

1        目的

为防止本公司发生的万一存在不良微生物、异物等不合格品的扩散,尽早回收,以减轻或杜绝对社会、公众的威胁,维护企业的形象,减少公司损失,特制订本程序。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成品的回收控制。

3        职责:

3.1  公司为本程序的最高决策者,负责提供资源支持(包括人员、资金、器材等)

3.2 管理者代表/HACCP小组组长(回收辅助人员)

A)收集各部门(包括媒体、执法部门)传来的有关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和顾客投诉,如实记录每一细节,包括公司的回应;

B)保证总经理在产品回收上能了解事件的最新动态,决定公司如何回应媒体和消费者,确保公司对每一询问的回应都是有根据的;

C)与执法部门一起进行任一涉及产品回收的讨论,保持记录,包括已确定的决议和还在讨论中的决议;

D)有权召集任一人员提供回收程序中任一方面的优先协助,包括质疑原料。内包装物和生产过程情况。

3.3 营销业务部负责提供销售信息,确定问题产品的回收方案处于公司的控制之下。

3.4 加工厂质检部负责发现问题,分析该问题的影响力,提供解决问题的建议。

3.5 加工厂生产车间负责在最短时间内,对问题产品进行逆向追溯。

3.6 财务综合部负责与媒体保持交往,告诉媒体事实,同时与卫生主管部门及卫生防疫部门、技术监督部门协作。及时与法律部门沟通,以确保决议与行为的合法性。

4        产品回收步骤:

4.1  发现问题

4.1.1 厂区内部发现的问题,处理步骤详见《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

4.1.2 销售商或用户发现的问题,由营销业务部负责了解并记录问题发现的地点、时间和批号等,及时向管理者代表/HACCP小组组长报告,并保持与销售商或用户的持续联系,处理步骤详见《顾客满意程度评价程序》

4.2  投诉评估:

投诉汇总报告由发现问题的归口部门如实整理成书面材料并交质检部会签,如果发现产品有可能危害人体健康,则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A)技术人员调查研究以确定存在危害因素,必要时请外界的研究机构来协助;

B)立即通报管管理者代表/HACCP小组组长、加工厂经理;

C)营销业务部部负责追溯及产品的所有标签。必须在24小时内查到问题产品的销售点;

D)加工厂质检部、生产车间联合收集并反复阅读研究有关质疑产品,生产前后所生产的产品与质量记录,详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4.3回收程序

问题发现      报告召回工作组      集体调研      决定回收

   产品标识    生产记录      顾客    回收     评估    处理

4.3.1 产品的可追溯性:

加工厂生产车间生产出的产品,在包装箱中均有标识卡,写有品种名称,数量,生产日期、装箱员、客户名称。

加工厂质检部对检验合格的产品,核发统一编号的出厂合格证,一箱一证一号。保证每日产品具有唯一标识。

4.3.2  在大量产品出现以下问题时,运用该程序:

4.3.2.1加工厂质检部抽检检测结果表明某日生产的产品卫生质量不符合企业标准或国家标准,而产品流入销售环节。

4.3.2.2其他严重问题,需召回产品情况。

4.4  问题产品未出厂前的回收:需查找生产记录,在生产线上将问题产品分离出来,重新处理。

4.4.1水分、粉尘指标超标的产品,直接废弃。

4.4.2污染物指标不合格的产品,直接废弃。

4.4.3质量指标不合格的产品,重新调整降级处理。

4.4.4包装(桶)出现问题,需停止灌装,重新更换合格包装桶,已装食品直接废弃。

4.5 问题产品在销售环节的回收。

4.5.1销售网络的联系方式:

见《客户资料卡》,通知顾客,召回产品,对已经食用的顾客应采取观察措施等;

4.5.2产品投诉处理记录和留档。

供销部设有消费者投诉电话,设工作人员接听并记录,把消费者反映的产品卫生质量问题,及时反馈给公司质检部与生产部,并填写《产品质量投诉记录》。供销部应立即通知各销售商收回货架上及库存中的质疑产品,并同销售商一道落实回收产品的贮存与隔离工作,负责采购的人员在技术人员确认问题与供应商有关,那么采购人员就要和供应商一道找出根源。

应立即停止生产,提供技术人员有助于查明原因的生产记录。

必要时,通过媒体公布回收决议以通知消费者,提供详细的问题产品资料,包括批号、规格、照片、以免造成危害。

4.5.3追回产品,直接废弃。

4.6 回收结束后,填写《产品回收报告》,三日内归档。

5、相关文件

《产品的追溯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3、产品召回制度

1.目的

为了使进入流通领域,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不合格产品及时、快速、完全的回收,回收率的目标100%。

2.适用范围

适用已经出厂的食品。

3.下列情况对出厂产品应召回

3.1已经诱发污染、食源性疾病或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甚至死亡的产品;

3.2可能引发污染、食源性疾病或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产品;

3.3含有对特定人群可能引发健康危害的成份而在产品标签和说明书上未予以标识,或标识不全、不明确的产品;

3.4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不安全产品。

4.产品召回级别

根据产品安全危害的严重程度,召回级别分为三级:

A.一级召回:已经或可能诱发污染、食源性疾病等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甚至死亡的,或者流通范围广、社会影响大的不安全产品的召回;

B.二级召回:已经或可能引发污染、食源性疾病等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危害程度一般或流通范围较小、社会影响较小的不安全产品的召回;

C.三级召回:已经或可能引发污染、食源性疾病等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危害程度轻微的,或者含有对特定人群可能引发健康危害的成份而在产品标签和说明书上未予以标识,或标识不全、不明确的产品的召回。

5.职责

5.1相关部门职责

5.1.1质量管理部负责进行专业指导,并负责整个召回过程的监督、控制、协调工作。

5.1.2销售部负责与客户沟通,建立产品投诉档案,对指定产品进行召回,并定期将产品所在市场召回进展情况以书面形式反馈到质量管理部。

5.1.3 物流部负责提供发货明细(发货数量、地点、经销商名称等)和详细信息。

6.工作程序

6.1为确保产品快速完全召回,各部门应当建立完善的产品质量安全档案和相关管理制度,应当准确记录并保存生产环节中的原辅料采购、生产加工、储运、销售以及产品标识等信息,保存消费者投诉、食源性疾病事故、产品污染事故记录,以及产品危害纠纷信息等档案。

销售部负责建立代理商通讯录,以便及时联系,内容包括:姓名、公司地址、办公电话、手机、当地业务人员电话等等,每个地区至少有两名联系人,保证每天24小时能保持联络;负责建立对产

品的投诉档案,对客户投诉的联系方式和处理结果做出详细记录并归档保存,由销售部填写客户的投诉记录,主管销售的副总经理复核。

6.2公司有关部门/人员接到所在地的省级质监部门的产品安全危害调查书面通知/责令召回通知书,或者是在获知生产的产品可能存在安全危害后,通知主管质量的领导,及时将产品扣留。然后由主管质量的领导在1小时内报总经理,总经理在1个工作日内组织相关部门收集产品全部相关资料,立即进行产品安全危害调查和产品安全危害评估。

6.2.1产品安全危害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a.是否符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或标准的安全要求;

b.是否含有非食品用原辅料、添加非食品用化学物质或者将非食品当作食品;

c.产品的主要消费人群的构成及比例;

d.可能存在安全危害的产品数量、批次或类别及其流通区域和范围。

6.2.2产品安全危害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

a.该产品引发的污染、食源性疾病、或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或引发上述危害的可能性;

b.不安全产品对主要消费人群的危害影响;

c.危害的严重和紧急程度;

d.危害发生的短期和长期后果。

条例很详细,建议增加一些组织机构相关人员在事件中的具体分工、联系方式、相关人员的职能权限就更完善了,也就是谁在这一事件中应该干什么?如何联系?如何获取信息?如何进行信息的沟通(内部、外部)?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