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甘、微苦,微寒(《本经》:“味苦寒”。陈注),入手太阴肺经。清肺生津,止渴润燥。舒痉病之挛急,解渴家之淋癃。 【要义简释】 栝楼瞿麦丸,栝蒌根三两,薯蓣二两,瞿麦一两,茯苓三两,附子一枚。治内有水气,渴而小便不利者。阳衰土湿,寒水停留,乙木郁遏,不能疏泄,故小便不利。……瞿麦、苓、附,泻水而温寒,薯蓣、栝楼,敛肺而生津也。 此证之“水气”,并非痰湿水饮,亦并非中焦湿气,而应当是“腰以下肿”的水肿症状,亦即此条释文“寒水停留”的意思。否则,仅凭《金匮》原文“小便不利者,有水气。其人若渴,栝蒌瞿麦丸主之”中的“小便不利”,怎么推断出“有水气”?换句话说,症见“小便不利”和“渴”怎么就是栝蒌瞿麦丸证?无此理。《金匮》原文“小便不利者”的“者”字宜去掉。 此证,脉舌观之,大致可见濡脉或舌中后部之白腻润苔。其乙木之郁,尚应见溲黄,故药用瞿麦。但应非过于黄色,过于黄,则不合“附子”章乙木热胜之禁。因非热气太旺,故瞿麦仅用一两。 其用薯蓣敛肺而不用五味子者,甘平之性而具补养之能,更具“善息风燥”之性,与五味略异也。其“善息风燥”之性,近于栝楼根,故《金匮》以其合栝楼根以敛肺息风并生津。依俗医之理,则此证应见舌中或中前之裂纹,即风动燥生而见阴虚之象,故用薯蓣尚有滋阴之力。此方,依理尚宜加桂枝疏木,但瞿麦于此方中亦有行血之能(“瞿麦”章),是亦略可达木气。 栝楼牡蛎散,栝蒌根、牡蛎等分。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治百合病,渴而不差者。……栝楼、牡蛎,清金敛肺,生津润燥而止渴也。 牡蛎于此方,虽“牡蛎”章亦言其功为“凉金泻热”,但此药要在“降摄君相之火”,二火降而肺热消,是治本之策也。此方收在栝楼,仍是以治标之药为君。 清肺之药,最为上品,又有通达凝瘀,清利湿热之长。 栝楼根要在清、润,同于麦冬。而后者“消浮肿,通经水”之能,亦同此“通达凝瘀”之能。其本质区别,此则“轻清而不败脾气”,彼则“无益中虚肺热之家”。 栝楼根之能,可概为“清肺、生津”。 【应用参考】 《临证用药心悟》(王超 王博)引现代药理实验结论称,“天花粉水提物的非渗透部位有降低血糖活性的作用。”《本草体证录1》(周正祎)称,“天花粉性味苦寒……素体不健、脾胃虚寒者,即使偶感'上火’,也不能轻服此药。常人亦不可轻易用此药'下火’。因为用量稍大,或服用时间略长,多有呕吐腹泻、腕腹疼痛或食欲减退、全身乏力等反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