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人的糊涂,老人的清楚

 新用户2698dTT8 2023-06-12 发布于山东
这些话题看似简单,却又最难评断是非,因为每一个方向都对,只是这些“对”存在着不同个体之间利益的对立和亲情的绑架勾连。而身居大家庭 中的老人,恰似一座腐而未朽的桥梁,架构着这岌岌可危的关系群体。
每个人都是有私心的,特别是上世纪四、五十年代那批老人,他们有幸生育了几个儿女,但也正因如此,这些儿女在幼年成长的过程中,因性别或性格的差异,总能让父母喜或不喜,爱或不爱,所谓龙生九子,九子各有不同,有些爱与不爱的宿命或许是天注定,但却对每个孩子的成长造成终生难以弥补的伤害或者缺憾。
说来也怪,被父母捧在手心的的宝,被父母最疼爱的孩子,却在成年之后多无力量,因此更加得到父母的眷顾,其他子女虽颇有微词,却无力改变父母的偏爱,一路走来,其他孩子自己早早知道自己是那个没有保护伞的孩子,不得不在风雨中快速奔跑,锻炼自己的羽翼,丰满自己的羽毛,从而成长成那个能保护自己的人。
悲哀的是,被父母保护的孩子,年近花甲了,还是穷困潦倒,虽然他们这代人生育的是独生子女,养育的过程不至于太多艰难,但因优生优育观念的根植以及同时代娇娃的比较,这些独生子女的生活水准却水涨船高,明明托生在农村,、托生在普通家庭,从小被富养娇惯,又不能刻苦学业,又不肯刻苦工作,却还要成年后定居在城市,买一栋楼房,生两三个孩子,出入有车,孩子们的消费又自不待言,那么这种高成本的消费来源于哪里?
四五十年代的父母可怜他深爱的那个孩子的苦楚,于是召集大家庭的其他子女,出钱出力,务必要帮助“弱者”度过难关,哪怕他自己已身家性命即将入土,还要以“父母”的身份下达指令,代为照顾弱势家庭富养的第三代和他们的子女,于是家庭矛盾激发。此时的父母已垂垂老也,当年用自己的劳动和汗水浇灌偏爱了谁,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是有印记的,而如今已经风烛残年,需要子女照顾了,却还要号召大家去“喂他的小鸟”。唉,世多凡人,其谁能够?即便有力,怕也无意,何况多数子女此时已年过半百,自家事务尚且难以周全,何以顾得兄弟姐妹家的孙男娣女呢?
倘若老迈的父亲还有支配其他子女的财产的权力,也定会按照他自己的心意,固执地去照顾他照顾了一生的、那个让他无法放心的子女,他的理由是:“他家孩子不行,照顾不来,吃不上饭!我能眼睁睁看着不帮衬着点?”这话看似深明大义,父爱如山,却对另一个子女而言,无疑是挖空积碳,置若危卵,对此,老人的回答 是“那边也是一时有难,等他家孩子起来了,凭着良心就不还账?”这是他这一代人的认知,而就我们看来,这穷人家富养的孩子,还账的还真就没见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