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几点思考(三十六)“一肩挑”之后的村干部

 纤纤791 2023-06-12 发布于重庆

    目前几乎所有的行政村都已经实现了支书主任“一肩挑”,即“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委会主任”。和之前比,现在的村干部有了一些新变化。

    首先是村干部的补贴提高了不少。以前有定工半定工之分,现在只有正职和副职的区分,和行政事业干部参照级别的做法差不多。按照相关政策的指导意见,一般他们的收入不低于当地农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的2倍以上。据我的观察,我所在的地方,村正职的待遇和乡科级的工资水平差不多了,和以前相比提高了不少。

    其次是村支书主任的工作压力增加了很多。一肩挑之后,村里的正职只剩下一个,干部职数也减少了一些,比如以前享受半定工的各种专干都没有了,干活的主力就是村两委成员那3-5名村干部,还有各屯非正式的小组长们了。支书的工作量增加的尤其明显,一般乡镇开会都是要求正职参加,以前还能两个轮流,现在不行了。所以村支书的工作压力增加的最明显。经常是白天在乡里开会,晚上到村里开会。各种检查、材料的报送、业务知识的学习,都集中到了一个人身上。这是支书主任感受到压力最大的地方。年龄偏大一些的支书,一时半会还难以适应,因为要学习掌握的东西太多,会经常记不住,上级来检查的时候一般又点名只问他。

    第三是对村干部的培训和监督力度大了起来。一肩挑意味着权力更集中了,对村干部的能力素质要求提高了不少,相应的对他们的培训和监督就加强了很多。上级纪委监委很多也一竿子插到底开展工作。各种直接到村的专项整治也多了起来。

    第四是有些村干部顶不住压力,出现了一些离职的现象。当然这种现象以前也有,任何群体都有进入和离开的现象。但是直观感受是近几年顶不住工作压力,村支书主任提出离职的明显比较多。既有年龄较大的,也有年轻新进入队伍的,理由几乎都是工作压力大,收入不高等。以工作压力大的理由占多数。特别是年轻村干部,觉得上级给他们的工作太多,监督检查也多,还要经常处理村里的各种麻烦事,不如外出打工。年龄大的就说身体不行了,家里的事情多,有孙子孙女要带等等。

    第五是对后备人才的培养越来越重视,但是也越来越有难度。一方面是农村本身人才在流失,另一方面是对村干部的能力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什么要年富力强,学历不能太低、会用计算机,懂得生产经营,有一定号召力等等。农村的这种人才能聚合到一个人身上,基本上他干什么都不会太差,搞农业生产是首选,让他做村干就会迟疑。

    对村干部离职和后备人才的培养要引起重视,我们要多从农村的视角做一些深入的思考。比如为什么以前口碑不错的老支书也打起了退堂鼓?是工作内容变了还是对他们的工作部署有问题?当下的村干部为啥对年轻人失去了吸引力?是职位的问题还是环境的问题?如何让村干部成为返乡人才有吸引力的岗位?值得思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