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奥卡姆的威廉,逻辑学家、圣方济各会修士

 一起出洞 2023-06-12 发布于浙江
奥卡姆的威廉(或奥卡姆的威廉)(约 1285 – 1348 年)是中世纪的英国方济会修道士、哲学家和神学家。
他与圣托马斯·阿奎那、约翰·邓斯·司各脱和阿威罗一起,是中世纪晚期经院思想的主要人物之一,是 14 世纪主要知识分子和政治争论的中心。他有时被称为唯名论之父,坚信共相只是心理概念和抽象,除了在头脑中之外,它们并不真正存在。
除了制定他著名的方法论原则(通常被称为奥卡姆剃刀)外,他还创作了关于逻辑、物理学和神学的重要著作。他的哲学在他那个时代是激进的,并继续为当前的哲学辩论提供洞察力。
生活
奥卡姆的威廉(William of Ockham)于 1285 年左右出生在英格兰萨里的奥卡姆小村庄,尽管在他14 岁加入方济会(可能在伦敦)之前,人们对他的父母或早年生活一无所知。1306 年,他被伦敦南华克的坎特伯雷大主教任命为副执事,并于 1309 年被派往牛津大学学习神学(在某个时候,他可能师从约翰·邓斯·斯科特斯,并从他那里获得了许多观点) .
1320 年,他完成了学士学位的学习,并于1321 年至 1324 年在方济各会学校讲授逻辑和自然哲学,同时等待返回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尽管事态严重,他从未完成他的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在这些年里,他写了许多关于哲学和逻辑的深刻著作,包括他不朽的三部分“Summa logicae”,其中他阐述了他的逻辑及其伴随的形而上学的基础。
1324 年,他被传唤到法国阿维尼翁的教皇宫廷,罪名是异端(可能由牛津大学大臣约翰·卢特雷尔征收),并要求一个神学委员会审查他的“对句子的评论”(他写的一篇评论)关于12 世纪意大利神学家彼得·隆巴德的“句子之书”,中世纪神学学生的标准要求)。Lutterell 列出了56 条陈述(后来减少到 49 条),他认为这些陈述是错误的或异端的,但实际上奥卡姆的观点相当保守并且他的宗教言论在主要的方济各会中大多有追随者,因此他的教义没有受到正式谴责。
然而,在经历这些纪律困难的同时,在松散的软禁下,奥卡姆也卷入了另一场辩论,当时他被要求审查围绕“使徒贫困”的论点(相信耶稣和他的使徒没有个人财产和通过乞求和接受他人的礼物而幸存下来)。1327 年,教皇约翰二十二世(反对该信仰)对切塞纳的方济各会部长迈克尔将军提出了另一项异端指控。在权衡了证据后,奥卡姆站在了部长的一边,这使他们俩陷入了冲突与奥卡姆本人实际上指责为异端的教皇。
1328 年,奥卡姆、切塞纳和其他方济各会同情者害怕入狱和可能被处决,逃离阿维尼翁前往比萨,避难到巴伐利亚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路易四世的宫廷,当时他也与教皇发生了争执。奥卡姆因离开阿维尼翁而被逐出教会,但他的哲学从未受到正式谴责。当皇帝的宫廷从意大利返回慕尼黑时,奥卡姆与他们一起去了,他在慕尼黑的方济各会修道院度过了余生。
他余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写政治问题,尤其是政教关系(尤其是他的《关于皇帝和教皇权力的对话》),他继续攻击教皇的权力,总是运用逻辑在他的论点中推理。1342 年切塞纳的迈克尔去世后,他成为与路易四世一起流亡的方济各会持不同政见者小团体的领袖。
奥卡姆于1347 年至 1349 年(在黑死病爆发之前)在德国巴伐利亚州慕尼黑的方济会修道院去世,仍然与天主教会不和。他于 1359年被教皇英诺森六世正式平反。
工作
作为学者,奥卡姆坚定地信奉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在方法和内容上进行改革,其主要目的是简化。他深受约翰·邓斯·司各脱的影响,从他那里得出了他对神的全能、恩典和称义的看法,以及他的许多认识论和伦理信念,尽管他在预定、忏悔、他的理解等方面也不同意司各脱的观点普遍的和他的吝啬观。
法国方济各会哲学家彼得·约翰·奥利维 (Peter John Olivi , 1248 – 1298) 是一位极具原创性的思想家,也是奥卡姆在其职业生涯后期所捍卫的许多相同观点的先驱,他显然对奥卡姆产生了重要影响,尽管他从未承认这一点(可能是因为奥利维自己被定为异端)。奥卡姆经常被认为是托马斯主义和圣托马斯阿奎那的杰出对手,圣托马斯阿奎那是伟大的中世纪信仰和理性的“合成者”,尽管实际上他并没有像批评其他人那样批评阿奎那。
奥卡姆是唯名论的先驱,他强烈主张只有个体存在(而不是超个体的普遍性、本质或形式),普遍性是人类思想从个人抽象出来的产物,没有精神外的存在。然而,他的观点也许更准确地描述为概念主义而不是唯名主义,因为奥卡姆认为共相是心理概念(即真实事物的心理替代物,即使只存在于头脑中),而不是唯名论者所认为的那样, 只是名称(即文字,而不是现有的现实)。他甚至将这种信念延伸到数学上,这样他就不必为了有用地利用点和线等数学实体而假设它们的真实存在。
奥卡姆对现代科学和现代知识文化作出的一项重要贡献是他在解释和理论构建中的本体简约原则,这已被更好地称为“奥卡姆剃刀”(或者不太常见的“奥卡姆剃刀”)。本质上,该原则指出,不应将实体乘以超出必要的范围(“Entia non sunt multiplicanda sine necessitate”)。或者,或者,人们应该始终选择以尽可能少的原因、因素或变量进行解释。或者,再一次,人们应该总是采取在构建理论时偏向简单,而不是构建不必要和过度详尽的解释。
在神学上,奥卡姆是一个信仰主义者,坚持认为对上帝的信仰是信仰而不是知识的问题,并且与主流相反,他坚持认为神学不是一门科学,并拒绝了所有所谓的上帝存在的证据。他认为,人类的理性既不能证明灵魂的不朽,也不能证明上帝的存在(也不能证明他的统一性和无限性),而这些真理只有通过启示才能为我们所知。对于奥卡姆来说,唯一真正必要的实体是上帝(其他一切都是偶然的)。
在伦理学中,他是神圣命令理论的支持者,这是一种道义论和绝对主义的伦理学方法,认为如果上帝已经下令采取行动是正确的,并且当且仅当(并且因为)它时,行为才是强制性的是神所吩咐的。因此,在回答柏拉图的问题时:“是因为上帝的旨意而好,还是因为它是好的而上帝愿意?”,奥卡姆(反对大多数人的观点)响亮地断言前者。在他看来,上帝不符合一个独立存在的善的标准;相反,上帝本身就是良善的标准。
他拒绝了经院哲学的物种理论(他认为这是不必要的,也没有经验支持),支持抽象理论,他为中世纪晚期认识论的重要发展做出了贡献。他还区分了“直觉认知”(取决于对象的存在与否)和“抽象认知”(从存在谓词中“抽象”出对象)。实际上,他为直接实在论的经验主义辩护,根据这种经验主义,人类通过直觉认知来感知对象,而无需任何先天观念的帮助。.
在Logic中,他非常接近于阐述后来被称为De Morgan 定律(用否定表示对偶逻辑运算符),并且还考虑了三元逻辑的概念(具有三个真值的逻辑系统:真、假和一些第三个值),这个概念只会在19 世纪和 20 世纪的数学逻辑中再次出现。
奥卡姆也越来越被认为是现代西方宪法思想(尤其是责任有限的政府思想)发展和自由民主意识形态出现的重要贡献者。他是最早倡导政教分离形式的中世纪作家之一,对财产权和言论自由概念的早期发展很重要。
奥卡姆还写了很多关于自然哲学的文章,包括对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的长篇评论。与当代理论相反,他持有的一个重要观点是,运动本质上是自我守恒的,不需要任何因果力(他的“剃刀”或简约原则的应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