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索伦·克尔凯郭尔,丹麦宗教哲学心理学家、诗人

 一起出洞 2023-06-12 发布于浙江
Søren Aabye Kierkegaard (1813 – 1855) 是19 世纪的丹麦哲学家和神学家。尽管他生前相对孤立,但在他的作品在他死后被翻译成德文后变得非常有影响力。
有时被称为“存在主义之父” ,他的作品代表了对当时占主导地位的黑格尔哲学(以及对丹麦国家教会)的反应,并为现代存在主义奠定了基础。
早期存在主义思想家,如卡尔·雅斯贝尔斯(1883-1969) 和马丁·海德格尔,以及后来的让-保罗·萨特,广泛借鉴了克尔凯郭尔对绝望和自由的分析。
然而,从卡尔·马克思到西奥多·阿多诺(1903-1969)再到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的众多其他哲学家也对这位丹麦大师的思想表示了极大的敬意。
他是一位终生坚定的路德会教徒,也是信仰主义学说的杰出支持者,该学说认为宗教信仰取决于信仰或启示,而不是理性、智力或自然神学。
生活
Søren Kierkegaard(英语发音为KEER-ka-gard)于1813 年 5 月 5 日出生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一个富裕家庭。
他的父亲迈克尔·佩德森·克尔凯郭尔( Michael Pedersen Kierkegaard)是一个富有的袜子商人和白手起家的人,非常聪明但忧郁,焦虑且非常虔诚,坚信他因年轻时的个人罪孽而赢得了上帝的愤怒;
他的母亲Ane Sørensdatter Lund在与迈克尔的第一任妻子去世后嫁给迈克尔之前,曾在家里担任女佣,她是一个安静、朴素、谦逊的人物,几乎没有受过正规教育。
索伦是第七个也是最后一个孩子:七个孩子中有五个早逝(他们的父亲认为这只是对他的罪孽的惩罚),尽管索伦和他的哥哥彼得·克里斯蒂安·克尔凯郭尔(彼得·克里斯蒂安·克尔凯郭尔)(他将成为一位有影响力的路德会主教)反驳了他们父亲的悲观预测。
尽管他的父亲偶尔会有宗教上的忧郁,并且他给孩子们带来了沉重的内疚负担,但克尔凯郭尔与他的父亲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深思熟虑的存在。
克尔凯郭尔在一个严格的路德教家庭中长大,尽管家里很富有。他在哥本哈根享有盛誉的公民美德学院接受了古典教育,在那里他在拉丁语和历史方面表现出色,然后于 1830 年在哥本哈根大学学习神学。
然而,在大学里,他更多地被哲学所吸引和文学,他的哲学著作总是比较自觉的文学和罗嗦。在大学早期经历了一段相对放荡的时光,直到他父亲于 1838 年去世,他才毕业1841 年获得相当于博士学位,通过他父亲的遗产资助他的教育、随后的生活和早期作品的出版。
1837年,克尔凯郭尔遇到了丹麦议会议员的女儿雷吉娜·奥尔森,并与她一见钟情。他于 1840 年向她求婚,但不到一年后,在一段忧郁和抑郁的时期,他神秘地解除了婚约。雷吉娜后来结婚并离开了丹麦,但她仍然是克尔凯郭尔的缪斯女神和他一生的挚爱。
可以说他最伟大的作品《非此即彼》写于 1842 年克尔凯郭尔在柏林短暂逗留期间(他唯一一次出国旅行,除了短暂的瑞典之行),并于 1843 年出版。它立即被理解为文学大事,虽然也有批评者。
《恐惧与战栗》于 1843 年末出版,随后发表了一系列批评格奥尔格·黑格尔流行哲学的论文。他对丹麦讽刺论文“海盗船”中的一些差评的反应相当过激导致了口头攻击、社会排斥,甚至在哥本哈根街头遭到嘲笑。
从 1846 年起,克尔凯郭尔的焦点从对黑格尔的批评转移到对基督教世界(他指的是教会制度和他所在社会的应用宗教,而不是基督教本身)和现代性及其肤浅和无激情的观点的虚伪的批评一般的世界。
在克尔凯郭尔的最后几年,从 1848 年开始,他开始通过学术著作、报纸文章和一系列自行出版的小册子对丹麦国教会进行持续的文学攻击。
克尔凯郭尔于1855 年 11 月 11 日在哥本哈根的弗雷德里克医院去世,可能是他小时候从树上摔下来的并发症。
工作
克尔凯郭尔独特的作者身份和文学风格采用讽刺、讽刺、戏仿、幽默、辩论和“间接交流”的辩证方法,以加深读者对终极存在问题的热情主观参与。
他详细阐述了一系列哲学、心理学、文学和神学类别(包括焦虑、绝望、忧郁、重复、内向、讽刺、存在阶段、遗传的罪、伦理的目的论悬置、基督教悖论、荒谬、重复、普遍/例外、牺牲、爱是一种责任、诱惑、恶魔和间接的交流)。
在他的整个工作中,他把苏格拉底和耶稣基督作为他的榜样,并看到一个人如何生活作为在真理中的主要标准。
克尔凯郭尔的早期著作, 1841年的大学论文《论反讽的概念》和1843年的《非此即彼》都批判了西方哲学思想中的主要人物(前者为苏格拉底,后者为格奥尔格黑格尔),展示了克尔凯郭尔的独特的写作风格。
在“非此即彼”中,他写道有两种生活方式,一种是“审美的”(基于暂时的、感官的愉悦,无论是智力还是身体的)和“伦理的”(基于道德准则和无限或永恒) )。
他提供了审美生活方式和伦理生活方式之间的延伸对比,得出的结论是,审美的激进人类自由不可避免地导致“焦虑”(恐惧)、无限的呼唤,并最终导致绝望。一旦实现这一点,个人就可以进入伦理领域。
1843 年晚些时候,他出版了《恐惧与颤抖》,与《非此即彼》一起,这可能是他最著名的著作。这部作品(以及同年的“重复” )聚焦于亚伯拉罕愿意牺牲以撒的圣经故事,超越了审美和伦理,并在辩证阶梯上引入了更高的阶段,即宗教。
它描述了第三种生活方式,在现代世界中靠信仰生活的可能性,强调个人的重要性并发展主观真理的概念. 这些作品讨论了伦理学和宗教哲学中的基本问题,例如上帝和信仰的本质、信仰与伦理学和道德的关系,以及真正信教的难度。
他的作品从 1844 年到 1846 年(使用化名写作),包括《哲学碎片》(1844 年)、《恐惧的概念》(1844 年)、《人生道路上的阶段》(1845 年),尤其是大量的《结论不科学》 Postscript to Philosophical Fragments”(1846),更加关注黑格尔哲学的感知缺陷,并形成了存在主义心理学的基础。
他的第二个创作时期,包括作品如《两个时代:文学评论》(1846 年)、《关于阿德勒的书》(1872 年出版)、《基督教话语》(1848 年)、《爱的作品》(1847 年) ),“在不同的精神中启迪话语”(1847)和“致死的疾病”(1849),更多地关注基督教世界和现代社会普遍认为的虚伪和肤浅。他试图以他认为应该的方式呈现基督教,并鼓励将基督视为绝对的悖论。
从大约 1848 年到他去世,克尔凯郭尔对丹麦国家教会进行了持续的文学攻击,出版了诸如《基督教实践》(1850 年,他自己认为是他最重要的书)、《自我检讨》(1851 年)等书籍) 和“自己判断!” (1876年死后出版)和一系列名为《当下》的自发小册子,试图以耶稣为榜样,阐述基督教的真正本质,将基督教重新引入基督教世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