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影响当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因素及其教育上的启示

 吾将 2023-06-12 发布于广东

摘要: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的未来,而心理的健康成长又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基础,本文分析了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几个主要的因素,并提出从家庭、学校、社会入手,帮助青少年培育健康心理的方法。关键词:家庭 学校 社会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思想、文化等领域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扩大,当代青少年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少年强则国强,把青少年儿童培养成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事关民族复兴进程,而培养这样的时代新人,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青少年的成长首先是心理的成长,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要培养当代青少年健康的心理状态,必须先理清楚影响当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因素,归结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一、家庭因素。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启蒙教育,是影响青少年儿童心理成长的重要因素。宁静、和谐、幸福的家庭环境等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带给孩子正能量,让孩子具有善良、坚强、勇敢的性格特点,在学习与工作中与人相处合作的能力相对也更强。反之,压抑、专制甚至暴力的家庭环境,则会造成亲子关系紧张,让孩子养成自卑、懦弱或粗暴的性格特点,更甚者发展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影响人的一生。引起家庭不和谐的原因有很多,夫妻感情不和、经济紧张、生活压力大等等,有的父母由于自身的情绪不稳定和承受的经济或工作等的压力过大,不自知地发泄在孩子身上,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也有可能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甚至走向暴力。因此,很多的“问题少年”其实都根源于“问题家庭”。二、学校因素。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仍以应试教育为主,学校、老师、家长都相当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他们所做的一切工作几乎都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目的,甚至学校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很多时候都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基础,有些学校一味迫求分数和升学率而忽视了对学生其他方面的教育和引导,缺少兴趣和其他活动的开发开展,学生每天面对的就是做不完的习题,刷不完的卷子,堆垒如山的复习教材,在这样的重压之下,学生的精神压力倍增,导致部分学生出现恐惧、焦虑和厌学的情绪。三、社会因素。当代青少年所处的是一个开放、多元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他们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丰富的资讯,但青少年尚未形成自己的坚定的符合主流意识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因而容易受到一些负面情绪的影响。比如来自某些同伴、网络、报刊书籍所宣扬的不良信息和行为,部分青少年缺少是非辨别能力而随波逐流争相模仿,从而迷失了自己的方向。

针对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以上因素,我们在以后的教育中要怎样对青少年进行正确的心理引导呢?一、发挥家庭的正面引导作用。父母是孩子生命中的第一任教师,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很多行为习惯都是从父母身上习得的,因此,父母希望孩子长大后成为一个这样的人,首先自己要成为这样的人。事实证明,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培养出来的是积极乐观开朗的孩子,一个父母整天吵闹,好赌博的父母养出来的大多数是一个自私不求上进的孩子。所以父母要达成共识,努力维系家庭的和睦完整,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父母的健康心理品质就会潜移默化到孩子身上。同时,当今社会多元开放,这就使得家庭教育也受到了社会多元道德观念不同程度的影响,而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和思想发育成长时期,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处于勇于尝试时期,各种各样新生事物不断出现令青少年眼花缭乱,甚至迷茫。社会上的功利主义冲击着青少年未成熟的心智,青少年会通过学习模仿而变得言语粗俗,行为放荡,这个时候更需要家庭家长作出适当有效的指导指引,既不能过分保护孩子,隔阻孩子与外界的联系,又要打破束缚,敢于放手,鼓励孩子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并对社会中存在的各种现象进行真伪、善恶、美丑的辨别,引导孩子学会筛选过滤社会信息,从而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发挥学校教育的疏导作用。学校是学生学习成长和心理发育的重要场所,学校应该用科学方法加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预防与消除学生心理问题的滋生,促进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开设健康心理教育课。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专业科学的学科,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指引学生怎样积极应对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压力、如何进行情绪的调节,让学生积极乐观投入社会发展变化中去。当今社会拼的就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而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培养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基础,心理素质是否过关,很大可能影响到一个人能否处理好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而有没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有没有健全的人格,将是衡量人才的标准之一。因此,有条件的学校必须要配备专业专职的心理老师,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针对学生年龄发展的特点定期召开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并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科学地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同时学校也应该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案,作为班主任、任课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依据,使心理健康工作落到实处。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而紧张、冷漠的气氛会大大抑制学生学习的热情。所以教师要上课时要做好学生学习引导者的角色,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在课堂上情感得到体现,心灵得到沟通,理念得到认同,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训练,让学生充分的展示自我。学生在在轻松的课堂环境中进行学习,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和谐融洽所带来的团结互助的积极情感不仅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开朗的心理品质。

参考文献:【1】张雪英《浅议家庭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J〕2019-07-0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