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顾敻《诉衷情·永夜抛人何处去》

 天下有忧 2023-06-12 发布于广东

      永夜抛人何处去?绝来音。香阁掩,眉敛,月将沉。争忍不相寻?怨孤衾。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注解】
①永夜:长夜。
②香阁:青年妇女的内室。
③争忍:怎忍。俞平伯《唐宋词选释》:“'争’,同'怎’。古多写作'争’,读平声。'怎’字后起,如《广韵》《集韵》皆未收,殆后来音变。”
④孤衾:孤枕独眠的锦被。衾:被子。

====
赏析
  这首词通过女主人公口语式的内心独白,揭示了作为一个闺中弱女子被负心人所折磨而带来的心灵创伤,表现了旧社会情爱悲剧的一个方面。主人公怨中有爱,爱怨兼发,心情复杂。作品在艺术构思与表现手法上甚见匠心,深得后代词评家的赞赏。
  这是一首单调小令。开头五句,奏的是感情音响的主旋律——怨。“永夜”两句,就悬想负心人行踪着笔。“长夜漫漫,负心人啊,你抛下我到哪里去了?”自问还复自答:“音信已绝,奈何!”着一“绝”字,点出薄悻者之寡信绝情。“香阁掩”三句,就闺中人己方情况着笔,从环境描写(闺门紧闭)、表情描写(眉头紧皱)、时间推移(斜月将落、长夜将尽)这三个方面,写出了终宵坐候之难耐。这两笔归结到一点——对薄悻者之怨。
  “争忍”句以下写心池又起新澜。“争忍”两句是第一个浪头,特点是思之不已,爱怨兼发。“叫我怎忍心不苦苦追寻啊?”这一句心灵独白,表明她怨中有爱,情丝难解。但稍加推究,闺门紧闭,室内一目了然,无物可寻。“寻”这一动作,正好显示她已陷于身难自主迷离恍惚的精神状态。等到她头脑稍为清醒,又得面对令人心碎的现实——孤衾独处,因而“怨”字又重上心头。“换我心”三句是第二个浪头,特点是情之所钟,忽发痴语。清王士禛《花草蒙拾》曾指出:“顾太尉'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自是透骨情语。徐山民'妾心移得在君心,方知人恨深’全袭此。”徐山民句中之“移”字,倒也深得顾词“换”字之真谛。换心者,移心之谓也。主人公是多么希望把自己的一颗心移置在对方的心腔里,以取得对方对自己思念之深的理解啊。就事论事,移心之说似属无理,而主人公发此痴想,却正好显示其爱之深,其情之真,此即所谓“无理而有情”。当然尽管如此,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将是难以避免的。这一点,明汤显祖在《花间集》评本中曾一语道破:“若到换心田地,换与他也未必好。”但作品的思想倾向性却十分明朗,同情完全放在被折磨被损害的弱女子这一边,这也就从侧面鞭挞了薄悻之徒。
  顾夐此词,以善作情语著称。近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把此词作为“有专作情语而绝妙者”的显例之一,并且说:“此等词,求之古今人词中,曾不多见。”足见评价之高。

====
【鉴赏】
      这首词通过女主人公口语式的内心独白,揭示了作为一个闺中弱女子被负心人所折磨而带来的心灵创伤,表现了旧社会情爱悲剧的一个方面。主人公怨中有爱,爱怨兼发,心情复杂。

====
赏析
这首词词风清淡,其中顾太尉仿作闺音,借女子之口诉单思之衷情。

长夜难眠,负心的人抛却我,不知往何处去了,一绝音问两渺茫。一个“抛”,一个“绝”,都是很有力度的表达,既可见女子心中的檀郎的负情,也能感受出女子的怨深。头两句交代了原因,是永夜寂寞中愁绪袭来的前奏。香阁紧闭,女子的眉毛敛着,“掩”和“敛”都是收拢的动作,女子将自身封闭在一个环境“香阁”中,将自心封闭在孤苦的怨愤之中。月将沉落,长夜就要过去了,女子内心又起波澜,我怎忍不去寻他呢?毕竟心软了,此处的怨稍稍化作思。低头看看寒衾,空床独难守,怨心再起。最终发出了“换我心,为你心”的情语,引出得很自然。

整首词以怨恨起笔,以相思作结,其间杂着女子复杂的心理变化。“永夜抛人何处去,绝来音”,是怨起,带着恨。“香阁掩,眉敛,月将沉,争忍不相寻”,是内心世界的挣扎,由怨到思。接着“怨孤衾”,怨念再出。慢慢静下来,说出了“换我心、为你心”的痴情话语。到头来,怨是深深的相思相忆化来的。王观堂盛评此词:“此等词,求之古今人词中,曾不多见。”(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然不多见并非说明此词没有因袭。清人王士禛在《五代诗话》中,就以此词与杜少陵《月夜》诗作比照,以为两者间神理相通。

顾太尉此词对后世的影响也颇大。前人多谓其为柳七一派滥觞。清王士禛《花草蒙拾》:“顾太尉'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自是透骨情语。徐山民'妾心移得在君心,方知人恨深’,全袭此。然已为柳七一派滥觞。”清沈雄《古今词话·词评》上卷:“《蓉城集》曰:'顾太尉《诉衷情》曲“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虽为透骨情语,已开柳七一派’。”

“换我心”三句乃人人意中语,此词一出,模仿的人自然不少,而仿作缺乏心意,许多是会被诟病的。唐圭璋先生说“词自避俗外,尤须必熟”(《词学论丛·论词之作法》)即引此词及其后尘之作为例。小词很短,只有三十七字,且没有深词僻语,没有吊书用典,平白的语言写尽一个弃妇的哀怨与思忆,怨不止,情不断,读来读去,只是女子掏心地诉说,明茅暎《词的》卷一:“到底是单相思。”可谓一语道破,思忆因其“单”而可怜。(周游)

====
品读
文人依声填词,到了唐季、五代,在明显发展的基础上而日趋成熟。五代是小国割据的乱离之世,蜀中的一般文人学士都逃避现实,在声色狗马中找生活;词作的内容多是闺情离愁,反映面不够宽广。描写男女恋情的艳词,艺术造诣很高,有的还富有个性特色。顾夐是“花间派”的重要成员,也是写恋情词的高手。有人认为,“花间派”词盛行之后,敦煌民间歌辞就风流顿尽了。其实不然,当时的文人们虽然不很赞成民间词,但是,他们实际上还是在继承或部分继承着这个民间传统,只不过是对民间的艳体部分扩大,并加工了而已。也有的仍然保留着民间词所特有的清新活泼的气息,如顾夐这首《诉衷情》虽属艳科,却走着疏淡的路子。敦煌歌辞《拜新月》:“荡子他州去,已经新岁未还归。堪恨情如水,到处辄狂迷,不思家国。花下遥指祝神祇,直至于今,抛妾独守空闺。上有穹苍在,三光也合遥知。倚屏帏坐,泪流点滴,金粟罗衣。自嗟薄命,缘业至于斯。乞求待见面,誓不辜伊。”(任二北先生《敦煌曲校录》〔○二四〕)两相比较,在构思、手法、语式、心理、形象等方面,基本相同,先后继承脉络分明。《拜新月》中的“辄”、“合”、“伊”、“斯”、“于今”、“缘业”等,是当时的方言俗语,今天看来倒显得“文”了。这种“俗”美之词,对当时和后世影响很大。前人说顾词中的“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是“透骨情语”,“已开柳七一派”,说明顾夐和柳永都接受了民间歌辞的影响。

这首词运用白描的艺术手法,写出一个痴心女子对于薄情汉失约的怨恨。它质朴直率,形象鲜明,内心激动,感人至深,显然和“花间派”词风大异其趣。

一般描写要设喻,而白描则不设喻,也少修饰。这首《诉衷情》词,既是白描,又用口语,所以,话说得再明白不过了。“永夜抛人何处去,绝来音”,“永夜”,即长夜。情人无义,一个长夜,两个长夜,三个长夜,……已经是夜夜失约。一个“绝”字下得好,人不到,音书绝,写女子对“抛人如断弦”的人十分气恼。“香阁掩,眉敛,月将沉”,“阁掩”,环境孤寂;“眉敛”,愁思深重;“月沉”,待之已久,写失望之怨苦。这是从多侧面写女子的愁绪和怨情。“争忍不相寻,怨孤衾”,“争忍”,怎么忍心;“不相寻”:寻,寻思,即“想”的意思。这两句是说女子等候了一整夜,终不见负心的情人,怎么能够不怨恨呢!到这里一共用了两个问句:“何处去”?“争忍不相寻”?表达了这女子内心十分激动的情绪。一种孤寂、怅惘、无望的悲哀和痛苦,一股脑儿地倾注在一个“怨”字上。前人说“到底是单相思”,看来不无道理。结末三句,可以说是激情的呼喊:“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充分表达了女子的痴情。这是靠直率和纯朴来打动读者。然而,“心有灵犀一点通”,负心人的心是不能相通的,所以,两者既不能换,也不能比。这个女子在情网中煎熬着、挣扎着,隐曲地表现出她焦躁不安、千头万绪的心情。作者用口语及白描的手法,把一个纯真、质朴、痴情的女子写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达到了作艳词而能疏淡的艺术境界。

集评
**汤显祖评本《花间集》卷三:要到换心田地,换与他也未必好。
**茅暎《词的》卷一:到底是单相思。
**王士祯《花草蒙拾》引:顾太尉: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自是透骨情语。徐山民: “妾心移得在君心,方知人恨深。”全袭此。然已为柳七一派滥觞。
**清·陈廷焯:“元人小曲,往往脱胎于此。”(《云韶集》卷一)
**清·陈廷焯:“末三语嫌近曲。”(《词则·闲情集》卷一)
**清·王闿运:“亦是对面写照。有嘲有怨,放刁放娇,诗所谓'无庶予子憎’,正是一种意。”(《湘绮楼词选》前编)
**王国维:“词家多以景寓情。其专主作情语而绝妙者,如牛峤之'甘作一生拚,尽君今日欢’。顾敻之'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此等词求之古今人词中,曾不多见。”(《人间词话删稿》)
**俞平伯:“本篇白描,作情极的说法,仍有含蓄。如本句'争忍不相寻’,相寻又怎么样呢? 口气未完,却咽住了,得断续之妙。”(《唐宋词选释》)
**唐圭璋:“词自避俗外,尤须避熟。盖熟亦俗也。予所谓清新者,即不熟……顾太尉'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固甚新妙,但李之仪云'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徐山民云'妾心移得在君心,方知人恨深’,则皆熟矣。”(《词学论丛·论词之作法》)

链接
《诉衷情》词牌。《诉衷情》,原为唐玄宗时教坊曲,后用为词调,五代时的文人多用此调抒写相思之情。有单调、双调两体,字数用韵也有多种方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