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倍子(历代本草汇言)治风癣痒瘙,并大人五痔下血。煎汤洗眼目,消赤肿止疼。

 北京润雨 2023-06-13 发布于辽宁

五倍子

五倍子(文蛤、棓子、百药煎、百虫仓)

五倍子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或同属植物青麸杨等叶上寄生的虫瘿。我国大部分有产,主产于四川。原植物盐肤木为常见阳性树种;麸杨生于向阳山坡/山谷的疏林或灌木丛中;红麸杨生于山坡灌丛中。味酸、涩,性寒。归肺、大肠、肾经。临床用名有敛肺降火、涩肠、固精、敛汗、止血。临床用名有五倍子。

【本草汇言】

《本草拾遗》:治肠虚泄痢,熟汤服。

《本草衍义》:今染家亦用。口疮以末掺之,便可饮食。

《本草衍义补遗》:属金与水。噙口中善收顽痰有功,且解诸热毒、口疮,以末掺之,便可饮食。即文蛤也,其内多虫,又名百虫仓。

《本草蒙筌》:五倍子

(一名文蛤)味苦、酸,气平。属金与水。无毒。在处生,季秋采。形类拳大,色兼青黄。内多小虫,俗又名曰虫仓也。疗齿宣疳 ,及小儿面鼻疳疮;治风癣痒瘙,并大人五痔下血。煎汤洗眼目,消赤肿止疼。研末染髭须,变皓白成黑。专为收敛之剂,又禁泻痢肠虚。解消渴生津,却顽痰去热。百药煎者,亦此造成。(新鲜五倍子十斤,舂捣烂细,磁缸盛,稻草盖合,七昼夜,取出复捣,加桔梗、甘草末各二两,又合一七,仍捣仍合,务过七次,捏成饼锭,晒干任用。如无新鲜,用干倍子水渍为之。)肺胀喘咳不休,噙化数饼即止。

《本草纲目》:敛肺降火,化痰饮,止咳嗽,消渴,盗汗,呕吐,失血,久痢,眼赤湿烂,消肿毒,喉痹,敛溃疮金疮,收脱肛,子肠坠下。

其味酸咸,能敛肺止血,化痰止渴收汗,其气寒,能散热毒疮肿,其性收,能除泻痢湿烂。

《药鉴》:气平,味酸,无毒。收敛肺气,扫除烦热,安心调中,治痢截疟,生津止渴,消痰益精。如恶疮肉出,烧灰敷上,恶肉立尽。仲景治吐蛔下痢,用乌梅丸极验。同建茶、干姜为丸,治休息痢疾甚效。

《本草经疏》:五倍子得木气而兼金水之性,其味苦酸涩,气平无毒。气薄味厚,敛也,阴也。入手太阴、足阳明经。《本经》主齿宣疳匿,风湿癣疮,及小儿面鼻疳疮者,皆从外治,取其苦能杀虫,酸平能敛浮热,性燥能主风湿疮痒脓水。五痔下血者,大肠积热也,大肠与肺为表里,肺得敛肃则大肠亦自清宁也。藏器:疗肠虚泄利。日华子主生津液,消酒毒。时珍谓其敛肺降火,化痰饮,止咳嗽,消渴,盗汗,敛溃疮,金疮,收脱肛,子肠坠下者。悉假其入肺清金,收敛固脱之功耳。
简误:五倍子,性燥急而专收敛,咳嗽由于风寒外触者忌之。泻痢非肠虚脱者忌之。咳嗽由于肺火实者忌之。若误服之,反致壅塞喘满,以其酸敛太骤,火气无从泄越故耳。

《雷公炮制药性解》:五倍子,味苦酸,性平,无毒,入大肠经。主齿宣疳䘌、风癣疥痒、肠风五痔及小儿面鼻口耳疳疮,明目生津,止泻涩精。噙口中治口疮,善收顽痰,解诸热毒。百药煎即五倍造成,主肺胀喘咳,噙化能敛而降之。
按:五倍酸苦之性,专涩大肠,其收敛甚捷,泻痢初起者,未宜入剂。

《本草乘雅半偈》:(宋开宝)

【气味】酸平,无毒。

【主治】主齿宣疳 ,肺脏风毒,流溢皮肤,作风湿癣,瘙痒脓水,五痔,下血不止,小儿面鼻疳疮。

【核】曰∶五倍子,在处都有,蜀中者为胜。树名肤木,生丛林中,本末俱青,六七月无花作子,子生叶底,初起甚小,渐大如菱,嫩时翠绿,老则黄褐。介甲中虚,坚结颇脆,内有白膜,霜降采子曝干,用染重玄,迟则壳薄易腐。

【 】曰∶木以肤名,精专皮外之肤矣。经云∶夏日在肤,泛泛乎若万物之有余。又云五六月阳气在表,垂枝布叶,皆下曲如钩,为太阳沦肤之尽,太阴肤受之始,效象阴阳,累球叶底,小则如黍如粟,大则如菱如栗,名五倍子者以此。假木气以赋形,中有白膜如蠓蠛,缘湿以合感而应生,木眚自成,非关外物耳。故主肺脏风毒,流溢皮肤面鼻。正皮肤者肺之合,面鼻者肺之候也。若五痔下血,为肺脏之邪,出授大肠腑器;若齿宣疳 ,为燥金上病,假合清肃以濡之;至于清暑止渴,疗咳嗽,通喉痹,化痰癖,逐淡阴,主泄痢,收肛脱,此属肺金腑脏之变眚。若小儿尿血,又属游溢精气,通调水导,下输膀胱,用泄金气之郁矣。(木命在皮,各有专精。或果,或仁,或枝叶,或根干,各备全木之体用。此独精专于皮。皮复精专于肤,肤更精专于叶肤之肤子,若侵淫肤眚,用主侵淫肤疮,功必胜于胡粉。不属虫卵,不属果实,此属假木气以赋形。又生成叶肤之肤子,湿生亦可,化生亦可。)  

《本草易读》:一名川文蛤。宜研用。

酸,涩,咸,寒,无毒。入手太阴、足太阳。敛肺降火,生津化痰,除咳止血,解渴敛汗。

子肠下坠,收诸般湿烂,脓水牙宣,痔 下血。住泄痢而止呕吐,乌须发而止肿毒。目赤喉痹最宜,口疳鼻蚀亦良。在处有之,以蜀中者为胜。乃小虫伏盐肤子木,食汁结巢,渐渐长坚。山人霜降后采取,蒸矣。

虚劳遗浊,佐茯苓、龙骨丸服,盐水下。(验方第一。)

盗汗,同荞麦面作饼,煨熟,夜卧时干吃,勿饮水。又为末津合,敷脐上缚定。(第二。)

泻痢不止,半生半熟,丸服。赤痢烧酒下,白痢水酒下,水泻米汤下。又为末,每下一钱。(第三。)

肠风下血,同白矾丸服,忌酒。(第四。)

耳疮肿痛,为末,水合敷。湿则干掺。(第五。)

耳中出脓,为末吹之。(第六。)

牙缝出血,为末敷之。(第七。)

疮不收口,焙末。醋合,敷四围。(第八。)

一切肿毒初起,炒末,蜜合敷。(第九。)

一切诸疮,同黄柏末敷之。(第十。)

下部疳烂,同枯矾搽之。(十一。)

天行口疮,为末掺之,吐涎。(十二。)

阴户疳烂,同红褐子、黄茧、黄扣线焙末敷之。(十三。)

小儿脱肛,同苦参、壁土煎洗,次用木贼末搽之,或蛎粉末亦可。(十四。)

文蛤散 文蛤为散,沸汤下。治欲饮不渴,肉上粟起而烦者。又治渴欲饮者。(诸方第一。)

冲翳散五倍子(五钱) 苦参(四钱) 升麻(二钱) 草决明(二钱) 薄荷(一钱) 防风(一钱) 荆芥(一钱) 白芷(一钱) 川芎(一钱) 羌活(一钱) 水煎。秋冬入大碗中,宜在屋内,日夕时;春夏在天井。向西偏南吹药,冲目去浓翳。每日吹之,一日一服,或七

八服,或十余服,或二十、三十、四十服。用苇筒。(第二。)

《本草崇原》:气味咸平,无毒。主治恶疮蚀,五痔。
(文蛤生东海中,背上有斑文,大者圆三寸,小者圆五六分。沈存中《笔谈》云∶文蛤即今吴人所食花蛤也,其形一头小,一头大,壳有花斑者是。《开宝》、《药性》有五倍子,亦名文蛤,乃是蜀中盐肤子树上之虫窠也,以象形而称之,与水中所产文蛤不同。)
蛤乃水中介虫,禀寒水之精,故主治恶疮蚀。感燥金之气,主资阳明大肠,故治五痔。五痔解,见黄芪条下。

《伤寒太阳篇》曰∶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热被却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文蛤五两为末,每服方寸匕,沸汤下,甚效。文蛤外刚内柔,象合离明,能燥水湿,而散热邪也。

《本草新编》:五倍子,一名文蛤。味辛、酸,气平,无毒。入肾经。疗齿宣疳,及小儿面鼻疳疮,治风癣痒疮,并治大人五痔下血。洗目消赤肿,止疼痛。染须髭变黑。专为收敛之剂,又禁泻痢肠虚,解消渴,生津,却顽疼,去热。百药煎,亦此造成。此药外治之功居多,内治之功甚少,存之以备疮毒之用耳。

或问五倍子乃收敛之药,用之外治更宜,然而内治以固滑泻,未尝不佳,何子著《本草》,单为外治留之乎?曰:痢无止法,用涩药以止痢,前人所戒。况五倍子止痢,乃不得已而用之,止痢之品甚多,何必借此不可用之药。此铎所以只取外治,而不取内治。

《本经逢原》:酸收,益津开胃,同建茶、干姜,治休息痢,能敛肺涩肠,止呕敛汗,定喘安蛔。仲景治蛔厥,乌梅丸用之,虫得酸即止。用丸不用汤者,欲留有形之物,入于虫口也。今治血痢必用之。中风惊痰,喉痹肿痛,痰厥僵仆,牙关紧闭者,取乌梅擦牙龈即开。血痢不止,以乌梅烧存性,米汤服之渐止。恶疮胬肉,亦烧灰研敷,恶肉自消。此即《本经》去死肌恶肉之验。

《本草备要》:涩,敛肺

酸咸。其性涩,能敛肺;其气寒,能降火。生津化痰,止嗽止血,敛汗(郑赞寰曰∶焙研极细,以自己漱口水调敷脐上,治盗汗如神)解酒,疗消渴泄痢,疮癣五痔,下血脱肛,脓水湿烂,子肠坠下,散热毒,消目肿(煎水洗之),敛疮口(热散,疮口自敛)其色黑,能染须(丹溪曰∶倍子属金与水,噙之善收顽痰,解热毒。黄昏咳嗽,乃火浮肺中,不宜用凉药,宜五倍、五味,敛而降之。《医学纲目》云∶王元圭虚而滑精,屡与加味四物汤,吞河间秘真丸及珍珠粉丸,不止。后用五倍子一两,茯苓二两,丸服遂愈。此则倍子敛涩之功,敏于龙骨、蛤粉也。昂按∶凡用秘涩药,能通而后能秘。此方用茯苓倍于五倍,一泻一收,是以能尽其妙也)。嗽由外感,泻非虚脱者禁用。
生盐肤木上,乃小虫食汁,遗种结球于叶间(故主治之症,与盐肤子叶同功)。壳,轻脆而中虚,可以染皂,或生、或炒用。

《本草逢原》:川文蛤善收顽痰,解热毒。黄昏咳嗽,乃火气浮于肺中,不宜用凉药,宜五倍、五味敛而降之。若风寒外触暴嗽,及肺火实盛者禁用,以其专收而不能散也。故痰饮内盛者误用,则聚敛于中,往往令人胀闭而死。为末,收脱肛及子肠坠下。

《本草从新》:一名文蛤。涩、敛肺。

酸涩能敛肺。咸寒能降火。生津化痰。止嗽止血。敛汗。(郑赞寰曰∶焙研极细、以自己漱口水、调敷脐上、治盗汗如神。)解酒。疗消渴泄痢。疮癣五痔。下血脱肛。脓水湿烂。子 肠坠下。散热毒。消目肿。(煎水洗之。)敛疮口。(热散疮口自敛。)其色黑。能染须。(丹溪曰∶倍子属金与水、噙之、善收顽痰、解热毒、黄昏咳嗽、乃火浮入肺、不宜用凉药、宜五味五倍、敛而降之、娄全善医学纲目云∶王元虚而滑精、屡与加味四物汤、吞河间秘真丸、及真珠粉丸、不止、后用五倍子一两、茯苓二两、丸服、遂愈、此则倍子敛涩之功、敏于龙骨蛤粉也、庵曰∶凡用秘涩药、能通而后能秘、此方用茯苓、倍于五倍、一泻一收、是以能尽其妙也。)嗽由外感。泻非虚脱者。禁用。生盐肤木上。乃小虫食汗。遗种结球于叶间。(故主治之证、与盐肤子叶同功。)壳轻脆而中虚。可以染皂。或生或炒。捣末用。(粪后下血、五倍子末、艾汤调服一钱、妇人阴血、因交接伤动者、以末掺之。)百药煎。功与五倍子不异。但经造酿。其体轻虚。其性浮收。且味带余甘。治上焦心肺。咳嗽痰饮热渴诸病。含噙尤为相宜。用五倍子为粗末。每一斤以真茶一两。煎浓汁。入酵糟四两。擂烂拌和。器盛置糠缸中罨之。待发起如发面状。即成矣。捏作饼丸。晒干。(风热牙痛、百煎泡汤、噙漱。)

《得配本草》:咸、酸、寒、涩。入大肠经气分。敛肺止血,收痰止汗,除泻敛疮。得盐梅,治小便尿血。得乌梅,疗赤痢不止。配五味子,止黄昏咳嗽。配蔓荆子,治风毒攻眼。配鲫鱼,治脏毒。

配白矾,治肠风下血。和荞麦面,治寐中盗汗。合全蝎,掺聤耳。合黄丹,敷风眼赤烂。合腊茶叶末,搽阴囊湿疮。(加腻粉少许更好。)或炒,或生用。

百药煎,即倍子酿过者酸、咸、微甘。清肺化痰。(能聚周身顽痰于一处。)得槐花,治酒毒血痢。佐荆炭,治大便下血。合生白矾末,油调,搽小儿炼眉疮癣。

《本草求真》:[批]内服敛肺泻火除热,止嗽固脱,外祛风湿,杀虫。

五倍子专入肺、脾。按书既载味酸而涩,气寒能敛肺经浮热,为化痰渗湿降火收涩之剂。汪昂述丹溪谓倍子属金与水,噙之善收顽痰,解热毒。黄芪咳嗽,乃火浮肺中,不宜用凉药,宜五倍、五味敛而降之。《医学纲目》云:王元虚而滑精,屡与加味四物汤吞河间秘真丸及真珠粉丸,不止。后用五倍子一两,茯苓二两,丸服遂愈。此则倍子收敛之功,敏于龙骨、蛤粉也。昂按凡用秘涩药,能通而后能秘,此方用茯苓倍子五倍,一泻一收,是以能尽其妙也。又言主于风湿,凡风癣痒瘙,眼目赤痛,用之亦能有效,得非又收又散,又升又降之味乎。讵知火浮肺中,无处不形,在上则有痰结咳嗽,汗出口干,吐衄等症;在下则有泄痢五痔,下血脱肛,脓水湿烂,子肠坠下等症;溢于皮肤,感冒寒邪,则必见有风癣痒瘙,疮口不敛;攻于眼目,则必见有赤肿翳障。用此内以治脏,则能敛肺止嗽,固脱住汗;常出自汗,睡中出为盗汗,用五倍子研末,津调填脐中缚定,一夜即止也。外以治肤,熏洗则能祛风除湿杀虫。一切癣疮,用五倍子去虫,白矾烧过,各等分为末擦之,干则油调。药虽一味,而治分内外,用各不同,非谓既能入肺收敛,治黄昏时嗽。又能浮溢于表,而为驱逐外邪之药耳。书载外感勿用,义实基此。

《神农本草经读》:味酸,平。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誌,恶肉。

《本草便读》:五倍子

酸涩轻浮。能敛肺化痰。须白还乌有染法。咸寒苦降。可固肠治痢。汗多能止出良方。擦痔漏与金疮。或调或掺。治癞风之疳蚀。收热收脓。百药煎又经造酿。清心肺而味带余甘。化痰嗽。亦可生津。入上焦而功兼降火。(五倍子乃虫所造也。生盐肤木上。因虫食树汁。老则结球于枝叶间。遗种于内。其形圆长不一。味酸涩。微咸。性寒。入肺肾大肠。专主收敛。化痰者亦敛极则化之意。退热者亦是虚热。其余内外诸治。皆是酸咸敛涩之功。可以推想。百药煎用五倍子粗末一斤。好茶叶一两。煎浓汁入酵糟四两。拌和。置糠缸中窨之。待发起如发面状。即成矣。其性味与五倍子相仿。但经造酿后。体质轻虚。而味带甘。故能治上焦心肺咳嗽痰饮热渴等证。亦皆取其收肃之意耳。)

《本草撮要》:味酸气平。入手太阴阳明经。功专收肺除咳。敛肠止利。得茯苓龙骨治虚劳遗浊。得白矾治肠风下血。以自己嗽口水调五倍子末敷脐上。治盗汗如神。粪后下血。五倍末一钱。艾汤下良。妇人阴血伤者掺之效。一名文蛤。

《本草分经》:《本草分经》:酸、涩、咸,寒。敛肺降火,生津化痰,止血敛汗。治泄痢下血,散热毒敛涩之功敏于龙骨、牡蛎。

《本草择要纲目》:

【气味】 酸咸平无毒。乃虫食之津液结成者。其味酸咸。

【主治】 能敛肺止血。化痰止渴收汗。其气寒。能散热毒疮肿。其性收。能除泄痢湿烂。凡黄昏咳嗽。乃火气浮入肺中。不宜用凉剂。唯五味五倍能敛而降之也。百药煎其功与五倍子不异。但经酿过。其体轻虚。其性浮收。且味带余甘。治上焦心肺咳嗽痰饮热渴诸病。

【来源产地】

《中药大辞典》
为倍蚜科昆虫角倍蚜或倍蛋蚜在其寄主盐肤木、青麸杨或红麸杨等树上形成的虫瘿。

【炮制】

《中药大辞典》
拣净、敲开、剔去其中杂质

【现代药理研究】

1.  五倍子有抗菌作用,其主要抗菌成分在皮部,而芯部的煮液无抗菌作用。
2.  五倍子对蛋白质有沉淀作用,可达到止血功效,还能使腺细胞蛋白质凝固,使伤口干燥,能使胃液和胃酸的分泌显著降低,对胃溃疡出血有显著疗效。
3.  五倍子有抗肿瘤作用。
4.  五倍子中的黄酮能增加冠脉流量,对垂体后叶素所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5.  五倍子有解生物碱中毒作用,还可作用化学解毒剂。
6.  五倍子具抗生育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