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人生 江建国 江氏家族合影,后排左十六为作者江建国 江建永(六雄)2011年拍摄于太白广场 七、三里店,我的第二故乡 三里店位于安陆的西北,是安陆海拨最高的地方,面积大约几十平方公里。东起孛畈杨家坳,西至柳林大山的太平寨,南边是月落岭,北与随州的桃园河接壤。从东向西逐步拨高,绵延二十多里,是大别山的一部分。孛畈是安陆地大物博、人口稀少的大山区。主产木材、干果(白果,板栗,桐子,木子,相子等)、水果(桃子,杏子,李子,梅子,柿子,梨子等)及其他一些山货如地耳、草菇、药材等。树木成林,山峰逶迤,杜鹃花开满山遍野美丽极了。山下还有小溪潺潺。清水河水库延伸十几里,每年的水产三里人怎么也吃不完。后来又建了一个龙王寺水库,供三里店饮水和灌溉农田之用。山雄水秀人更美。如今是古银杏国家森林公园的一部分。 三里街 1964年,我调到这里上班,一来就爱上了她。 虽说她离安陆城更远了(离城三十七公里),但她的自然风光迷住了我。奇特的地形,奇葩的街景,一条南高北低的老街,上面是用石子砌成的,走路不小心,就会崴脚了。所有的门都很有规律地向一边倾斜,摇摇欲坠。南边叫南头湾,北边叫北溪河。几十户人家,形成了一个集市(这条街已经不存在了,三里现在是旧貌换新颜了),成了方圆几十公里的商贸集散地。 三里老街 图片秦明华提供 我们供销社在这里的任务是,收购好农产品送城加工,支援工业,国防所需,如桐子变桐油,药材加工成中草药,黄荆条加工成筐变成包装品等等,将农药、化肥、农机具、柴油、机油等从城内运来发展山区的农业生产。还有,把食盐、火柴、香烟、百货、布匹、肥皂、牙膏牙刷、文具用品等等一切农民需要的生活物资弄来,供应给农民,方便他们的生活需求。 供销社是联结城乡的纽带,工农业生产的桥梁。供销社人员应该是农民的知心人,我们为他们服务,他们给我们帶来了经济效益,给国家作出了贡献。 山里的人纯朴、勤劳、真诚、热情深深地打动了我。我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宝贵的品质,吸取了很多正能量,你若给他一分好处,他就会给你十分的回报。 三里盛产板栗 摄影:易家镜 供销社掌握着所有农民、农村、农业的物资储备和供应。当然,供销社人员就成了一个香饽饽。那时,独家经营,官商作风就表现得淋漓尽致。有人对农民顾客耍态度,服务生硬。有人自私自利,克扣群众,少斤短两。还有的掺杂使假,以劣充优等等。 总之就是坑农害民。那时,国家贫穷,物资稀少短缺,什么东西都是分配,凭票供应。农民生活本来就苦,我们还有人克扣他们(当然是少数人),难道不应该受到良心的谴责吧?每年的春训学习,都能查出这样一些人来。 三里的柿子熟了 摄影:易家镜 我在三里结识了一个农民朋友,他叫柯安益,比我大十一二岁。因为我们的很多物资都要从城内运过来,当年交通落后,道路不畅,连汽车也难进到三里来,只有靠人挑马驮。他那时正值中年,家里几个孩子,生活比较困难。生产队就让他搞点副业,用板车牲口给供销社拉拉货。他也能赚点补贴钱。他赚的钱大部分交给了集体,自己只得到一点点辛苦钱。每跑一次需要二三天。不论天晴下雨,日夜兼程。为了保住物资,遇到下雨,他宁可自己淋雨,也不让物资打湿。37公里的上坡路,一千多斤重物资,一年四季的运作,一车去城里,一车拉回来。夏天几身汗,冬天几身泥,炎热的酷暑,寒冷的冰雪,风里来雨里去。为了几个毛钱,拼尽全力。深深地教育了我。劳动人民最光荣,可劳动人民真的很难当啊! 江建国与老同事董明华(前)合影 在三里工作几年的时间里,正是我人生的青春期,人格的塑造期,个性的冲动期,思想的活跃期。人生之路怎样走,也会在十字路口徘徊。 来到了三里,才是我真正担当营业员工作的开始,才与钱财物打交道,才学会了做人的道理。 首先,分销店的领导分配我搞收购门市部。主要有以下品种,木材类,椽皮、檩子、犁尾耙;土特产类,桐子、木梓、白果、板粟等;药材类,金银花、苍术、山芎、当归、党参、黄芪、半夏等等。还有废品类,破铜烂铁,一切可以利用的废旧物资,连破鞋底都收,还有其他类呢。真的又脏又累又臭。比我挖煤还难受。真想打退堂鼓。 可农民辛辛苦苦从大山上挖来的药材,为了能够换点食盐、火柴、肥皂、酱油等生活物资,我有什么理由拒收呢?小孩们为了上学,送来的废品卖了,可以买点文具学习用品,我能忍心拒收吗?不想搞的念头与良心谴责进行了对话。理智战胜了冲动。我坚持搞了一年多的收购工作。同时,我熟悉了业务,认识了很多药材,还学会了做收购报表。 三里盛产蜈蚣 摄影:水易居 我刚刚安下心来搞收购。领导又对我的工作进行了调整,要我搞生产门市部。顾名思义,就是为农业生产的供应部门。它为农业供应农药、化肥、种子、犁耙锹锄、柴油、机油、扁担箩筐、防汛抗旱等物资储备、供应。责任很大,搞的好,就是支农。搞砸了就是坑农。那年,正是毛主席为雷锋同志题字年代。全国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热情很高。我们也参加了学习之中。我与雷锋同志同岁,我要学习他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搞好本职工作。我在门市部建立了缺货登记薄,意见簿。下乡调查问卷,农民需要什么,农业生产中短缺什么。在我们工作范围之内的事情,尽力作好保障供给。不是份内的事情积极向上级反应,以求得到解决。 工作之余,我还担任了三里小学的校外辅导员。三里的群众对我的服务态度基本上是满意的。 当然,也有不顺心的事。有次因头天晚上与同学们一起编排节目,迎接十一国庆节搞得很晚才睡觉,第二天早晨睡过头了。开门营业时间晚了些。被分销店领导钟组长狠批了一顿,他说我,不务正业,成天与孩子们一起玩。不想搞工作就滚蛋。同志们私下给他取了外号叫“鬼不缠”。其实他就是把话说过了一点。 通往三里店的蜿蜒山路 摄影:水易居 当时我哪受得了他的态度,你叫我滚蛋,我就滚蛋。我索性将已开的门关上,什么东西也没有拿,就朝安陆城的方向跑。店上的老同志郭泽贵、董明华等同志怕我出事,就沿路追来,他们追赶了几里地,将我追上。苦口婆心劝导我,不要冲动,不要耍小孩脾气。组长批评你是他的责任,也是为了你进步,他的话说过了,也是由于他性急了,他已经认识到了。再说你回家去了,一时半会也难再分配工作啊。那时代工作是靠分配。我还是想不通,他骂我,叫我滾。我接受不了。郭又劝导我,你来三里一年多了,店里的多数同志都是喜欢你的,你待同志热情,工作能够吃苦耐劳,有独立的工作能力,群众对你也很满意,你就舍得离开三里?再说,你即使不干,也要把财经手续交清了,才能离开呀。经过他几个小时的左说右劝,我才勉强返回店里。晚上,董明华同志又来开导我。要我喝酒解愁,他说,他是有名的“鬼不缠”,别人都不惹他,你还与他斗什么斗呢?再说,你自己没有正常开门营业,难道领导就不能批评你。语重心长啊! 一夜难眠,第二天我又正常开门营业了。我的农民朋友柯安益知道了此事,又将我接到他家吃饭,安慰我劝说我。 人要人帮衬,树要土培根。我是在大家的帮助下,才修正错误,慢慢成熟起来。 那时的个性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但也可以冲锋陷阵,那年底三里分销店要筹办一个迎元旦的物资交流会,既把农村的土特产、药材等收购进来,又把城市的工业、轻工产品扩销到农村。促进供销两旺的目的。我凌晨两点半从三里出发进城购物资,百货、针织品、副食、日杂用品等,还要找领导批购香烟、白酒、火柴、煤油等物资,以刺激消费。当办完了这些物资天就快黑了,我还要赶回三里,参加第二天的经营活动。那时没有交通工具,只有靠自己的两条腿硬走,当我回到分销店时,已转钟到十二点半了。分店的同志们等我回来,给我姜汤、热菜热饭,陪我喝酒取暖解乏,我的辛苦得到了他们的赞赏。此时我觉得我的付出是值得的。 (下期预告:在青龙上班的日子) 远眺三里店 摄影:易家镜 |
|
来自: 新用户6525yWoI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