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推荐两本有关底层能力的书(昨儿删除的文章)

 圣龙领主 2023-06-13 发布于重庆

图片

Anastasia Trusova

文/糕团

媳妇不知道打哪买回来一个小玩具,说是给孩子玩的。

但孩子不太领情,除了抓住扔、就是抱着啃,所以这个小玩具就被我收纳囊中,自己玩了起来。

玩着玩着,我一想,这不正是解释啥叫套路刷题,啥叫分析思考最佳的道具么?

图片

如果我们把学会七巧板拼图当做一项教学任务,把最终摆出完整的拼图当做正确的解题答案,那么怎么教最快、最有效?

不同的教授方式 |


第一种教法,即我们所谓的引导思考,需要给孩子观察的时间,观察各个零件有啥特征,有啥关系;

需要给孩子试错的机会,摆了半天,可能都一无所获,哪怕总结出一堆不合适的搭配经验,似乎对正确解题也没多少直接的帮助。

而第二种教法,则是直接给出下面这种图片:

图片

然后手把手的带着孩子模仿这个“答案”,把零件依次摆好,摆完之后打散,自己再还原一次,如果还原不出来,再模仿例子继续训练几次。

如此往复,孩子记住了每个零件的位置,便可以正确的解出此题的答案!

如果我们的考试,考的就是这道题,只要摆对各零件的位置即可得分,试问,老师会怎么教?

倘若按照第一种,孩子回到家,很可能表现出做题慢,甚至不会做的情况,而按照第二种,无论是哪个老师都能保证孩子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把这道题的正确解法学会。

面对这样的结果,家长会如何评判呢?

常规的评价标准 |


当我们看到孩子迟迟做不出来题的时候,会急么?会燥么?会觉得孩子怎么那么笨,就是不动脑子,就是不开窍,就是不灵光,然后怒而插手直接告知答案,然后按照第二种模式,再给孩子教一遍么?

我们心里会觉得孩子是不是上课没认真听讲?会不会觉得老师上课讲的啥啊,孩子怎么吸收那么差,转而认为第二种老师更牛逼呢?

会!

这是完全合情合理地正常反应!

面对数学题,家长无法分辨到底学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完全可以理解。但是看到上述七巧板拼图的例子,应该不难明白,倘若按照第二种做法去学,看似学会了,看似可以很流畅的把这道题解出来了,但实际上啥也没学会。

根本不用动脑子,只要会按照位置摆东西,靠回忆就能做题!

以前聊奥数的时候说过,奥数是好东西,但大多孩子学奥数几乎没啥用,等于白学,其实就是这个意思。奥数题不是用来解的,是用来分析的,用来琢磨的,用来体会思考过程的。

而大多孩子学奥数,无外乎是学几个例题,课后作业换几个数字,仿照例题把数字重新组合一下而已。

这样的学习,就像背诵七巧板拼图位置一样,对分析问题的能力几乎没有任何帮助!

无法通过答案考察的底层能力 |


数学,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有很多题型从应试角度看根本没啥用,以后中高考注定没有这类题型。

所以它们存在的价值一定是协助训练底层能力。

可是,当我们的考察着眼点是题目做的对不对,而不是分析过程时,各种奇淫巧技便有了极大的发挥空间。

最简单、最实用,也是最“有效”的莫过于直接给例子,然后模仿刷题,进而套路化解题。

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想必稍微关注教育的家长,肯定不止一次在各类文章中见过,也不止一次听到教育领域的大拿们对此严加批判。

图片

图片

但是,这些道理我们都懂,可是具体实施怎么做呢?

嘴上说别在意答案,可是除了答案之外,我们该在意啥?不能仅仅用几个模糊的、类似于“多分析、多思考”的建议,就把我们打发了吧。

这种看不见的、模糊的“好”,跟看得见的、精确的套路比起来,只要家长不傻,依旧还会选择后者。

人性总是会在不确定和确定间,坚定不移的选择后者!

所以,我们如果想解决这个问题,就不得不提出另一个问题:

所谓的底层能力,所谓的独立自主学习,到底包含了哪些重要内容?如果思考只是漫无目的的瞎猜、只能依靠孩子自身灵感去悟,那确实还不如去记套路。

常见的底层能力 |


还以刚才七巧板拼图为例,如果仅看七巧板的拼图,仅仅是以解决这道题为目标,那毫无疑问,直接看答案然后记住它,是最直接最快的。

但如果以解决拼图游戏为目的,这种背诵显然就不管用了,换个拼图,刚才记忆的正确答案就废了。

所以,我们如果想解决所有拼图游戏,最需要训练的地方在哪儿,哪儿就是底层能力之所在。

比如,洞察力!

图片

中信出版社出过一本书,名为《洞察》,作者艾美赫曼从艺术品鉴赏的角度细致讲解了这一能力的重要性,在她讲授“洞察艺术”的14年中,受众不仅来自艺术领域,而是遍布各行各业。

之所以会出现如此情形,主要就在于洞察力是一种泛化应用在各行业的底层能力,学会如何观察眼前的事物,深度剖析事物间的内部联系,并从蛛丝马迹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是每个行业的人都需要具备的能力之一。

拼图游戏也是如此,相较于正确答案,有没有细致观察每个零件的特征,有没有试图将这个特征与其他零件或者全图结构进行联系,恰恰是更需要训练的意识。

请注意,这里用的词是意识,也就是说,它虽然很重要,但因为是存在脑子里,根本没法检测,所以,我们的试卷考察不出来。

可是他对于解决所有拼图问题,甚至其他工作、生活中的问题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再比如,提问能力!

图片

这是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一本有关提问能力的书籍,从封面小标题不难看到,提问能力不仅仅是提问那么简单,更是直接关联着批判性思维,是批判性思维的入门技能。

我上课时有句口头禅,面对无法回答出答案的孩子,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不要答案,答案无所谓,你能不能把你现在卡壳的地方描述一下,能不能提出一个精准的问题?

一个能够清晰描述自己问题点的孩子,远比模模糊糊地靠感觉、靠回忆做对题目的孩子厉害的多得多!

至于其他能力,在此不做累述,仅从洞察力、提问能力就不难看出,如果在意的是能力训练,哪怕七巧板拼图没拼对,哪怕题目的答案说不上来,也不是完全一无所获。

在思考过程中所能训练的东西,更具长远和深层价值,反倒是急于求成,急着把答案做出来而采用的快捷“方法”,才是最没用的玩意!

训练底层能力最重要的点 |


在日常教学时,不少家长都会反应,孩子遇到稍微难点的题目就畏惧,就退缩,就放弃,就忍不住喊妈叫爹。

对于这个问题,我表面是认同的,但内心却是无奈的:

我们平时那么在意结果的对错,有没有给孩子试错的空间,有没有给孩子思考的时间,如果一道题,成人觉得很简单,而孩子却努力思考了二十分钟,他会得到表扬还是训斥?

即便他不想放弃思考,还在努力,扪心自问,谁能做到不急不躁,不给孩子扣笨蛋的标签,反而会给予鼓励和褒奖呢?

我们在日常学习中,给予孩子传递的,难道不正是过程不重要,赶紧答对才重要的意识么?在这样的意识背景下,孩子可不就是遇到点麻烦就狂躁不安么?

因为他们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已然习得了一种意识:做得慢就是能力不行、思考半天就是笨蛋,真正厉害的人都是秒报答案!

与其说他们遇到难题是被题目难住的,不如说他们遇到难题时,会有莫名的压力,会有说不上来的焦虑感,是这种发自内心的躁动,让他们迫不及待的摆脱题目。

综上所述,凡是底层能力,没有一个是可以刷题立竿见影的;凡是底层能力,没有一个是单纯靠教能教出来的。

除了恰当的引导和鼓励外,给足孩子学习的空间和时间,是学习底层能力必不可少的环节,而在追着赶着比谁多学了几道题、几个知识点的时代,这种能力的训练几乎没有生存空间。

远不如多报几个同类型的班,满堂灌的效果更快,尤其是小学,这种优势更是明显。

所以,想要学习底层能力,除了孩子自身资质和学习态度外,家长的认知也是横在面前的一道坎......



旧文推荐:
《高思导引》,我劝你刷,也劝你别刷

学霸进阶之路:如何从一、二进阶到三、四?

一个铁定费妈但又肯定有效的学习策略
太想一步登天,才会原地踏步

比起孩子能不能考上985,我更担心二十年后,我咋办?

普娃的困境

普娃的报课指南

聊聊两个我心目中的顶尖学霸
几年级可以断定孩子不适合应试这条路?
传统应试之外的几条路

孩子在高中遇到的这类问题,几乎只能在小学解决,等到高中,黄花菜都凉了!

高中时不会自主学习的坑,如何在小学填上?

能用能力解释的事儿,别用态度!

想学自学能力,这是第一道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