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153所藏在大学里的博物馆,是一种怎样的存在?| 有数

 热带咖啡 2023-06-13 发布于河北

从世界上最早的博物馆,公元前3世纪亚历山大博学园的缪斯神庙,到第一个具有近代博物馆特征,开在牛津大学里的阿什莫林艺术和考古博物馆,博物馆的发展历程与研究工作紧密相关。其中,大学博物馆又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根据国际大学博物馆与收藏委员会(UMAC)官方网站上的数据统计,全球范围内共有大学博物馆3436座,最多的是德国,有859所,其中,所收录的中国大学博物馆只有41所——在国际范围内相对有名的。

2019年末,“满载赝品”的重庆大学博物馆使得大学博物馆以一种尴尬的姿态走进人们的视野,让本就不被关注的大学博物馆面貌愈加模糊。于是,我们希望以本文做出更完整的呈现,让更多人了解大学博物馆。

1153所大学博物馆,校史馆居多

1905年,由中国人创办的第一座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在通州师范学校内落成,由张謇创于江苏,这是真正意义上中国第一所公共博物馆,也是大学博物馆。百余年后,根据西北大学赵景龙在2018年的统计,中国大陆已建起1153所大学博物馆。

 

这1153所大学博物馆中,有诸多并未在国家文物局等政府机构注册登记。2019年国家文物局发布了《全国博物馆名录》,仅有143所大学博物馆名列其中。

数量差异巨大的原因在于博物馆分类标准的区别。国家文物局的分类标准需适合绝大多数的博物馆,而并不只是大学博物馆这一较为特殊的存在。在国家文物局《全国博物馆名录》的标准中,仅有“行业”、“文物”、“非国有”三项,其分类依据是藏品和陈列的内容。能够被收录进《全国博物馆名录》的大学博物馆多被分类为“行业”类,但多作学术科研展示和校史陈列之用的大学博物馆似乎与这三个类项都相去甚远。

显然,按照藏品和陈列内容来对博物馆进行分类,并不适合大学博物馆。根据国际大学博物馆与收藏委员会的划分方法,以学科作为划分博物馆类别的依据更加适合,这个方法也得到了一些国内学者的支持。因此,我们将1153所大学博物馆分为综合类、生命科学类与人类学类等十一类。

大学博物馆落户最多的地方是陕西,高达84所,远高于每地区37所的平均值。就陕西,特别是西安而言,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和考古圣地,它所拥有的文物资源足够支撑起遍地生根的博物馆事业。然而通过对陕西省内大学博物馆的分类可以发现,其中校史馆达到了30所,占据了陕西省大学博物馆数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放眼全国,在大学博物馆中校史馆仍然是最多的。陈列着学校发展历史的校史馆可谓是当代大学博物馆的启蒙。对校史的陈列与展示可以促进学生的学校认同感提升,同时,建立校史馆的成本也在诸多类别博物馆里几乎是最低的,至于陈列内容,更多是对学校档案历史的展示而并不是以文物为主。校史馆无疑成为了大学面临没有藏品窘境时的建造首选。

然而,校史馆作为对外展示学校历史的地方,对校园之内科研活动的支持很有限。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前馆长宋向光教授曾认为,大学博物馆是与特定的学术研究领域相关的,展示科学发展的成果,为科研活动而服务。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背后是强大的病理标本博物馆和人体博物馆,而中国传媒大学的传媒博物馆和中国广告博物馆也都与传媒行业脱不开联系。显然,大学博物馆对学校和专业的依附性是很强的。

然而尽管共用着“博物馆”这一身份,大学博物馆往往依附于学校乃至学院而存在,公共博物馆则隶属于政府。大学博物馆和公共博物馆在归属权上的分野,是大学博物馆之所以特殊的原因之一,而特殊的大学博物馆们也需要被视为独立的体系,这就意味着他们需要一块属于自己的田野。

宋向光还认为,大学博物馆定位的模糊,源于国人对博物馆认识的偏差。“包括决策者在内的大部分人觉得,博物馆是收藏文物的地方,把藏品本身看得比较重,忽略了博物馆本身的教育功能、对知识体系构建和知识传播的作用。”

博物馆不仅仅是陈列藏品的地方,也是实施教育的地方,而对于大学博物馆而言,实施教育显然是其更加重要的功能。校史馆的井喷式增长,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大学博物馆对自身定位的探索,但也囿于校史馆的使用可能性有限,如今的大学博物馆依然没有找到其独特之处,可使之在博物馆界大放异彩。

大学博物馆之“最”们

大学博物馆藏品状况怎样呢?由于赵景龙处对藏品的数据描述较少,而国家文物局处的藏品数据较为详细,故我们采取了国家文物局的数据。据国家文物局统计,有藏品数据的140家大学博物馆共有4167448件藏品,相当于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再加上一个上海博物馆的藏品数量总和。

各个大学博物馆的藏品数量方面也参差不齐,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博物馆和中山大学生物博物馆藏品数都超过了百万,这两所博物馆文物相加的数量甚至超过了剩余博物馆文物数量的总和。其中,上海昆虫博物馆藏有超过120万件标本,这一盛况是在中国第一家博物馆——震旦博物院的遗产上,经过百年的发展得来的。

然而,在“珍贵文物”一类中,大学博物馆就不能和公共博物馆所比肩了。在125所大学博物馆中,藏有珍贵文物的仅有41所,其中超过五百件的仅有6家,分别是北京印刷学院中国印刷博物馆(8508件),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考古博物馆(1095件),西安交通大学博物馆(979件),安徽师范大学博物馆(678件),沈阳师范大学辽宁古生物博物馆(654件)和南开大学博物馆(554件)。大学博物馆基于学科而建,对考古和文物的挖掘并非大学博物馆藏品的主要来源,所以珍贵文物较少,亦在情理中。

哪个大学拥有最多的博物馆呢?据统计,厦门大学和北京大学各有13个博物馆,为数量上之最。不同于北京大学博物馆中有六所皆为名人的纪念馆,厦门大学博物馆则涉及多种类别,包括电影博物馆和人类博物馆等8个类别大大小小的博物馆,多样性更胜一筹。

我们统计了厦门大学各博物馆的成立时间,发现在二十一世纪以来,特别是在2016年,厦门大学95周年校庆这个关键时间点前后,有四个博物馆相继建成并开放。通过分析厦门大学的年度预算公开数据,在2016年,预算支出中唯一有关博物馆事业的“文物保护”一项,由2015年的1297.09万元突增到了2016年的3300万元。而这令人瞩目的一年之后,该项预算逐步下降,直至2019年回落到560.94万元。

 

除了藏品最多的大学博物馆和博物馆数量最多的大学,大学博物馆中还藏着哪些“最”呢?从整个中国的博物馆事业来看,很多专业博物馆的建立孕育于大学,如人类学博物馆始于厦门大学,又如美术展览馆始于中央美术学院。而在大学博物馆之中,面积最大的大学博物馆便是山东大学青岛校区新建的博物馆。为了展示更多,我们挑选出了十个中国大学博物馆之“最”,并制作了下图。

生于围墙,亦困于墙内

在前述文字中,我们曾提到财政支持对大学博物馆建设的重要性。经济因素是其一,资源配备也要同时跟上。

西安博物院的馆员陈探戈认为,博物馆是一个实体机构, 这就决定了它是以各种软硬件设施为存在基础的。一所完整的博物馆除了需要足够的展陈空间, 合理的展陈手段, 还需要一个具备相关业务能力的专业技术团队来维持它的良性运转

专业性人才配置的要求对没有考古学和博物馆学等博物馆相关专业的学校,显然是个困难。根据2017年的数据,这一专业较为单一的高校,博物馆专职从业人员只有11名,包括兼职在内559平方米的展区只配置了17名讲解员。

就算是对于考古和博物馆学科相对完善的西北大学,其博物馆配备了讲解员92人,且相关专业的学生可以在博物馆中进行社会实践,似乎解决了博物馆的人员配置问题。然而在文博技术人员的数量上,其5200平方米的巨大展陈面积下,却只有8名技术人员支撑。

相比之下,安徽博物院16000平方米的的面积下,就配置了173名技术专业人员,即每1000平方米有10.8人。而对西北大学来说,这个数字是1.53。

大学博物馆的建设和扩张,显然需要人力资源的相匹配,然而,在人才方面,目前的大学博物馆人才培养速度显然跟不上建设的速度。

大学博物馆的价值更多在于教育上的利用,而非收藏,但在大量的建设之下,大学博物馆们被利用的效率似乎也并不高。

根据国家文物局的统计,有参观人次数据的140个大学博物馆在2019年全年的总参观人次加起来也不足故宫博物院的三分之二,而平均每所大学博物馆的年参观人次为9.26万,这个数字近似于广东省揭东区博物馆或是安徽省黄山区博物馆。更为直观的数据表达是,每所博物馆每天只有254个人进去参观。

如果不知道,也就谈不上参观。大学博物馆的存在感极低,这不仅仅是民众对博物馆认知偏差的原因,也是知名度的问题。大学的宣传往往不会“浪费篇幅”给大学内的博物馆,而大学博物馆本身也并没有一套独立运营的宣传体系。

在华南理工大学,有着电视机工业博物馆,无线电电子博物馆和校史陈列馆三个博物馆,而在华南理工大学校园内街头随机调查,108位学生仅有2人知道电视机工业博物馆或无线电电子博物馆的存在,甚至多位老师都对这两个博物馆的存在表示惊讶。

如果知道了,也不一定会去参观。对学生而言,校区越建越多,而距离也越来越远。而对民众而言,较远的校区也就代表了交通的不便。位于广州大学城的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中医药博物馆便是最好的例证。

如果去了,你也不一定进得去。尽管提倡大学校园开放,但校园或是大学博物馆的开放困难重重,中山大学就以保障学生学习为考虑对校园进行了封闭,使得校园内的博物馆几乎无法被校外人士所参观。而更有大学博物馆,常年属于关闭状态,如福建医科大学生命科学馆常年大门紧闭。

当然,大学博物馆也有良好发展之范例。开在地铁口附近的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在2018年底开办了“西方绘画500年”特展,不止丰富了清华美院的校园教学,也在大学围墙之外掀起了一波话题,在2019年,其参观人数超过了75万。可见,如果利用起来,大学博物馆的影响力并不容小觑。

然而,对数量巨大的大学博物馆们来说,提高利用效率,为科研提供支持的同时,承担社会责任,任重道远。

美国博物馆协会曾言,伟大的大学需要伟大的博物馆。

伟大不应只限于围墙之内,然而在此之前,伟大并非一日而成

作者 | 梁泽远 刘释涵

设计 | 林炘铭

指导老师 | 章靛 吴小坤

学校 | 华南理工大学

编辑 | 谢田甜

参考资料:

1.《中国青年报》,《伟大的大学需要伟大的图书馆》,2014

2.国家文物局,《国家文物局、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博物馆建设与发展的通知》

3.宋向光,大学博物馆三问,载《中国文物报》,2015

4.陈探戈,西安高校博物馆发展现状研究,传承与创新——地方性博物馆变革与发展学术研讨会,2018

5.《新京报》,《看西方绘画500年,在清华园遇见最值得期待艺术展》,201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