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代冷门诗人杨衡,位列山中四友,吟完诗居然还要长歌一曲

 真游泳的猫 2023-06-13 发布于浙江

诗词是传统文化的瑰宝,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只不过,历史上的诗人多如牛毛,普通人只知道杜甫、李白、白居易、王维等著名诗人,对一些冷门诗人缺乏了解。

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喜爱诗词的读书人。今天我和大家聊聊唐代冷门诗人杨衡。

这个杨衡位列山中四友,吟完诗居然还要长歌一曲,实在是一个奇才。

杨衡的生卒年已经无法知道,只能知道他是唐玄宗、唐代宗时期的人。而所谓“山中四友”,乃是指杨衡、符载、崔群、李渤这四个人。

他们一起隐居于庐山,在五老峰下建了房子,每天喝酒弹琴,赏月吟诗。而杨衡平日里来往的朋友,也都是和尚啊道士啊这些方外之人,故而有“山中四友”的称呼。

换句话说,杨衡乃是唐代的隐士。而隐士在唐代,其实成为了一种职业,并非真正遁世隐居。大家很熟悉的“终南捷径”,就是指的“假隐士”。

杨衡后来还是做官了,官至大理评事,虽然是小官,没有大的名声,但到底还是红尘中人,脱不了红尘味。

也因此,我们还能够看到杨衡的相关故事。倘若杨衡彻底与世隔绝,他的诗作也就完全没可能流传下来了。

根据《唐才子传》,杨衡最出名的事迹就是“孤芳自赏”,吟诵完新写的一首诗后,自我感觉良好,情绪完全不能冷静下来。

于是,有一种内在的冲动促使杨衡引吭高歌。他拍掌大笑,唱歌一曲,唱道:“一一鹤声飞上天!”

杨衡认为自己的诗,就好像仙鹤飞上长空万里,声韵响亮,足以惊世骇俗。这是杨衡的自我定位,虽然有些“自视甚高”,却也说明杨衡此人对于诗歌还是颇有心得的。

杨衡留下来一卷诗作,下面我和大家聊聊杨衡4首诗歌,让大家看看杨衡的诗歌水平。

第1首,《九日》:黄菊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这首诗写的是重阳节的感慨。提到重阳节,总是第一时间想起王维的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杨衡这首《九日》从构思来说,是有些模仿王维的诗的。但是杨衡推陈出新,有意避开了“如影随形”的模仿,反而写出了自己的创意。

前两句反复用“菊”这个意向,既突出了重阳节景物的特点,更含蓄表达了“惜时叹老”之意。菊花掉落,是否也在暗示生命的衰老?正因为如此,“爱芳新”三个字才有许多感慨,让人回味。

结尾两句,写登高望远,怀念亲人,但是与王维“无法插茱萸”不同,杨衡是“强插茱萸随众人”。

换句话说,同样写思念亲人和家乡,王维是幻想兄弟们插茱萸而王维自己缺席行列,以此凸显思念亲人的情绪。

而杨衡则是实实在在“插茱萸”,照理说能够聊以解闷。但是杨衡身在异地,想起家乡,情绪低落,无法排遣。愁绪反而因为“插茱萸”的举动而越发浓厚,越发让杨衡想念家乡,这正是“不堪”两字所引领的情绪,可谓用得精妙无比。

第2首,《仙女词》:玉京初侍紫皇君,金缕鸳鸯满绛裙。仙宫一闭无消息,遥结芳心向碧云。

唐代人喜欢写游仙词,唐代人也有许多仙神的庙宇。杨衡这首诗通过对仙女的描述,体现了一种孤寂的心态。

诗的前两句写仙女的打扮,富贵而又有仙气,显示仙女与“紫皇君”的感情紧密。而后两句则是一个转折,“仙宫一闭无消息”,一句诗就产生了浓厚的悲剧气息,很自然引出了下一句,留白许多,余味悠悠。

我们看这首诗虽然是写仙女,还不如说是写宫女,写被冷落的含着闺怨的女子的情绪。芳心虽然向着“紫皇君”,处境却是被冷落的凄凉,这是否是杨衡的“夫子自道”呢?且让大家自行联想吧。

第3首,《春梦》:空庭日照花如锦,红妆美人当昼寝。傍人不知梦中事,唯见玉钗时坠枕。

这首诗写女子春天时候白天睡觉的场景,正如一幅精美图画,给人一种画面感。整首诗没有写女子的内心世界,也没有体现所谓的“梦”是梦见什么,然而整个诗很容易让人有所联想。

这种诗歌的呈现方式,乃是源远流长的一种传统,体现了含蓄的诗风,可谓“以景写情,含不尽之意于言外”。从情感来看,杨衡是比较懂女子的心理的。从文字艺术上来看,这首诗还是挺精彩的。

第4首,《赠庐山道士》:寂寥高室古松寒,松下仙人字委鸾。头垂白发朝鸣磬,手把青芝夜绕坛。物像自随尘外灭,真源长向性中看。悠悠万古皆如此,秋比松枝春比兰。

这首诗写杨衡和庐山道士的交往,用雅致的词语描写了道士的仙风道骨。颈联两句,“物像自随尘外灭,真源长向性中看”,有一种“悠悠万古”的出尘气质,可见杨衡心在红尘,却也领悟得仙家三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