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问天对——两位古哲问对涂山文化

 七老爷施政 2023-06-13 发布于安徽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两位古哲问对涂山文化

——屈原《天问》柳宗元《天对》试译

宁业高  程仲平  王 炜

      “夏之兴也以涂山”,涂山文化是个大概念。描述赞颂涂山、涂水及人文风物,无疑属于涂山文化的基础内容。研讨评议以涂山女(偃攸)为轴心的涂山氏族,暨婚缘之夏禹、血缘之夏启、夏后氏帝系脉缘如夏桀(本名履癸)及他们人文史迹之真伪,对于认知古今史观和甄别中华国史原貌,均有至重意义和崇高价值。我们在编撰《九州涂山文献汇考》过程中,颇有收获和教益的是历代明哲伟人的文史风采与真知灼见,譬如妇孺皆知的唐代散文大家柳宗元,面对1100年前的浪漫主义文学奠基人屈原的那篇响震寰宇之《天问》,他真切细致毫不含糊地给予一一答对且直接命题曰《天对》。1200多年后,让涂山文化研习者钦佩不已,敬崇之至。如果说屈原是明知故问式地问天问地问人间历史,那么柳宗元则更是借题发挥地评史评人评古往数千年的天道、世道、人道和文道观及种种事典。《天问》也好,《天对》也罢,尽管历代大师疏注者众,名家评议者纷,然我们亦不避浅陋,无羞讥讽,节选相关“问”“对”,爰作试译,欲昭本旨,唯吐真话而已。

问曰:不任汩鸿,师何以尚之?佥答何忧,何不课而行之?

【译文】鲧既不能胜任治水,众人为何都推举他?还都劝帝尧不必忧虑,为何不在考验之后再派他去做?

对曰:惟鲧譊譊,邻圣而孽。恒师庬蒙,乃尚其圯。后惟师之难,矉頞使试。

【译文】鲧是个智勇刚毅且善言的人,常在圣人身边却不能修身正行。可长期以来众人不太明白鲧的实情,于是推举他主持平洪大事。帝尧难于决断而只好从众,遂带有勉强地委鲧去试着治水。

问曰:鸱龟曳衔,鲧何听焉?顺欲成功,帝何刑焉?永遏在羽山,夫何三年不施?

【译文】连鸱龟都赶来相助或曳或衔,鲧究竟有何神明圣德?他治理川谷已初见成功,尧帝为何对他还施加严刑?将鲧长久禁闭于羽山,已过三年为何还不释放?

对曰:盗堙息壤,招帝震怒。赋刑在下,而投弃于羽。方陟元子,以胤功定地。胡离厥考,而鸱龟肆喙!

【译文】鲧为堵塞洪水泛滥竟盗窃息壤,以致引起帝尧震怒。帝尧对鲧严加刑罚,把他投弃于羽山。随后又命鲧子禹去继续治水,不仅完全成功还重新确定了九州疆域分别贡赋。那么禹怎会让他父亲的遗体弃在荒野,听任鸱龟去叼啄吞食呢?!(郭璞注《海内经》:“息壤者,言土自长息无限,故可以塞洪水也。”)

问曰:伯禹腹鲧,夫何以变化?纂就前绪,遂成考功。何续初继业,而厥谋不同?

【译文】既说大禹是从鲧腹中生出,那么他治水方法又怎会变化?伯禹接手先人未竟事业,终使父亲遗志成功实现。为何他继承父亲所遗业务,而他的谋略却又不尽相同?

对曰:气孽宜害,而嗣续得圣,污涂而蕖,夫固不可以类。胝躬躄步,桥楯勚踣。厥十有三载,乃盖考丑。宜仪刑九畴,受是玄宝。昏成厥孽,昭生于德。惟氏之继,夫孰谋之式?

【译文】鲧气质刚悖自难免要遭灾祸,而他的儿子却很是圣明。这好比污泥里生长出的荷花,本就不应把两者等同起来。禹手掌磨出老茧两足行走都跛,因为他只能依靠桥和楯登山冈涉泥泞。他治水经历了漫长的十三年,以非常功绩赢得了美誉也挽回了父亲失职之不良影响。由于他划定九州制定赋法,因此获得了玄圭赏赐。鲧的昏愚使自己犯下过错,禹的明智而铸就功德。禹只是继承父亲的事业,为何必定要遵循鲧的陈旧方法呢?!

问曰:洪泉极深,何以窴之?地方九则,何以坟之?

【译文】洪水如渊深不见底,怎么可能将它全部填堵?规划天下土地为九州,怎么可能得以那般合理准确呢?

对曰:行鸿下颓,厥丘乃降。焉填绝渊,然后夷于土!从民之宜,乃九于野。坟厥贡艺,而有上中下。

【译文】疏通水道使洪流畅通,洪峰就会自然降弱。不必用填堵深渊之法,水退之后更有土壤平整为田地呢!禹听从当地民生需要指导种植,根据水土品质不同开垦田野。以各地水源土质和特产实情,把九州的赋税合理地分为三级九等。

问曰:应龙何画?河海何历?

【译文】应龙何以用尾画地?又何能导水畅入河海?(应龙:有翅膀的龙。有一种传说,大禹治水时,有应龙用尾巴划地,禹就依此挖通江河,导水入海。)

【译文】胡圣为不足,反谋龙智?畚锸究勤,而欺画厥尾?!

译文:难道像禹这样的圣人还嫌智慧不足,其治理之法反倒要利用应龙的智慧方法?本是人们用工具极尽勤劳治洪平水,何以听信那应龙划地的传说神话?!

问曰:鲧何所营?禹何所成?康回冯怒,地何故以东南倾?

【译文】鲧的筹谋为什么会失败?禹的事业为什么能大成?水神康回为什么勃然大怒,使得东南大地发生倾斜?(康回,或指共工,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水神。传说他是炎帝后裔,祝融之子。)

对曰:圜焘廓大,厥立不植。地之东南,亦已西北。彼回小子,胡颠陨尔力!夫谁骇汝为此,而以天极?

【译文】天宇廓大无际,世间万物没有不能存植的。大地东南低而西北高,这是相辅相成的九州地势。并非是共工那小子作为的结果,他哪有那等力气和本事使得大地倾陷!?是谁吓得你(屈原)如此惊讶,竟又如此向远不可及的天神问话?

问曰:九州安错?川谷何洿?东流不溢,孰知其故?

【译文】九州大地怎样安妥布局?河流山谷如何疏浚成功?东流之水总是不断地涌溢,谁知这是什么原因?

对曰:州错富媪,爰定于处。躁川静谷,形有高庳。东穷归墟,又环西盈。脉穴土区,而浊浊清清。坟垆燥疏,渗渴而升。充融有余,泄漏复行。器运浟浟,又何溢为!

【译文】九州疆域毗连交错地划分,是“地神”大禹奔波13年往返考察后所精心确定。暴躁的川流,宁静的山谷,是由于地势高低不同而情状见异。水向东流是因为要归入地墟之处,而云雨西行则是为了充盈山谷所以总是循环无穷。水流总是以川为脉、以湖为穴、以土分区,因此总是或清或浊而不能尽同。那些高起的瘦硬的山冈,由于所含之水下渗而导致干燥,其干燥体位且逐渐上升。云覆雨降又使山冈之含水充融有余,随之再度下泄下漏注入江河东流而下。如此天然地循环不竭,又怎么会出现东流之水断而不溢呢?!

问曰:东西南北,其修孰多?南北顺椭,其衍几何?

【译文】东西南北四面八方的空间,哪面更长哪方更多?顺着南北方向测量形似椭圆,那么较之东西方向能多出多少?

对曰:东西南北,其极无方。夫何鸿洞,而课校修长。茫忽不准,孰衍孰穷!

【译文】“天圆地方”只是人们早期的一种说法,其实东南西北四面八方都是无边无际的。面对天地何以像面对鸿大洞窟那样,其长其阔岂是能用人工测量的呢!宇宙茫茫无际边界不准,谁能测量长宽差距又谁能看到尽头?!

问曰:昆仑县圃,其尻安在?增城九重,其高几里?四方之门,其谁从焉?西北辟启,何气通焉?

【译文】相传昆仑山上有玄圃仙境,那么它的尾部到底在哪里?还有山中的那个九重增城,它的高度又有多少里啊?昆仑山的四面“门户”,是些何等神圣人物由此出入?相传西北两方大门一直是敞开的,那么又是何种气流由此通过?

对曰:积高于乾,昆仑攸居。蓬首虎齿,爰穴爰都。增城之里,万有三千。清温燠寒,迭出于时。时之丕革,由是而门。辟启以通,兹气之元。

【译文】大地垒积其高而直指苍穹,其地即是昆仑大山之所在。那些传说中的蓬头虎齿类动物,就集中地居住在这座山穴中。山上增城至大无比,其方圆大约有一万三千余里。时清时温时热时寒,因季节变换而有规律地交替出现。季节不同而气流气温亦随之变化,于是使人们想像有“四方之门”。换了一季即是开启了一座山“门”,这就是昆仑山气候时清时温时热时寒的缘由。

……

问曰:禹之力献功,降省下土四方。焉得彼涂山女,而通之于台桑?闵妃匹合,厥身是继。胡为嗜不同味,而快朝饱?

【译文】大禹尽力成其治洪平水之功,受命降临省视天下四方。如何得与那位涂山之女,彼此结合于台桑?爱涂山女而与之婚配,并得以生子继业赓续家族。为什么既同于常人一样成婚,却又在新婚第四天就惶惶别妻匆匆出门?

对曰:禹惩于续,嵞妇亟合。胈离厥肤,三门以不氐。呱呱之不恤,而孰图厥味!卒燥中野,民攸宇攸暨。

【译文】大禹时龄30终日履职在野而忧绝后嗣,所以亟需同相识相爱的涂山女结婚。大禹尽心敬业风雨四季劳累得手脚生茧皮肤斑驳,三次经过家门都没进去看望妻儿,连呱呱哭叫的孩子都来不及目顾,还能贪念奢望那种夫妻柔情吗!苦熬13年终于使洪灾退去,恢复生产,人民建房而安居乐业。

问曰:启代益作后,卒然离蠥?何启惟忧,而能拘是达?皆归射鞠,而无害厥躬。何后益作革,而禹播降?

【译文】夏启取代伯益作了国君,为何还是避不了灾祸?为何启又会遭此忧患,身受拘囚却又能逃脱?大概都是由于其人能够做到勤谨敬业鞠躬尽瘁,其言其行没有损害自身的良心与品德。为何伯益福祚终身,而大禹的后嗣又能够繁荣昌盛?(蠥,古同“孽”,害虫。引申为灾祸。)

对曰:彼呱克臧,俾姒作夏。献后益于帝,谆谆以不命。复为叟耆,曷戚曷孽!呱勤于德,民以乳活。扈仇厥正,帝授柄以挞凶穷。圣庸夫孰克害!益革民艰,咸粲厥粒。惟禹授以土,爰稼万亿。违溺践,休居以康食。姑不失圣,天胡往不道!

【译文】大禹能够克己奉公抑欲行善,使姒姓得以建立夏朝。大禹虽已举行了献“后益于帝”的祭天奉告仪式,但伯益则很恳切地表示不愿为帝。伯益让出由禹所禅的帝位,却能自觉坦然地回到平民老人的地位,夏启能有什么担忧的呢!夏启勤于帝业并施行德政,天下人民能够安居乐业。有扈氏仇视夏启的正道管理并不听召令而虎视眈眈,夏启只得发放武器派兵征讨。夏启既圣正又善良,天下人谁能够加害他呢!夏启还进一步地革除人民的艰难,大家又都能有饭饱腹。他继承先帝禹王之德,把土地授予了人民,让百姓自由种植各种庄稼。兴修水利,使百姓不再遭受水溺旱熏,安居康宁,有食不忧。夏启不失圣明,恪守正道,老天何以能不知晓。(扈:有扈氏为古部落,对启“破坏禅让制度”的做法十分不满,拒绝出席钧台之会。所以夏启以“恭行天之罚”的名义讨伐并战败有扈氏。)

问曰:启棘宾商,《九辩》《九歌》。何勤于屠母,而死分竟坠?

【译文】夏启做梦上天作客,得到了《九辩》《九歌》乐曲。为何臆造这位贤子出世竟伤母命,使她肢体分崩坠谷?

对曰:启达厥声,堪舆以呻。辨同容之序,帝以嫔。禹母产圣,何疈厥旅!彼淫言乱噣,聪聝以不处。

【译文】夏启通晓“南音”声律,于是按照天地之道来规范音乐以教传唱。夏启还把情感曲调相同的乐曲加以整理编订,加工创新成《九辩》《九歌》,用以替换往昔的乐曲并改变演奏方式。夏启母亲生启之时,怎么会有裂开腹背呢?!那种属于臆造的巫言邪说,聪明智慧的人是根本不会信以为真的。

……

问曰:阻穷西征,岩何越焉?化为黄熊,巫何活焉?咸播秬黍,莆雚是营。何由并投,而鲧疾修盈?

【译文】鲧被放逐西行一路不断遇阻,尤其是那些荒山悬岩何以越过?无可奈何的鲧竟然化身为黄熊,巫师如何能让他复活为人?洪水已经渐渐退去,田地里都已播种了黑黍,水滩芦苇也都能经营生计。凭什么理由将鲧列入“四凶”,难道鲧真的是恶贯满盈?

对曰:鲧殛羽岩,化黄而渊。子宜播殖犀,于丘于川。维莞维蒲,维菰维芦。丕彻以图,民以让以都。尧酷厥父,厥子激以功,克硕厥祀,后世是郊。

【译文】鲧被流放到羽山殊死,他的尸体与黄土一起沉埋深渊。鲧的儿子禹受帝舜之命继父之职治平洪水,教民开发山坡河滩。除去杂草,垦土播种。按计划生产并相帮互助,因此民众都一致地赞美他。帝尧与舜严厉处分姒鲧,鲧子禹因父之刑自我激励奋发成功,既能光大其祖系,后来得以使鲧配天而祭。

……

问曰:汤谋易旅,何以厚之?覆舟斟寻,何道取之?

【译文】商汤(一称成汤)阴谋惠诱夏王师将领易心叛主,如是作为何以说他做人厚道?讨伐斟寻(斟鄩国,亦称斟灌国,夏启后裔是为君主。)而倾覆其政权,所用什么方法以取胜?

对曰:汤奋癸旅,爰伛以拊。载厥德于葛,以诘仇饷。康复旧物,寻焉保之。覆舟喻易,尚或艰之。

【译文】商汤竭力诱动夏桀(姓姒,名履癸)部众离心叛逆,其恩惠手段多种多样。商汤先是以祭制之罪责问邻邦君主葛伯,威吓之后又用惠赠礼物收服其心。夏后氏裔孙少康发愤图强复兴夏朝,可是斟寻却不能自保政权。用“覆舟”比喻斟寻失政看似轻而易举,其实商国谋夺夏朝之用心用力经历了极其艰辛的过程!

问曰:桀伐蒙山,何所得焉?妹嬉何肆,汤何殛焉?

【译文】夏桀发兵讨伐蒙山国,其所获得者是什么?妺嬉是何等的恣肆淫虐,商汤又是怎样将桀诛杀?

对曰:惟桀嗜色,戎得蒙妹,淫处暴娱,以大启厥伐。

【译文】夏朝历代君王中唯桀好色,兴兵打败蒙国后获得美女妺嬉归来。于是桀荒淫无度纵欲娱乐,引起众怨而至商汤得机纠集诸国兵旅以行讨伐。

      读了上述转录的《天对》条文,不难读知柳宗元岂只是位杰出的散文大家,足明他也是位自然科学家、社会思想家。他之所以作这篇《天对》并非要与屈原较劲文史,呼应哲理,实乃是以回答《天问》为由来表述自己的唯物主义思想,并施以抨击和阻遏当时韩愈、李翱等人播扬儒家天道观及其社会影响。这里不再展开研讨其人其才,仅就涂山文化话题后缀几句,他委实是位中国通史学者,是位涂山文化与夏文化的研究专家。他的《涂山铭并序》更是现当代文史学者热赞频引的名篇。柳子赞曰:“惟夏后氏建大功,定大位,立大政,勤劳万邦,和宁四极,威怀九有,仪刑后王。”他严厉驳辩某些人把夏禹、夏启强行推到所谓“破举贤禅让制”“开家族世袭制”的审判台上,任意加以政治鞭挞、道德丑化和人身泼污,甚至无视典籍而转换史实无良行为。柳子又曰:“万国既同,宣省风教,自涂山而会诸侯,大政立焉。”足见他是屈原的知己,司马迁的知音之一。言至此,致敬先哲,短议且结。

          202362日于合肥颐怡斋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