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艺术2000年》笔记41: 唐寅的画风

 情系书画 2023-06-13 发布于河北
图片

唐寅画中不幸的文人梦想


唐寅书法气质不如文征明,画的气质时好时坏,当他要最大限度地维持宋人画风,往往技术一流,气质一般。但当他向文人画风靠拢,气质就变得和文征明一样好,而且他的洪荒感是文征明没有的。


唐寅一生的境遇更是比文征明差了很多很多。众所周知,唐寅青年考得南京解元,接着受别人科举作弊案的牵连,仕途关闭,之后生活一地鸡毛。唐寅父亲是小商人,家境、社会地位和沈周、文征明这样的世家不能比。

科举失败后仍不甘心当画家,南昌的宁王召他,他还以为机会来了。文征明劝他别去,不听,两人闹翻。结果宁王要谋反,他装疯才全身而退。所以他的山水富于冲突感,常常流露出悲剧性。文征明则一片祥和,简直也无风雨也无晴。


《落霞孤鹜图》的创作时间,不知是唐寅去南昌前还是归来后,题诗“画栋珠帘烟水中,落霞孤鹜渺无踪,千年想见王南海,曾借龙王一阵风。”典故来自初唐王勃和《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图片

                       唐寅《落霞孤鹜图》


画中水阁临江,当然不是滕王阁,但也不是江边酒家,而是文人心里的梦想,一个连接此刻与往昔的地方。王勃英年早逝,唐寅自己平生不得志,远望孤鹜已去,斯人何在,唯古今如梦。


《草堂梦仙图》画草堂中做梦的人和他的梦境:一个仙人飞在空中。草堂在山中,然而山可能也是梦境的一部分。


图片

                      唐寅《草堂梦仙图》


《匡庐图》无疑达到了伟大崇高的境界,他拿一般用来表现土坡的长披麻皴画岩石,竟然成功了;他采用文人流行的线条皴法,也不愿意雷同前人,《匡庐图》的线条和董源、黄公望比,完全是另一种气质,很冷峻。

图片

                        唐寅《匡庐图》



风的隐喻与唐寅的裂变


一生风雨飘摇的唐寅画了不少风的主题,除了《款鹤图》,还有《悟阳子养性图》和《虚阁听竹图》,大抵是天上大风,山摇林啸,屋中士人寂然晏坐,不为所动。

似乎是隐喻,要表现画中人的定力,照见人与周遭世界的关系,而后者正是裂变和颤栗的根源。唐寅之前,山水画只有戴进那类再现自然界的风雨,没有他这样从内心和精神方面来表现人和风的关系。

图片

                            唐寅《款鹤图》


唐寅信佛,还叫“六如居士”,风的系列可能受到禅宗罗汉画的影响,罗汉图有“安禅制毒龙”的主题,而《悟阳子养性图》《虚阁听竹图》,人和小屋在旋风中心,寂然无声,如如不动。


图片

                     唐寅《悟阳子养性图》


他的《虚阁听竹图》风中的竹子非常见功力,下笔轻,线又细长,却能挺风,再大的风都刮不断。这样文雅,又这样的有力、有韧度,现代画家中的大力神齐白石、潘天寿都做不到。

图片

                      唐寅《虚阁听竹图》


50岁后,唐寅还画了幅《西洲话旧图》,这是一幅纪实画,30年未见的老朋友西洲偶然过访,旧事从头细说,多少感慨,唐寅因作此图,并题旧诗请教西洲。

图片

                      唐寅《西洲话旧图》


这里诗与画是两回事,文辞磊落不平,画则深静,文雅,冷落,两个老朋友萧然相对。画上题诗有“醉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月中眠”。


艺术家的言、行、画,三回事。言可以伪,行可以装,唯画为心印,难以伪造。什么醉舞狂歌,什么花中行乐月中眠,都是负气话,一意孤行而心有不甘,单就画中意境而论,是文不对题,不如他自己的另外几句诗“凭谁对却闲桃李,说与悲欢石上缘”。不过诗与画的强烈反差,却意外折射出唐寅其人的双重性格、其画的分裂与弥合。


唐寅对文人画与院体画的改造


唐寅在他学画之初就显示了分裂的画风。十来岁,他分别跟两个路数相异的老师学画,文人画宗师沈周和院体画名家周臣。


文人画和院体画的差异,不是风格的差异,而是体系的不同。唐寅野心大,脾气大,画画却恭敬而从命,他要把强调线条的文人画和造型严谨的院体画结合起来,事实上两种体系都被他改造,赋予他个人的风格。


被改造的文人画,有《沛台实景图》《春山伴侣图》。


图片

                    唐寅《沛台实景图》


被改造的院体画,有李郭传派风格的《事茗图》。


图片

                          唐寅《事茗图》


唐寅还成功地把文人画与行家画合成一体,例如《匡庐图》。完全独创的有《款鹤图》《虚阁听竹图》《秋声赋图》和《山静日长图册》等。


图片

                         唐寅《秋声赋图》


所以唐寅可能是吴门四家里最具创造性的。沈周接近元人风格,文征明始终恬淡文静,唐寅是一个分裂的“现代”画家,他的野心和文征明不同,他用即将过时的技巧,抵达表现主义,可能也抵达了现代。


可惜他未臻化境,眼看丰收在望,54岁,在最好的年纪撒手西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