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三国》评后主

 巨岳 2023-06-13 发布于山东

读《三国》评后主

世人多说蜀国后主昏庸,以至误国,甚至乐不思蜀,甘心当亡国奴,做安乐侯。不少人更将乐不思蜀,作为昏庸无能,胸无大志的代名词。

掩卷细想,其实后主刘禅并非等闲之辈,在国家危在旦夕之时,他不盲目争竞,而是从黎民百姓的安全利益出发,主动请降,不仅保全了兵民的性命,自己也寻得了较好的归宿,这是顺应历史潮流之举,也符合民贵君轻的儒家民本主义思想。

俗话说,大丈夫能屈能伸。孔子曾赞美春秋时期的卫国贤者蘧伯玉,说他“有道则显,无道则隐”,这是一个非常智慧的出世策略。如果执政者将自己的执政地位,看得比国家民族利益还重,那么,他们即使能维持统治地位,也不会为国家带来什么好处,实际不如退下来让贤。

作为身处三国乱世的刘禅,面对雄才大略的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仍无力回天的情况下,继续与人作对,实属螳臂当车。改写不了历史。此时能够困境求生,迷途选优,能为自己的老百姓避免牺牲,谋取利益最大化,确属睿智。

至于刘禅的“乐不思蜀”,我以为完全是他的求生之举。这与刘备的巧将惊雷做掩饰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这样,就会有性命之忧。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那个亡国之后念念不忘故国,吟咏“雕楼玉砌应尤在,只是朱颜改”的李煜怎样了?不是被赵匡胤毒死了吗?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就可以领略到刘禅的乐不思蜀,与刘备的“惊雷掩饰“有异曲同工之妙,是绝妙的求生之举。谨题:

世人皆云后主庸,

其实后主善潜形 。

父将惊雷做掩饰,

乐不思蜀亦天工。

凡眼不识真人像,

人云亦云理不中。

顺应天时少争竞,

心存苍生亦英雄。

假若你能作蜀主,

能否做得安乐公?


98.12.17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