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方医典耀古今

 我好爱你我爱你 2023-06-13 发布于河北

转自:黄冈日报

本报记者朱卫民童婷

“不愧是大师!这可正是老夫的模样啊!”

公元2023年5月20日,蕲春李时珍纪念馆。一位慈眉善目、面容清瘦、身材高大的老者飘然而至,老人轻抚着霜染的胡须,站在著名画家蒋兆和大师创作的李时珍画像前,惺惺相惜之情溢于言表。

定睛一看,原来老者正是从大明穿越而来的“医药双圣”李时珍。沿着浸润着墨香的医药文化长廊,今年505岁的李时珍一路走来,一路品味。

得知蒋大师画作源于明代文学家、史学家王世贞1590年为《本草纲目》创作的序言:“睟然貌也,癯然身也,津津然谭议也,真北斗以南一人。”李时珍恍然大悟。

细品序言,王世贞盛赞《本草纲目》:“博而不繁,详而有要,综核究竟,直窥渊海。兹岂仅以医书觏哉,实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帝王之秘录,臣民之重宝也。”

耗时27年著述的作品《本草纲目》在自己离世3年后,在金陵刻成问世。尽管未在有生之年看到,李时珍无比欣慰:“苍天有眼!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医书终于付梓了!生民幸哉!”

一边嗅着百草园药草芳香,一边回想在雨湖研药,李时珍心情大悦。不知不觉,他漫步到郭沫若先生的题词前:“医中之圣,集中国药学之大成,《本草纲目》乃1892种药物说明,广罗博采,曾费三十年之殚精。造福生民,使多少人延年活命!伟哉夫子,将随民族生命永生。”

医者仁心,造福众生。“后继有人啊!原来《本草纲目》中外流传,世界震惊,不枉自己'读书十年,不出户庭’!”李时珍为中国医学的传承创新欣慰颔首。老人还看到,本书在亚洲,赞之为“东方医学宝典”;在欧美,称之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

信步走来,老人站在一幅针灸画前,陷入了深思,“棺前救人”的场景历历在目。那一年,他风尘仆仆采药下山,一阵悲戚的啼哭声传来。李时珍一看,一群人抬着棺材走来。他突然发现棺里一直在滴血,用手沾起闻过后,发现是鲜血。

“棺材里的人还活着!”李时珍一语惊人,请求开棺看看,并一再表明自己是一位郎中。他冒着吃官司的危险,说服抬棺人让其开棺。开棺后,原来是一位即将临盆的孕妇,因为难产,痛晕过去。

通过诊断,李时珍发现孕妇腹中胎儿虎口紧握一物,他当即拿出自己随身携带的艾灸针,对准肚内婴儿手背虎口处,用自创的“雷火针灸”一针扎下,孕妇长舒一口气,醒了过来并在棺内产子。

“真乃神医也!”就在人们议论纷纷时,李时珍挎起药包,转身向武当山奔去,去寻找传说中的一种救命仙草麻果。在深山,他首次发现了一种过去从没看到过的植物,摘下毫无惧色尝了一片叶子。然而,这次以身试药竟昏睡了一天一夜。原来这株植物就是他找了很久的曼陀罗花,此花自带毒性。他回家研究后,发现它还能麻痹人的神经,有麻醉作用。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李时珍一路穿越,一路感叹,一路欣慰。5月的蕲春,春正烂漫,艾正芬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